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印
傘的靈性
◎李兵印
寫給林口德孝之城的故事
——題記
“石頭有精靈嗎?”孫兒仰望著奶奶,天真且執(zhí)著。
“有?!蹦棠袒卮鸷軋詻Q,堅決得像腳下的南山不可動搖。
南山,是這個小鎮(zhèn)獨特的風(fēng)景,一座石建的興林塔,一條貫穿山間的三百三十二級石階,石階兩旁聳立著二十四尊石雕的二十四孝。
祖孫二人相互攙扶,沿著通往山頂?shù)氖A邊走邊聊,每當(dāng)走到石雕前,奶奶便會停下來,凝神佇立,那種神情近乎于膜拜。或許,奶奶的年齡與這遙遠的故事更為接近;或許,奶奶血液里原本就流淌著德孝和善良,才會對這石雕的感悟至親至深!“孫兒,奶奶今天講給你另一個故事。”奶奶雙手用力握了一下孫兒的手,這是她每次講故事前的一個習(xí)慣動作,旨在讓孫兒聽得更專注,記得更牢:“在很早以前啊,有一個叫做王裒的孩子,非常孝順母親,母親天生膽小,害怕打雷。王裒的母親死后,每當(dāng)下雨打雷,王裒便冒雨守候在母親墓旁,陪伴著母親。這個故事感動了世人,一直被后人傳頌……”
二十四孝,二十四個故事,被這座小城用石雕的方式記載并傳承,它雖是靜止的雕塑,卻是活著的精靈。奶奶明白:這三百三十二級臺階的起始,排列著二十四孝的長度,然而,這個長度的意義,絕非是用數(shù)字來詮釋。
仰視,奶奶每每都是這個姿勢,致敬內(nèi)心的神圣!在這個時間里,素有“深林之口”美譽的這個地兒不再雄渾;山,低了;石階,并不高聳;那些巧奪天工的美景也為之遜色。唯有奶奶心中的魂——蕩漾。
奶奶用粗繭的雙手輕柔地撫摸著“聞雷泣墓”這尊石像,她似乎在用雙手傳遞著那個感天動地的故事。
東邊的云,涌了過來,而露在頭頂?shù)奶栒?。奶奶右手張開了當(dāng)做拐杖的傘,遮在了被青石雕鑄的王裒和他母親的頭頂。“奶奶,這就是您講給我的聞雷泣墓嗎?”奶奶點點頭。
“奶奶,要下雨了?!睂O子望著從云縫里劃出的閃電,催促著。
“知道要下雨,奶奶才來?!睆哪棠痰恼Z氣里,孫兒明白了什么,便朝家跑去。
一陣涼風(fēng)襲來,繼而,更低的云忽然分泌出更大更密的雨滴來……
天雨,滴落在傘布上,敲打出古韻般的韻律,仿佛,把這世界上最唯美,最質(zhì)樸的語言,凝聚在雨和傘的主題里
雨水,打濕了奶奶的衣衫,奶奶的腿有些抖,可奶奶的腰依然挺得很直。
今天的雷聲,似乎比魏晉時期更響,更脆,傳承這個詞,有了新的解讀;那立于天地的閃電,更明亮清晰了“德孝之城”;雨水,在洗禮人們靈性的同時,將善與美根植了大地。
“奶奶——”孫兒高舉著一把雨傘,冒著傾瀉的雨線,跑來。
奶奶感動了,心痛地望著孫兒,下意識地伸出左手,做出保護的動作,就在離奶奶還有十幾米遠的距離,孫兒重重地摔倒在地,胳膊被石階的棱角劃開了一條長長的口子。血,匯聚著雨水,化作了一條殷紅的血流……奶奶的淚,驟雨般流了下來;可奶奶撐傘的右手,仍在堅挺。冷風(fēng)中,淚是熱的;抽搐的心,是暖的,這一刻,將是一次多么偉大的抉擇!
孫兒向上爬著,那是奶奶期待的方向。雨更急,風(fēng)更大了,或是孫兒沒了握傘的氣力,或是驟然卷起的風(fēng)賦予了特殊的靈性,那把原本閉合的傘,忽然被風(fēng)兒鼓漲開來,旋即,風(fēng)兒撐著傘,向奶奶飄蕩過去……
(責(zé)任編輯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