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明
過去,我們習慣于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當作單向的、高高在上的指導式甚至是訓導式教育過程,學生工作者把大學生放在一種被教育、被指導的地位,其特點是重教育和管理輕服務,這顯然不能滿足當前大學生的需求。高校學生工作要重視教育和管理,更要突出服務理念,提升服務水平。
頂層設計要引領服務理念。“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高校學生工作頂層設計要抓住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問題、核心問題和重大問題,站在謀全局的高度,從大學生入學、畢業(yè)到走向社會整個過程,在規(guī)章制度、落實措施、各層面協(xié)同、軟硬件設施等方面通盤考慮,從服務大學生全面發(fā)展這個角度進行設計。學生工作有其固有規(guī)律,具有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有時在學生畢業(yè)后幾年才能顯現和檢驗當時工作的效果。如果學生工作頂層設計不能高屋建瓴,突出服務理念,則必然會追求短期效應,違背教育規(guī)律,出現短視、急功近利的做法。
日常生活要涵蓋服務理念。大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彪x開生活的教育只能是空洞的、不完整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僅僅停留在對問題的闡釋和說明上,很難真正發(fā)揮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深入大學生生活、學習中去,在解決生活、學習問題過程中解決思想問題,因為人的思想問題往往是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產生的。早在1934年毛澤東就指出:“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群眾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群眾生活的組織者,群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贝髮W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一樣?,F在,我們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體現在理論宣傳、宣講、解釋,以及互聯(lián)網等技術手段的運用上。誠然,必要的、科學的灌輸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并不能有效保證他們自覺接受和發(fā)自內心的認同。因為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認知水平接受程度在不斷提高,只有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不斷改善大學生生活條件,完善服務體系,豐富服務載體,使之能切實感覺到我們的真誠服務,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和說服力才能體現出來。
人文關懷要彰顯服務理念?,F在的大學生對是非、善惡、美丑、愛憎等方面的態(tài)度,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鮮明。這既是推動新一代大學生成長進步的強大動力,也難免誘發(fā)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比如,雖然我們的社會物質財富不斷豐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一些大學生內心卻感到空虛和壓抑,精神感到困惑和迷茫,心理感到焦躁和煩悶,總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是我們學生工作應該重點關注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服務。要注重人文關懷,通過富有魅力的寓教育、管理于服務之中的活動,激發(fā)大學生對人生意義的深入思考。同時,注重“心靈秩序”的優(yōu)化與凈化,使大學生煥發(fā)青春活力、拼搏進取精神,進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和諧的交往氛圍,促使他們從被動的“要我做”轉向主動的“我要做”、從一般的認知轉向虔誠的信仰和堅定的信念、從外在的“被動”轉化為內在的“自覺”,心甘情愿地為社會和國家作奉獻。最后,要激發(fā)受教育者的心理認同。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行難度越來越大,很大一部分阻力來自于大學生的心理抵觸。這種狀況的形成,既有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定位的原因,也有教育情境和教育方法的原因。因此,要努力排除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情感和心理障礙,有效發(fā)揮情感所產生的積極效應,增強學生工作的成效。
保障體系要踐行服務理念。再好的服務沒有體制和機制作保障都會成為一句空話。因此,構建和完善簡便易行、務實管用、學生歡迎的服務體系就顯得相當重要。首先,建立“一站式”服務平臺。通過整合分散的校園資源,實現條塊結合,資源共享,滿足學生的服務需求。其次,推行清單式服務模式。明確將服務大學生的內容、流程、職責、辦結時限、監(jiān)督反饋、投訴方式等列入服務清單,并簡化程序,突出服務清單的可行性、科學性和時效性。最后,要加大服務投入。加大服務資源配置傾斜力度,整合、拓展、豐富服務學生功能,提高服務水平。☆
(作者單位:內蒙古科技大學)
(本欄編輯/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