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小琳,女,18歲,2013年9月就讀于我校高三級。家中獨女。父母親均在公司上班,工作比較繁忙。小琳自初中開始寄宿,只有周末晚上的時候才能和父母相聚,平常多數(shù)為一人獨處。初中階段的成績較為突出,但在中考發(fā)揮一般。一年努力過后,小琳報考了文科并進入高二文科實驗班就讀,學習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但在高二學年又出現(xiàn)下滑。小琳個性純樸,尊師守紀,但平常比較安靜,在人群中很少主動發(fā)言,平時喜歡自己看書和動漫作品。主要問題:進入高二一段時間后,小琳認為班上有不少同學在背后罵她,甚至在女生宿舍也有同學在背后議論她。但通過我的仔細觀察分析,班上的同學并沒有討厭或者反感她的現(xiàn)象,絕大部分同學處于和小琳不太熟悉的狀態(tài)。
從初步了解的情況來看,小琳屬于適應能力差、性格內向的學生。作為獨生子女,她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弱,更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閑暇時間不多,加上本身的文化水平有限,與小孩缺乏有效的溝通。當小琳周末回家時,更多選擇把心事埋藏在心底,缺乏有效的疏導機會。根據(jù)小琳存在的問題,我從整體上制定了輔導教育計劃和系統(tǒng)的輔導目標。終級目標:心理健康,學業(yè)進步。中間目標:增強自信,形成恰當?shù)某删蛣訖C;開闊身心,增強人際交往能力;悅納自我,對個人進步充滿希望。具體目標:正確看待眼前的競爭,主動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嘗試每個星期和班上的同學說上一句話,在一個學期里認識班上至少一半的同學;上課集中注意力,不懂的地方做好記號,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每天回顧一次一天學習所取得的進步;周末回家后主動向父母匯報自己在校的情況,增強與家人的溝通。
1. 談話交流
高二下學期第5周,在我的辦公室,我首先肯定小琳入學以來尊師守紀等的良好表現(xiàn),了解小琳理想的大學目標為廈門大學,了解她的家庭主要狀況,周末回家的時間安排,鼓勵她回家上網(wǎng)多了解廈門大學的情況。她說話較慢而且話語很少,基本上是一問一答,除提到廈門大學略顯興奮外,其余時間情緒非常平淡。
2. 找身邊熟悉的同學座談
第6周,在高二輔導室,我找來班長、學習委員、小琳同桌,了解小琳以前及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情況,并針對小琳的表現(xiàn)進行分析。我向他們表達了我?guī)椭×崭淖兊脑竿笏麄兎e極配合,及時地鼓勵和幫助小琳,引導身邊的同學正確認識小琳,為小琳創(chuàng)設更加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3. 通過面談、電子郵件等方式與科任老師溝通
第6周,我整理了小琳過去幾次的測驗成績以及日常表現(xiàn)、個性特點等方面的資料發(fā)給各科任老師,邀請他們協(xié)助參與輔導,在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中更多地關注小琳的情況,希望在接下來的教育輔導中形成一定的合力。
4.家長電話交流
第8周,家長主動打電話給我反映,小琳回家說班主任最近對她的特意關心引發(fā)了班上更多同學的議論,現(xiàn)在越來越多人都在背后罵她,甚至深夜十一點多都能聽到宿舍的人在背后議論她,她責怪家長學期初和我電話聯(lián)系反映她的問題,并希望家長以后不要再和我聯(lián)系。我主動安撫家長的情緒,并請求家長讓我了解具體情況后不要在小琳面前主動提起。問題的嚴重性超出了我的判斷,根據(jù)我所了解到的情況,班上的同學并沒有討厭或者反感小琳。級長建議我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
5.介紹心理輔導室及老師的基本情況
第8周,我利用班會課全面介紹我校心理輔導室的各個功能室的設備,我校的心理老師、輔導團隊的基本情況,鼓勵班上同學遇到困難主動在課外活動時間尋求心理老師的指導與幫助,暗中鼓勵包括小琳在內的同學學會向心理老師傾訴。第8、9周,小琳連續(xù)兩次到心理輔導室和林老師交流,表達了自己面臨的主要困難,她上網(wǎng)了解到廈門大學每年高考的錄取分數(shù)線后,感覺夢想幻滅,陷入更為低迷的狀態(tài)。在心理輔導室,小琳找到了情緒宣泄的渠道,在心理老師的建議下,打算尋求專業(yè)心理醫(yī)生的幫助。
6. 咨詢心理醫(yī)生
第9周,小琳父母陪她去廣州某醫(yī)院看心理醫(yī)生。經(jīng)心理醫(yī)生診斷,小琳患有情緒障礙,并且最早出現(xiàn)于初三。接下來要定期復診,并且每天配合藥物治療。
7. 家訪
第11周,我和英語科黃老師去小琳家家訪,關心她日常生活及學習上的各項表現(xiàn),引導她正確認識廈門大學這一目標,肯定她從高一A班到實驗班的飛躍,鼓勵她堅定學習信心。小琳每月定期由父母帶到廣州復診,在心理醫(yī)生的專業(yè)輔導和藥物治療下,情況已基本穩(wěn)定。
8. 家校及時交流
高三的8月至9月,經(jīng)小琳父母主動要求,報學校同意,批準小琳每晚晚修結束后由父母接回家住宿,一方面能保證睡眠質量,另一方面方便父母與其溝通,及時補充營養(yǎng)。同時,我安排一名性格開朗活潑、為人熱情大方的女生張同學(也是小琳宿舍的舍長)與她同桌,我定期與張同學聊天,側面了解小琳的情況。在高三第一次月考中,小琳進步明顯,達到該次測試總分重點線。這段時間,她主動配合醫(yī)生治療,并逐步打開自己的心結,沒有再聽到背后有人罵自己,與同桌相處融洽,課間能像朋友一樣進行交流,不僅在情緒管理、行為上有明顯的改善,而且在學習成績和人際交往上也有較大的進步,開始逐步融入班級。
9. 問題基本解決
高三10月初,小琳及其父母主動申請國慶后返校正常住宿,我同意了,但提醒其同桌張同學密切留意小琳的狀況,有問題隨時向我反映。十多天后,小琳又出現(xiàn)了失眠、白天上課打瞌睡的現(xiàn)象,第二次月考出現(xiàn)明顯的退步,全班排名最后。經(jīng)商量,家校達成共識,從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高考結束,每天晚上繼續(xù)回家住宿。此外,建議醫(yī)生適當減少小琳每天的服藥量。小琳返家后,各方面表現(xiàn)又回歸正常狀態(tài),并且經(jīng)常在周記中表現(xiàn)出較為樂觀、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開始以實際行動關心周圍的同學,例如為宿舍何同學介紹醫(yī)生診治腳患,積極參與本宿舍籌備的主題班會“向世界出發(fā)”,學習成績進步很快,學習、心態(tài)和言行舉止越來越自信。至此,小琳的情緒障礙問題步入可控制范圍,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初步達成了最初定下的“心態(tài)健康、學業(yè)進步”這一終級目標。下一階段關鍵在于給予小琳更多的肯定與鼓勵,穩(wěn)定現(xiàn)階段的學習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
10. 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是育人的重要目標,也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琳身上所體現(xiàn)的“情緒障礙癥”,主要發(fā)生在兒童青少年時期,是以焦慮、恐懼和抑郁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組心理疾病。只要很小的誘因,就會引發(fā)疾病,甚至出現(xiàn)不可挽回的破壞性局面和損失。情緒障礙癥主要發(fā)生在15歲左右的中學生群??梢哉f,小琳患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父母的遺傳、家庭環(huán)境、小琳自身的性格和調適能力以及學校的教育。作為一個班主任,要注重學生處于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況。例如高一側重于新生適應方面,高二側重于文理分科、新班級適應,而高三則是高考備考心理輔導。班主任只有主動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重視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密切關注班上同學的心理狀態(tài)并且第一時間作出適當?shù)幕貞?,才能夠為班級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建立和健全心理問題學生輔導機制,為日后處理類似情況積累經(jīng)驗。大家圍繞著小琳的問題多想辦法,形成合力,才能夠幫助小琳一點點進步。我認為,以后可以遵照這樣的思路展開輔導:充分發(fā)揮班級心理健康委員的作用,協(xié)助班主任及時了解班級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面對出現(xiàn)異常情況的學生及時和其父母溝通,爭取更為全面地了解情況;根據(jù)所了解到的情況判斷分析,必要時邀請科任教師、心理老師甚至是心理醫(yī)生介入;根據(jù)心理老師或者心理醫(yī)生的建議,家校共同引導學生走出困境。
輔導教育計劃應具備彈性,能及時根據(jù)實際情況加以調整。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本次輔導教育計劃從最初制定到真正實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一開始對小琳的情況診斷失誤,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也說明在以后面對心理問題學生時,班主任不能過早地下結論,只能制定一個簡略的輔導教育計劃,并注意不斷地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
愛是教育的潤滑劑,但請注意愛的表達方式。小琳心理上存在問題,對身邊所有人的一舉一動都十分敏感。我在第一階段開始時的談話和家校溝通效果一般,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不懂得小琳會本能地保護自己,拒絕外界的關注與幫助。所以當我在第二和第三階段,主動減少了和小琳的直接接觸,表面上完全像對待其他同學一樣,私下卻密切關注她的狀況,并主動和其父母溝通時,教育輔導取得了更為理想的效果。因此,建議班主任以后在輔導心理問題學生時多觀察,少直接接觸,盡可能的把談話接觸的部分交給心理老師或者醫(yī)生。
對小琳的輔導教育工作已經(jīng)初步宣告成功,下一個階段只要基本保持穩(wěn)定就可以了,但這個案例留給我的思考卻是源源不斷的。小琳的母親曾說:“我們非常感謝陳老師長期的關心和幫助,我們全家都會感激你一輩子的?!蔽覀兓蛟S不需要別人感激一輩子,而是怕錯過了或者做錯了,遺憾一輩子……
本欄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