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晨亮
〔關鍵詞〕 禪詩;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21—0073—01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題目如詩歌的眼睛,是理解鑒賞詩歌的切入點,通過題目可以透視到詩歌的內容。本詩的題目就開宗明義地點出了本詩的主題內容,一座古老又古樸的寺廟禪院,全詩正是緊緊圍繞著這一獨特勝景來寫的。而寺廟從意象來看毫無疑問是容器,寺廟一般是由圍墻或院落環(huán)繞的殿宇和禪房組成,其中容納著修身養(yǎng)性的僧人、佛像、經書典籍等等,所以它是一個有包容、能包容的容器,符合容器——內容的模式。
首聯(lián)“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詩人在清晨登破山,入興福寺,陽光普照山林。詩人從晨游山寺起筆,在第一句就用到了一個“入”字,而我們通常把進入一個空間稱為“入”,這反映出詩人的用詞是和容器——內容的意象圖式不謀而合的。在第二句中,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高林”兼有稱頌禪院之意、禮贊佛宇之情。陽光作為本詩中最大的背景,實際從意象上講也是容器。陽光可以是填充的內容,比如當陽光照亮一間屋子時,它就是填滿屋內空間的內容。陽光同時也可作為容器,比如當我們說一個人或一件事物沐浴在陽光里時,就是把陽光看成容器的隱喻,人或事物身處其中。再比如,《敕勒歌》中,“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似穹廬”的景象實際上是光線所致,陽光散射到天空中,看起來像帳篷一樣籠罩著四面八方,這也說明陽光符合容器——內容圖式的內涵。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古寺披上一層霞光,像是帶著明亮光環(huán),更顯出莊嚴和神圣,詩人不由得心生仰慕。陽光的意象使得本句已蘊禪機。
頷聯(lián)“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因為創(chuàng)意精妙,似神來之筆,而成為千古傳唱的佳句?!逗轳x父詩話》載:“丹陽殷璠撰《河岳英靈集》,首列常建詩,愛其‘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之句,以為警策。歐公又愛建‘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欲效建作數語,竟不能得以為恨。予謂建此詩全篇皆工。不獨此兩聯(lián)而已?!睆澢男÷吠ㄍ惶幱陌档牡胤剑瓉硎腔狙谟持械亩U房。這里我們首先應該注意到,此句中的“通”和上句的“入”,其實是異曲同工的,因為它也表示進入、通往一個空間里。關于“幽處”的解釋,我們從下句能看出是指被花木林蔭圍在一個幽暗的空間里的禪房。詩人在這里用“幽處”這一容器圖式與上聯(lián)明亮、耀眼的背景形成強烈的視覺上的明暗對比,表現了一種深邃、神秘的意境和思想內涵,形象生動地反映了詩人體會到的曲折前進的禪意審美追求和客觀辯證的禪理。如今,“曲徑通幽”之美學在中國古典園林上有著廣泛的應用。
頸聯(lián)“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寫詩人舉目望見青山煥發(fā)著日照的光彩,看見鳥兒也具有了靈性,格外的歡快;走到水潭旁,他看著自己的影子投在清澈、靜謐的潭水中,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猶如醍醐灌頂一般,心中的煩惱、雜念頓時被潭水滌蕩一空。此聯(lián)第一句中的“山光”作為容器的道理和首聯(lián)“初日照高林”中對“初日”的分析是一樣的,天光山色如同一只大的籠子包圍著、濡染著似乎具有了靈性的鳥兒。第二句中表示容器——內容的意象圖式有兩個:人心是容器,意念在其中;潭是容器,人影在其中。此聯(lián)有靜,如潭;有動,如鳥。有實,如人心;有虛,如潭影。這種虛實、動靜的巧妙組合和使用,傳神地表達出了詩人感覺到心靈被凈化以及和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禪悟。
最后,尾聯(lián)“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表現出詩人的參禪感悟達到了頂點。詩人覺得一切似乎都停止了,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似乎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所有其他聲響都寂滅了,只有偶爾仿佛是天外傳來緩慢的鐘磬之音,似悠揚的佛音引導著詩人進入純凈怡悅的高尚境界。寂靜是容器,因為寂靜是一種狀態(tài),也是一種聽覺,王小波在書中說:走在寂靜里。很顯然,這是經過聯(lián)想、推理而得出的容器的隱喻。而此時的鐘聲則像是從安靜的容器中流淌出的泉水或者從中冒出的裊裊輕煙一樣,有聲和無聲的對比,使得寂靜更加寂靜。佛教基本宗旨是解脫人世間的煩惱,證悟所達到的最高境界是寂然界,所以佛家稱離煩惱曰寂,絕苦患曰靜。禪宗所謂“禪定”也為達到這一境界,其觀照是所謂“寂照”,就是用寂然之心去觀照萬物寂然的本質。詩人經過不斷的禪悟,最終歸結到了寂靜這個容器意象上,表現了詩人的參禪感悟終于達到了“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最高峰。
?笙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