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推行小學生零起點入學,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國家課程設置標準,指導小學對教學模式和教學要求進行調整。2013年,上海率先推行小學零起點入學,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14年,溫州、寧波、馬鞍山等城市不甘落后,紛紛跟進,使得零起點入學成為社會各界討論的熱點。那么,什么是零起點入學?為什么要推行零起點入學?入學前學拼音、算術對孩子的發(fā)展是利是弊?本期,我們邀請上海市小學特級語文教師、資深班主任魏仙娜老師,與家長朋友們一起座談這個話題。
沒有真正零起點
主持人:今后幾年,零起點入學已是大勢所趨,沒有啟動的城市也在加緊準備。請大家談談對零起點入學的看法。
劉柳(5歲女孩的媽媽):我理解的零起點入學,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比如,別的孩子入學前學會了漢語拼音,認識100個漢字,會20以內的加減法,我的孩子也要掌握這些,大家水平大致一樣,就是零起點。
胡秋葉(4歲男孩的媽媽):零起點入學應該指的是入學前沒有上過學前班,也沒有參加過幼小銜接的培訓班,以免入學后重復學習。如果孩子什么知識都不學,等入學后發(fā)現落后了,跟不上學習進度怎么辦?
主持人:請魏老師談一談。
魏仙娜(上海市小學特級教師、資深班主任):按照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的說法,零起點入學就是默認每個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是“一張白紙”,沒學過任何小學期間的知識,如漢語拼音、數學計算、英語單詞拼寫等。在此基礎上,老師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和進度進行教學,不得加快進度,也不能擅自增加難度。尤其是一二年級,必須放慢教學進度。
劉柳:啊?真的什么都不學?那孩子6歲前的大好光陰豈不是荒廢了?
魏仙娜:中國人有種傳統(tǒng)觀念,認為孩子學得多,學得快,是早慧,說明孩子聰明,家長也有面子。其實,這種觀念是有問題的。按照科學的教學理念,孩子的成長是有規(guī)律的,學齡前兒童正是長身體和培養(yǎng)好性格的時候,家長要做的是教孩子認知世界,培養(yǎng)情商,而不是急著學“1+1”和“ABC”。換言之,學齡前兒童的家長有許多事情要做,但不是教孩子小學知識。
主持人: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幼兒園期間,大多數家長讓孩子提前學小學課程,等孩子上了小學,老師考慮到孩子已經掌握的知識,就加快教學節(jié)奏,這樣,原本零基礎的孩子跟不上,需要課外輔導補習……到最后,孩子累,家長也累,孩子學習效果不好,還耽誤了長身體。
魏仙娜:所以,國家才推行零起點入學,讓老師和孩子一起慢下來。小學低年級是孩子從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轉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從游戲為主的學習轉向規(guī)范的課堂學習的過渡階段。有一些小學在一二年級加快教學進度,人為拔高教學要求,還有一些幼兒園以“幼小銜接”為由組織中大班孩子提前學習漢語拼音、數學計算等內容,這種不遵循教育基本規(guī)律和兒童認知規(guī)律的現象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更對他們健康成長造成很大的危害。
胡秋葉:請問魏老師,上海實行零起點入學一年來,情況怎么樣?家長配合嗎?
魏仙娜:或許是家長顧慮太多吧,我所帶的那個班,40多個孩子沒有一個是真正的零起點入學。去年上海在全市小學正式推行“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也就是俗稱的零起點教學,但家長不買賬,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給孩子報學前班,或幼小銜接培訓班。有的孩子學完了漢語拼音,有的孩子學過100以內的加減法,甚至學過奧數,還有的能背上百首唐詩。其實,學過又有什么用呢?按照新教材的課程標準,漢語拼音還要從a o e i
u ü 教起。過去,上海用的是老教材,漢語拼音字母一個月全教完,現在進度放慢了,拼音字母要教兩個多月。所以,孩子入學前學得再多也是白費,教學進度不可能盡著他們。
千萬不要幫倒忙
趙海青(6歲女孩的爸爸):孩子們多學點東西總是好的,再說,孩子提前學一遍,等上學了,老師教起來不是能輕松一點嗎?
魏仙娜:這是家長的美好愿望,事實可能恰恰相反。提前教了卻又教得不對,重新扭回來下的功夫,比從頭教累得多。就像你搶跑了50米,被罰回原點重新跑,耗時又耗體力。比如,我?guī)У陌嗌希?0多個孩子都學過漢語拼音,可是能把O(音同“喔”)念標準的寥寥無幾,很多人念成英語字母的O(音同“歐”),至于分不清前后鼻音、二聲四聲的更是大有人在。所以,與其說我是在教漢語拼音,倒不如說是在糾正不規(guī)范的漢語拼音。如果孩子都是零起點入學,我告訴他們“公雞打鳴喔喔喔”,孩子們很容易就能學會O的發(fā)音,反倒省事。
林洋(5歲男孩的媽媽):漢語拼音可能專業(yè)性強一點,要求高一點,但教孩子寫一些簡單的字,家長可以勝任,不妨多教一些。
魏仙娜:剛入學的孩子,沒有不會寫字的,多則上千,少則近百。但老師不會測驗孩子識字的數量,而是讓孩子會寫自己的名字。說到教孩子寫字容易,也不盡然。比如,我?guī)У陌嗌?,孩子們都會寫自己的名字,但筆順完全寫對的一個也沒有。拿“王”字來說,正確的筆順是“兩橫一豎一橫”,但很多孩子會寫完三橫再寫一豎。我和老師們的同感是,家長教孩子寫字一定要謹慎,如果教錯了,孩子先入為主,養(yǎng)成了不好的習慣,改起來相當麻煩,有的壞習慣一輩子也改不過來。
主持人:入學前學過小學知識的孩子,課堂上聽講情況如何?考試成績是否領先?
魏仙娜:提前學過小學知識的孩子,通常在課堂上比較活躍,爭相舉手回答老師的提問,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表揚,但老師通常更愿意表揚那些認真聽講、積極提問的孩子,盡管他們學得慢一點。至于學習成績,我和同行們有兩點共同感受:第一,孩子入學前學過小學知識,通常在小學一年級上半學期有優(yōu)勢,考試成績明顯較好,但這種優(yōu)勢維持不了多久,在小學第二個學期就漸漸消失。第二,提前學習小學知識有致命的副作用。這些孩子往往后來不喜愛學習,因為他們自認為已經會了,就不好好聽講,而重復學習,難免會透支孩子的學習興趣,影響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從而造成挫敗感,甚至厭學。所以,提醒各位家長,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知識,可能是給孩子和老師幫倒忙。
功課之外有知識
屈海燕(5歲女孩的媽媽):可是,孩子入學前總不能啥也不學吧?不教孩子點什么,家長心慌啊!俗話說,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要是一上學就落后于同學,那可怎么得了!
主持人:零起點入學,孩子不會心慌,心慌的是家長,但學習是孩子的事,不是家長的事,所以,家長不能只顧自己的感受,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
魏仙娜:入學前,孩子也有學習任務,不是學課本知識,而是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這方面,家長大有可為。
馬莉(5歲男孩的媽媽):那請魏老師快說說,家長具體應該怎樣有所作為?
魏仙娜:學習以外的能力培養(yǎng)很重要,包括調整作息時間、堅持鍛煉身體、學會禮貌待人、學會結交朋友這四種能力。這四種能力培養(yǎng)好了,孩子會更快適應小學的環(huán)境,對學習成績有潛在的幫助。如果家長實在想教孩子與學習有關的知識,那就教教孩子握筆姿勢吧。由于孩子入學前都能寫會畫,基本都養(yǎng)成了握筆習慣,但姿勢大多不正確。我班上的孩子,握筆時有的像拿竹棍,有的指尖都快把筆尖擋住了,有的大拇指頂在食指前面,千奇百怪,能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的沒幾個。
屈海燕:“一拳一尺一寸”指的是什么?
魏仙娜:就是身體離桌子一拳的距離,眼睛離紙一尺的距離,握筆處與筆尖一寸的距離。握筆姿勢是一種習慣,習慣養(yǎng)成對孩子非常重要。語文課有專門的一個課時教授握筆姿勢,但如果孩子事先養(yǎng)成了不正確的握筆習慣,一個學期都改不過來。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天天糾正孩子們的握筆姿勢和坐姿,但仍有五分之一的孩子改不過來。我的班情況還算好的,我去別的班監(jiān)考的時候特意數了數,姿勢正確的還不到一半,我?guī)椭m正好,走開不一會兒,那孩子又恢復原樣了。
馬莉:握筆姿勢正確有那么重要嗎?
魏仙娜:當然重要!握筆姿勢不正確副作用很多,比如,握筆時指尖距筆尖達不到一寸,指尖就會擋住筆尖,孩子寫字時必須側過頭去才能看到寫的字,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斜視、近視以及駝背。
總之,家長要了解國家對小學課程的設置要求,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變化,不要企圖通過讓孩子做大量的試題,來訓練孩子對知識點的把握,這是違反孩子成長規(guī)律的。學齡前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情感發(fā)展而非智力培養(yǎng),強行塞給孩子不需要的東西會給孩子帶來挫折感。提早學習知識,有可能造成孩子“習得性愚蠢”,讓孩子逐漸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最終喪失自信心。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