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艷++++++尹菲
[摘要] 目的 探討優(yōu)質護理在急診胃出血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收治的80例急診胃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患者隨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優(yōu)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復發(fā)率、滿意度等。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7.5%、6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復發(fā)率為5.0%,對照組為22.5%;觀察組的滿意度為72.5%,對照組為97.5%,兩組的復發(fā)率及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急診胃出血患者進行有效的優(yōu)質護理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胃出血;優(yōu)質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7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1(a)-0124-03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以及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們的飲食結構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比如暴飲暴食、飲食過冷過熱、長期食用刺激性食物、飲食不規(guī)律等,極易引發(fā)急性胃出血。此病是消化內科患者就診中較常見的疾病之一[1-2],臨床表現(xiàn)為消化功能紊亂、胃痛、便血或嘔血等[3],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急性胃出血臨床常采用手術方法治療,而在術后給予良好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術后早期康復[4-5]。本院消化內科為40例急性胃出血患者展開優(yōu)質護理干預,護理效果十分理想。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消化內科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急診胃出血患者80例,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21~45歲,平均(33.21±1.02)歲,病因包括: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12例,消化性潰瘍出血24,其他4例。對照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22~45歲,平均(32.38±2.01)歲,胃出血原因為: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14例,消化性潰瘍出血22例,其他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胃出血病因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6]
①愿意接受本次臨床研究的患者;②符合消化道出血臨床表現(xiàn)的患者;③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本次臨床研究的患者;④均經實驗室檢查確診的患者。
1.3 排除標準
①排除消化道其他臟器出血者;②排除重大疾病的患者;③不能接受本次臨床研究的患者。
1.4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展開優(yōu)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4.1 術后心理護理 患者經系統(tǒng)的治療后應及時并耐心地與患者溝通、交流,轉移患者對傷口部位疼痛的注意力,從而減輕其傷口部位的疼痛。
1.4.2 術區(qū)疼痛的護理 護理時,對于傷口部位的護理動作要輕柔、準確,目的是使傷口周圍增加血液的流速,加快全身機體的新陳代謝。
1.4.3 治療環(huán)境護理 提供適宜的治療環(huán)境,減少外界其他不良因素刺激(如溫度、周圍的患者吵鬧等),讓患者安靜的休息,使其術后能處于較好的情緒狀態(tài)。
1.4.4 體位與呼吸道護理 選擇腳高頭低方式,改善顱內循環(huán)。保證呼吸道處于通暢狀態(tài),防止嘔血時吸入血液,在嘔吐時選擇頭偏向外側,可實時氧氣吸入[2]。1.4.5 止血護理 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在選取三腔二囊管展開行食管中段、胃底、食管下段止血,在止血過程中,觀察患者是否有惡心、腹痛等,當患者出現(xiàn)上述情況時及時給予針對性處理,確保患者安全。
1.4.6 按壓穴位 按壓患者的足三里、內關、中脘穴,以緩解患者術后的惡心及嘔吐癥狀;按壓水道、天樞、支溝、歸來,以治療患者因臥床不動造成的便秘。
1.5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的嘔血及便血等癥狀均消失,7次以上隱血試驗結果為陰性,經X線及內鏡檢查患者無異常;有效:患者的嘔血及便血等癥狀顯著改善,隱血間歇性陽性;無效:患者的嘔血及便血等癥狀未見改善,或有所加重[7]。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總有效率、復發(fā)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為67.5%,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隨訪,觀察組患者治療后1個月內2例(5.0%)再次出血,對照組中9例(22.5%)再次出血,兩組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復發(fā)率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7.5%,對照組為72.5%,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滿意度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急性胃出血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病之一,占消化道出血的70%左右[8]。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轉變,急性胃出血的發(fā)病率正在逐年增高[9]。在急性胃出血的治療中,多數(shù)患者需行手術治療,術后的有效護理越來越受到患者及護理人員的重視,因此,探討更為有效的護理服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對醫(yī)患和諧關系的建立有促進作用[10]。
隨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與更新,人們開始關注疾病的預后護理與治療。近年來醫(yī)學護理理念不斷更新,更多、更先進的護理理念在臨床中逐漸得到了有效應用。優(yōu)質護理是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并強化基礎護理,對護理責任制予以全面落實,進一步深化護理專業(yè)的內涵,促使護理服務整體水平顯著提高[11]?!耙曰颊邽橹行摹敝傅氖窃卺t(yī)療行為上與思想觀念上為患者著想,將患者置于護理工作的首位,以患者的需求為中心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對護理成本予以有效控制,對工作流程予以簡化,為患者提供“滿意、低耗、優(yōu)質、放心、高效”的護理服務。本研究通過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與優(yōu)質護理,在實施優(yōu)質護理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術區(qū)疼痛護理、治療環(huán)境護理、體位與呼吸道護理、止血護理等,同時給予患者的足三里、內關、中脘穴按壓(緩解術后惡心及嘔吐等癥狀),同時對患者的水道、天樞、支溝、歸來等進行按壓(預防臥床不動引發(fā)的便秘)。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5%;觀察組的復發(fā)率為5.0%,對照組為22.5%,觀察組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為急診胃出血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十分顯著,有利于建立和諧的醫(yī)患關系,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凌靜波.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胃出血患者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2,6(24):118-119.
[2] 李小莉.急診胃出血患者采取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效果[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3):93-94.
[3] 王敬萍.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54例急診胃出血患者中的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8(7):113.
[4] 趙霞紅.健康宣教對胃出血患者生活行為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9):70-71.
[5] 王冬梅.胃潰瘍出血與應激性胃出血的臨床護理對比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31):282.
[6] 朱亞麗.心理干預對胃癌胃出血患者減輕恐懼心理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4,35(2):402-403.
[7] 許樂芬.80例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急診胃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藥物與人,2014,27(6):190.
[8] 李勤.急診治療急性胃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3):130-131.
[9] 劉淑芬.胃出血的護理體會[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2,28(1):72-73.
[10] 趙艷麗.分析胃出血的圍術期護理方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3):720-721.
[11] 陳緒會.4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0(29):153.
(收稿日期:2014-09-10 本文編輯:許俊琴)
[摘要] 目的 探討優(yōu)質護理在急診胃出血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收治的80例急診胃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患者隨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優(yōu)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復發(fā)率、滿意度等。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7.5%、6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復發(fā)率為5.0%,對照組為22.5%;觀察組的滿意度為72.5%,對照組為97.5%,兩組的復發(fā)率及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急診胃出血患者進行有效的優(yōu)質護理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胃出血;優(yōu)質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7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1(a)-0124-03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以及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們的飲食結構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比如暴飲暴食、飲食過冷過熱、長期食用刺激性食物、飲食不規(guī)律等,極易引發(fā)急性胃出血。此病是消化內科患者就診中較常見的疾病之一[1-2],臨床表現(xiàn)為消化功能紊亂、胃痛、便血或嘔血等[3],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急性胃出血臨床常采用手術方法治療,而在術后給予良好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術后早期康復[4-5]。本院消化內科為40例急性胃出血患者展開優(yōu)質護理干預,護理效果十分理想。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消化內科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急診胃出血患者80例,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21~45歲,平均(33.21±1.02)歲,病因包括: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12例,消化性潰瘍出血24,其他4例。對照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22~45歲,平均(32.38±2.01)歲,胃出血原因為: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14例,消化性潰瘍出血22例,其他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胃出血病因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6]
①愿意接受本次臨床研究的患者;②符合消化道出血臨床表現(xiàn)的患者;③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本次臨床研究的患者;④均經實驗室檢查確診的患者。
1.3 排除標準
①排除消化道其他臟器出血者;②排除重大疾病的患者;③不能接受本次臨床研究的患者。
1.4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展開優(yōu)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4.1 術后心理護理 患者經系統(tǒng)的治療后應及時并耐心地與患者溝通、交流,轉移患者對傷口部位疼痛的注意力,從而減輕其傷口部位的疼痛。
1.4.2 術區(qū)疼痛的護理 護理時,對于傷口部位的護理動作要輕柔、準確,目的是使傷口周圍增加血液的流速,加快全身機體的新陳代謝。
1.4.3 治療環(huán)境護理 提供適宜的治療環(huán)境,減少外界其他不良因素刺激(如溫度、周圍的患者吵鬧等),讓患者安靜的休息,使其術后能處于較好的情緒狀態(tài)。
1.4.4 體位與呼吸道護理 選擇腳高頭低方式,改善顱內循環(huán)。保證呼吸道處于通暢狀態(tài),防止嘔血時吸入血液,在嘔吐時選擇頭偏向外側,可實時氧氣吸入[2]。1.4.5 止血護理 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在選取三腔二囊管展開行食管中段、胃底、食管下段止血,在止血過程中,觀察患者是否有惡心、腹痛等,當患者出現(xiàn)上述情況時及時給予針對性處理,確?;颊甙踩?/p>
1.4.6 按壓穴位 按壓患者的足三里、內關、中脘穴,以緩解患者術后的惡心及嘔吐癥狀;按壓水道、天樞、支溝、歸來,以治療患者因臥床不動造成的便秘。
1.5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的嘔血及便血等癥狀均消失,7次以上隱血試驗結果為陰性,經X線及內鏡檢查患者無異常;有效:患者的嘔血及便血等癥狀顯著改善,隱血間歇性陽性;無效:患者的嘔血及便血等癥狀未見改善,或有所加重[7]。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總有效率、復發(fā)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為67.5%,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隨訪,觀察組患者治療后1個月內2例(5.0%)再次出血,對照組中9例(22.5%)再次出血,兩組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復發(fā)率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7.5%,對照組為72.5%,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滿意度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急性胃出血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病之一,占消化道出血的70%左右[8]。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轉變,急性胃出血的發(fā)病率正在逐年增高[9]。在急性胃出血的治療中,多數(shù)患者需行手術治療,術后的有效護理越來越受到患者及護理人員的重視,因此,探討更為有效的護理服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對醫(yī)患和諧關系的建立有促進作用[10]。
隨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與更新,人們開始關注疾病的預后護理與治療。近年來醫(yī)學護理理念不斷更新,更多、更先進的護理理念在臨床中逐漸得到了有效應用。優(yōu)質護理是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并強化基礎護理,對護理責任制予以全面落實,進一步深化護理專業(yè)的內涵,促使護理服務整體水平顯著提高[11]?!耙曰颊邽橹行摹敝傅氖窃卺t(yī)療行為上與思想觀念上為患者著想,將患者置于護理工作的首位,以患者的需求為中心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對護理成本予以有效控制,對工作流程予以簡化,為患者提供“滿意、低耗、優(yōu)質、放心、高效”的護理服務。本研究通過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與優(yōu)質護理,在實施優(yōu)質護理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術區(qū)疼痛護理、治療環(huán)境護理、體位與呼吸道護理、止血護理等,同時給予患者的足三里、內關、中脘穴按壓(緩解術后惡心及嘔吐等癥狀),同時對患者的水道、天樞、支溝、歸來等進行按壓(預防臥床不動引發(fā)的便秘)。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5%;觀察組的復發(fā)率為5.0%,對照組為22.5%,觀察組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為急診胃出血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十分顯著,有利于建立和諧的醫(yī)患關系,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凌靜波.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胃出血患者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2,6(24):118-119.
[2] 李小莉.急診胃出血患者采取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效果[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3):93-94.
[3] 王敬萍.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54例急診胃出血患者中的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8(7):113.
[4] 趙霞紅.健康宣教對胃出血患者生活行為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9):70-71.
[5] 王冬梅.胃潰瘍出血與應激性胃出血的臨床護理對比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31):282.
[6] 朱亞麗.心理干預對胃癌胃出血患者減輕恐懼心理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4,35(2):402-403.
[7] 許樂芬.80例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急診胃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藥物與人,2014,27(6):190.
[8] 李勤.急診治療急性胃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3):130-131.
[9] 劉淑芬.胃出血的護理體會[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2,28(1):72-73.
[10] 趙艷麗.分析胃出血的圍術期護理方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3):720-721.
[11] 陳緒會.4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0(29):153.
(收稿日期:2014-09-10 本文編輯:許俊琴)
[摘要] 目的 探討優(yōu)質護理在急診胃出血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收治的80例急診胃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患者隨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優(yōu)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復發(fā)率、滿意度等。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7.5%、6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復發(fā)率為5.0%,對照組為22.5%;觀察組的滿意度為72.5%,對照組為97.5%,兩組的復發(fā)率及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急診胃出血患者進行有效的優(yōu)質護理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胃出血;優(yōu)質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7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1(a)-0124-03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以及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們的飲食結構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比如暴飲暴食、飲食過冷過熱、長期食用刺激性食物、飲食不規(guī)律等,極易引發(fā)急性胃出血。此病是消化內科患者就診中較常見的疾病之一[1-2],臨床表現(xiàn)為消化功能紊亂、胃痛、便血或嘔血等[3],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急性胃出血臨床常采用手術方法治療,而在術后給予良好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術后早期康復[4-5]。本院消化內科為40例急性胃出血患者展開優(yōu)質護理干預,護理效果十分理想。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消化內科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急診胃出血患者80例,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21~45歲,平均(33.21±1.02)歲,病因包括: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12例,消化性潰瘍出血24,其他4例。對照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22~45歲,平均(32.38±2.01)歲,胃出血原因為: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14例,消化性潰瘍出血22例,其他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胃出血病因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6]
①愿意接受本次臨床研究的患者;②符合消化道出血臨床表現(xiàn)的患者;③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本次臨床研究的患者;④均經實驗室檢查確診的患者。
1.3 排除標準
①排除消化道其他臟器出血者;②排除重大疾病的患者;③不能接受本次臨床研究的患者。
1.4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展開優(yōu)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4.1 術后心理護理 患者經系統(tǒng)的治療后應及時并耐心地與患者溝通、交流,轉移患者對傷口部位疼痛的注意力,從而減輕其傷口部位的疼痛。
1.4.2 術區(qū)疼痛的護理 護理時,對于傷口部位的護理動作要輕柔、準確,目的是使傷口周圍增加血液的流速,加快全身機體的新陳代謝。
1.4.3 治療環(huán)境護理 提供適宜的治療環(huán)境,減少外界其他不良因素刺激(如溫度、周圍的患者吵鬧等),讓患者安靜的休息,使其術后能處于較好的情緒狀態(tài)。
1.4.4 體位與呼吸道護理 選擇腳高頭低方式,改善顱內循環(huán)。保證呼吸道處于通暢狀態(tài),防止嘔血時吸入血液,在嘔吐時選擇頭偏向外側,可實時氧氣吸入[2]。1.4.5 止血護理 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在選取三腔二囊管展開行食管中段、胃底、食管下段止血,在止血過程中,觀察患者是否有惡心、腹痛等,當患者出現(xiàn)上述情況時及時給予針對性處理,確保患者安全。
1.4.6 按壓穴位 按壓患者的足三里、內關、中脘穴,以緩解患者術后的惡心及嘔吐癥狀;按壓水道、天樞、支溝、歸來,以治療患者因臥床不動造成的便秘。
1.5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的嘔血及便血等癥狀均消失,7次以上隱血試驗結果為陰性,經X線及內鏡檢查患者無異常;有效:患者的嘔血及便血等癥狀顯著改善,隱血間歇性陽性;無效:患者的嘔血及便血等癥狀未見改善,或有所加重[7]。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總有效率、復發(fā)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為67.5%,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隨訪,觀察組患者治療后1個月內2例(5.0%)再次出血,對照組中9例(22.5%)再次出血,兩組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復發(fā)率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7.5%,對照組為72.5%,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滿意度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急性胃出血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病之一,占消化道出血的70%左右[8]。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轉變,急性胃出血的發(fā)病率正在逐年增高[9]。在急性胃出血的治療中,多數(shù)患者需行手術治療,術后的有效護理越來越受到患者及護理人員的重視,因此,探討更為有效的護理服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對醫(yī)患和諧關系的建立有促進作用[10]。
隨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與更新,人們開始關注疾病的預后護理與治療。近年來醫(yī)學護理理念不斷更新,更多、更先進的護理理念在臨床中逐漸得到了有效應用。優(yōu)質護理是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并強化基礎護理,對護理責任制予以全面落實,進一步深化護理專業(yè)的內涵,促使護理服務整體水平顯著提高[11]?!耙曰颊邽橹行摹敝傅氖窃卺t(yī)療行為上與思想觀念上為患者著想,將患者置于護理工作的首位,以患者的需求為中心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對護理成本予以有效控制,對工作流程予以簡化,為患者提供“滿意、低耗、優(yōu)質、放心、高效”的護理服務。本研究通過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與優(yōu)質護理,在實施優(yōu)質護理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術區(qū)疼痛護理、治療環(huán)境護理、體位與呼吸道護理、止血護理等,同時給予患者的足三里、內關、中脘穴按壓(緩解術后惡心及嘔吐等癥狀),同時對患者的水道、天樞、支溝、歸來等進行按壓(預防臥床不動引發(fā)的便秘)。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5%;觀察組的復發(fā)率為5.0%,對照組為22.5%,觀察組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為急診胃出血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十分顯著,有利于建立和諧的醫(yī)患關系,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凌靜波.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胃出血患者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2,6(24):118-119.
[2] 李小莉.急診胃出血患者采取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效果[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3):93-94.
[3] 王敬萍.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54例急診胃出血患者中的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8(7):113.
[4] 趙霞紅.健康宣教對胃出血患者生活行為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9):70-71.
[5] 王冬梅.胃潰瘍出血與應激性胃出血的臨床護理對比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31):282.
[6] 朱亞麗.心理干預對胃癌胃出血患者減輕恐懼心理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4,35(2):402-403.
[7] 許樂芬.80例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急診胃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藥物與人,2014,27(6):190.
[8] 李勤.急診治療急性胃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3):130-131.
[9] 劉淑芬.胃出血的護理體會[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2,28(1):72-73.
[10] 趙艷麗.分析胃出血的圍術期護理方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3):720-721.
[11] 陳緒會.4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0(29):153.
(收稿日期:2014-09-10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