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
真題再現(xiàn)
讀書學(xué)習(xí),科技制作,文體愛好,社會實踐……這里,一定會有屬于你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陶冶你的性情,提升你的境界。
請你以“這里有屬于我的世界”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將所選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2)不限文體(詩歌除外)。(3)字數(shù)在600~800之間。(4)不要出現(xiàn)所在學(xué)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2014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題目之一)
寫作指導(dǎo)
雖然每年的中考命題各不相同,但對于作文高手而言,無論什么命題,在他們手上總能信筆鋪開,寫出語言優(yōu)美而又底蘊動人的佳作。要做到這一點,至少得掌握兩種能力:一是巧妙取材的能力,也就是讓寫作內(nèi)容盡量往容易注入底蘊的角度轉(zhuǎn);二是注入底蘊的能力,也就是要學(xué)會將自己積累的詩詞典故,自然地引入你的字里行間。寫作2014年北京中考作文題時,若能做好這兩點,文章定會與眾不同。
1.讓“我的世界”與眾不同。細細品讀命題提示語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世界”,可以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是學(xué)習(xí)生活,也可以是業(yè)余情趣,甚至可以是美麗自然。如果你喜歡科技制作,可以講述科技世界里的神秘;如果你喜歡體育,可以描寫體育世界里的快樂。對不同的考生而言,“我的世界”定是各不相同。不過如果簡單地根據(jù)提示內(nèi)容寫作,文章容易進入千篇一律的誤區(qū)。相比之下,若能將“屬于我的世界”定位為“語文”“詩詞”“閱讀”等內(nèi)容,肯定更容易出彩。
2.讓“我的世界”美不勝收。這一命題作文,一方面要求考生深入地描寫這個“世界”里的內(nèi)容,另一方面要表達出對這個“世界”的感悟與收獲,寫出它對我們性情的陶冶與境界的提升。比如寫自己喜歡的閱讀世界,你不僅可以引用詩詞、名言,還可以寫出這些詩詞與名言對自己人生的影響;如果寫自己喜歡的自然世界,不僅要調(diào)動比喻、擬人等修辭,形象地再現(xiàn)美如畫卷的自然美景,還得寫出自己在自然里收獲的人生感悟。也就是說,我們的文章最好有一個由淺入深、由事入理的過程。如此一來,文章一定會因“思想深刻”“底蘊豐厚”而勝人一籌。
失誤原文
這里有屬于我的世界
□一考生
即使到了作業(yè)如山的初三,我也在固執(zhí)地捍衛(wèi)這短暫的讀書時間,哪怕只有二十分鐘。書籍,這里有屬于我的世界?;蛟S你不會想到,書本會給我?guī)砣绱说目鞓罚瑫o我?guī)砣绱说男腋?,會給我?guī)砣绱舜蟮氖斋@。(考生雖然選擇了一個容易寫出底蘊的角度,可開篇的文章,卻一點也感受不到書本給考生帶來的美好。)
每天夜晚,當我做完作業(yè)的時候,便迎來了幸福的時候。終于與作業(yè)告別的我,虔誠地從書柜中拿出橙紅色的精裝版《楚辭》。緩緩翻開一頁,那篇不長,卻是屈原的絕筆《惜往日》!模仿著那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我情不自禁地大聲朗誦起來。漸漸地,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幅幅凄慘悲涼的畫面。是啊,雖然我們遠隔千年,但我覺得相互之間是心靈相通的。透過那些文字,我總能感受到他人格的魅力,總能感受到他那種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這種感受,真是美妙無比?。。ㄟ@樣的畫面,這樣的情景,應(yīng)該是充滿著古典情懷,可此處缺少對歷史畫卷的真實再現(xiàn),因此歷史的底蘊也就難以挖掘出來了。)
我喜歡用朗讀的形式來看書。我讀書的聲音,越來越大。此時心中,沒有考試的壓力,沒有生活的挫折。此刻,我早已進入屈原的世界,感受著他熾熱的愛國情懷。此時此刻,還有比讀書更為暢快的事情嗎?他臨死前,心中仍然沒有自己,想的是那布滿秦軍的國土,是那落荒而逃的楚王。我的心已被徹底感動,悲憤與無奈,填滿了我的心田。我使出全部的力氣顫抖著讀完這句話,全身的熱血都已沸騰,兩行清淚滑過滾燙的臉頰。我戀戀不舍地合上了書,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寫屈原這位偉大詩人,卻沒有引用他的經(jīng)典詩句,不失為最大的遺憾。若能引用“不必辭而赴淵兮,昔壅君之不識”之類的佳句,效果就不一樣了。)
在與書本接觸的日子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美好。讀一本好書,讀一篇好的文章,能讓人得到高潔的品質(zhì)、偉大的情懷和卓越的思想。青春年少,我要多讀書,讀好書,在屬于我的世界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提高智慧和才能,盡情挖掘那永遠挖不完的寶藏?。ㄈ裟芤玫聡娙烁璧碌摹白x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之類的名言來收束,或許能夠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感謝我可愛的書籍!在你的牽引下,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世界!
失誤解析
考生將“屬于我的世界”定位為“書本”,角度不錯。選擇閱讀書本作為行文的主要內(nèi)容,將屈原作為切入點來展開,這個思路也不錯。綜觀全文,結(jié)構(gòu)也算完整,語言也挺通順,那為何最后文章落入了三類上等的行列呢?究其失誤,考生選擇了一個能夠?qū)懗龅滋N的角度,卻沒有充分地展示出這一材料的光彩。
1.沒有展示歷史素材的魅力。在歷史長河里,屈原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物。一說起他,我們自然就會想起他憂國憂民的形象,想起他在汨羅江邊的痛苦形象,這些,都是能夠讓文章展示人物歷史光彩的亮點,可作者忽視了這點,沒有對那些精彩的細節(jié)進行細膩的挖掘,以致人物形象極為單薄。
2.沒有引用相關(guān)的經(jīng)典詩詞。要想讓文章充滿文化底蘊,讓文章寫出詩情畫意,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引用詩詞典故或是名人佳句。遺憾的是,考生選擇了這樣的角度,卻沒有引用這類素材,白白浪費了原本可以出彩的機會。
升格建議
升格時,建議從兩方面入手:
1.細膩描寫,再現(xiàn)歷史畫面。如講到屈原時,可以結(jié)合人物形象及命運,用一幅生動的畫面,再現(xiàn)當年的情景,如可以用“展開雙臂,仰望蒼穹”之類的句子來引出人物形象,用“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來反映當時的情景。如此一來,歷史畫卷定會宛若眼前。
2.引用詩詞,注入文化底蘊。寫歷史人物,尤其是寫屈原這類文化名人,往往離不開經(jīng)典詩詞的引用。就本文而言,若能引用屈原的“不必辭而赴淵兮,昔壅君之不識”之類的名句來寫他的命運,引用“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來反映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收獲,其文化底蘊自然會撲面而來。
這里有屬于我的世界
□一考生
翰墨飄香,這里有屬于我的世界!——題記
每晚完成作業(yè)之后,總有一段時間是留給書的。(選取了“書本”這一容易寫出底蘊的角度。開篇筆墨不多,然新穎的形式,簡潔的導(dǎo)入,卻讓考生熱愛書本的情懷躍然紙上。)
即使到了作業(yè)如山的初三,我也在固執(zhí)地捍衛(wèi)這短暫的讀書時間,哪怕只有二十分鐘。書籍,這里有屬于我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我目及四海,神游八方,消去疲憊,增添力量。從作者和書本中,我獲得了無盡的正能量。(“目及四海,神游八方”之類的詞語,不僅有一種美感,也寫出了書本的巨大吸引力。)
夜深了,喧鬧的城市安靜了下來,路燈目光慵懶地望向大地。終于與作業(yè)告別的我,虔誠地從書柜中拿出橙紅色的精裝版《楚辭》。將它放在漂亮的棕紅色的書桌上,那古樸的氣息,已經(jīng)讓我沉浸在書香之中。緩緩翻開一頁,那篇不長,卻是屈原的絕筆《惜往日》!模仿著那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我情不自禁地大聲朗誦起來。漸漸地,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幅幅凄慘悲涼的畫面:屈原時而在王宮里苦言進諫,時而在南方的古道上困步難行,時而出現(xiàn)在波濤滾滾的汨羅江邊。他展開雙臂,仰望蒼穹,雖然衣衫不整,但他的眼睛卻迸射出憂國憂民的神采。每每這種時刻,我的心,仿佛與他一起搏動。(無論是自己讀書的詩意情景,還是屈原當年的憂國憂民的神態(tài),無不散發(fā)出一種文化的底蘊。)
我讀書的聲音,越來越大。此時心中,沒有考試的壓力,沒有生活的挫折。此刻,我早已進入屈原的世界,感受著他熾熱的愛國情懷。此時此刻,還有比讀書更為暢快的事情嗎?還記得那句“不必辭而赴淵兮,昔壅君之不識”,那是他最后的苦訴。(雖然此處只是恰當?shù)匾肓艘痪湓娫~,但語言頓時有了一種別樣的美感。也就是這么一句詩詞,文章便有了進入一類文的資本。)他臨死前,心中仍然沒有自己,想的是那布滿秦軍的國土,是那落荒而逃的楚王。我的心已被徹底感動,悲憤與無奈,填滿了我的心田。我使出全部的力氣顫抖著讀完這句話,全身的熱血都已沸騰,兩行清淚滑過滾燙的臉頰。我戀戀不舍地合上了書,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德國詩人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痹诤棋臅V嗅溽啵疑钌钐兆?。讀一本好書,讀一篇好的文章,能讓人得到高潔的品質(zhì)、偉大的情懷和卓越的思想。青春年少,我要多讀書,讀好書,在屬于我的世界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提高智慧和才能,盡情挖掘那永遠挖不完的寶藏?。ㄈ绻f上文是一個點,那么此處用歌德的話,來從面上總結(jié)自己的收獲,頓時有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感謝我可愛的書籍!在你的牽引下,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世界!
升格簡評
兩篇文章比較,結(jié)構(gòu)上幾乎沒有什么變化,語句也大致相同,然而效果卻完全不一樣了。文章之所以能夠從普通的作文邁入一類文的行列,主要是做了幾項工作。一是在內(nèi)容的充實上下了功夫。升格文章重點描寫了讀書的畫面,在孤寂的臺燈下,作者情不自禁地誦讀那首《惜往日》,透過干癟的文字走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讀出屈原的痛苦、無奈、委屈、不甘和絕望。作者讀書的畫面鮮活生動,仿佛就在閱卷老師眼前,有了這樣的細節(jié),人物也就變得鮮活了,濃濃的文化情懷也便撲面而來了。二是在底蘊的注入上想了方法。像屈原詩句的引入,歌德名言的引用,頓時讓文字散發(fā)出歷史底蘊的芬芳。這也告訴我們:作文時不僅要學(xué)會選擇容易寫出底蘊的角度,還得學(xué)會引發(fā)底蘊芬芳的技巧。
升格啟示
1.巧換角度,讓內(nèi)容流淌出底蘊??v觀近幾年的考場作文,有些考題本身就蘊含著文化底蘊,像“閱讀”“書本”以及上面所呈現(xiàn)的北京市中考作文題,便是典范。不過就中考作文命題的趨勢來看,此類考題并不多。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在選擇寫作內(nèi)容時,掌握一些轉(zhuǎn)換角度的技巧。所謂轉(zhuǎn)換角度,就是從看似尋常的命題里,找到一些能夠?qū)懗龅滋N的角度。正如寫作“一路風(fēng)景”之類的命題時,你可以寫家鄉(xiāng)的美麗風(fēng)景,也可以寫游覽某一歷史名勝的經(jīng)歷,相比之下,從后一角度切入,自然更容易寫出底蘊。無論是賞長城,還是游北大,濃郁的文化氣息都會悄然地注入你的筆下。如此切入,文章便成功了一半。
2.引經(jīng)據(jù)典,讓語言展現(xiàn)底蘊。作為記敘文,如果是敘事,我們不能滿足于講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如果寫寫景的文章,也不能簡單地滿足于寫景。行文時,我們要學(xué)會由淺入深、由今及古地挖掘景點的底蘊。具體而言,你可以引入一些與故事及風(fēng)景有關(guān)的神話傳說、詩詞典故等。如寫漓江時,若能引入王昌齡《送高三之桂林》中的“嶺上梅花侵雪暗,歸時還拂桂花香”,引入李商隱《桂林》中的“神護青楓岸,龍移白石湫”等精彩佳句,定是精彩;也可以寫一寫當?shù)亓鱾鞯囊恍┥裨拏髡f,給漓江添上幾分神奇色彩。雖然只是三兩句詩詞,一兩個故事,文章也就有了底蘊豐厚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