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博潔
摘 要: 擬聲詞基于聲音而創(chuàng)造,在文學(xué)作品中,它既模擬了聲音,又起到了修辭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擬聲詞的分析,探討英漢文學(xué)作品中擬聲詞的翻譯策略和原則,以求對英漢擬聲詞的翻譯實踐有所裨益。
關(guān)鍵詞: 擬聲詞 定義 對比 翻譯
一、英漢擬聲詞的定義及內(nèi)涵
擬聲詞是模擬自然界聲響而造出的詞匯,是世界上所有語言都具備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此給出了更簡潔的定義:模擬自然聲音的詞,如嘩啦、轟隆、叮咚。英語中擬聲詞表示為“onomatopoetic word”,指:“combination of sounds in a word that imitates or suggests what the word refers to e.g.hiss,cuckoo,thud.”擬聲詞雖然是對客觀世界各種聲音的模仿,但并不是客觀世界各種聲音的直接再現(xiàn),而是根據(jù)某種體系的語言,對客觀世界的聲音進(jìn)行模仿改造的結(jié)果。擬聲詞不僅是一種構(gòu)詞法,還是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法,特別是在文學(xué)作品中的運用,能讓讀者感同身受、身臨其境,從而大大增強(qiáng)語言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就擬聲詞的翻譯而言,首先,擬聲詞是以自然界聲響為基礎(chǔ)的,中外擬聲詞皆如此,這種共同點為擬聲詞的互譯提供了保證。其次,對擬聲詞的翻譯應(yīng)遵循一定的原則或按照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不論是英語還是漢語,擬聲詞都滿足了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聽覺需求,達(dá)到了修辭的目的。因此,在擬聲詞的翻譯中,必須滿足以上需求,并注重修辭功能的體現(xiàn)。
二、英漢擬聲詞的對比
1.英漢擬聲詞的構(gòu)成
漢語是一種以單音節(jié)為基礎(chǔ)的語言,這使得漢語中存在大量的重疊音的擬聲詞,如:叮叮咚咚,轟轟隆隆等;英語中也有不少疊音擬聲詞,這類擬聲詞并不一定完全重疊,如:cling-clang,bow-wow等。
2.英漢擬聲詞的功能
漢語和英語擬聲詞都各有慣用法。漢語的擬聲詞多半帶有形容詞性質(zhì),在句中作賓語、狀語、補(bǔ)語或獨立成分;英語中的擬聲詞多半屬于動詞或名詞,在句中作謂語、主語、賓語或獨立成分。
三、英漢擬聲詞的翻譯
1.翻譯時保持原擬聲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或獨立成分。
(1)擬聲詞在原文和譯文中有相同的語法功能。
例:滿野嚶嚶嗡嗡,忙得那蜜蜂忘記早晚,有時趁著月色還采花釀蜜?!獥钏贰独笾γ邸?/p>
譯文:There is humming and buzzing everywhere as bees gather nectar from dawn till dusk and under the moonlight too.
(2)擬聲詞在原文和譯文中都作獨立成分。
例:嘣!嘣!嘣!三聲炮響,煥之突然感到身體輕起來?!~圣陶《倪煥之》
譯文:Bang! Bang!Bang!Came the three reposts of firecrackers,and Huan-Chi suddenly felt his body become light
2.翻譯時轉(zhuǎn)換原擬聲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或獨立成分。
(1)擬聲詞在原文中作獨立成分,在譯文中作主語、謂語、賓語或狀語。
例1:嗚—嗚……公共汽車的喇叭一再叫喚,車子快開到他的背后來了?!芏鴱?fù)《上海的早晨》
譯文:A bus hooted behind him and in a moment it was almost upon him.
例2:軋軋軋軋!一架飛機(jī)從那個航線的后面飛來……——茅盾《右第二章》
譯文:A plane,its engine thrumming,appeared over the rear end of the lane ...
(2)擬聲詞在原文中作定語,在譯文中作賓語或主語。
例:隔壁牢房的鐵鎖響了一聲,接著傳來推開鐵門的嘩啦啦的巨響。——羅廣斌《紅巖》
譯文:A lock rattled and there was a loud clank as the door of the next cell was flung open.
3.原文用擬聲詞,譯文不用擬聲詞。
英漢兩種語言在修辭的作用上并不完全一致,擬聲詞的運用應(yīng)當(dāng)有所節(jié)制。
例:不期這一哭,那附件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愣愣”飛起遠(yuǎn)避,不忍再聽?!苎┣邸都t樓夢》
譯文:And the sound of this beautys weeping made the birds fly away from their roosts on the willows and flowering trees,unable to hear her distress.
上面例子中的擬聲詞“忒愣愣”,在原文中只起加強(qiáng)語氣的作用,其實并不是渲染聲響,而是使讀者通過聲音聯(lián)想文字所描繪的意境,感受某種氛圍。翻譯時,這些可以忽略不譯,使其更加符合英文的表達(dá)習(xí)慣。
4.原文中不用擬聲詞,譯文要翻譯出聲音。
漢語或英語中的某些詞雖然并不是擬聲詞,但在翻譯時為了增強(qiáng)表現(xiàn)力和生動性,可以選擇合適的擬聲詞表達(dá)。
例:……炭火也飛旺,映著那黑人變成紅色,如鐵的燒到微紅?!斞浮惰T劍》
譯文:...the Charcoal was crackling away too and casting a ruddy glow over the dark man,so that he looked like iron that had turned a faint red.
原文中只寫到“炭火飛旺”,給讀者一幅鑄劍的畫面,譯作“the Charcoal was crackling away too”,不僅有畫面感,還似乎聽到了那清脆的聲音。
四、結(jié)語
擬聲詞不僅是一種基于聲音造出的詞,還是具有美學(xué)功能的修辭手法,它的使用會讓文學(xué)作品的語言變得鏗鏘有力、悅耳動聽。研究擬聲詞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的各種形式和使用規(guī)律,有利于中西方文學(xué)作品的互相傳播和相互欣賞,進(jìn)一步促進(jìn)雙方文化的交流。在翻譯擬聲詞時,要靈活采取各種翻譯方法,使譯文更接近信、達(dá)、雅的原則。
參考文獻(xiàn):
[1]樊軍.英漢擬聲詞與翻譯[J].宜賓學(xué)院學(xué)報,2002.
[2]馮慶華編.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郭著章,李慶生編著.英漢互譯實用教程[M].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1996.
[4]張培基等編.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
[5]周建新.略論漢語文學(xué)作品中擬聲詞的英譯[J].廣西經(jīng)濟(jì)管理干部學(xué)院學(xué)報,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