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姚本先?全莉娟
〔摘要〕理想是指個體關于未來的、同實際相聯系的、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并有實現可能的想象、希望、追求及奮斗目標。本研究對710名中學生被試進行開放式問卷和預測問的施測,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中學生的理想是由六因素結構組成,依次是自我理想、職業(yè)理想、社會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學業(yè)理想。為了進一步檢驗中學生理想問卷的構想效度,并考察其校標效度,本研究對全國5個省份、10所學校采取整群分層抽樣,1737名我國在校中學生完成了該問卷和校標的測查。結論:驗證性因素分析支持中學生理想問卷的結構,結合信效度分析的結果,表明中學生理想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與效度。
〔關鍵詞〕理想;中學生;問卷;信度;效度
〔中圖分類號〕G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4)22-0007-04
一、問題提出
理想(Ideal)一詞源于希臘文Idea,原意為“表現”“觀念”,是指個體關于未來的、同實際相聯系的、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并有實現可能的想象、希望、追求及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理想”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也特別提出在高中階段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yè)等多方面的指導。中學時期是理想的形成和發(fā)展期,理想的發(fā)展也是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標志。中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其理想狀況對中國和諧社會實現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國內關于理想的測量基本上仍然采用半開放式問卷;國外關于理想的測量問卷主要集中于教育理想、個人發(fā)展目標、職業(yè)抱負和未來取向。因此,本研究是對中學生理想測量研究的一個初步嘗試。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
1.開放式問卷的被試
本研究對北京、安徽、河南、廣東和黑龍江五個地區(qū)20名中學生進行訪談,其中男女生各半。對訪談結果進行整理,編制開放式問卷。采用方便取樣的方式在蕪湖市、阜陽市發(fā)放210份開放式問卷,獲得有效問卷202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6.2%,其中男性被試122名,女性被試80名。
2.預測問卷的被試
對修訂后的原始問卷即預測問卷進行預測,進一步修訂形成預測問卷。此階段的研究對象是初一到高三的學生,共發(fā)放問卷520份,有效回收512份,有效回收率98.5%,其中男性被試301名,女性被試211名。年級分布情況為:初一106名,初二132名,初三80名;高一40名,高二97名,高三57名。
3. 正式問卷的被試
對修訂的預測問卷進行初測后形成正式問卷階段。本階段為了進一步檢驗中國中學生理想問卷的構想效度,并考察其校標效度,對全國5個省份、10所學校采取整群分層抽樣,1737名我國在校中學生完成了該問卷和校標問卷的測查。
(二)程序
1.開放式問卷
根據理想的定義和前期的理論研究設計出訪談提綱,對北京、安徽、河南、廣東和黑龍江五個地區(qū)20名中學生進行訪談,然后對訪談結果進行整理,編制開放式問卷,問卷包括5個開放式問題,如“什么是理想”“理想有哪些類型”等。
2.預測問卷
將原始問卷以紙質或電子稿的方式征求專家組(人格心理學教授、社會心理學教授以及心理學專業(yè)研究生共10人)的建議,并對問卷的內容效度進行評價,結合他們的意見,對部分題項進行修改、合并和刪除,最后確定70個項目,形成當代中學生理想預測問卷。各項目經隨機排列構成,問卷采用自評式5點量表記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記1、2、3、4、5分,得分越高表明理想水平越高。為了獲得重測信度,一個月后又重新施測,共獲得合格問卷120份。
(三)數據處理
調查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和AMOS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探索性因素分析
對中學生理想預測問卷的70個項目進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進行方差最大旋轉(Varimax)。本研究中,KMO為0.900,表明該數據做因素分析是恰當的。Bartlett球性檢驗的χ2值為9504.275(p<0.001),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總體相關矩陣不是單位矩陣,拒絕球性,說明數據適合進行因素分析。經過幾次探索,最后獲得6個因素。題目刪定標準為:(1)共同度小于0.30;(2)最高載荷小于0.40。6個因素結構清晰,共解釋總變異量的54.582%,每個項目均在相應因素上具有較大載荷,處于0.495~0.769之間。因此可以認為當代中學生理想問卷的結構和內容是可以接受的。 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見表1。根據6個因素的內容,我們將中學生理想歸納為6個
方面:
自我理想(因素1)包含5個項目,主要涉及自我品質、態(tài)度、人生觀等方面的設想。
職業(yè)理想(因素2)包含4個項目,主要涉及對未來職業(yè)類型的態(tài)度以及擇業(yè)的設想。
社會理想(因素3)包含3個項目,主要涉及國家制度和未來社會面貌的設想。
生活理想(因素4)包含3個項目,主要涉及人際關系、美好生活面貌的期望。
道德理想(因素5)包含3個項目,主要涉及文明素養(yǎng)、感恩、孝道等方面的期望。
學業(yè)理想(因素6)包含3個項目,主要涉及獲取知識的價值和意義以及學業(yè)追求的目標。
(二)信度分析
本問卷設計了1道測謊題來鑒別學生是否按自己的情況來認真作答,作為剔除廢卷的標準。因此,所分析的問卷是可信的。該研究用2個指標來鑒定中學生理想問卷的信度,它們分別是:內部一致性系數和重測信度,作為本研究的信度指標。結果表明,中學生理想問卷的內部一致性a系數、重測信度系數(見表2)在0.49~0.85之間,說明本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2 信度分析
信度 自我
理想 職業(yè)
理想 社會
理想 生活
理想 道德
理想 學業(yè)
理想 總體
內部一致性系數 0.72 0.70 0.61 0.56 0.51 0.49 0.73
重測信度 0.85 0.83 0.80 0.74 0.68 0.75 0.81
(三)驗證性因素分析
CFA是交叉效度分析、效度概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此方法檢驗中學生理想問卷的所測查結構對新數據樣本的有效性。根據探索性因素分析,設定模型包含六個因素,每個因素由對應的題目測量。采用ML法對模型進行擬合估計,各個主要指標的擬合指數分別為χ2=367.184,df=174,p=0.00,χ2/df=2.110,RMR=0.042,GFI=0.934,AGFI=0.914,TLI=0.882,RMSEA=0.047。從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果來看,研究模型的擬合指標達到了推薦的標準,模型對數據的擬合較好。表3的因素載荷數據表明,每一個觀測指標為相應的潛變量所解釋的比例較高,而誤差或獨特部分較小。綜合指標表明該模型對數據擬合較好,表明中學生理想問卷具有較好的構想效度。
(四)準則關聯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覃江霞編制的中學生主流價值觀問卷作為效標工具。結果表明:本問卷與效標問卷呈非常顯著相關,主流價值觀和自我、職業(yè)、社會、生活、道德和學業(yè)理想都存在顯著正相關。說明本問卷具有較好的效標效度。
四、討論
(一)中學生理想的結構
中學生理想的結構是編制本問卷的基礎,而結構的確定主要取決于概念的內涵和性質。理想是個體在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上,對自我與社會發(fā)展美好前景的想象、思考和追求,個體確信是一種高標準的愿望,并深層次地激勵個體去實現目標,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可能性和前瞻性。理想包括對未來宏圖的假設、目標的制定,又包括為實現此目標的計劃和步驟。它以觀念的形態(tài)存在于人的認知世界,反映著人的需要,對人的生活有激勵和指引作用,可以說沒有理想的生活是空虛的、沒有意義的。理想是人內心深處的欲望,最直接反映了個體的價值觀。因此,在做理想的結構探索時既要尊重以往的參考資料,更要重視實際理想結構的調查。本研究在文獻綜述、理想結構調查、專家咨詢的基礎上得到了中學生理想六因素結構,包括自我、職業(yè)、社會、生活、道德和學業(yè)理想。從內容上看這六個方面涵蓋了中學生的個性、品質、人際、求知、職業(yè)、人生觀、價值觀、態(tài)度、生活、抱負等豐富的內容。這六個因素是相互關聯與相互補充的,反映中學生對未來的學習、生活、職業(yè)、社會等各個方面的想象和期望。
(二)中學生理想問卷的信效度
在對中學生理想結構的內容分析與調查上,本研究編制了中學生理想問卷。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中學生理想問卷包含自我、職業(yè)、社會、生活、道德和學業(yè)理想六個因素;各因素的內部一致性和重測信度均達到了測量學的要求。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中學生理想問卷的模型整體擬合良好,并且各個觀測變量因素在潛變量上的載荷比較合理。在效標檢驗的基礎上,理想和主流價值觀顯著相關,說明本問卷內容全面、能夠客觀反映中學生理想,具有較好的效標效度。
五、結論
(一)中學生理想結構包含六個因素,分別是自我理想、職業(yè)理想、社會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學業(yè)理想。
(二)本研究編制的中學生理想問卷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為理想研究的工具。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中國青少年理想調查研究”(課題編號:11BKS067)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石毓智. 中國夢區(qū)別于美國夢的七大特征[J]. 人民論壇,2013(10):46-47.
[2]王柏棣,王平. 論理想形成的本質[J]. 思想教育研究,2012 (05):40-43.
[3]Parvaneh F. Formation of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African-American Fictional Characters[J].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2010,1(5).
[4]De Ruyter D,Conroy J. The formation of identity:the importance of ideals[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2,28(4):509-522.
[5]中國青少年理想、動機、興趣研究協(xié)作組. 國內十省市在校青少年理想、動機和興趣的研究[J]. 心理學報,1982 (02):199-210.
[6]杜艷麗. 中學生理想再探及與80年代比較研究[D]. 遼寧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1
[7]于歐. 當代青少年理想狀況分析及其引導[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05):29-31.
[8]陶元紅,吳薇,楊昌弋. “90后”中學生理想信念現狀調研報告[J]. 中國德育,2011,07:21-24.
[9]Allen W R,Bonous-Hammarth M,Suh S A. Who goes to college? High school context,academic preparation,the college choice process,and college attendance[J]. Readings on Equal Education,2003,20:71-113.
[10]De Ruyter D J,Conroy J C,Lappin M,et al. Ideals of ITE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3,19(8):771-785.
[11]Massey E K,Gebhardt W A,Garnefski N. Adolescent goal content and pursuit: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rom the past 16 years[J]. Developmental Review,2008,28(4):421-460.
[12]Bowden M P,Doughney J. Socio-economic status,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e aspirations of secondary students in the Western Suburbs of Melbourne,Australia[J]. Higher Education,2010,59(1):115-129.
[13]Sharma S,Mukherjee S,Kumar A,et al. A simulation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cut off values for assessing model fit in convariance structure model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7):935-943.
[14]覃江霞. 中學生主流價值觀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 西南大學碩士論文. 2009
[15]De Ruyter D J. The importance of ideals in education[J].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3,37(3):467-482.
[16]Morrison A P. On ideals and idealization[J].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09,1159(1):75-85.
[17]Gewirth A. Self-fulfillment[M].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9.
(作者單位:1. 安徽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蕪湖,241000;2. 安徽師范大學,蕪湖,241000)
編輯 / 王抒文 終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