鄭 賢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實驗小學,廣東廣州 510245)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高速發(fā)展,信息技術課程邁入了一個新時代。信息技術課程所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zhàn)是:課程學習的主體,即學生是在一個完全信息化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與以往任何時期的學生相比,他們顯然更適應信息技術環(huán)境,或者更確切地說,信息化就是他們的生存方式。這樣的一代“00 后”學生,是伴隨著信息與通信技術發(fā)展而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少年,他們是“數(shù)字土著”。
面對當今這樣的信息技術環(huán)境和學生群體,我們不得不思考:信息技術環(huán)境的改變將給信息技術教育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帶來什么改變?
縱觀現(xiàn)在的信息技術課堂,仍然有把現(xiàn)代設備當作輔助工具,把信息技術課上成純粹的技術課,教師圍繞著“讓學生會做”這一宗旨去演示、示范,學生則依葫蘆畫瓢,信息技術課堂沒有發(fā)生根本改變。因而,筆者提出在教學中將“基于項目的學習(PBL)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作為信息技術教學的一個突破口,讓學生通過一系列項目的設計進行研究性、創(chuàng)造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制作作品的能力。
在西方國家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而且理論已經(jīng)基本成熟,實踐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在應用方面取得的成果。筆者從《多元智力理論與個性化教學》中了解到比較成功的案例有:布魯斯·坎貝爾的學習中心和薩莉·伯曼設計的項目學習。在基于項目的學習方面他們的共通之處是:學生的學習都是圍繞項目來進行的,這些項目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重視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并運用自己所提出的觀點構建新的知識,促使學生出色地完成項目,使學生逐漸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2]。
在國內(nèi),基于項目的學習的現(xiàn)狀主要是查閱“中國知網(wǎng)”、“中國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中文期刊數(shù)據(jù)庫”的文獻。筆者以“基于項目學習、信息技術教學”為關鍵字,一共找到了48 篇文章。具體結果如表1:
表1 查閱“基于項目的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研究”文獻結果
從表1 查閱的文獻結果可看出,在國內(nèi)開展基于項目的學習研究這一方面比較少,尤其是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上,有關的文章只有9 篇,并且這些相關的文章大多是以理論研究為主的,在教學實踐應用的文章不足一半。
為此,筆者認為:以基于項目的學習的形式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是對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協(xié)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個探索,力圖在研究的過程中能取得教學實踐應用的經(jīng)驗。
是以學科的概念和原理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將作品推銷給客戶為目的,在真實世界中借助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并在一定時間內(nèi)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lián)著的問題的一種新型的探究性學習模式[2]。
基于項目的學習(PBL)的特征:①學習情景真實而具體。②學習內(nèi)容綜合而開放。③學習途徑多樣而協(xié)同。④學習手段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⑤學習收獲多面而有個性。⑥對學生的評價連續(xù)且方式多樣[3]。
根據(jù)《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1 版),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的要求分為七大部分,其中有兩部分提到:“學會使用常用信息處理工具和軟件,展開寫作、繪畫等活動,制作電腦作品?!?、“學會使用多媒體制作軟件,運用文字、圖片、聲音等多種方式,靈活地表達想法、創(chuàng)意和研究結果?!盵4]對于這兩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通過基于項目的學習(PBL)的形式,以了解、探究“嶺南文化”為載體,讓學生把學習學科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設計并制作出題材多樣、富有地方特色和創(chuàng)意的電腦作品,把信息技術學習內(nèi)容轉變?yōu)閯?chuàng)造環(huán)境和搭建支架,讓學生去設計、創(chuàng)造、表達自己思想的電腦作品。
圖1 “基于項目的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研究”模式
探索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教學策略,構建“基于項目的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研究”模式,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勇于探究精神,提高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交流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撰寫研究報告能力。
通過一個學年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構建了“基于項目的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研究”模式(如圖1)。
下面以廣州市海珠實驗小學六年級在“嶺南文化”為主題的項目學習中開展應用研究為例,對此教學模式進行簡要分析:
(1)選定項目
選定項目這一步中教師需要分析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特征并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分析,學生則根據(jù)自己的愛好確定項目。
①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jù)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以及六年級的學習內(nèi)容,確定研究中的教學目標為:一是掌握多媒體素材的采集與處理方法以及多媒體作品(PPT)的制作;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互助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與評價能力。
②學習者特征分析
從智力和非智力兩個方面分析學習者特征,智力因素方面:分析學生已有的掌握信息技術基礎;非智力因素方面:分析六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以及與人交往方面的狀態(tài)。
③項目的確定
項目學習是基于真實問題情境下探索、學習的過程,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根據(jù)基于項目學習的具體要求,在六年級的教學中進行了基于項目的學習的應用實踐,給學生項目的研究主題是“嶺南文化”,在此主題下,學生根據(jù)嶺南文化的七大部分:嶺南建筑、嶺南園林、嶺南畫派、戲曲音樂、工藝美術、語言文化、民俗節(jié)慶,以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研究,項目完成的成果以PPT 作品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2)制定計劃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制定項目實施計劃,下面是教師給學生的指導,要求學生認真思考以下問題,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以此依據(jù)制定出計劃。
①你為什么要選擇這一個項目?
②在項目中應該包括哪些內(nèi)容?
③你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獲取所需要的信息?除了網(wǎng)絡搜索還有其他途徑嗎?
④演示文稿的演示頁怎樣制作?
⑤素材的處理可以通過哪些軟件來完成?
⑥怎樣讓別人對你的演示文稿感興趣?
⑦小組成員任務分配合理嗎?每位成員都樂意完成任務嗎?
⑧完成各自的任務需要的時間是多少?任務完成的先后順序是怎樣?
(3)活動探究
在活動探究部分教師應該對學習情境、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還要為學生提供認知工具并為學生設計自主學習策略。
①學習情境設計
在這里教師為學生提供了進行“嶺南文化”探究這一個真實的背景來作為學習情境,以此來啟動教學。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必要性,同時該學習情境能夠促進學習者之間的相互合作學習,并促進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從而達到主動建構知識的目的。
②學習資源設計
本研究中的學習資源設計如下:
A.網(wǎng)絡資源:學生通過網(wǎng)絡搜索所需要的信息資源。
B.生活中的信息:通過對生活的觀察,以及向家長或社區(qū)進行咨詢,掌握一些需要的信息。
③提供認知工具
在這里選擇的認知工具為計算機,學生在查找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及制作作品的過程中,都離不開計算機。除此之外,課堂記錄表、小組合作自評表、作品評價表和問卷作為管理與評價工具。
④自主學習策略設計
本研究的自主學習策略采用拋錨式與協(xié)同式二者相結合的策略,即教師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的背景下,確定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由個體或者小組合作成員共同完成某個學習任務,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學習者發(fā)揮各自的認知特點,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提示,進行分工合作。
(4)作品制作
這一階段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管理與幫助設計,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對資料進行整理,完成作品制作。
教師對學生在作品制作中的指導如下:
①在課堂中學習相關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
②對于每一個項目,適當給出可供學生思考的問題,提示學生進行學習。
③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檢查,并提出修改意見。
(5)成果交流
組織學生進行作品演示,并對作品進行評價。
基于項目的學習所確立的主題研究不是單純地依靠一門學科知識來解決,而是涉及多門學科知識的運用。根據(jù)小學信息技術的課程內(nèi)容,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情境——項目,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學以致用,并在研究學習中開發(fā)并建立基于項目學習的學習資源,這既有利于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也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在基于“嶺南文化”這一項目學習中,利用網(wǎng)絡資源、參觀學習、游歷等多種渠道,學生和老師共同建立了以“嶺南文化”為主題的學習網(wǎng)站,網(wǎng)站分為嶺南建筑、嶺南園林、嶺南畫派、戲曲音樂、工藝美術、語言文化、民俗節(jié)慶以及成果交流八個欄目。各欄目內(nèi)容豐富,生動形象,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嶺南文化的了解,尤其是成果交流這一欄目,更是體現(xiàn)了學生的豐碩學習成果。
圖2、3 是以“嶺南文化”為主題的學習網(wǎng)站以及學生作品的節(jié)選截圖。
圖2 “嶺南文化探秘——PPT 作品展示”主題學習網(wǎng)站
圖3 學生作品《嶺南文化——工藝美術》節(jié)選
(1)對演示文稿PPT 的使用
在本次“嶺南文化”研究項目開始與結束,分別對六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共下發(fā)問卷191 份,回收問卷191 份。學生們對PPT 熟悉程度,前后測如圖4 所示:
圖4 對PPT 熟練程度前后測直觀圖
從圖4 可以看出,經(jīng)過項目的學習后,學生們從原來不到46%的同學對PPT 有認識,到現(xiàn)在已有83%以上的同學對PPT 非常熟悉了。究其因,一方面經(jīng)過更系統(tǒng)的學習,另一方面基于項目的學習作品,要求學生用演示文稿展示,所以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對演示文稿的制作就越來越熟悉了。
(2)對基于項目的學習的看法
前后測結果如圖5 所示。
圖5 對基于項目學習的看法的前后測直觀圖
結果表明,有96%的同學喜歡這種教學模式,并希望在以后的課堂上能夠一直使用這種教學模式。
學生感覺到這種教學方式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不再是紙上談兵了。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自行設計并制作作品,深刻體會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此外學生對于制作作品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要向大家展示一個自我設計的作品,為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1)基于項目的學習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不同在于,在項目學習中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純粹的知識接受者,在項目學習中,學生是帶著任務去學習的,從選擇項目到計劃流程,到項目的實施,到作品的完成,都需要學生的全程參與,親力親為?;陧椖繉W習是由“要我學習”變成了“我要學習”,因此基于項目的學習是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基于項目的學習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的提高
在開展項目的過程中,初始階段采用的是分組合作,中后期階段是獨立制作作品,這就要求學生在作品的形成階段,既要互相協(xié)作,交流分享,也要獨當一面,各具特色。尤其是在作品的分享階段,學生需要向別人展示和介紹自己的作品,這對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是一種鍛煉。所以基于項目的學習,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zhì)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目前,所建立的以“嶺南文化”為主題的學習網(wǎng)站,主要內(nèi)容有:項目學習的知識、嶺南文化的知識以及學生的作品。欠缺的是在線的互動互評交流,以及在線輔導等等,希望能在以后的研究中將其完善和提高。
基于項目的學習在演示文稿的學習與應用中,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并目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信息技術其他的知識模塊學習中,怎樣更好而有效地應用將是下一階段的研究問題。
[1]夏惠賢.多元智力理論與個性化教學(專著).上??萍冀逃霭嫔?2003.
[2]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外國教育研究,2002,(11).
[3]高志軍,陶玉鳳.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電化教育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