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俠,王 慧
(大連大學 法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中國古代的禮教是以家族為中心的,傳統(tǒng)法律中也貫穿著濃厚的家族主義色彩。在中國古代刑罰中,有一種稱為“族誅”的刑罰,又名“族刑”,也稱為“緣坐”、“連坐”。即一個人犯罪,要株連全族。即一個本來沒有罪責的人,因他和犯罪的人同屬于一個宗族,因而發(fā)生法律上的連帶責任?!熬壸迸c“連坐”二者在法律上的含義是不同的。臺灣學者戴炎輝指出:“唐律以來,緣坐指正犯的親屬亦被處罰,而連坐乃正犯的同職或伍保負連帶責任?!盵2]55緣坐,指一人犯罪,株連家族、家屬。而“連坐”,或稱“從坐”、“相坐”、“隨坐”,是因一人犯法而使同僚、鄰里等有一定關系的人連帶受刑罰的制度。本文主要從性別、家族主義的角度對婦女緣坐及處罰進行梳理和分析。
“緣坐”是在夏商周時期,以“孥戮”的形式產(chǎn)生的?!渡袝じ适摹份d:夏朝有“予則孥戮汝?!睗h代儒家孔安國解釋:“孥,子也。非但止其身,辱及汝子,言恥累也。”這里的“孥戮”是罪及犯罪者的兒子,即殺死犯罪者與他的兒子?!稖摹份d:“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笨装矅忉尀椋骸肮胖眯?,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今云孥戮汝,無有所赦,權以協(xié)之,使勿犯?!盵3]81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成文法出現(xiàn)后,緣坐以“夷三族”的形式出現(xiàn),并從秦朝開始實施?!妒酚洝で乇炯o》:“(秦)文公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3]71這里的“三族”有的說是指父母、兄弟、妻子;有的說是指父族、母族、妻族。陳顧遠認為“緣坐之始蓋秦也。”商鞅變法,在秦國嚴刑峻法下,族刑的范圍有所擴大,一家有罪,有時株連九族。商鞅本人被處以殘酷的刑罰,還被株連全族。秦始皇即位后,正式頒布“以古非今者,族”,可見族刑由秦朝明定為正刑。
漢承秦制,漢代時緣坐以“夷三族”的形式繼續(xù)存在。九章律中有“夷三族”的明文規(guī)定?!稘h書·刑法志》中記載:“漢興之初,雖有約法三章,網(wǎng)漏吞周之魚,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3]74漢文帝時期,進行了一系列刑罰制度的改革,但是保留了“夷三族”。漢代犯大逆不道罪者,家屬均須緣坐,犯罪者本人處以腰斬,其父母妻子,同產(chǎn)者,皆受棄市之刑?!稘h書·景帝紀》注如淳引律:“大逆無道,父母妻子同產(chǎn)皆棄市?!盵4]142對于出嫁女,不論父族還是夫族父兄犯罪都要受牽連而緣坐,即如果父族父兄犯罪處以族刑,要從坐受戮;同樣,夫族兄弟有人犯罪處族刑時,也要跟隨受戮。即“一人之身,內外受辟。”[1]926
夏商周時期的“孥戮”,是對犯罪者全族的誅殺;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夷三族”是對與犯罪者相關的三族的誅殺,包括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兒子、兒媳、女兒、孫女等??梢?,“夷三族”形式的緣坐對婦女的株連是廣泛的。就婦女個人而言,因結婚、生子發(fā)生的身份轉換,由婚前的女兒、婚后的人妻,生育后的母親等不同角色承擔不同的緣坐責任,特別是出嫁女不僅要受到夫族的株連,也要受父族的株連。
魏晉南北朝時期,婦女緣坐范圍逐步縮小,最終改變了出嫁女只因為是女性,就與男性有異,特別遭受“一人之身,內外受辟”的“二門之誅”。此后出嫁女只緣坐夫族,不緣坐父族了。
曹魏前期,緣坐范圍相對縮小,即不株連祖父母、孫子。魏律規(guī)定:“大逆不道,腰斬,家屬從坐,不及祖父母、孫?!盵3]74曹魏后期,對婦女緣坐范圍進一步縮小,是由“毋丘儉”一案引起的?!稌x書·刑法志》“毋丘儉傳”中記載,毋丘儉因案判處族刑后,他的孫女出嫁劉氏,因毋罪,應當同案處死,但因正在懷孕,被羈押在廷尉處。魏國的司隸主簿程咸向朝廷進諫說“女適人者,若已產(chǎn)育,則成他家之母,于防不足以懲奸亂之原,于情則傷孝子之恩。男不遇罪于他族,女獨戮于二門,非所以哀矜女弱,均法制之大分也”?!俺家詾樵谑抑?,從父母之誅;既醮之婦,從夫家之罰。宜改舊科,以為永制。”于是有詔,改定律令。”[1]926魏景帝之后,出嫁女不受父族株連,只受夫族株連,出嫁之女不再因父母之罪緣坐而受刑。
曹魏制定《新律》,沿用漢朝緣坐之法,但是縮小了緣坐范圍。此后各王朝也都逐步縮小緣坐范圍?!缎侣梢?guī)定》:凡大逆無道罪,本人腰斬,但不株連隔代之輩。高貴鄉(xiāng)公在位又規(guī)定:出嫁之婦,僅受夫家株連,改變了以往已婚婦女同時受夫家和父家兩方株連的狀況。西晉《泰始律》規(guī)定:養(yǎng)子養(yǎng)女及出嫁之婦不再緣坐親生父母棄市罪。南朝《梁律》規(guī)定:犯謀反、叛降、大逆以上罪的妻妾、姊妹等應從坐棄市的婦女,可免除死刑,沒為官奴婢。北魏也縮小了株連范圍,犯大逆不道者,本人腰斬,誅其同籍,十四歲以下男子改處腐刑,女子沒為管奴婢。晉朝時,“晉懷帝除夷三族刑,明帝又復之,唯不及婦人。自是之后,凡從坐之母妻姊妹等,皆得不死而沒為官奴婢。故《隋志》自梁以降,遂無夷三族之刑?!盵3]84三國曹魏時期,對于婦女緣坐的法律規(guī)定進一步明確,改變了婦女原來“一人之身,內外受辟”的狀況,此后歷代出嫁女不再受父族的株連。
北魏后期“緣坐”首次見于正史,在《魏書》中記載:“及浩被誅,陸遐后妻,寶興從母也,緣坐沒官?!盵5]826這是指北魏時期的軍事謀略家崔浩,以修史宣揚“國惡”的罪名被誅,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因為父親身犯死罪而被牽連沒官的案例。緣坐在唐朝時期正式入律,形成了完備的法律制度。從《唐律疏議》中能夠看到緣坐制度的律文規(guī)定、司法解釋,其中也明確了緣坐罪的相關罪名及處罰,唐朝緣坐罪主要適用于謀反、大逆、謀叛、謀殺等罪名。
隨著緣坐制度在法律中的進一步完善,對于緣坐時所受刑罰的規(guī)定也更加詳細。《隋書·刑法志》中《梁律》記載:其謀反、降叛、大逆已上皆斬。父子同產(chǎn)男,無少長,皆棄市。母妻姊妹及應從坐棄市者,妻子女妾同補奚官為奴婢。資財沒官。[3]84《唐律疏議·賊盜律》規(guī)定,“諸謀反、及大逆者皆斬;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也同),祖孫、兄弟、姊妹若部曲、資財、田宅并沒官。男夫年八十及篤疾、婦人年六十及廢疾者并免(余條婦人應緣坐者準此);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異?!盵3]85這是對謀反、大逆犯罪行為的嚴厲處罰。誅及父子,母女、妻妾、祖孫、姊妹等親屬要沒官,就是說在唐朝時母女、妻妾、姊妹要受株連,
沒為官奴婢,但是免死。
唐朝法律規(guī)定,對于謀反、謀叛未成者,親屬也要受緣坐,“即雖謀反,詞理不能動眾,威力不足率人者,亦皆斬;父子、母女、妻妾并流三千里,資財不在沒限。謀大逆者,絞?!薄爸T謀叛者,絞。已上道者皆斬,妻、子流二千里;若率部眾百人以上,父母、妻、子流三千里;所率雖不滿百人,以故為害者,以百人以上論。”
此外,唐律對于出嫁婦女也有明確的條文規(guī)定“若女許嫁已定,歸其夫,出養(yǎng)、入道及聘妻未成者,不追坐(出養(yǎng)者,從所養(yǎng)坐);道士及婦人(尼姑)若部曲奴脾,犯反逆者,止坐其身”[3]85?!端涡探y(tǒng)》規(guī)定與唐律相同,元代刑法志及明清律的規(guī)定也基本相同,只是明清律關于此種犯罪對母女妻妾的處罰是均給功臣家為奴。明清律的刑律(盜賊)規(guī)定,謀反時,家族中祖父、子孫、兄弟,伯叔、侄子,不管同籍與否,受誅刑。而且,同居者只要是男性,不管是否親戚、同姓一律斬。但是,十五歲以下男子、母女妻妾姊妹及兒子的妻妾罰為奴隸,送給功臣之家。
緣坐制度在清朝末年修改刑律中被最終廢除。如下表所示,在中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對婦女緣坐及其處罰是有所變化的。
表1 中國古代婦女緣坐范圍及其處罰的變化
緣坐制度從夏商周時期開始產(chǎn)生,一直到清朝末期修改刑律被廢除,在中國古代存在了兩千年之久。從夏商周的“孥戮”、春秋戰(zhàn)國秦漢的“夷三族”,到三國北魏時出現(xiàn)“緣坐”,直至唐朝緣坐法正式入律,緣坐制度經(jīng)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逐漸趨于完備。婦女緣坐主要適用于謀反、謀叛、大逆不道等危害皇權的重大犯罪。婦女緣坐的范圍是廣泛的,因家族中有父兄犯罪,祖母、母親、妻子、女兒、姊妹也要受到株連。但是,曹魏西晉時期以后,婦女緣坐范圍有所縮小,改變了出嫁女“一人之身,內外受辟”的情況,出嫁女只坐夫族,不坐父族。對婦女緣坐的刑罰有棄市(死刑)、沒官(為奴婢)、給功臣家為奴、流三千里。在家族主義之下,男女同犯緣坐罪而處罰則不同。對男性緣坐實行重罰,一律處死,只是在死刑方式上有減輕的變化,從夏商周的“誅殺”、秦漢時期的“腰斬”,到隋唐時期減輕為“棄市”。相對于男性,婦女緣坐所受的刑罰從夏商周時期的“誅殺”,秦漢時期的“棄市”,到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減輕為“沒為官奴”,流放三千里。婦女緣坐所受的刑罰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減輕。對謀反、謀叛、大逆不道等危害皇權的重大犯罪對婦女實行緣坐,是婦女因家族中男子犯罪受到的株連。因婦女生育的生理特征及在室女、出嫁女、妻子、母親等身份上的特殊性,傳統(tǒng)法律往往把婦女與老人、殘疾人、未成年人放在一起,列為法律保護對象的。在緣坐制度中,男性親屬對家族中的男性犯罪者承擔主要連帶責任,而婦女承擔部分連帶責任。
[1]晉書·刑法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戴炎輝.中國法制史[M].臺北:三民書局,1979.
[3]沈家本.歷代刑法考[M].北京:中華書局,2006.
[4]班固.漢書·刑法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9.
[5]魏書:卷三十五[M]北京:中華書局,1997.
[6]長孫無忌,等.唐律疏議[M].北京:中華書局,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