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忠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要點。方法:回顧性分析136例小兒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資料及手術治療情況。結果:136例小兒急性闌尾炎均行手術治療治愈。結論:符合急性闌尾炎診斷標準的小兒應及早手術探查并手術治療,切除感染病灶以達根治目的。
【關鍵詞】小兒;急性闌尾炎;手術
【中圖分類號】R726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1-0038-01
小兒急性闌尾炎是小兒外科常見的疾病。發(fā)病季節(jié)以7~10月份為多見,可能與秋季易患胃腸道疾病有關。現(xiàn)就其手術治療體會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對2003年2月~2013年1月共收治的小兒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患者136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77例,女性59例,男女比例13∶1;年齡2~14歲,<3歲2例,3~7歲13例,8~14歲121例;病程2h~7d,平均25h。入院至手術時間為50min~7h,平均2.5h。有典型轉移性右下腹痛106例;發(fā)熱病兒占90%,早期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142例,肛門停止排氣排便12例。體檢均有腹部壓痛,79例全腹壓痛、反跳痛,24例右下腹觸及包塊,腹脹38例,腸鳴音消失17例。就診時外周血白細胞總數(shù)化驗WBC>10×109/L118例,24例右下腹有包塊者經(jīng)B超檢查提示:炎性液性包塊。所有患者均采用手術治療,手術證實診斷正確 132例,誤診4例(294%),其中腸系膜淋巴結炎2例,先天性回腸憩室1例,過敏性紫癜(腹型)1例。
2結果
切口選擇右下腹斜切口124例,右下腹經(jīng)腹直肌旁切口12例。闌尾非穿孔型106例,穿孔型30例。麻醉選擇:全麻60例,椎管內(nèi)麻醉76例。闌尾殘端處理:荷包縫合128例,“8”字型縫合6例,2例因盲腸水腫嚴重無法包埋,僅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術后均恢復良好。
3討論
31小兒急性闌尾炎特點①小兒病史采集困難甚至無主訴能力,可靠性低,查體因畏懼疼痛多不配合,故診斷較成人困難;②病情發(fā)展較快且較重,早期出現(xiàn)高熱、嘔吐,穿孔率高,并發(fā)癥和死亡率也較高 [1];③右下腹體征不明顯、不典型,易誤診,與觀察結果一致;④闌尾病變嚴重,觀察結果顯示,30例闌尾穿孔。
32手術治療體會①小兒急性闌尾炎一經(jīng)確診,應及早手術治療,切除感染病灶能達到根治目的。臨床實踐證明,闌尾炎患病率高,延誤治療引起腹膜炎的危險很大;②正確選擇切口大小,不要隨意切斷肌肉;③應加強無菌觀念,保護手術野;④不要用手盲目探查闌尾及腹腔,用手探查易造成腸管漿膜層的損傷,為術后粘連增加可能性;⑤單純的急性闌尾炎不僅表面可見血管明顯增粗,血管間的漿膜色亦紅,并且闌尾質稍硬,如果臨床診斷是比較重的闌尾炎,其與術中闌尾病變及充血程度不一致,應探查回腸[2];⑥盡量吸凈腹腔內(nèi)滲液,不宜沖洗腹腔,以防感染擴散,如盲腸不能可靠的閉合,可在盲腸旁放置引流,目的不在引流腹膜炎,而為在盲腸形成瘺時,腸內(nèi)容物可沿引流外出[2]。
33術后注意事項①促進胃腸功能早期恢復;②預防肺部感染;③注意尿潴留;④注意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及引流情況;⑤術中止血徹底,術后不主張用止血藥。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外科學[M],第5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544.
[2]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2:1231-1236.
(收稿日期: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