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喆+呂盈盈
摘 ? 要:羅爾夫·穆勒(Rolf Mueller),德籍仿生物理學專家,2005-2008年被聘為山東大學物理學院全職教師;2008年,獲得山東大學“泰山學者”榮譽稱號。他加盟山東大學物理學院時帶來了經(jīng)費達30多萬歐元的歐盟資助重點國際合作項目——定型智能生命啟發(fā)陣列系統(tǒng)(CILIA)。該項目歷時四年半,已在穆勒教授的悉心指導下順利完成。同時,穆勒教授還承擔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由蝙蝠耳輪和鼻葉推導仿生自適應波束模型的研究”,為山東大學乃至全國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學科方向——仿生聲納學——一個既與基礎科學相關(集合了生物學、物理學和工程學),又有著潛在應用價值的新學科。穆勒教授于2008年10月受聘于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后,仍花費大量心血和時間指導山東大學學生和教師的科研工作, 積極推動雙方人員交流、科研合作、遠程教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語言訓練等學術交流與合作。在2010年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獎頒獎大會中,共有50名外國友人獲獎,穆勒教授就是其中一位。為深入了解這位德國學者的研究經(jīng)歷以及山東大學與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合作交流現(xiàn)狀,本刊專訪了羅爾夫·穆勒教授。在訪談中,穆勒教授指出,在山東大學的教學經(jīng)歷堅定了他在中國開展研究的決心,并認為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與山東大學之間的教育合作是切實有效的。在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中,他體會到不同國家的高校各有優(yōu)勢,應立足本國,取長補短;教學與研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搭建國際平臺,開展聯(lián)合培訓,有助于提升教師教學、研究和管理水平;國際化的背景經(jīng)歷有助于開闊研究視野,拓寬研究思路;快速學習新事物是進行交叉學科研究的關鍵素質;研究能力重于應試能力,語言成績并非出國留學的決定性因素。
關鍵詞:中國國家友誼獎;仿生物理學;山東大學;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中美合作;國際教育
采訪整理:黃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世界教育信息雜志編輯部(電子郵件:huangzhe@moe.edu.cn);呂盈盈,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學生、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世界教育信息雜志編輯部實習編輯(通訊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天目山路148號;郵政編碼:310007;電子郵件:1063854483@qq.com)
一、山東大學堅定了我在中國開展研究的決心
《世界教育信息》:2005-2008年,您在山東大學全職工作。首先請您回顧一下當初為什么會選擇山東大學?在這里工作期間,您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羅爾夫·穆勒:當時,我已經(jīng)獲得了歐盟的資助,但除了資金上的支持,我還必須找到一個協(xié)助我開展研究的機構。中國是研究蝙蝠的理想之地,許多大學也向我拋出了“橄欖枝”,山東大學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在進一步的交談中,不少大學校長向我表示項目的實施會存在諸多困難。限于當時的情況,我必須做出很多調整,但山東大學給了我信心。山東大學不僅有許多優(yōu)秀的物理學教授,而且時任校長展?jié)侧嵵氐馗嬖V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可以齊心協(xié)力解決。放手去做吧!”可以說,在其他大學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山東大學都不是問題。有了校方的大力支持,我可以更輕松、更順利地開展研究工作。經(jīng)過多方面考慮,我最終決定留在中國,并堅定地選擇了山東大學。
動物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深入研究之處。我們對蝙蝠的生物聲納系統(tǒng)非常感興趣。能夠掌握關于蝙蝠的詳實資料和信息,了解蝙蝠聲納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這些固然已經(jīng)很好,但提高科技水平,找到感測環(huán)境的新途徑,才是我們研究的主要目標。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的蝙蝠種類繁多,更有不少稀有品種,雖然難以捕捉,但數(shù)量相當可觀。為了尋找不同種類的蝙蝠,我們尋訪了中國許多地方。現(xiàn)在,我們實驗室的蝙蝠種類非常豐富,已初具規(guī)模。
在歐盟經(jīng)費的支持下,我們購買了微計算機斷層掃描儀(Micro-CT)。在2005年,它是中國首個此類型的儀器,它所具有的實驗能力,至少在當時的中國,是前所未有的。蝙蝠的生物聲納系統(tǒng)具有多種結構,這些結構的差異正是我們了解不同種類蝙蝠的關鍵。有了這臺儀器,我們就能掌握這些結構的數(shù)據(jù)模型,更好地探究蝙蝠聲納系統(tǒng)的奧秘。
事實上,蝙蝠的定位原理并不復雜。它所發(fā)出的超聲在遇到飛行的獵捕物或障礙時就會反射回來,蝙蝠利用特殊聽覺系統(tǒng)來接收這種反射超聲信號,借以探測目標和確定飛行路線。這個原理很簡單,但研究蝙蝠如何準確地做到這一點卻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某些蝙蝠的生物聲納系統(tǒng)相比一般的蝙蝠更加復雜,它們并不是通過嘴發(fā)射脈沖。我們最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就是,蝙蝠的生物聲納系統(tǒng)中的許多復雜結構具有音響效果。此外,蝙蝠是如何在超聲波密集的環(huán)境中區(qū)別自己的飛行路徑,也是我們的研究成果之一。
我曾受邀前往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展示我們的研究成果,但另一位研究聲納的專家直言我們的結論是錯誤的,他認為我們運用聲納的方式不正確。雖然之前從未有人做過此類嘗試,但我對我們的結論十分有信心。因為我們使用過多種途徑去驗證這一結論,并且無論用何種途徑,結果都是一致的。以上就是我們在2005年至2008年的研究成果。最初,我們的所作所為被認為太過瘋狂,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逐漸得到了認可。
《世界教育信息》:“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獎”(簡稱“友誼獎”),是中國政府為表彰在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yè)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而設立的最高獎項。2010年頒發(fā)的“友誼獎”中共有50名外國友人獲獎,教育界僅有4人,您就是其中一位。作為一名德國學者,獲得中國政府頒發(fā)的最高獎項,您有何感受?
羅爾夫·穆勒:2010年9月29日,那真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天,直到現(xiàn)在,我仍記憶猶新。從事學術研究不同于經(jīng)商,研究不是為了金錢,事實上也的確無利可圖。在我的學術生涯中,我希望能夠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對社會有所貢獻。所以,如果我的工作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欣賞,那將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獲得“友誼獎”,我感到十分榮幸,這意味著我的工作成果得到了肯定,也表明我所做的工作已經(jīng)引起了關注。我很感謝山東大學推薦我,能與許多杰出的外國專家一同領獎,我非常激動。
二、不同國家的高校各有優(yōu)勢,
應立足本國,取長補短
《世界教育信息》:在山東大學任教之前,你曾在德國、丹麥的高校工作過,之后您又受聘于美國的高校,您覺得這些國家的大學有何特色和優(yōu)勢,有哪些方面值得中國高校學習和借鑒?
羅爾夫·穆勒:德國和丹麥的高校非??粗刭|量,這也使得兩國的學者非常執(zhí)著地追求“品質”。就像德國汽車一樣,不論是奔馳、寶馬還是保時捷,在質量上都精益求精。出于對細節(jié)和品質的追求,他們關注車的一切,不僅是引擎,就連對關車門的聲音也毫不馬虎。德國的學者也是如此,當遇到問題時,他們從來不問什么是最簡單的解決辦法,而會問什么才是最佳的解決辦法。他們關注細節(jié),盡力達到最高品質。丹麥的學者非常有耐心,如果遇到一個問題,他們并不在乎是否需要花10年、20年才能解決。丹麥學者做事一步一個腳印,如果第一階段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他們絕不會進入第二階段,這也許正是他們能做好研究的原因。
從我個人的經(jīng)歷看來,美國高校對數(shù)量更加關注。美國高校(我指的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往往會考慮如何以最少的努力獲得最多的收益,他們十分關注經(jīng)費問題。此外,美國高校的教師每年必須提交一份關于論文發(fā)表情況的報告,包括發(fā)表論文的篇數(shù)、發(fā)表的期刊類型、產(chǎn)生何種影響,等等。從大范圍來看,這些數(shù)據(jù)很有用。通過這些數(shù)據(jù),專家可以找到制定標準的因素,大眾也能獲得學校之間相互比較的依據(jù)。但對個人而言,學校應該關心的是“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發(fā)表了幾篇論文”。很多人發(fā)表了許多文章,但內容空洞,那又有什么意義呢?大學的經(jīng)費來自于稅收,納稅者又能從我們發(fā)表的論文中得到什么?
德國和丹麥的高校更加關注教師做了什么以及教師發(fā)表論文的質量。這點很重要,因為我們必須明確我們?yōu)楹窝芯?、為何教育。所以,關鍵在于通過教師的努力,促進社會知識水平的提升,產(chǎn)生效益。你做了什么遠比你做了多少重要。德國和丹麥對“做了什么”的重視,我認為是值得提倡的。遺憾的是,美國高校越來越重視論文數(shù)量。據(jù)我所知,似乎中國的高校也有這個趨勢,愈來愈強調學者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篇數(shù)。我覺得這有待商榷,教授當然要發(fā)表論文,但是數(shù)量不應該有所限制。我相信,如果學校關注教師做了什么,而不是發(fā)表了幾篇論文,將會產(chǎn)生更好的結果。
但在另一方面,美國的大學比歐洲的大學更自由、更靈活。比如我的學科背景是新科學和腦科學,我研究的是大腦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最終我進入了山東大學物理學院,在美國,我則受聘于弗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以下簡稱VT)工程學院的機械工程學專業(yè)。如果以我的學科背景而言,我永遠不可能在德國的大學成為機械工程學專業(yè)的教授。他們會問:“你在哪兒獲得的博士學位?博士學位是機械工程學嗎?”如果你的博士學位不是機械工程學,那么你就沒有機會。
此外,在教育領域,美國高校的專家學者注重團隊合作和溝通。他們經(jīng)常開展合作研究,并且他們也特別擅長合作。但在德國,高校的教授處于頂端位置,就像國王一樣。每個教授都有自己的小王國,“各自為政”,教授之間的交流類似于不同國家之間的外交。因此,相比美國,德國的教授更加分散、獨立??傊?,在美國,一旦我有新的研究想法,并且需要其他學科背景的專家支持,我只要說:“我現(xiàn)在想研究……您愿意與我合作嗎?”對方幾乎都會爽快地答應。美國高校學者具有較強的集體意識,更易于開展合作研究,甚至是跨學科合作研究。
《世界教育信息》:在您看來,中國的高校又有何特色和優(yōu)勢?
羅爾夫·穆勒:顯然,中國高校的一大優(yōu)勢在于中國人所具有的優(yōu)點。中國人勤奮努力,勇于攻堅克難。在我個人看來,中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我個人也認為教育十分重要,教育能使人變得更加美好。在孔子思想的影響下,中國社會一直有著深厚的教育和學習傳統(tǒng)。中國學生渴望知識,希望能夠走出國門,拓寬眼界。
在學校管理層面,雖然中國高校的管理體制仍需完善,但學校管理者積極創(chuàng)新,這非常值得肯定。事實上,這也有助于我在中國開展研究,集中各學科的力量。我的研究領域比較冷門。雖然在美國和歐洲國家,蝙蝠研究已經(jīng)有幾十年的歷史,成果較為豐富,但在中國,它幾乎是一個全新的研究課題——不像癌癥研究一樣,所有人都認可此類研究的重要性,大家都“買賬”。不過山東大學卻給了我信心,歷任校長都給了我很多鼓勵和支持。
此外,中國政府每年都在增加高校的研究經(jīng)費投入,積極開展各項研究,這是一種良性的發(fā)展趨勢。一個不斷擴大和成長的體制顯然優(yōu)于一個不斷萎縮的體制。所以,我認為中國高校的優(yōu)勢主要有兩點: 一是非常重視教育;二是中國的教育體制一直在進步和優(yōu)化,這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研究環(huán)境。
三、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與山東大學
致力于開展廣泛而深入的教育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山東大學與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于2010年8月簽署了校際合作諒解備忘錄,并成立了“山東大學-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聯(lián)合實驗室”。您能介紹一下兩校是如何開展跨國合作研究的嗎?
羅爾夫·穆勒:我們的實驗室坐落在山東大學,并由山東大學負責保管基礎設施,如場地、設備等,VT在管理、經(jīng)費、設備等方面也給予了大力支持,研究環(huán)境非常不錯。實驗室大約有30名學生,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各占50%。從明年開始,我們計劃每年暑期引入5名外國專家。一般而言,中國學生和外國教授共事的機會并不多。如今,實驗室為雙方的溝通搭建了橋梁,中國學生有機會與國際頂尖的專家學者近距離交流互動。VT也設置了多種獎學金,方便學生來山東大學交流、學習。所以,我們的交流是雙向的,既有“3+2”項目,也有美國的學生和教授來中國,這種“混搭”的效果非常好。
此外,山東大學的教授也會參與實驗室的研究工作。一年之中,我有將近8個月都不在中國,所以需要山東大學的教授負責管理實驗室。我在山東大學被授予了“泰山學者”的頭銜,這使我獲得了更多的科研資金,可以向山東大學的教授支付額外的薪水。他們都是團隊的核心成員,把實驗室管理得井井有條。我不在中國時,實驗室也能有條不紊地運作,非常感謝他們。
山東大學國際事務部還為我專門配備了一名秘書,幫助我管理實驗室。這位秘書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他不僅能有效地處理行政事務,并且也熟悉國際事務。因為我們的實驗室既有中國學生出去,也有外國學生進來,他知道如何處理學生的簽證等問題。現(xiàn)在的情況是,我不在中國的時候,由山東大學的教授負責實驗室的科研工作,由秘書負責各種行政事務。
如之前所述,對我自己的研究而言,中國是研究蝙蝠的好地方,毫無疑問,在這里能進行在其他國家無法開展的研究。我真的很喜歡中國充滿活力的研究環(huán)境,中國的學生和學者也非常優(yōu)秀。我們以團隊形式學習和工作,共同努力,解決難題,并得到了院系領導的關注。盡管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卻緊密聯(lián)系。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對實驗室的現(xiàn)狀和研究進展感到滿意,我們從這樣的教育合作中受益匪淺,收獲頗豐。
《世界教育信息》:雙方是否有計劃開展更深入、更廣泛的合作?
羅爾夫·穆勒:目前,我們正在嘗試開發(fā)新的教育項目。我們需要擴大交叉學科的范圍,探索研究教育合作的新形式,建立新的管理格局。我們應該有自己的高水平國際教育項目。
今年是山東大學和VT開展“3+2”項目的第一年(學生在山東大學進行三年本科學習之后前往VT攻讀碩士學位)。這個項目的一大優(yōu)勢是,我們不需要學生的托?;蛘哐潘汲煽?。如果學生對這個“3+2”項目感興趣,只需來到我們的實驗室,和我們一起做實驗,無需糾結于托福或者雅思成績。語言考試成績不是我們評判的依據(jù),學生不用為準備語言考試浪費過多時間。
目前,各項工作的關鍵是擴大項目影響力?,F(xiàn)在的時機也正合適,VT將與山東大學共商合作事宜,拓寬合作范圍,提高合作水平。雖然現(xiàn)在實驗室屬于物理學院,但已經(jīng)有來自其他學院的學生加入我們的團隊,比如機械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學院、信息科學和工程學院。我們準備擴大研究團隊,將人數(shù)增至200~300人,或者更多。
下一步我們將把項目推向高中,讓高中學生和學生家長更好地了解這個國際教育課程項目。山東大學也致力于提升項目水平,優(yōu)化機械工程課程內容,積極吸取VT優(yōu)秀經(jīng)驗。
《世界教育信息》:您認為,在合作過程中存在哪些挑戰(zhàn)?
羅爾夫·穆勒:目前比較棘手的問題是如何吸引優(yōu)秀的研究生參與我們的項目,因為雖然優(yōu)秀的研究生想去國外,但“想去”不代表“能去”,這其中主要的限制因素是“名額”,而非 “金錢”。我們亟需建立一種新格局并探索一種新的管理方法。在這種新格局之下,我們能自己設定名額,自己宣傳,擴大影響力,確保那些想出國深造的優(yōu)秀學生都能獲得出國的機會。
除此之外的挑戰(zhàn)并不多。山東大學和VT給予了我非常多的支持和鼓勵。如果沒有校方的大力支持,那么研究就會困難重重。讓我感受非常深刻的一點就是,在中國,如果遇到什么問題,你能與人交流,他們會盡力幫助你,這也是我非常喜歡中國的原因之一??傊?,我們有出色的人、遠大的目標、絕佳的機會,這都有利于我們獲得成功。
四、教學和研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世界教育信息》:教學和研究是大學教師所從事的最重要的兩個領域,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研究人員,您如何看待教學和科研的關系?是如何做到二者的平衡的?
羅爾夫·穆勒:我來自德國,現(xiàn)代德國大學秉持著威廉·馮·洪堡提出的教育理念,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和研究相互依存。如果一個教師只研究或者只教學,這并不是理想的狀態(tài)。因為通過教學,你會一直反思兩個問題:首先,這個領域的基礎知識究竟是什么?其次,我怎樣有效地把這些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我認為,教學有助于研究,它能在你迷茫時給予指示。對于我而言,教學促使我不斷深入思考,不斷挖掘。
在我的年度計劃中,提高教學水平一直是我給自己制定的目標。盡管除了教學,我還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完成,不可能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教學之中,但每當我授課時,都在追求進步。除此之外,我們必須明確究竟什么是關鍵事物,這些關鍵事物之間又有何聯(lián)系,我如何把這種聯(lián)系向這個領域的新人解釋清楚。教學就有助于提高我這方面的能力,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走向另一個極端,即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教學中。我認為,國家應為建設一流大學多貢獻力量,給予大學足夠的經(jīng)費,這樣大學才能聘請足夠的教師,教師也能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教學和研究。
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研究者和優(yōu)秀的教師是我的目標。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你必須提高研究水平。雖然每個教師都掌握了自己研究領域的基本知識,但這些知識一直在變化。如果你對該領域有宏觀的了解,并關注它的發(fā)展方向,你就可以向學生介紹這個領域的最新發(fā)展和最新成就。
我享受研究和教學的過程。如果教師能平衡研究、教學和管理的時間,那是非常好的。當然這是理想狀態(tài),如果你是校長或管理人員,那么管理就是全職工作,必須犧牲研究和教學的時間。但我認為,最佳的安排是,大多數(shù)時間用于研究,部分時間用于教學,其他時間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用于行政管理工作。教授重視教學和研究的同時做好管理工作,將會是一種良好的“混搭”。
五、搭建國際平臺,開展聯(lián)合培訓,
提升教師教學、研究和管理水平
《世界教育信息》:您受聘于VT后,一直積極推動山東大學與VT在人員交流、科研合作等全方位多層次的學術交流和合作。對于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推動學科建設水平方面,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議?
羅爾夫·穆勒: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即教學和研究。從目前來看,在教學方面,“3+2”項目運行順利,應該繼續(xù)擴大其影響力;在科研方面,我們的研究團隊在共同的目標下齊心協(xié)力。年長的教授和年輕的教授之間并不存在上下級的關系,年長的教授不是“絕對權威”,年輕的教授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傊?,要確保充分發(fā)揮所有人的才華,沒有一絲浪費。與此同時,共同目標非常重要。我們必須設置具體的共同目標,在這些目標的范圍內和指引下,每個人各展其長,為實現(xiàn)共同目標作出貢獻。
我準備招收獲得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的學生作為實驗室的年輕教師,錄取的要求之一就是在美國學習并獲得博士學位、愿意回國發(fā)展的中國人。通過與多名學生的交談,我發(fā)現(xiàn)他們經(jīng)常會說:“我考慮去山東大學,但前提是我必須成為一名全職教授。”就我個人而言,當我獲得博士學位時,我很明確自己所在的位置。為了做好研究,我還有很多知識和技能要學習,要提升溝通技能和教學技能,要爭取資金支持,等等。一名剛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如何能指導準備攻讀博士學位的人?至少在我看來,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所以我認為,盡管這些學生手持世界名校的博士學位證書,但仍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山東大學和VT亟需針對年輕教師開展一些合作培訓項目。比如,山東大學的新教師可以先以助理教授的名義在VT工作一年半。這里有必要解釋一下,“以助理教授的名義”并不代表是真的“助理教授”,因為VT的助理教授有自己的實驗室,并能獲得可觀的啟動資金,大約20萬美元。但我們派遣過去的教師并不享受此待遇,他們會在現(xiàn)有的實驗室里和VT的教授一起工作。我們給予這些教師一部分資金,雖然不足以建立新的實驗室,但可以支持教師與VT的教授在實驗室開展合作研究。
除了研究項目,教師還需要做兩件事,即教學和服務。美國高校有一個特別突出的優(yōu)點,就是高效的管理運行。他們的管理工作和行政事務確實做得很好。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年輕的中國學者,在回國之前,除了學習專業(yè)知識,還應該了解美國的高校是如何運作和管理的。所以,我認為可以設立這樣一種項目:我們招收一批儲備教師,并承諾給他們想要的,給予他們一些特權,比如在VT培訓兩年后,能獲得國際教授資格;如果兩年的時間里表現(xiàn)良好,就能真正得到這份工作。這就會促使這些儲備教師把事做好,不只是研究,還包括教學和管理。這種形式能夠使雙方受益,為雙方搭建多架溝通的橋梁。我非常愿意為整合兩所高校優(yōu)勢的項目作出貢獻。
六、國際化的背景經(jīng)歷有助于
開闊研究視野,拓寬研究思路
《世界教育信息》:截至目前,您已經(jīng)在德國、丹麥、中國、美國等多個國家的高校工作過,可以說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遷移學者”。您覺得國際化的背景經(jīng)歷對于您開展研究有何影響?
羅爾夫·穆勒:我很感激這段國際經(jīng)歷,它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寫下了意義非凡的一筆。我在德國、丹麥、中國和美國,都生活過較長時間。作為一名研究者,顯然你的工作就是解決前人未曾解決的問題(如果已經(jīng)有人知道如何解決了,那就不能稱之為研究了),這意味著你必須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若你只局限在一種文化中,你很可能只了解一種做事的方式(比如“德國式”:德國人習慣于采用一種方式做事,他們喜歡制定計劃和規(guī)則)。但如果你有機會在其他國家生活,那么你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不只有一種方法。比如,對于某一個問題,“中國式”是最好的辦法,但對于另一個問題,也許“德國式”才是最好的辦法??傊诙鄧鴮W習、工作的經(jīng)歷有助于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
在中國,我了解了中國文化、中國人的思考方式。語言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漢語文化就非常豐富。對于漢字,我還遠未熟練掌握,但就我了解的一些而言,已經(jīng)非常有趣。漢語的邏輯和結構對我很有啟發(fā),尤其體現(xiàn)在“組合”方面,這也有助于我開闊研究思路。
多國生活的經(jīng)歷使我知道世界另一端的人們是怎樣思考的,許多事物從不同角度來分析會有不同的結果。如果你每天只待在小小的實驗室里,做著同樣的實驗,只關注一個領域,只嘗試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非常局限的。我們應該坐上飛機,去不同的國家看看,與不同國家的人做朋友,那么你就會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這非常有用。
七、快速學習新事物是
進行交叉學科研究的關鍵素質
《世界教育信息》:您所負責的“山東大學-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聯(lián)合實驗室”提出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頂尖人才”,由您指導的學生也多次在世界頂級物理期刊上發(fā)表文章。在您看來,進行交叉學科研究需要具備哪些素質?您對學生有哪些能力要求?
羅爾夫·穆勒:由于我做的是交叉學科研究,既需要生命科學的知識,也需要物理工程學的知識。做研究時,你也許知道問題是什么,但你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所以,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快速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比如,在解決某個問題時,你恰好學習到了一些新方法,在之后的研究中你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這個新方法。因此,快速學習新事物,創(chuàng)新性地思考問題,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十分重要。如果你是做單一學科研究,總是采用一種方法解決問題,也許行得通,但是對于跨學科研究,你必須快速高效地學習新事物。
此外,還要注意閱讀的方法。做研究需要閱讀大量資料,試想,你正閱讀一份篇幅很長、難度很大的論文,如果從第一個單詞讀到最后一個單詞,你很可能只知道字面意思,當我問你從這篇報告中學到了什么,這篇報告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你很可能答不上來,因為你只專注于那些非常細節(jié)的東西,而沒有建構整體的概念。所以,相比一個詞一個詞地閱讀,你更應該快速瀏覽,迅速找出最有價值的幾個部分,明確研究方法,抓住核心觀點,然后反問“這對我有用嗎?”這是很有意義的鍛煉,對于跨學科研究而言,尤為如此。當然,團隊合作、獨立解決問題、區(qū)別概念、整合知識,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世界教育信息》:你在山東大學和弗吉尼亞理工大學都帶博士生,請您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談談兩國博士生培養(yǎng)方式的特點?
羅爾夫·穆勒: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有必要先討論一下“獨立解決問題”。美國的博士生喜歡那些需要探索、沒有確定的方法和程序的研究問題,所以我會向他們介紹那些開放而又有趣的研究領域,然后我說:“好的,你可以繼續(xù)研究,但你必須先制定一個計劃,在兩、三個月內準確找到研究問題?!蔽野堰@個任務交給博士生,讓他們自己找到具體的問題和研究方法。雖然我是導師,但他們得自己做出選擇,明確自己的博士論文研究主題以及在讀博期間要達成的目標。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階段。
對于美國的學生,盡管他們需要幫助,他們也能處理好這個問題。但是相比之下,中國學生在這個方面就稍有差距。所以,在指導中國的博士生時,我較少采用這種訓練方法。在中國,我會為學生們制定計劃,告訴他們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又該做什么,有哪些支持性的條件。我有一個中國博士生,他很聰明能干。有一次,我給了他一本厚厚的論文,其中有幾處需要更正,但我沒有告訴他。我只是告訴他關于這篇論文的大體情況,不涉及細節(jié)信息,然后讓他找出其中的問題,并嘗試給出解決方案。過了一段時間,他“怒氣沖沖”地來到我辦公室,說道:“這里只有一個問題,你為什么不提前告訴我呢?”我說:“正是如此,我只能結合我的經(jīng)驗給你一些基本的信息,至于找出這個具體問題,則是你的工作?!边@就是美國學生和中國學生的區(qū)別,前者更善于自我引導,二后者更傾向于被引導。
《世界教育信息》:在培養(yǎng)過程中,您如何看待導師和學生的關系?
羅爾夫·穆勒:我認為最理想的關系就是,在研究中,師生能夠暢所欲言,交流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至于是誰提出的理念,誰是正確的,并不重要。因為我們是在做研究,研究意味著不知道結果會如何,教師和學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非常重要,團隊合作對于獲得成功非常關鍵。作為一名教師,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是最基本的態(tài)度。例如,最初你認為這種實驗應該會產(chǎn)生這種結果,但實驗之后證明自己錯了。如果學生有好的想法,即使與你背道而馳,也應該尊重他的想法。所以在師生相處時,我們尋找的是有助于“形成最佳方案的最棒想法”,無論這個想法是來自教師還是來自學生。在師生關系中,我們相互尊重,并非老板和下屬的關系。在另一方面,除了教師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學生也應該樂于接受意見和建議,因為教師在此領域已經(jīng)有比較豐富的經(jīng)驗。簡言之,就是師生相互學習,教學相長,教師要肯定學生好的想法,學生也要接受教師的建議。
八、研究能力重于應試能力,
語言成績并非出國留學的決定性因素
《世界教育信息》:您曾經(jīng)在多國高校執(zhí)教,根據(jù)您的經(jīng)歷,您覺得與其他國家的學生相比,中國學生的優(yōu)勢和不足有哪些?
羅爾夫·穆勒:中國人都很重視教育,愿意解決難題。對于美國學生,如果不能在一定時間內看到成果,他們可能就放棄了。中國學生除了重視教學習,他們還對世界非常好奇,而且勤奮努力。
與其他國家的學生相比,中國學生的區(qū)別主要在于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中國學生可以小組工作,他們愿意跟隨領導,聽從領導的安排。但是,如果他們有什么想法,他們會單獨找我說明,同學之間卻很少相互交流。這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比如,幾個不同的中國學生從不同的路徑做研究,但他們在研究方法上有所交集。某一天一個學生找到我說:“教授,我用了這種方法,但是遇到一些問題。”然后,我就向他解釋問題所在。過了幾天, 另一名學生也對我說了同樣的話,我又向他解釋了一遍問題出在何處。我感到疑惑的是,為什么第一位同學沒有和第二位同學交流呢?所以,我們必須重視交流,尤其是以小組形式工作的時候,僅僅向導師匯報成果是不夠的。
此外,中國學生熱衷于考試,有些學生甚至把全部時間都用于參加各種資格考試。不少中國學生認為托?;蜓潘季褪菄獾母呖?,外國高校錄取學生只看托?;蜓潘嫉某煽?,分數(shù)高就錄取,分數(shù)低就淘汰。然而,實話實說,至少在VT的工程學院,我們并不采取這套做法。我們對研究生是否真心愿意做研究最感興趣。作為教授,我不可能單槍匹馬完成所有研究工作,我還有很多其他責任,比如教學和管理,出席各種會議,等等。所以,在我的實驗室中,主要是由我的學生承擔具體的研究工作,我則負責指導。如果我招收的學生是一名優(yōu)秀的研究者,那么顯然有利于我的實驗室良好運作。因此,當我看學生的申請表時,不論學生來自哪一個國家,我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學生是不是一名優(yōu)秀的或者有潛力的研究者?這是我最想了解的。我不在乎托?;蛘哐潘嫉某煽?,這些語言測試并不能反映學生的學識水平和研究能力,只能說明學生愿意為考試而學習。當然,我們有最低的語言要求,如果你的語言水平太低,顯然也是不太適合我們的項目。但是,只要你的語言水平超過最低標準,我們不認為85分和100分之間有明顯差距。
但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而言,他們會說:“我想來你的實驗室,然后有機會去美國高校學習,我應該做些什么呢?”我會告訴他們,做好研究即可,讓我看到你們的進步和成果,然后我會給你們寫一封非常好的推薦信。但當我問他們準備如何做研究時,他們會說:“我不知道,但我的托福(或雅思)成績很高。”我有一個中國學生,他非常優(yōu)秀,申請了包擴VT 在內的多所美國一流大學,如今他已經(jīng)收到了六份錄取通知書。盡管他的語言成績并不高,但沒人在意這一點。我在推薦信中詳細說明了這名學生在我實驗室一年之中的表現(xiàn),而這正是美國高校招生人員想要看到的。我們要的是研究者,而不是應試者。
還有一點,中國的教育比較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算是一個不足之處。我覺得,解決創(chuàng)新問題的最佳方案就是從幼兒園抓起。創(chuàng)新并非易事,尤其是在以高考為“指揮棒”的中國。因此,我認為,學生一旦進入大學,就必須改變之前的思考方式。我們希望把學生培養(yǎng)成創(chuàng)新者、問題解決者和獨立思考者。我正在負責一項新的有關交叉學科的工作,并準備設立一個相關的教育項目。中國學生非常有天賦,勤奮努力。我們應該很好地利用這一點,給中國學生展現(xiàn)自身才華的機會。
編輯 郭偉 許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