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駱明瓊
師恩如父
—— 記上外博士生導師耶魯安教授
文/駱明瓊
2014年5月22日亞信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召開外國專家座談會,并發(fā)表了主旨為“不拒眾流,方為江?!钡闹匾v話,倡導中外學術(shù)交流,促進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在這些受到接見的外國專家里面,就有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師之一——耶魯安教授。
耶魯安是荷蘭人,曾任荷蘭萊頓大學語言學中心教授,2009年受聘于上海外國語大學。在我讀博士期間,耶魯安教授講授“高級音系學”和“優(yōu)選論”兩門課程,我就是在選修“高級音系學”課程期間認識這位學術(shù)研究碩果累累卻虛懷若谷、和藹可親、樂于助人的外國教授,并在他的指導和鼓勵下從零起點開始學習音系學,僅用了一年半時間就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并順利畢業(yè)。每當我想起耶魯安教授在過去的一年半中對我的無私支持與幫助,心里就會涌起陣陣暖流,感激之情難以言喻。
耶魯安教授是我見過的最有耐心、最誨人不倦的老師。
打開我的電子郵箱,里面珍藏著一年半以來我和耶魯安教授交流的200多封郵件。其中的第一封郵件是我問的6個關(guān)于語音學入門級問題。耶魯安將每個問題的答案清楚明確地寫在問題的下方。這種Q&A的郵件寫作方式成為此后我和學生使用郵件交流的標準模式。
耶魯安也是一位“樂善好施”的老師——他對學生的幫助無私而又慷慨。我的博士論文就是在他的無私幫助和支持下完成的。記得一年半之前,我根據(jù)他發(fā)表的一篇文章完成了“高級音系學”課程期末論文,并在此基礎(chǔ)上形成了對博士論文大體框架的想法。我向他講述了論文想法,并附上了論文提綱。耶魯安稱贊了我的想法,并鼓勵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博士論文。但那時離我畢業(yè)的時間只剩下一年零三個月,而且我在音系學方面是一個零起點的學生,對漢語方言音系的了解幾乎為零,我能夠按時完成論文嗎?或者說,我有能力完成這篇論文嗎?
記得2013年在我的博士論文開題答辯上,何兆熊教授問了一個讓我至今仍記憶猶新的問題:“要知道,漢語音韻學自古以來就被稱作‘絕學’,你覺得你有能力做這個題目嗎?”當時我無言以對,只好說:“我會盡力的?!逼鋵嵨业男睦锓浅]底,因為我對西方音系學的了解僅有在高級音系學課程上學到的一點皮毛,對漢語音韻學的了解幾乎為零,只是憑借漢語母語者的優(yōu)勢以及對生成音系學的濃厚興趣而已。幸而在耶魯安的鼓勵和無私幫助下,我僅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就順利完成了這篇博士論文,而且在博士論文答辯上被答辯委員會推薦為“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
我在論文的致謝詞中對耶魯安教授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沒有您的鼓勵和無私的幫助,這篇博士論文根本不可能完成?!边@句話發(fā)自肺腑,出自真心,沒有一絲一毫的夸張。我對我和教授交流的電子郵件進行了粗略的統(tǒng)計,從2012年9月我選修“高級音系學”課程開始,在我郵箱里現(xiàn)存的教授的回信約有近百封。這些郵件凝聚了一個優(yōu)秀的導師對學生的信任、鼓勵、支持和無私的幫助。
耶魯安教授對學生的論文質(zhì)量要求非常嚴格,在對論文糾錯方面達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我的博士論文用全英文撰寫,共231頁,約8萬個英文單詞。耶魯安教授對我的論文整體修改了3遍,相當于修改了24萬字以上的論文。教授讓我每次用word和pdf兩種格式把原稿發(fā)送給他,因為電腦的操作系統(tǒng)不同,我用word格式發(fā)過去的論文經(jīng)常有亂碼,教授一邊對照pdf格式的論文一邊修改我的word格式的論文原稿,這樣修改的閱讀量又整整多出了一倍。每次我收到的論文修改稿中都會有上千處的修改,大至論文寫作格式方面的錯誤,小至單詞拼寫錯誤和標點符號,事無巨細的都進行了訂正;如果對我的觀點有疑問,教授會在那里加上詳細的批注,供我參考。每次我閱讀修改稿時既感激又慚愧,感激教授對我的論文修改如此仔細,慚愧自己英文水平有限,給教授帶來了麻煩。但教授似乎毫不在意,不僅從未有怨言,而且會在回信里稱贊我的進步,讓我感激不已。
說到這里,大家肯定以為耶魯安是我的注冊導師,實則不然。耶魯安是自愿、義務(wù)幫我修改論文,并完全不求回報。我只是在論文的封面上注明他是我的“聯(lián)合指導教授”,并且在答辯結(jié)束后送給他一本我的博士學位論文,僅此而已。我始終沒有問過他為什么這么無私地幫助我,但是從他的學生口中得知,他就是這樣一位學術(shù)活雷鋒,無論哪位學生,只要在音系學方面或者語言學方面有問題,都可以找他交流,請他指點。他也從不要求回報。
耶魯安教授在學術(shù)方面可以用四個詞形容——虛懷若谷,成就斐然,開明開放,交流廣泛。上海外國語大學網(wǎng)站上就列舉了他的如下成就——出版22本語言學著作,撰寫29本語言學著作中的章節(jié),為23次國際會議做演講嘉賓,2010年上海市“東方學者”等等。就是這樣一位成就斐然的教授,還經(jīng)常向自己的學生征詢有關(guān)自己待投稿論文的意見,請他們提出批評。記得寒假期間,教授和他的一位學生合寫了一篇關(guān)于普通話聲調(diào)習得的文章,他把文章用電子郵件群發(fā)給他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們,請我們提出意見和建議。我針對其中的一手實證資料不足提出了疑問,耶魯安非常虛心地承認了自己的不足,并感謝我為他的論文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其實從他的文章中,我也學到了嚴密的邏輯推理和實事求是的科研精神,這些足以讓我受益終身。
耶魯安教授對自己的科研成果非常開放,他在學期初會把自己的個人網(wǎng)站發(fā)給選修他課程的學生,讓我們自由下載閱讀他的學術(shù)成果。我的博士論文選題就得益于他在個人網(wǎng)站上放出的、于2008年發(fā)表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仿佛一盞明燈,讓我眼前一片光明,它讓我看到抽象的語言學理論一旦應用于實際的研究會取得多么令人驚喜的發(fā)現(xiàn),也讓我明白只要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科學研究也可以是一件簡單而又愉快的事。
耶魯安也特別注重學術(shù)的交流,除了我與他以電子郵件方式的交流,他還積極參加并組織各種學術(shù)會議,小至上外英語學院教師自發(fā)組成的語言學沙龍,大到國際語音與音系學大會,他都是其中的組織者和核心人物。我第一次參加沙龍是耶魯安親自為我組織的博士論文預答辯,在預答辯上,所有在場的老師和同學都積極地為我的論文提出真誠而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不僅讓我感受到了學術(shù)交流的魅力,更讓我感受到了學術(shù)交流的快樂。隨后,耶魯安就給我發(fā)了一封長長的郵件,提出了12條建議,包括針對PPT內(nèi)容的建議和在真實答辯中可能涉及的問題回答等。第二天我看到郵件顯示發(fā)出的時間為晚上10點07分,心里的感動讓我的喉嚨哽咽了。
在課堂之外的耶魯安更是學生的好朋友。2012年圣誕節(jié),學生們一致推薦他在晚會上扮演圣誕老人,耶魯安有些靦腆地答應了。他每次和我們講起這件事時,總是笑著說:“學生一致推薦我扮演圣誕老人,難道我真的長得像圣誕老人嗎?”
此外,耶魯安教授的太太是中國人,他們的愛情結(jié)晶已于不久前出世,是一個標準的混血兒,長得非常漂亮。我們在課下請教授展示一下寶寶的照片,他很高興,紅著臉笑著說:“每個見到我兒子的人都以為他是個女孩!”
耶魯安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良師益友。對于我來說,他更像一位父親,手把手教會像我一樣在學術(shù)方面剛起步的學生在求知的道路上蹣跚前行。正是由于他的鼓勵、幫助與信任,我才有勇氣挑戰(zhàn)像音系學這樣對中國學者來說如同“絕學”的學問,并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果。
師恩如父,恩重如山。這是我想對耶魯安教授說的肺腑之言。是他讓我學會了做學問,學會了做鉆研學問的人。我會以教授的學術(shù)精神為指引,不斷攀登學術(shù)高峰,以回報教授對我的培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