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國
聆聽了特級教師黃厚江執(zhí)教的《黔之驢》一課,感到黃老師的課堂非?!疤烊弧薄氨旧?。整節(jié)課沒有音樂的過度渲染,沒有課件的肆意鋪排,沒有教學語言的刻意煽情,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與快樂相約,教師在動態(tài)的生成中與精彩相遇,課上得簡單樸素,實實在在,令人觀之可親,回味無窮。印象最深的是黃老師為學生搭建的語文實踐平臺,讓他們在有效的活動中提升了能力,獲得了成長。
師:大家讀了課文嗎?
生:讀了。
師:讀了幾遍?(生七嘴八舌)
師:讀過五遍的舉手。(后排的一個男生舉起了手)
師:黃老師要小小地獎勵一下這名同學,獎給他一次朗讀的機會。
(男生站起來朗讀)
師:讀得不錯,重音和節(jié)奏注意到了,文言文的味道自然就出來了。老師建議你在意思相對完整的地方停一停,將動作連貫的語句連起來讀,如“斷其喉,盡其肉,乃去”??梢赃@樣讀——
(師范讀后叫這名男生再次朗讀這句話。生讀得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大家聽后鼓掌)
師:這名男同學讀得非常好。黃老師想請你幫老師做件事——請你來領讀,好不好?領讀時,以句號為單位停頓,謝謝。
(男生領讀,全班跟讀)
師:這本來應該是黃老師干的活,你幫黃老師干了,而且干得比黃老師好,老師要謝謝你。
學習文言文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朗讀課文。黃老師從朗讀開始,一步步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看似平淡無奇,實在為后面理解文意作充分準備。教師獎勵課前多讀的學生,目的是表揚先進,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在朗讀評價中,黃老師既肯定男生初讀時的優(yōu)點,又客觀指出存在的問題;在范讀之后讓男生領讀,并用含蓄而巧妙的話語肯定男生的朗讀水平,語言極富激勵性。
師:剛才我們用三個成語(黔驢技窮、黔驢之技、龐然大物)概括了驢的形象。那么故事中的老虎有什么特點?
生:小心謹慎。(生笑)
師:說得不錯,黃老師同意你的說法,文中是怎么寫的?
生:“以為神,蔽林間以窺之。”可見一開始老虎害怕驢。后面也有“大駭”“遠遁”“甚恐”等心理活動。
師:你能理解老虎當時害怕的心理嗎?
生:能。因為文中一開始就寫了驢“龐然大物也”,老虎在看起來比自己強大的敵人面前,害怕是正常的心理。
師:老虎如此害怕驢,可后來又怎樣吃掉驢的呢?
生:慢慢觀察。老虎“蔽林間以窺之”,“往來視之”,終于察覺驢是“無異能者”。
生:慢慢適應。從“稍出近之”,“益習其聲”等可以看出。
生:慢慢試探。從“近出前后”“稍近益狎”,到“蕩倚沖冒”,可以看出老虎在試探。
師:從中可以看出這是怎樣的一只老虎呢?
生:是一只聰明、機智的老虎。
師:我們可以仿照前面形容驢的成語,也來仿兩個成語形容老虎。
生:黔虎之慧。
師:從老虎吃掉驢的過程和結果來看,我們可以用哪四個字的詞語來概括?
生:黔虎識驢、黔虎食驢。
葉圣陶先生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墩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墩站著作者,通過了這一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庇纱丝梢姡挥型ㄟ^對關鍵詞句的涵泳體會,細嚼慢咽,才能體悟作者寫作的妙處,以及浸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一篇文本除了表面所能看到的價值意義外,還有許多東西隱藏在文字背后,這種深層次的內(nèi)涵非得從文本語言中深入挖掘不可。黃老師在課堂上開展了“咬文嚼字”的語文品讀活動,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老虎的害怕、試探心理以及一系列的動作變化,從而很容易地概括出形容老虎的四字詞語,課堂高效可見一斑。
師:大家喜歡講故事嗎?
生(齊):喜歡。
師:好,今天我們就用自己的話來講一講《黔之驢》這則寓言故事。注意黃老師讓大家講故事要求挺高的,不能復述或翻譯課文。有兩個條件:一是要以“驢”或“虎”的口吻來講故事,男生都以“驢”的口吻,女生都用“虎”的口吻;二是要加以適當想象,不必按課文順序。同座位的可以先練習一下。
(生互相訓練。師先點男生開講)
生:我是一頭驢,(有生竊笑,師插話:別笑,我們正在一本正經(jīng)地講故事呢)被一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裝著(限于篇幅,故事內(nèi)容略)。那只老虎跳起來,撲向我,咬住……
師:我知道你不忍心說下去了,我也不忍心聽下去了。(生笑)請坐。請大家對這個同學講的故事評論一下。
生:我覺得講得蠻生動的。不過我建議這頭驢的口吻應當更神氣點,否則我們這些驢子、驢孫聽了會覺得祖先很沒有面子的。(生大笑)
師:評價和建議都很好。這也提醒我們,講故事要看對象,在自己的后代面前應當賣弄點,不要太老實了。(生笑)我們再請一名女同學來講一講故事。
生:我是一只老虎。有一天發(fā)現(xiàn)山腳下來了一個不知名的動物,體形龐大,我很害怕(限于篇幅,故事內(nèi)容略)。我跳起來,一口咬斷那家伙的喉嚨,把它吃了,然后就離開了。
師:誰來評價一下。
生:老虎吃驢的過程都講到了,就是沒有離開原文講,故事不新也不生動。
師:沒有融入自己的想象,過程當然就不夠豐富??磥碇v故事還得借助想象,把人的胃口吊起來。
…………
利用文本,改變?nèi)朔Q,借助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轉述能力。在上述教學片段中,黃老師開展了有趣的創(chuàng)編故事活動,要求學生分別按“驢”和“虎”的口吻講述本文的故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藝術性的表述,達到對文本的深入理解。一石激起千層浪,講故事本來就是初中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這種靈活的要求更是讓學生一個個躍躍欲試。學生在創(chuàng)編故事的活動中再一次走進文本,置換身份與寓言對話,細致揣摩、體悟不同角色的心理和性格,將文本靜態(tài)的言語結構更新為動態(tài)的意義結構,創(chuàng)生了教學文本的意義。學生在黃老師幽默風趣的教學評價語的引導下,進行著表達生動的語言能力訓練,獲得了語言轉述帶來的創(chuàng)造性快樂。
師:讀完課文,大家還有沒有疑問?(師環(huán)視四周,見生默不作聲)老師講到這,不禁在想一個問題:黔之驢多,還是虎多?
生(齊):虎多。
師:既然虎多,那為什么作者要寫少數(shù)的黔之驢?
生:是為了諷刺那些外表強大而沒有真才實學的人。
師:對了,是為了諷刺像驢一樣腐敗、無能的官員。(師適時補充介紹課文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身世,讓學生深刻理解以“驢”為題的真正用意,在于諷刺位高權顯卻又“無異能”的官員)
師:同學們有沒有同情黔之驢的?為什么?
生:我認為黔之驢是無辜的,因為這悲劇與己無關。
生:我認為黔之驢也并不是“無異能”,只是黔地不能發(fā)揮它的作用罷了。
師:責任在誰?
生:好事者,好事者載驢入黔,才導致了這場悲劇的發(fā)生。
師:由此可見,人要做正確的事。這樣的話天才算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舞臺。
…………
古人云:學貴有疑。學生生疑是積極思維的表現(xiàn),也是他們深入鉆研文本的標志。黃老師在結課時利用文本的創(chuàng)作留白,設計了質疑問難的環(huán)節(jié),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間。當學生提不出問題或提不出有價值的疑問時,怎么辦?黃老師采用了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結合疑點和文本的留白,一步步深入思考,在了解作者柳宗元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身世之后,深刻把握文本的主旨,進而帶著思考走進生活,充分體現(xiàn)文本的價值和意義。(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譜區(qū)教研室)
□責任編輯 徐純軍
E-mail:jxjyjxsxw@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