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孤獨的歌者與世俗的自我:狄金森與惠特曼詩歌個人主義之比較

2014-12-12 16:09李云玉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4年11期
關鍵詞:惠特曼狄金森艾米莉

李云玉

(上海政法學院)

孤獨的歌者與世俗的自我:狄金森與惠特曼詩歌個人主義之比較

李云玉

(上海政法學院)

作為19世紀美國最杰出的兩位詩人,沃爾特·惠特曼和艾米莉·狄金森的詩歌繼承了歐洲浪漫主義的傳統,同時也見證了美利堅合眾國成長的過程。他們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各自對個人主義的不同理解,從而為這一時期的美國詩歌打上了使其不同于歐洲的文化烙印。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孤獨的歌者,以不問世事、孤芳自賞作為自己的人生選擇,她的詩歌充滿了對身邊事物細致入微的觀察,對神秘主義的微妙感受,以及對簡單生活充滿傷感和憂郁的愛?;萏芈且晃皇浪椎淖晕液陀蝹b詩人,行走天下,謳歌一切美好事物,展現了現代化進程中日漸彰顯的平民風格。

孤獨 世俗 個人主義 比較

多年以來,甚至從殖民地時期開始,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價值觀一直是美國人熱烈討論的話題。早年的清教徒們,為了逃避宗教迫害、追求個人自由和幸福而選擇了橫渡大西洋,來到北美大陸。在美國革命時期,以托馬斯·杰弗遜為代表的自由主義者不但在《獨立宣言》明確闡明了人生而俱來的三大權利,他們還在聯邦初建之時,與以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為代表的保守主義者進行了激烈的論戰(zhàn)。論戰(zhàn)的結果是各派思潮的妥協(美國憲法就體現了這種妥協)。從此,個人主義成為推動美國前進的兩個車輪之一,成了美國的主流價值觀。但是,個人主義也是一把雙刃劍,過分強調個人利益以及個人的行為模式,會對社會的凝聚力帶來不利影響,從而影響個人的福祉。其實,在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寫出《論美國的民主》(De la démocratie en Amerique)之前,美國人并不知道“Individualism”這一詞匯。①但是托克維爾看到了美國社會中個人主義價值觀可能帶來的風險,并為此警告說,如果美國人都只是自顧自,不關心社區(qū)與社會事務的話,整個國家將為此付出代價。這一觀點與漢密爾頓甚至杰弗遜的主張不謀而合。

艾米莉·狄金森 (1830-1886)與沃爾特·惠特曼(1819-1892)的生活年代大致相近,基本上和西進運動的高峰時期相重疊。除了詩歌技巧方面的創(chuàng)新外,兩人還向人們展示了美利堅成長的恢宏畫卷,從而為他們的詩歌打上了深深的美國烙印。西進運動是美國從嬰兒成長為巨人的關鍵時期,也是美利堅民族形成的重要年代。經過西進運動,美國的領土從大西洋拓展到太平洋,從十三個州變?yōu)槲迨畟€州,而美國人的性格特征也在一百年左右的時間里最終成型。美國的文學也逐漸褪去了殖民地時期的歐洲色彩而蛻變?yōu)檎嬲饬x上的美國人的文學。西進運動進程中,美國人頭一次切身體會到,原來自由是如此美妙的東西。不管從事什么職業(yè),只要能吃苦耐勞,就能成為上帝的寵兒,獲得令人炫目的財富。在這一時期,與個體主義相伴的,還有積極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另一方面,那些率先到西部拓荒的牛仔們,往往是單槍匹馬,帶上一包種子,就勇敢地上路了。前途究竟如何,一切還是未知數。除了要奮力拼搏、埋頭苦干之外,他們還不得不時刻提防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自然災害、野獸的偷襲、印第安人的進攻,還有黑社會及各種犯罪分子的覬覦,所有的一切都是通往成功道路上必須戰(zhàn)勝的艱難險阻。此外,他們還不得不付出另外一種代價,那就是因遠離親人而帶來的內心的種種孤獨。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詩壇同時出現艾米莉·狄金森與沃爾特·惠特曼兩位既為個人而歌唱,風格卻迥然不同的詩人,既是偶然,更是必然。兩人的最大區(qū)別在于,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孤獨的歌者,以不問世事、孤芳自賞作為自己的人生選擇,她目光的所及之處十分有限,因此而萌發(fā)的想象卻十分深邃。她的詩歌充滿了對身邊事物細致入微的觀察,對神秘主義的微妙感受,以及對簡單生活充滿傷感和憂郁的愛。艾米莉·狄金森這種“出世”的人生態(tài)度,與超驗主義文學家愛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在《自立》(Self-reliance)一書中所宣稱的如出一轍——追求“極致的獨我(the infinitude of the private man)”。②相比之下,惠特曼是一位世俗的自我和游俠詩人,行走天下、謳歌一切美好事物,他不僅放眼于整個美國,而且還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非洲和印度。他的詩把個人的快樂凌駕于一切之上——甚至還包括肉欲的享受,這與殖民地時期清教徒禁欲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從而展現了現代化進程中日漸彰顯的平民風格。所以羅伯特·貝拉③稱他的風格為“表現個人主義(expressive individualism)”。

一、孤獨的歌者——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的家庭背景相當令人羨慕,其父是一位在波士頓當地頗有些聲望的資深律師,社會交往頻繁。但她卻像一位隱士,主動選擇了離開喧囂而繁華的塵世,義無反顧地走進了內心深處的原始森林。幾乎沒有人在她家見到過艾米莉·狄金森本人。在經歷過年輕時一兩次并不成功的戀愛之后,她未再與任何男性有過親密的往來,而她外出游歷的次數,也屈指可數。艾米莉·狄金森就這樣把自己關入深閨,終日獨守在窗前,默默地寫著自己的詩句,甚至連家人都不知道她在干些什么。最終,艾米莉·狄金森以女性特有的洞察力和非同尋常的筆觸,為世人留下了一千七百多首意境深遠、值得反復回味的詩篇。

盡管把自己隔絕于社會活動之外,艾米莉·狄金森卻能深刻地理解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她能從最簡單的生活經歷中發(fā)現某些難以名狀的美感和一種不可捉摸的意味。無論是一只黃蜂、一只小鳥,還是一次月蝕,都能賦予詩人無窮的靈感和極大的創(chuàng)作熱情。她還善于將各種不同的概念相互聯系起來,并用清新飄逸的詩句賦予它們新的含意。

具體而言,艾米莉·狄金森詩歌中的個人主義色彩主要體現于詩人對身邊事物細致入微的觀察,對神秘主義的微妙感受,以及對簡單生活充滿傷感和憂郁的愛。艾米莉·狄金森的詩歌題材十分廣泛,凡是生活中常見之物都可在她的詩中找到。尤其是詩人對一些抽象主題的討論,如生命與死亡、神性與不朽、時間與永恒、自然與社會、愛情與悲傷等,使人們更容易領悟到艾米莉·狄金森深邃的洞察力和令人驚訝的想象力。艾米莉·狄金森的詩少有格律方面的限制而富有現代感。同時,她的詩又是唯心的、形而上的。

在狄金森詩歌的諸多主題中,生活本身占據著獨特的地位。她十分擅長用詩歌來反映人們生活中的不同方面,如勝利、成功與失敗等。對于詩人來說,生活中既會有歡笑,也會有眼淚。人生就是在歡笑和眼淚中一天天度過。此外,對自然的討論也占據了相當大的篇幅。詩人用了大量的筆墨,以直接或間接的手法描述了人們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種種自然現象,如高山、大海、鮮花、飛鳥、蜘蛛、蜜蜂、蝴蝶、閃電、火山等。

Life is but life,and death but death!

Bliss is but bliss and breath but breath!

And,if indeed,I fail,

At least to know the worst is sweet.

Defeat means nothing but defeat

Nor drearier can happen.

愛情是文學中永恒的主題,艾米莉·狄金森的愛情經歷則充滿了遺憾。二十四歲那年,艾米莉遇見并愛上了自己 “世上最愛的朋友 (dearest earthly friend)”、 有婦之夫查爾斯·沃茲華斯(Charles Wadsworth)。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種愛情注定是要失敗的。但這并沒有妨礙艾米莉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這一主題的熱情,伴隨失戀而來的是艾米莉對愛情更加熾熱的向往和渴望。她甚至把查爾斯·沃茲華斯寫在了自己的詩中,寫作一個虛構的“愛人”(lover)。這種愛正如中世紀騎士間流行的 “高貴的愛(Courtly Love)”那樣,真摯、深沉而又熱烈,只是付出,不求結果。艾米莉的內心世界細膩而又豐富,加之以她過人的天賦,她創(chuàng)作的愛情詩同樣具有非凡的文學感染力。在一行行優(yōu)美的詩句之間,人們不僅可以讀到艾米莉內心中如潮水般涌動的激情和對浪漫愛情的渴望,人們還可以感受到她心中因不能與心愛的人長相廝守而產生的痛苦,以及自己愿意永遠等待下去的豁達。艾米莉·狄金森把愛情視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而她的愛情詩則是一首首奔放的狂想曲。

在1861-1863的兩年間,艾米莉·狄金森共創(chuàng)作了一百多首以愛情為主題的詩歌。對于艾米莉來說,對愛情的體驗猶如海納百川,教給她耐心和堅韌,又使她得以探詢人類內心世界中最神圣的領域。甚至,艾米莉·狄金森還把死亡和永恒這兩個命題加進了對愛情的討論中。事實上,艾米莉·狄金森的愛情詩涉及愛情的多個不同層面,從狂喜到失望,從自然到超自然,從人間到虛幻,包含了無盡的想象。在艾米莉·狄金森筆下,愛情是質樸的,沒有絲毫人工雕琢的成分。同時,愛情又是神秘的、虛無的,因愛而生出的種種煩惱都將在死亡降臨時煙消云散。在《我的生活不能沒有你》(I Cannot Live Without You)一詩中,艾米莉·狄金森甚至表示,她寧可在審判日后到地獄里去忍受無盡的痛苦,也不愿與心愛的人天各一方,無法相見。雖然,無法在世間與愛人相守,但死后卻能夠見到他,并與他相伴,直至審判日的到來。這種快樂就足以給她以勇氣和力量去面對一切了。這種死后團聚的理想在艾米莉·狄金森的數首詩中都有體現,如:《這是長長的分離—但只有一生》(’Twas a Long Parting—But the Time)、《是你教會我獨自等待》(You Taught Me Waiting with Myself)、《更可能見到你的人是我》(Fitter to See Him,I May Be)等。

在艾米莉·狄金森所創(chuàng)作的詩中,大約有三分之一以死亡為主題。有一次艾米莉給黑金森(Thomas W.Higginson,1823-1911)寫了一封信介紹自己的文學觀點,在信中她這樣寫道:“朋友的去世讓我對他們心存敬畏,因為我是如此地愛他們;他們的死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無法平靜下來?!雹馨桌颉さ医鹕淖∷x一片墓地不遠,她幾乎每天都可以見到送葬的場景。她還親眼見證了形形色色的死亡:親人和朋友的離去,因難產而死的母親和嬰兒,還包括對囚犯的處決。艾米莉·狄金森認為,死亡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絕對的真理,人們沒有理由不接受它。這種接受總是給人帶來哲學和神學意義上的沉思,但艾米莉·狄金森卻傾向于用輕松的口吻來談論死亡,全然沒有人們在面對這一主題時必然產生的緊張和嚴肅。艾米莉·狄金森對死亡主題如此之著迷,也許是因為受到了新英格蘭地區(qū)清教主義的影響。

托瑪斯·福特(Thomas·Ford)認為,按死亡主題的不同層面主題分,艾米莉·狄金森的這些關于死亡的詩可以分為四類:(1)死亡與永恒,(2)死亡的自然屬性,(3)死亡的人格化,(4)挽歌。⑤《因為我無法停止死亡》(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一詩較為典型地表達了艾米莉這樣的觀念:平靜地接受死亡就是征服了死亡。正如潛水者在潛入海洋的深處后得到珍珠作為回報,人們勇敢地面對死亡后將得到永恒作為獎賞。這些詩記錄了艾米莉在討論死亡時從最開始時的迷茫與彷徨,到最終堅信永恒的心路歷程。

Behind me—dips Eternity—

Before me—immortality—

Myself—the Term between—

Death but the Drift to Eastern gray

Discovering into Dawn away

Before the vast begin

艾米莉·狄金森對時間同樣有著非凡的迷戀。她認為,人生雖短,卻聯系著兩個偉大的奇跡——永恒與不朽。她的詩還經常從《圣經》里獲得關于人生與時間的靈感,而它們的韻律又往往來自于贊美詩。兒時的艾米莉對宗教并不感興趣,她認為上帝太過專制,先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出了人;然后又對人加以各種限制,規(guī)定出許多禁忌;最后用死亡來毀滅人的一切。所有這一切都與艾米莉對自由和個性解放的追求背道而馳。在詩中,艾米莉與神的關系是特別的。神是一個極具人性化的角色,是艾米莉的好朋友,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對艾米莉而言,教士眼中絕對的神性是不存在的,神就是“天上的爸爸”(Papa above);人間和天堂是同等重要的。

艾米莉·狄金森還時常以幽默的語調來描繪她眼里的神。有時,神是“我的父親朱庇特”(Jupiter my father),有時,神以一個銀行家的面目出現,在另一個時間,神又成了艾米莉的“老鄰居”(old neighbor)。艾米莉對宗教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她既對永恒和不朽有著近乎迷戀的向往,又懷疑它們的存在??傊?,艾米莉獨自游離于無神論和宗教極端主義之間,品味著其中的甜蜜和苦澀。

二、平民游俠——惠特曼

惠特曼出身貧寒,沒有受過太好的教育。⑥他當過印刷廠的學徒,在辦公室打過雜,后來當了記者?;萏芈娜松窃诿绹魈幟罎L打中度過的,因而得以接觸屬于不同社會階層的許多人物。這也成了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所使用的口語化的、甚至含有諸多粗俗之言的“下流”風格的源泉?;萏芈摹恫萑~集》一共發(fā)行過九個不同的版本,包含了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全部。

惠特曼詩歌的“美國化”特征首先體現在他對自由平等和民主正義等美國主流價值觀的高度認同和熱情謳歌。正如其書名,惠特曼的《草葉集》就是以謳歌“草根”階層為己任的。在惠特曼的眼中,個體雖然渺小,卻是美國的立國之本和前進的動力之源。這種想法,在《自己的歌》中可以一覽無余:

I celebrate myself,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

I loafe and invite my soul

I lean and loafe at my ease observing a spear of summer grass

My tongue,every atom of my blood,form'd from this soil,this air

Born here of parents born here from parents the same,and their parents the same

I,now thirty-seven years old in perfect health begin

Hoping to cease not till death.

在惠特曼成長的年代,美國也獲得了巨大的成長。首先是領土面積的擴大。在惠特曼出生的這一年,美國從西班牙手中得到了佛羅里達;三十年后,美國將從與墨西哥的戰(zhàn)爭中兼并加利福尼亞、亞利桑那和新墨西哥等西部大州。其次,個體主義價值觀在西進運動的浪潮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弘揚與發(fā)展。

《我聽見美國在歌唱》(I Hear America Singing)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是一首自由體詩歌?;萏芈耆珤仐壛藗鹘y詩歌對格律、音韻和節(jié)奏的嚴格要求,采用口語化的敘事手法,用一種近乎于列舉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詩中,到處都可以聽到美國人歌唱的聲音。這些歌唱者有男有女,來自不同的職業(yè)背景。他們年輕而強壯,快樂而友善。這不就是惠特曼理想中的美國的樣子嗎?通過西進運動,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不但前所未有地擴大了自己的疆域,使自己的經濟總量躍居世界首位(1893),它還使自己的精神得到了極大的鍛煉。西進運動之后,愛國、勇敢、樂觀、獨立和務實等優(yōu)秀品質為美國人的性格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從這個意義上講,惠特曼的詩歌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反映了當時美國的精神世界。

I hear America singing,the varied carols I hear,

Those of mechanics,each one singing his as it should be blithe and strong,

The carpenter singing his as he measures

his plank or beam,

The mason singing his as he makes ready for work,or leaves off work,

The boatman singing what belongs to him in his boat,the deckhand singing on the steamboat deck,

The shoemaker singing as he sits on his bench,the hatter singing as he stands,

The wood-cutter's song,the ploughboy's on his way in the morning,or at noon intermission or at sundown,

The delicious singing of the mother,or of the young wife at work,or of the girl sewing or washing,

Each singing what belongs to him or her and to none else,

The day what belongs to the day—at night the party of young fellows,robust,friendly,

Singing with open mouths their strong melodious songs.

惠特曼不僅在詩歌中熱情謳歌美利堅巨人的成長,他還把目光投向美國以外的地方。1869年,連接紅海與地中海的蘇伊士運河建成開通。受其鼓舞,惠特曼寫下了《通往印度之路》(Passage to India)。詩中,惠特曼在承認現代科技的巨大力量的前提下,更多的是謳歌人類勇于探索和敢于冒險的奮斗精神。

Passage to more than India!

O secret of the earth and sky!

Of you,O waters of the sea! O winding creeks and rivers!Of you,O woods and fields!

Of you,strong mountains of my land!

Of you,O prairies!Of you,gray rocks!

O morning red!O clouds!O rain and snows!

O day and night,passage to you!

O sun and moon,and all you stars! Sirius and Jupiter!

Passage to you!

三、硬幣的兩面

英國詩人沃茲華斯對詩有這樣的定義:“詩是平靜時回憶起的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保╰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惠特曼和狄金森在寫詩時所懷的目的大不一樣。前者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受人歡迎的詩人,所以他的詩要迎合普通大眾的口味;而后者寫詩自始至終就不是為了發(fā)表,因此,她的詩得以觸及內心最深層、最隱秘的部分。無論是寫于行走天下的旅程中,還是寫于隱居生活,他們的詩就像硬幣的兩面,是西進運動時期的真實寫照,也是美國詩歌美國化的獨特成果。

注釋

①《論美國的民主》出版于1835年.書中托克維爾根據自己之前在美國的游歷中得到的印象,為了描述新大陸的生活方式而創(chuàng)造了“Individualism”一詞.

②愛默生認為,社會中處處充滿了陰謀,會使人將不人,只有自己才是最重要、最寶貴的,所以人要遠離社會,進而獲得自我的完整.

③曾在伯克利加州大學社會學系任教.

④Frances S.Bolin ed.Emily Dickinson[M].Sterling Publishing Co.,Inc.,New York,USA,1994.

⑤Willis J.Buckingham ed.Encyclop?dia Britannica[M].Encyclop?dia Britannica,Inc.,1999.

⑥惠特曼出生于紐約長島的一個工人家庭,只讀過五、六年的書.

猜你喜歡
惠特曼狄金森艾米莉
個人、歷史與政治意識:里奇對惠特曼詩學觀的繼承與拓展
如果回憶即遺忘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
惠特曼的妙語還擊
船長與大?!萏芈筒唐涑C的領袖哀悼詩解讀
與狄金森一起嘗試思考
惠特曼的妙語還擊
我的朋友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態(tài)批評的解讀
南京市| 长丰县| 册亨县| 弥渡县| 东兰县| 益阳市| 珲春市| 兴国县| 翼城县| 三亚市| 康保县| 桑植县| 泸西县| 伊宁市| 漳州市| 蒙自县| 平阳县| 来凤县| 云浮市| 兴国县| 博兴县| 泗洪县| 巴里| 英吉沙县| 湘潭市| 岢岚县| 嘉黎县| 项城市| 溧阳市| 玉溪市| 诏安县| 榆中县| 灵璧县| 吐鲁番市| 安福县| 庄浪县| 扎鲁特旗| 广东省| 涟源市| 蓝山县| 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