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妮, 張國磊(廣西民族大學 管理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6)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城鎮(zhèn)發(fā)展迅速,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加快,批量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向城市涌進,流動人口在城市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流動人口規(guī)模已超過2.11億人,其中18周歲以下的流動兒童占全部流動人口的19.37%,即全國有近4 087萬的流動兒童。[1]而且流動方式呈現出由以往分散式的“單身遷移”轉變?yōu)榧w式的“舉家遷徙”的“家庭化”形式,流動時間也從“短期滯留”演變?yōu)椤伴L期居住”的特點。這種“舉家遷徙”和“長期居住”所帶來的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是所流入城市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城鎮(zhèn)化過程中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也成為了學術界多學科研究的熱點。
本研究以“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為主題在“中國知網檢索”進行高級檢索,共搜索到相關文獻88篇,研究成果偏少,其中從2003年至2013年的文獻共有86篇,具體如下表1:
表1 2003—2013年我國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研究文獻數量年度發(fā)展態(tài)勢
上述圖表數據顯示,近十年來關于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研究整體上趨于逐漸增加,2010年甚為減少,但總體上來說,近十年關于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研究少、數量相對極其有限。通過對文獻深入查閱發(fā)現,自1997年起,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開始受到社會的關注,但分析這些文獻卻發(fā)現,這一時期的研究,僅是由于對“人口流動問題”的關注及作為落實“普及義務教育”問題進入研究者的視野,直到2001年,隨著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解決方針的確定,這方面的研究文獻數量開始增多,特別是2003年一系列專門針對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的政策出臺后,該方面的研究文獻數目呈直線上升之勢,并成為被持續(xù)關注的熱點問題,這期間的研究文獻主要以實證調查為主,2002年的研究開始關注流動人口子女自身的狀況,如流動人口子女的心理問題、價值觀等,2003年至2004年的研究焦點即集中在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公平及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政策研究,2005年有關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研究多而全面,研究文獻基本涉及前面所提及的諸多問題,而平等、權利等理念的研究以及中西部地區(qū)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研究則成為2005年研究中的兩個亮點,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研究在2006年和2009年達到高峰,呈現出研究視角更加多元化,對相關教育政策的研究側重于政策執(zhí)行及經費解決兩個方面,和諧社會背景下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和平等受教育權成為研究的熱點,2009年的研究呈現出“從邊緣到中心”的特征,即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越來越成為研究者關注的中心,而2008年以后,更多關于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的研究偏向于流動人口子女當中容易被忽視“留守兒童”義務教育的研究,作為流動人口子女當中極為重要部分的“留守兒童”,在義務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人格培養(yǎng)等方面是后來研究者關注的熱點[2]。
通過文獻查閱發(fā)現,關于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研究涉及到學術領域非常廣泛,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教育學科學領域,也有不少涉及經濟學、法學、心理學、社會學、人口學等學科的研究。關于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研究隨著隨著歷史的變遷及研究領域的不同,其研究的側重點也存在差異??傮w上來說,本研究通過大量的文獻查閱,對國內有關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內容研究梳理發(fā)現: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的研究自2006年來就呈現出研究角度多樣化的特點,其主要涉及對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兩方面的研究。
應然層面的研究注重學科領域的交叉、研究范疇的廣泛、跨學科發(fā)展。在實然層面的研究上,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其研究的路徑、技術路線以及所產生的結論也不相同。對已有文獻的分析發(fā)現,目前關于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研究成果不僅涉及多學科,也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梁在,陳耀波,方錚(2006),其在研究中采用歷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抽樣調查法以及比較研究法、Logistic統(tǒng)計回歸等方法對廣東省農村—城市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就學狀況進行研究分析。[3]也有研究人員,根據自身研究對象、研究領域的不同特點,綜合采用多種研究方法對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進行相關的研究。如夏雪(2007),其在研究河南省3個城市9所初中學校外來人口子女教育狀況時,綜合采用訪談法、觀察法、文獻法等。[4]目前的關于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研究的方法多樣,偏向于綜合使用,常見以某一研究方法為主,輔助于其他研究方法,在實證調查方法中夾有文獻研究法、個案分析法或定量的統(tǒng)計方法。
隨著流動人口子女的增加,政府積極促進我國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的發(fā)展,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戶籍制及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的限制,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工作上還存在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文獻分析發(fā)現,從宏觀層面上主要涉及到教育不公平問題、教育質量等問題,在微觀層面上,則涉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學校管理服務、流動人口子女心理健康方面等方面,有研究者認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足是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目前存在的亟須解決的問題,如趙衛(wèi)華(2012),其研究認為流動人口子女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客觀上存在流動人口受教育程度、經濟收入普遍較低,照顧子女時間有限的問題,而主觀上存在流動人口家庭對子女期望值很大,但其對子女教育缺乏與溝通且溝通方式不當[5]厚婧(2010)在后來的研究中指出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狀況令人擔憂,主要表現為流動人口子女不能適齡入學及失學問題嚴重,無法享有平等的入學機會,學校的師資情況令人擔憂,心理狀況不容樂觀,家庭教育、學習環(huán)境較差。[6]孫中民(2010)指出當前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政策的執(zhí)行中存在困境,主要表現為受實施主體不明確、利益機制不均衡、缺乏整體性構建、監(jiān)控機制不力、缺乏強制性保障等因素的影響,當前的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政策在許多地方陷入了政策變形、失真的困境。[7]何崇軍(2011)也從教育政策角度提出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政策在執(zhí)行中存在偏差,他認為政策表面化、政策缺損、政策擴大化都是其偏差的表現。[8]
造成流動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原因是多元的,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目前學術界的研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的研究、分析和歸納,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律制度建設與實施、政府管理有限、學校教育不公、家庭教育缺失等方面。姚秀云(2011)認為造成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法律不完善、現行戶籍制度的阻礙、義務教育經費受財政撥款的局限、家長的意識單薄。[9]而楊秀穎(2013)提出則從制度層面提出,戶籍制度和學籍制度共同限制流動人口子女在城市的常規(guī)教育。[10]朱紋壁(2011)則從更全面的角度提出流動的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認為長期實行與戶籍制度相應的城鄉(xiāng)分割的義務教育體制,政府政策管理缺位,學校教育的不公平,家庭教育的有限性、被動、滯后于學校,變更的學校環(huán)境,使學生很難適應流入地的教育環(huán)境[11]有研究者從擇校角度分析流動人口義務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如謝建社、牛喜霞(2011)指出,流入地擇校策略收到家庭經濟、家長文化、父母流動性、學校環(huán)境、教育歧視、居住地等家庭社會經濟特征的顯著影響。[12]我國義務教育法針對弱勢群體方面的強制力、監(jiān)督力不夠,義務教育經費投入責任分配也不清晰等這也是造成流動的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出現的一方面原因[13]。趙衛(wèi)華(2013)通過調查還發(fā)現,流動人口子女在學校教育上存在問題主要來自教師對待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態(tài)度和立場上缺乏情感和心理方面的關懷[5]。
我國在城鎮(zhèn)化發(fā)展中不可回避且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是關于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的相關問題,為此,國內學者為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紛紛出謀獻策。劉偉鋒(2009)提出當前農村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主要存在“流動子女”教育嚴重匱乏和“留守學生”教育質量低下兩大問題,應從建立義務教育登記卡制度、改革兩種學校擴大教育供給、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三方面改善和解決這些問題[14]。而金珊(2013)則認為推進城鎮(zhèn)化進程中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發(fā)展需要從幾方面入手:明確責任主體,多種力量共同發(fā)展,在制度上保障城鎮(zhèn)化進程中流動人口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權,完善配套政策,加強對城鎮(zhèn)化進程中流動人口子女的入學管理,加快教育立法,承認城鎮(zhèn)化進程中流動人口子女在城市就學的合法性,營造和諧氛圍,為城鎮(zhèn)化進程中流動人口子女提供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15]。謝寶富(2013)則從思想和行動上提出,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需要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具體應進行隨城市化進程中流動人口的遷徙就近改建、擴建、新建流動人口子女學校,擴建、新建的學校都應有可移動性和非營利性特點,對城區(qū)學校空余或增擴的學位,實行積分制梯級入學辦法,建立適應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需要的財政統(tǒng)籌支付體系[16]。而研究者通過實證研究,提出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路徑,如俞賀楠(2011),通過對上海浦東新區(qū)進行實證調研,從社會政策角度提出:確立為全體未成年人提供公平教育機會的目標,遵循底線公平的原則,強化義務教育的福利性,確立中央政府對義務教育的責任,實現教育資源合理、有效配置,處理好相關關系等來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存在的不足[17]。盧偉(2011)認為我國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制度建設的路徑取向應為: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制度供給取向,政府、學校與市場有機結合的制度運行和改革取向和兼顧整體、均衡的制度變革取向。[18]劉振宇(2011)從完善相關立法、加強落實力度、平衡配置教育資源、暢通權利救濟渠道、改善外部社會環(huán)境和公共制度等方面提出針對性法律對策來解決當前我國城市流動少數民族子女義務教育權益保障中存在的種種法律問題[19]。上述研究從思想意識到具體行為,再到國家法律法規(guī)政策,家庭、社會、政府等角度提出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存在問題的意見和建議,趨向于理論上的分析,欠缺實證方面的研究分析。
縱觀對現有相關文獻分析,關于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研究取得可觀的成果,但目前研究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qū)及北京上海等發(fā)達城市,對西部、西南部及東北等經濟稍落后地區(qū)的關注較少,特別是針對少數民族聚居的廣西地區(qū)研究甚為缺乏。二是前人的研究注重理論上的分析,并由部分研究人員嘗試通過訪談、問卷、個案分析等實證調研方法對發(fā)達地區(qū)、城鎮(zhèn)化率較高、經濟發(fā)達城市的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狀況進行分析,但其研究的調研地域局限于“北上廣”地區(qū),對象不夠全面,或是只針對教育部門,或學校等,缺乏更為全面的實證研究調研分析。因而,目前的關于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研究的成果有限、反應的實際狀況不夠全面。
本研究認為,隨著北部灣經濟及東盟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廣西南寧城鎮(zhèn)化進程在快速發(fā)展,也面臨人口流動加快、流動人口子女數量增加的形勢,對其地區(qū)進行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現狀進行研究,有利于及時發(fā)現廣西在落實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為促進廣西加快落實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政策提供對策,對促進廣西地區(qū)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現實意義。
[1]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N].人民日報,2011-04-29(9).
[2]孫翠香.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研究的元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10,(1):12—16.
[3]梁在,陳耀波,方錚.農村——城市遷移對流動兒童教育的影響[J].世界經濟文匯,2006,(1):1—17.
[4]夏雪.河南省流動人口子女初中教育狀況比較[J].青年研究,2007,(2):1—8.
[5]趙衛(wèi)華.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調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2,(11):87—88.
[6]厚婧.關于我國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探析[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10,(3):267—269.
[7]孫中民.當前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政策的執(zhí)行困境與出路[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0,(10):131—134.
[8]何崇軍.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政策分析[J].社會縱橫,2011(5):112—163.
[9]姚秀云.玉溪市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基于政策執(zhí)行的分析[D].2011.
[10]楊秀穎.新生代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教育政策需求及政策制定方式的轉變[J].教育研究,2013,(1):53—57.
[11]朱紋壁.淺談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11,(2):109—111.
[12]謝建社,牛喜霞.流動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11,(2):92—112.
[13]勞凱聲.中國教育法制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12.
[14]劉偉鋒.農村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探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9,(2):158—159.
[15]金珊.推進城鎮(zhèn)化進程中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發(fā)展的若干思考[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3,(8):23—24.
[16]謝寶富.城市化進程中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研究——以北京市城鄉(xiāng)結合部城市化改造為例[J].北京社會科學,2013,(1):21—25.
[17]俞賀楠.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研究——基于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的調查[J].蘭州學刊,2011,(3):97—106.
[18]盧偉.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制度變遷路徑分析——基于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J].社會科學輯刊,2011,(6):47—50.
[19]劉振宇.我國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義務教育權益保障[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1,(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