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冠軍,先后游學(xué)于汴京、燕京,喜讀書,愛出版,曾獲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科研論文獎,現(xiàn)于中國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竟ぷ鳌?/p>
如今的序言據(jù)說是極好作的,領(lǐng)導(dǎo)作序有秘書代筆,教授作序有學(xué)生代筆,名人作序甚至可請作者自己代筆,更有人自序其書然后署上他人大名,不是借他人的酒澆自己塊壘,卻是借他人虛名壯自己聲勢,煞是自娛自樂。至于所作序的這部書作序者讀過沒有,就沒人知道也沒人關(guān)心了。但之前序言并不是那么好作的,作得不到位,不僅沒有報酬,甚至?xí)涞寐裨?。圍繞作序,文壇上發(fā)生過不少糾葛,留下了不少謎案。有的主動為他人作序卻被后人曲解,有的拋灑熱情通篇溢美之詞卻錯失作者本心,形形色色,陰差陽錯,撲朔迷離,實在是令人唏噓。
胡喬木為聶紺弩《散宜生詩》作序一事,就說法頗多。聶紺弩是中國現(xiàn)代作家群體中的一位傳奇人物,他20世紀20年代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參加過國共合作第一次東征,后又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學(xué)。他是周恩來的學(xué)生,曾與鄧小平、伍修權(quán)、蔣經(jīng)國是同學(xué);曾與毛澤東徹夜談詩論文,又曾為陳毅、張茜的婚姻牽線做媒;魯迅逝世時,他是八名抬棺者之一。20世紀30年代聶紺弩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1955年胡風(fēng)事件中他曾受牽連被隔離審查,1957年“反右”運動中他被打成“右派”,“文革”中他還因“現(xiàn)行反革命罪”被判處過無期徒刑。聶紺弩文采斐然,為人性情狷介,落拓不羈,曾被周恩來戲稱為“大自由主義者”。在北大荒被流放期間,聶紺弩開始大量創(chuàng)作古體詩,得到了朋友的激賞,并在香港以《三草》為名出版,但未引起注意。后來又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以《散宜生詩》為名出版,對知識界形成重大影響,“無端狂笑無端哭,三十萬言三十年”“男兒臉刻黃金印,一笑心輕白虎堂”“文章信口雌黃易,思想錐心坦白難”等詩句膾炙人口,引發(fā)了那個年代人們的普遍共鳴。程千帆評價它是“詩國里的教外別傳”,是“敢于將人參肉桂、牛溲馬勃一鍋煮,初讀使人感到滑稽,再讀使人感到辛酸,三讀使人感到振奮”;王蒙為《聶紺弩舊體詩全編注解集評》所作的序中說,他第一次看到聶紺弩的詩是在“文革”結(jié)束后,一看到“哀莫大于心不死,無多幻想要全刪”,頓時傻了、怔了,對于經(jīng)歷過動亂年代的知識分子來說,這樣的句子“直擊要害,見血封喉”;而胡喬木為《散宜生詩》所作的序言流傳最廣:“作者以熱血和微笑給我們一株奇花——它的特色也許是在過去、現(xiàn)在、將來的史詩上獨一無二的。”
章詒和曾撰文《斯人寂寞——聶紺弩晚年片斷》提到作序一事:“一天,某知名度頗高的作家讀了詩集后,登門拜訪。寒暄了幾句,便談起了‘散宜生,遂問,‘老聶,拜讀大作,佩服之至。不過我還想問問,你是怎么找到喬木,請他作序的?忿極的聶紺弩倚案而立,怒氣沖口而出,‘我的書本來是好好的,就叫那篇序搞壞了!”讀起來令人震驚,與《散宜生詩》中詩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氣質(zhì)不是很相符,更與“散宜生”這一稱號不相符。
從聶紺弩留下的文字看,1982年夏,胡喬木在胡繩處讀到《三草》后“詫為奇詩”,知道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有意出新的補充修訂本,隨即致信聶紺弩說要去看他。聶紺弩回信說:“綸音宵降,非想所及。人情所榮,我何能外?惡詩臆造,不堪寓目。竟遭青賞,自是異數(shù)。至云欲覓暇下顧,聞之甚駭,豈中有非所宜言,欲加面誡乎?(《聶紺弩全集》第九卷)”可見最初聶對胡喬木的來信是有疑慮的。7月4日,胡喬木面對“整年斜躺在床上的紺弩先生,不但竭力贊揚他的詩,而且夸獎他‘思想改造可得一百分(李慎之《胡喬木請錢鐘書改詩種種》)”,并主動提出要為《散宜生詩》作序。7月21日聶紺弩致信胡喬木說:“頃聞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人言,您要為拙詩寫一序,該集正候尊序排印,想系真事,不圖暮年打油,竟逢此殊遇,真放翁所謂丈夫不死誰能料也。惟年事既高,且復(fù)多病,朝不慮夕,深以能親見此序為快耳。(《聶紺弩全集》第九卷)”雖有催稿之嫌,但可看出是歡迎胡為其作序的。
不過,聶紺弩并不愿意對此序大肆宣揚,個中原因羅孚分析得較為貼切:“胡喬木送序上門,據(jù)說曾經(jīng)使聶紺弩有一點顧慮,他怕不知道的人以為是出于他的主動,是他在走上層路線。熟悉他的人當然明白,他不是這樣的人;而不熟悉的人,好像也沒有這樣的誤解。他這才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