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詞典編纂與語言學

2014-11-21 04:26:20胡壯麟
當代外語研究 2014年8期
關(guān)鍵詞:詞典語言學語法

胡壯麟

(北京大學,北京,1000871)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高校外語老師把外語詞典的編纂當作完成教學任務(wù)以外的一項主要研究項目,與編寫外語閱讀和外語語法教材同等重要。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高?;謴?fù)招生并實行研究生培養(yǎng)制度后,人們才開始認識到語言學理論對編寫英語教材、語法書和詞典具有無可替代的指導(dǎo)作用。本文試圖根據(jù)近年來出版的部分英英詞典和英漢詞典的特色,闡明詞典編纂與語言學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關(guān)系。

1.詞典和詞

談及詞典的定義,李行健2004年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提供了最簡明的解釋,那就是“收集詞語,按一定程序編排,并注音、釋義,供人查閱參考的工具書”。這意味著傳統(tǒng)的詞典概念主要包括三個主要內(nèi)容:對詞語的編排程序、注音和釋義。

戴緯華2007年的《新編英漢語言學詞典》對于詞典的釋義則更清晰、更全面、更具有科學性,即詞典指“包括詞、短語或術(shù)語的詞項一覽表,并將其按字母順序排列編成書面形式”。詞典一般提供下列一項、多項或全部信息:(1)釋義,即提供一個詞、短語或術(shù)語的意義;(2)發(fā)音,提供音標(如國際音標),以便向查閱者提供詞語在發(fā)音上的參考,包括英語和美語的不同發(fā)音;(3)拼寫,例如提供英語和美語對一個詞的不同拼寫;(4)詞源,即提供一個詞的來源及歷史演變;(5)詞語的用法或慣用法;(6)詞的詞性或詞類;(7)詞語的對等詞,包括一種語言或幾種語言的對等詞;(8)詞語的同義詞,反義詞;(9)詞語的例詞或例句;(10)詞語的修辭特征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戴緯華2007)。

不難看出《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只涉及后者的前兩項,而《新編英漢語言學詞典》是從語言學的視角,對詞典編纂要求做了更全面的概括,盡管我們還可以提出更多的要求。在本節(jié)中,我們不妨先討論“詞(語)”的問題,因為既然是“詞”典,詞典編纂者自己首先要明確他所編“詞(語)”的標準。

一般來說,詞在書面語中是根據(jù)它兩邊是否有空間來辨認的,例如I am a student這句話包含4個詞,因此英語詞可以是單獨一個字母a,也可以是共含28個字母的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反對政教分離主義,維護國教主義)(Wikipedia 2013)。但詞典編纂者不能回避如下情形:

(1)像 grave digger,grave-digger(掘 墓 者);email address,email-address(電郵地址),identity card,identity-card(身份證)各組中的例詞算一個詞,還是兩個詞?

(2)像talk,talks,talked,talking(說話)是四個不同的詞,還是同一底層單位talk的不同變化?

(3)像run on time與take a long run 中的run 算同一個詞,還是意義不同的兩個詞?

(4)如果從形式上界定,詞典編纂者又會發(fā)現(xiàn)“同形異義詞”的困擾,如異形同音異義的flour(面粉)和flower(花),同形異音異義的lead(引導(dǎo))和lead(鉛),同音同形異義的bear(負擔)和bear(熊)算一個詞,還是兩個詞?

(5)就成語來說,它所含的“詞”是沒有意義的,成語才是 意 義 的 單 位。 這 樣,change horses in the midstream(臨陣換將)算五個詞,還是一個詞?

上述情況是就書面語而言,在言語中則更難區(qū)分。按理說,在口語中,詞與詞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但語速快時,前后兩詞往往合在一起說出,很難找到空隙,后詞的某些音有時會被省略,有時又會與前詞的輔音合念。

在此情況下,語言學家提出“詞位”或“詞匯單位”(lexeme)的概念,即對“詞”的界定不能僅僅依靠形式,還要結(jié)合語義和語法。上例中talk,talks,talked,talking 的“詞位”是“talk”,具體的詞可以叫做“詞項”(lexical item)(Crystal 2002:104)。根據(jù)這個認識,boy,boys,boy’s的詞位為“boy”(男孩)。與“詞位”相關(guān)的專業(yè)詞有時可表述為“詞匯”(lexis)。這是詞典編纂者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

2.詞典學、詞匯學和形態(tài)學

上節(jié)討論已經(jīng)說明“詞(語)”的概念不像“詞位”、“詞匯”那樣具有科學性、專業(yè)性,因此詞典編纂者被稱為“l(fā)exicographer”,研究詞典編纂的學科被稱為“l(fā)exicography”(詞典學),但需要把它和lexicology(詞匯學)以及morphology(形態(tài)學)進行區(qū)別,并了解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Crystal(2002:104)對lexicography的解釋過于通俗,即“編纂詞典的過程”,而那些“完成此任務(wù)者”被稱為lexicographer。對比之下,戴緯華的《新編英漢語言學詞典》對lexicographer的釋義既包括“編纂詞典的人”,也談到“研究詞典學”者。在介紹lexicography時,戴緯華(2007)指出詞典學是應(yīng)用詞匯學(applied lexicology)的“一個分支,研究詞典編纂的理論和實踐”,并進一步提出“詞匯學(lexicology)上的研究成果可以由詞典學加以整理和編輯”。這表明詞典學運用了詞匯學的研究成果。那么,什么是詞匯學的研究內(nèi)容呢?戴緯華(2007)指出詞匯學“是對一種語言詞匯項的研究,包括詞的定義、詞的結(jié)構(gòu)、詞的例句、新詞構(gòu)成的途徑和方法、詞的語義特征,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詞的形式和詞義所發(fā)生的變化、詞的用法和習語等”。很難想象,詞典編纂者在具體研究和從事詞典編寫過程中能無視語言學的分支——詞匯學的指導(dǎo)。

詞典編纂者也不能不考慮形態(tài)學(morphology)的研究內(nèi)容。形態(tài)學是研究詞語結(jié)構(gòu)的語法分支(Crystal 2002:91)。且看以下各詞的構(gòu)成:

以上各詞中的主要成分easy(容易)、dog(狗)、drink(喝)、hello(你好)具有詞義是肯定的,但我們發(fā)現(xiàn)只有hello這個形式單獨表示完整意義。其他形式要連同一些附加成分一起理解,如un-表示負面的意義,-ness表示性質(zhì),-s表示多數(shù),-ing 表示動詞的進行體。這些語素(morpheme)顯然屬于語言學的分支——形態(tài)學的范疇。

上引的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這個由28個字母組成的、被認為是最長的英語單詞事實上經(jīng)歷過如下發(fā)展過程(Wikipedia 2013,括弧中的阿拉伯數(shù)字為英語字母數(shù)):

establish建立,機構(gòu)(詞源來自拉丁語的stare,表示立的意義)(9)

dis-establish廢除一個機構(gòu)(特別是宗教)由法律賦予的地位(12)

disestablish-ment政教分離(16)

anti-disestablishment 反對政教分離(20)

antidisestablishment-ary有關(guān)反對政教分離的(23)

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 反對政教分離者(25)

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 反對政教分離主義(28)

這一發(fā)展過程顯然與語素的不斷增加有關(guān)。如果沒有形態(tài)學和句法學的知識,詞典編纂者很難理清各詞之間的關(guān)系和發(fā)展過程。Halliday(1960/2007:141)曾指出,詞匯學關(guān)心的是公開的關(guān)系,語法則研究封閉系統(tǒng)。就語言形式來說,從許多固定的可能性中進行抽象的選擇,這是語法的領(lǐng)域。詞匯學也好,語法也好,都屬語言學的不同層次。

3.語義學

語言在不斷變化,語言中詞語的絕對數(shù)量也不斷增加。Hornby于2010年主編出版的《牛津高階英語詞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第8版比第7版新增了1000個單詞和詞義,其內(nèi)容涵蓋技術(shù)、生活方式、俚語、經(jīng)濟等多個領(lǐng)域,如carbon trading(碳貿(mào)易)、citizen journalism(公民新聞)、malware(惡意軟件:即目的在于毀壞或變更操作系統(tǒng)的電腦病毒或軟件)、social bookmarking(社會書簽:在一定圈子中樹立自己的個人品牌權(quán)威)、stack it(讓人取笑)、stay cation(一時丟掉工作后居家休假)、X factor(不可思議的成功因素)等。應(yīng)該承認,所有修訂版的詞典在收錄的詞數(shù)上都有增加(胡壯麟2012a)。

《牛津英語詞典》的各個修訂版次也能展示英語詞匯在不斷變化和發(fā)展,因而修訂的周期越來越短。如果把1948年的A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作為第1版,那么,第2至8版的出版時間分別為1963、1974、1989、1995、2000、2005、2010年,可見從1989年起,每5年更新一次版本已成定式(胡壯麟2012a)。

需要指出的是詞數(shù)的絕對增加不能完全說明詞典修訂的基本目的,更不能說明語言的變化和發(fā)展。在如何看待英語詞匯增加和英語變化上,人們有不同看法,這也是一個語言學家需要探討的問題。試比較以下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語言是人類有史以來不變的產(chǎn)物,它決定全部語言結(jié)構(gòu)和語義系統(tǒng),包括詞庫(lexicon),因而語言對人類是普遍的。顯然,這是轉(zhuǎn)換生成語法的觀點。第二種觀點認為語言,包括語義系統(tǒng),是不斷演變的,不論何時何地都不是恒定不變的。一個文化的物質(zhì)和非物質(zhì)條件的變化決定了語言的變化。語言在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中獲得優(yōu)化。在這個認識基礎(chǔ)上,前蘇聯(lián)的斯大林和馬爾展開了激烈爭論,前者認為變化是任意的,后者認為變化是非任意的,最后學術(shù)問題成為政治問題,馬爾被“批倒批臭”。持第三種觀點的有 Whorf、Sapir、Hjelmslev、Firth等語言學家。他們認為語言不是消極地反映現(xiàn)實,而是積極地創(chuàng)造現(xiàn)實。語法和詞匯塑造了經(jīng)驗,將我們的感受轉(zhuǎn)變成意義。有關(guān)我們的物質(zhì)存在的范疇和概念是通過語言識解的。自然語言的語法和詞匯因而是人類經(jīng)驗的理論,也是社會活動的原則。在體現(xiàn)這些元功能中,語言創(chuàng)建了我們賴以活動和實現(xiàn)我們的文化存在的潛勢。這種潛勢既使我們從事各種活動,也會限制我們的某些活動。這就是說,語法使意義的產(chǎn)生成為可能,也對所要表達意義的限度做了規(guī)定。為此,Halliday(1990/2003:144-145)認為我們所謂的“現(xiàn)實”不是現(xiàn)成的事物,只待我們賦予它意義?,F(xiàn)實是不斷變化的,需要我們?nèi)プR解它;語言在這個識解過程中發(fā)揮作用并發(fā)生演變。因此,語言不是物質(zhì)基礎(chǔ)的上層建筑,它是意識和物質(zhì)相互發(fā)生影響的產(chǎn)物,是我們的物質(zhì)存在和意識存在之間的矛盾統(tǒng)一。在這個意義上,第三種觀點解決了語言任意論和非任意論的爭論。由此可以推論,隨著物質(zhì)條件的變化語言為意識提供的形式也會變化。

上述討論表明,詞典編纂和修訂的原因不能僅僅歸因于詞匯數(shù)量的增加,而是要從語言學理論的發(fā)展給以正確的認識。

首先,語言的形式變化表現(xiàn)在語法和詞匯兩個方面,兩者是互補的,因此從層次上可以合為一個層面,詞匯語法(lexico-grammar)層,其上為語義層,其下為語音層。根據(jù)這個理論,詞匯選擇可理解為最精密的語法(Martin 1984/2012:33)。詞匯離不開語法,語法離不開詞匯。兩者呈現(xiàn)精密度(delicacy)的關(guān)系,在語法系統(tǒng)中選擇,最精密的程度最后落實到詞項;對詞項特征進行抽象,越抽象越靠近語法,語法系統(tǒng)正是反映了這種高度的抽象關(guān)系。

其次,詞匯語法的變化和發(fā)展必然聯(lián)系到人類意識中對現(xiàn)實識解的意義的變化。這必然導(dǎo)致我們從語言的詞匯語法層追溯到語義層。Crystal(2002:332)為我們提供了語義變化的主要類型:

擴展:如virtue(美德)在拉丁語中原來只是指男性的品質(zhì),現(xiàn)在可延伸至兩性皆可。

窄化:如meat在古英語中指一般的食物,sweetmeat的意義為糖果、蛋糕,現(xiàn)限于指食物的一種——肉食。

轉(zhuǎn)移:如navigator原先只指船舶的導(dǎo)航員,現(xiàn)可應(yīng)用于飛機和車輛的導(dǎo)航員。

比喻用法:如crane原先指長頸的飛禽(如鶴),現(xiàn)也可指起重機或吊車。

改善:如mischievous原先的意思只是惡意的,現(xiàn)也可表示淘氣的、頑皮的意義。

貶義:如notorious的原義為眾所周知的,現(xiàn)降格為臭名昭著的。

語義變化給詞典編纂者的啟示極為重要,即語言變化不僅僅表現(xiàn)在新詞的增加,也表現(xiàn)在詞義的變化和擴展。正因為如此,詞典的增容既要看詞數(shù)的增加,也要看每個詞條中詞義有否增加。

4.語境和語用學

Martin(1984/2012:33)在討論詞匯語法時,除強調(diào)精密度外,還提到由Firth、Halliday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發(fā)展起來的“搭配”(collocation)概念,指詞項之間共現(xiàn)的關(guān)系。如我們可以說close the window(關(guān)窗),或者an open window(打開的窗戶),或the opening of the window(窗子的打開),這些表述都是詞項window和詞項open的搭配在起作用。

按理說,搭配處于語法之外,因為它與詞的類別無關(guān)系,但它們在相關(guān)的短語或小句中出現(xiàn)時必然涉及各自的句法地位,因而最終在決定以何種詞類形式出現(xiàn)以表述精確的現(xiàn)實意義時,還是擺脫不掉與詞匯語法的緊密關(guān)系。

再者,Halliday(1960/2007:153;1961:61)指出,搭配關(guān)系使我們得以將詞項組成不同的詞(匯)集(lexical sets),如一些交通工具的詞集train(火車)、car(汽車)、taxi(出租車)、plane(飛機)等可以和詞匯take(乘)、drive(駕駛)、passenger(乘客)、engine(發(fā)動機)等搭配。但 Martin(1984/2012:33)也指出,如oaktree(橡樹)、ashtree(梣)、planetree(法國梧桐)、beechtree(山毛櫸)之類的復(fù)合形式可以處于同一個詞集,而inkstand(墨水臺)、handstand(倒立)、hallstand(衣帽架)、grandstand(大看臺)則并非如此。就tree和stand來說,在形態(tài)學上是非標記的,但構(gòu)成詞集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句法學上非標記的詞集成員,如后者的stand不出現(xiàn)在相同的語境中。

就此問題,F(xiàn)irth(1957:195-6)曾作過精辟的解釋:“需要指出搭配意義與語境意義不完全一樣,語境意義是句子與一個語境下的過程的關(guān)系,是句法層次的抽象,不直接與詞語意義的觀念或思想的方法有關(guān)”。在同一時期,F(xiàn)irth(1957:12)還指出:“一個已知詞的搭配是該詞在搭配程序上習慣出現(xiàn)地方的說明,但在其他語境程序上并非如此,在語法程序上更非如此”。這里的“程序”指在句法上有關(guān)的范疇中的“相互期待”,如語法學或音系學中的結(jié)構(gòu)成分,不與線性序列相關(guān)。所以Halliday(1960/2007:171)提出,“合乎規(guī)范”(wellformedness)這個語言學術(shù)語最好理解為“合乎詞匯語法性”,因為不“合乎規(guī)范”可以是“不合乎詞匯語法性”中的非語法方面,或者非詞匯方面,比較籠統(tǒng)。

語言既然是語言使用者的意識和現(xiàn)實世界的互動變化發(fā)展的,當詞典編纂者提供close the window、an open window 或the opening of the window 等 實例時,它們實際上啟示我們從不同詞集,根據(jù)客觀世界的具體語境所意識到的語義進行正確的搭配選擇。這就提示我們在用語言表達意義時,既要考慮表示意義潛勢的現(xiàn)實語境,也要考慮詞語出現(xiàn)的語言語境。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這個目的,當代新出版的詞典已不僅僅滿足于提供詞語出現(xiàn)的短語語境,而是提供能表達完整意義的小句語境。例如,《麥克米倫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為副詞idly(漫不經(jīng)心地)提供的第一個例句為She sat in the waiting room,flicking idly through a magazine(她坐在候車室,隨意地翻閱著一本雜志)?!杜=蚋唠A英漢雙解詞典》第7版對動詞punish(懲罰)提供的一個例句為My parents used to punish me by not letting me watch TV(過 去我父母常以不讓我看電視來懲罰我)。不難發(fā)現(xiàn),讀者在從詞典查閱idly、punish等詞項時,不僅能結(jié)合句子提供的語境理解這些詞語,并且將來也能結(jié)合語境使用這些詞語,并與其他詞語搭配表達完整而復(fù)雜的意義。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文馨最新英英、英漢雙解辭典》在處理語境方面更有其獨到之處:“每詞每種釋義都給以例句;每個例句都不厭其煩地提供了英文和中文;設(shè)計了特殊排版方式,左側(cè)是英語詞語、短語或釋義,右側(cè)是例句,左右對照,相映生輝”(胡壯麟2005a)。

Sinclair和Coulthard(1975)關(guān)于交換結(jié)構(gòu)的研究與Halliday和Hasan(1976)關(guān)于銜接的研究使我們進入詞匯語法的更高層次,即話語語義學(discourse semantics)。在這個層次上,語言使用者能自由地操作詞語在語篇內(nèi)各部分的依賴關(guān)系。Martin(1984/2012:40)曾論證詞匯銜接的深遠意義,即(1)詞匯銜接根據(jù)語場體現(xiàn);(2)可用來說明同樣的語場可以在不同語類中體現(xiàn);(3)也可用來說明同樣的語類可用于不同的語場??梢?,詞匯通過不同語境的上下文銜接,實現(xiàn)語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語篇功能)。

在當代詞典中,最能反映話語語義學思想的應(yīng)數(shù)2009年出版的《柯林斯COBUILD高級英漢雙解詞典》,該詞典設(shè)有250個 Word Nets(詞語網(wǎng))專欄,把一些可以在一定語境下共現(xiàn)的詞語編成段落,如為詞項spice(香料)編寫了以下微型語篇:

While researching the uses of spices in cooking,scientists discovered that many of them have strong disease-prevention properties.Bacteria can grow quickly on food and cause a variety of serious illnesses in humans.Thes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many spices are extremely anti-bacterial.For example,garlic,onion,allspice,and oregano,kill almost all common germs.Cinnamon,tarragon,cumin and chili peppers also eliminate about 75%of bacteria.And even common,everyday black pepper destroys about 25%of all microbes.The research also found a connection between hot climates and spicy food and cold climates and bland food.(對應(yīng)中文略)

上述段落包含較多詞集信息,如(1)有關(guān)香料的詞集,如spices、garlic、onion、allspice、oregano、cinnamon、tarragon、cumin、chili peppers、black pepper;(2)有關(guān)疾病的詞集,如disease-prevention、bacteria、illness、anti-bacterial、germ、microbes;(3)有關(guān)烹調(diào)和食物的詞集,如cooking、food、spicy food、bland food;(4)有關(guān)科學研究的詞集,如scientists、researchers、research。這是就詞集而言,如果加上搭配的內(nèi)容,那第4組的研究詞集可以和discovered、found等動詞搭配。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編者把最常見、最值得掌握的詞項以黑體著重標志。顯然,在外語教學中,與其讓學生死背一個一個單詞,不如領(lǐng)悟可供搭配的詞集。這里,不難看出詞典編者為使用者和學習者服務(wù)的用心良苦。

最后,Martin(1992)把語境分為3個層次:語域、語類和思想意識。上面所討論的語境基本上屬于前兩個層次,有關(guān)詞語和思想意識的關(guān)系屬于文化差異。這里,只想說明一下有關(guān)英國英語、美國英語、加拿大英語、澳大利亞英語、南非英語,以至新加坡英語、印度英語、歐洲英語等的討論,反映了詞典編纂者應(yīng)擴展自己的視野,不能局限于所謂正統(tǒng)的英國英語,我們更關(guān)心的是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英語反映了不同文化和通過語言所反映的不同思想意識。當代英語詞典已把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發(fā)音一起列入,說明了這個趨勢。在這個基礎(chǔ)上,為反映不同文化的美式英語詞典,澳大利亞英語詞典等應(yīng)引起我們的重視。

5.符號學與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

傳統(tǒng)的詞典編纂局限于就詞語而詞語;需通過手工抄錄積累上萬張卡片。當代詞典編纂已能充分運用符號學和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成果。

在符號學方面,由于詞典編纂者注意編排的有序性和醒目性,他們能做到積極采用各種符號、圖片和彩色套印。以《柯林斯COBUILD高級英漢雙解詞典》為例,編者除講究采用不同彩色標記以體現(xiàn)不同功能外,在50多幅“picture dictionary”(圖解詞典)欄目中選用彩圖講解區(qū)別不同詞項的意義,如有關(guān)詞項age(年齡)的彩圖中,我們通過不同年齡的人像直覺地了解infant(嬰兒)、toddler(學步的小孩)、teenager/adolescent(青少年)、woman(婦女)、man(男人)、senior citizen(老年人)的區(qū)別和意義。再進一步區(qū)分child(孩子)和adult(大人),以及young(幼年)、middle aged(中年)、elderly(老年)。除編者的注解均有黑框圈住外,幾個主要欄目,如“thesaurus”(同義詞詞庫)725處,“word partnership”(詞的搭配)1150處,“word link”(詞的連接)1500處,“word web”(詞語網(wǎng))250處都用黑底白詞標記。就彩色而言,前幾版的COBUILD詞典只采用黑藍兩色,現(xiàn)在增加了綠、紫、淺藍、桔黃等色,非常醒目。我們知道,自文字出現(xiàn)以后,人們長期依靠讀寫來實現(xiàn)知識沉淀和信息交流,并養(yǎng)成了線性思維的方式。但自萬維網(wǎng)問世以來,人類進入了超文本(hypertext)時代,可以用更多的模態(tài)來表述意義,當代辭書編纂也吸收了符號學在這方面的成果。《Collins COBUILD美語高級詞典(東亞版)》就專門設(shè)置了“Text Messaging”(語篇信息)和“Emoticon”(表情符號)兩個欄目,說明編者不僅要考慮作為符號的自然語言,也要考慮其他符號的運用。我們要培養(yǎng)的不僅是“識讀能力”(literacy),還有“多元識讀能力”(multiliteracy)。

事實表明,詞典編纂的進步得益于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COBUILD這個詞便是從Collins Birmingham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nguage Database(柯 林斯-伯明翰大學國際語言數(shù)據(jù)庫)的英語首字母縮寫而成。這在詞典編纂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詞典編者對詞條的解釋采用敘述式而不是定義式,便于理解、記誦。編者們之所以能從大量書面英語和口述英語的語料中精選如此眾多的例句,保證了語言的真實性和實用性,讓用戶能學到鮮活的英語,沒有不斷充實的語料庫作為后盾是難以想象的。例如,1987年編寫第一版時使用的Bank of English語料庫的規(guī)模僅2000萬詞,1995年第2版時增至2億詞,2001年第3版時為4億詞,2004年第4版為5.2億,至2006年已達到6.45億。以概率理論來評估,詞條的概括性、正確性和實用性獲得了更大提高??梢姼怕世碚撛诖_定詞語的出現(xiàn)和使用頻率方面發(fā)揮了作用。對此,編者以不同數(shù)量的星號來表示常用詞不同程度的使用頻率,幫助讀者把精力放在最常用的詞匯上。2005年的《麥克米倫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在10萬條詞目中,按需求分析把7500個常用詞分為三等,并區(qū)別產(chǎn)出性詞匯和接受性詞匯,后者從簡,對前者提供搭配、語法信息和例句(胡壯麟2005b)。

許多新版詞典已為紙質(zhì)詞典配備了光盤,如《牛津高階英語詞典》(第8版)為用戶提供了新的便于互動的“白板光盤”(Interactive whiteboard-friendly CD-ROM)。其內(nèi)容包括:

——“牛津電子寫作范本”(Oxford Writer),能與學習者在計劃、書寫和檢查書面活動時互動;

——按字母順序查閱的類屬詞典(Thesaurus)、文化向?qū)В–ultural Guide)和詞源(Word Origin)構(gòu)成完整的索引工具;

——在例庫(Example Bank)中提供了1,000多個額外的例句;

——話題詞庫(Topic Vocabulary Banks)能方便使用者查找和學習在社會和政治、科學和技術(shù)、文化和教育方面使用的詞語;

——用多種口音錄制的聽力練習(Dictation Exercises)可以提高使用者的聽力能力;學習和傳授如何使用詞典的竅門;

——為“學術(shù)詞語表”(Academic Word List)編制了練習;

——配有音響的大量網(wǎng)址;按字母順序查閱詞語;可聽到所有詞條首詞語的讀音,從而練習發(fā)音。

從這個“白板光盤”可以看到,該詞典的編者所遵循的外語教學思想是先進的,將聽說讀寫四個技能互補,而不是截然分開,互不搭界(胡壯麟2012a)。

6.認知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在上世紀末獲得迅速發(fā)展。Lakoff和Johnson(1999:22)認為,“人類的概念不僅僅是對外界現(xiàn)實的反映,也是由我們的身體和大腦,特別是我們的感覺運動,進行至為重要的塑造”。其哲學基礎(chǔ)是體驗主義。所謂體驗,指人們實際的或潛在的體驗性的感受、感覺、身勢和對物質(zhì)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的互動方式。

根據(jù)Gao(2012)的研究,認知系統(tǒng)有兩個基本概念:基本層次范疇(basic level category)和意象圖式(image schema)。這兩點對詞典編纂極為重要。前者表現(xiàn)在詞典編纂者對一些詞語的解釋離不開范疇化的概念,以解釋具體的事物、動作和事件(Croft& Cruse 2006;Ungerer &Schmid 2004),如dog的范疇化依次為“事物——生物——動物——狗——西班牙獵犬”;后者表現(xiàn)在知曉對不同事物之間的抽象關(guān)系的能力,如上下關(guān)系、冷熱關(guān)系、前后關(guān)系、空間時間關(guān)系等識解性質(zhì)方面的特征(Lakoff 1987;Johnson 1987)。就語法類別來說,基本層次范疇相當于名詞、代詞和動態(tài)動詞(如eat、kill)的語法單位,而基本形象圖式相當于形容詞、副詞和靜態(tài)動詞(如contain、belong)。

基本層次范疇和意象圖式在體驗主義理論里的共同點在于:(1)兩者都以知覺、感覺、身勢力和圖式構(gòu)成初步的語言感知結(jié)構(gòu);(2)為明喻和隱喻的擴展提供知識來源,從而有助于進行更為抽象的思維。至于兩者的不同表現(xiàn)在完形風格(gestalt)上的不同,前者是有距離的,后者是貼近的。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MEDAL)詞典利用這方面的成果對41個詞條增加了“語言意識”(Language Awareness)和“隱喻箱”(Metaphor Boxes)兩個欄目來解釋詞義。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從社會符號學的視角闡述人的感知能力。Halliday(1987:122)認為,系統(tǒng)中的有關(guān)紅綠燈(red/green)的措詞是為了說明車輛該停該走(stop/go)的意義,提示開車人具體應(yīng)該做什么(what it does),但這里的“it”實際上是一個人類系統(tǒng):是人操作信號燈的變化,是開車的人能夠識解stop/go的語義對立,并決定車輛該停該走。

基于這個認識,Halliday(2004:ⅹⅵ)以an inflexible will和an iron will為例,說明iron(鐵,一種不易彎曲的金屬)是如何被理解為inflexible(不能泄氣的)的隱喻化而獲得新的意義。這多少與認知語言學的基本層次范疇接近,但再進一步看,作為實體的名詞可以成為具有表示性質(zhì)的形容詞。同樣,表示過程的動詞也可以具有表示實體的名詞的意義,如 with bites and stings(又咬又叮的傷口)(Halliday & Martin 1993)。當然,表示實體的名詞隱喻化為作為過程的動詞也是有的,如the floor is carpeted(地板鋪有地毯)中的carpeted便是。試見下圖:

Halliday(2004:ⅹⅶ)把上述變異稱為“語法隱喻”(grammatical metaphor),它重新識解人類的環(huán)境,把世界的常見圖像轉(zhuǎn)換成外加的經(jīng)驗規(guī)律,超越我們所能控制的環(huán)境。由此可見,語法隱喻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對認知語言學的意象圖式所做的解釋。

可以想象,詞典編纂者需要具備認知語言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也需要掌握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有關(guān)人類對主客觀世界的感知、識解和意義表達的能力,才能在實際的詞典編纂工作中,通過詞語意義的變化和發(fā)展,反映語言的變化和發(fā)展。

Collins,H.2009.柯林斯COBUILD高級英漢雙解詞典[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Croft,C.& D.A.Cruse.2006.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Crystal, D. 2002.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irth,J.R.1957.Papers in Linguistics 1934-51 [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ao,J.2012.Basic cognitive experiences and definitions in the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Advance Access.[2014-05-01].http:∥ijl.oxfordjournals.org.

Halliday,M.A.K.1960/2007.General linguis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anguage teaching [A].In J.J.Webster(ed.).Language and Education.Volume 9.The Collected Works of M.A.K.Halliday [C].London & New York:Continuum.135-73.

Halliday,M.A.K.1961.Categories of the theory of grammar[J].Word17(3):241-92.

Halliday,M.A.K.1987.Language and the order of nature[A].In N.Fabb,et al.(eds.).The Linguistics of Writings:Arguments Betwee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35-54.

Halliday,M.A.K.1990/2003.New ways of meaning:The challenge to Applied Linguistics[A].In J.J.Webster(ed.).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Volume 3.The Collected Works of M.A.K.Halliday [C].London& New York:Continuum.139-74.

Halliday,M.A.K.2004.Introduction:How big is a language?On the power of language [A].In J.J.Webster(ed.).The Language of Science.Volume 5.The Collected Works of M.A.K.Halliday [C].London & New York:Continuum.ⅹⅶ.

Halliday,M.A.K.&J.Martin.1993.Writing Science:Literacy and Discursive Power [M].London:Palmer Press.

Halliday,M.A.K.&R.Hasan.1976.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Hornby,A.S.(ed.).2010.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8th ed.)[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ohnson,M.1987.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and Reason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koff,G.1987.Women,F(xiàn)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koff,G.& M.Johnson.1999.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

Martin,J.1984/2012.Lexical cohesion,field and genre:Parceling experience and discourse goals [A].In Zhenhua Wang(eds.).Genre Studies,Volume 3 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J.R.Martin [C].Shanghai: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ress.31-64.

Martin,J.1992.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Sinclair,J.&R.M.Coulthard.1975.Toward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ngerer,F(xiàn).& H.J.Schmid.2004.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Wikipedia.2013. 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 [OL].[2013-07-29].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oldid=566325317.

戴緯華.2007.新編英語語言學詞典[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胡壯麟.2005a.《文馨最新英英、英漢雙解辭典》序[A].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胡壯麟.2005b.《麥克米倫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序言一[A].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胡壯麟.2012a.《牛津高階英語詞典》(第8版)序[A].北京:商務(wù)印書館./倫敦:牛津大學出版社.

胡壯麟.2012b.《Collins COBUILD美語高級詞典(東亞版)》前言[A].胡壯麟.八十回眸[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行健.2004.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猜你喜歡
詞典語言學語法
米沃什詞典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0
跟蹤導(dǎo)練(二)4
KEYS
Keys
評《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
Book 5 Unit 1~Unit 3語法鞏固練習
詞典例證翻譯標準探索
認知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
《胡言詞典》(合集版)刊行
當代修辭學(2013年4期)2013-01-23 06:43:10
語言學與修辭學:關(guān)聯(lián)與互動
當代修辭學(2011年2期)2011-01-23 06:39:12
崇明县| 察哈| 庆云县| 肥城市| 太仆寺旗| 晋中市| 万州区| 盘山县| 城口县| 左权县| 麻城市| 剑河县| 忻州市| 庆元县| 措美县| 阿拉尔市| 青冈县| 定南县| 神农架林区| 台湾省| 饶平县| 凤翔县| 平南县| 新野县| 江源县| 西宁市| 博白县| 辉南县| 黎平县| 克山县| 且末县| 河源市| 津市市| 旬阳县| 铜陵市| 龙里县| 辽宁省| 寻乌县| 枞阳县| 镇江市| 五大连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