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威 謝萍 藍管秀鋒
摘要:11月12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15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公布?!稕Q定》的第42條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進行了全面闡述及戰(zhàn)略部署,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科學穩(wěn)步發(fā)展指明了方向,也將對現(xiàn)行教育體制機制產生重大的影響。
關鍵詞:十八屆三中全會;教育改革;影響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關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內容一經(jīng)提出,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結合面向2020年的中國教育改革方向的提出,將對我國接下來的教育改革的步伐及方向起到?jīng)Q定性及綱領性的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內容是從根本上解決現(xiàn)階段教育體制中存在的問題為出發(fā)點和歸宿的。
一、我國當前教育領域中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不公平
我國改革開放35年來,各個領域的改革都在緊張有序的進行著,而隨著我國的發(fā)展進入新的階段,各方改革已進入深水區(qū)。我國的經(jīng)濟社會及各方面發(fā)展均面臨許多新情況及新問題,教育也不例外,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是直接影響各方教育的質量高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教育公平始終是關乎許多家庭及個人的重要問題,如何解決好教育不公平的問題將直接關乎此次教育改革的民心指向。
教育的不公平,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二是受教育機會的不均等。在我國改革開放的相關政策指引下,“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動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這就導致我國的東部和西部、城鎮(zhèn)及農村、中心城市和偏遠城市的發(fā)展在一定時期會出現(xiàn)較大差距。這些地區(qū)在教育的人力物力及財力的投入上必然相差甚遠,這是造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客觀原因。另一方面部分農民工子女不能就近入學,國家助學體系覆蓋面及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的錄取分數(shù)線的巨大差異,地方保護主義等都造成了受教育機會的不均等[1]。
(二)考試招生制度不合理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高考圓了無數(shù)莘莘學子的大學夢,為高校選拔大量合格人才的同時,也為提高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和促進社會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高考中,所有的應試者都面臨一樣的挑戰(zhàn),個人的才學和能力成為脫穎而出的唯一砝碼,考試面前人人平等,分數(shù)面前人人平等,這就使得寒門子弟亦有機會通過高考實現(xiàn)自身價值,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教育公平,成為維護社會公平、堅持社會公正,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與此同時,高考強大的評價和篩選功能也使得人才分流得以實現(xiàn),各級各類人才在通過高考這座獨木橋后各自分流,進入到不同的社會領域。
然而,有關高考的弊端也一直是社會各界人士爭論的焦點之一。高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教育公平的同時,也是造成區(qū)域教育不公平的根源所在。一味的追求高升學率造成了中學教育的“片面應試”,學生“讀死書、死讀書”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這與我國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的方針是相悖的。而且,高考競爭的日趨激烈也導致三令五申的減輕學生負擔的相關措施不僅沒有減輕學生負擔,反而增加了,特別是高中生。而且高考的一考定終身使得多數(shù)高考失利的學生無法享受高等教育,高考不管怎么體現(xiàn)公平合理,它都只是一次考試,它不可能全面考察學生的各方面素質,而且一次考試的偶然性無法避免,它與考生的心理素質,考試當天的身體狀況等也都有很大的關系。而要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改革招生考試制度。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實行招生和考試相分離是破解應試教育的必由之路,所謂招考分離,就是中學自主教學、考試社會組織 、大學自主招生。這樣就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了學生,學校也可以辦出個性和特色,這樣的招考模式,不僅解決了文理分科的問題,也解決了部分學科如英語由于地區(qū)差異性造成的高考不公平現(xiàn)象。同時,熊丙奇表示“當前高考改革的關鍵就在考試、招生相分離,如果不在這方面著力,而只在考試科目上做文章,哪怕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改革的價值也將十分有限,甚至會出現(xiàn)新問題” [2]。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程方平認為,錄取的多元化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更為高校全面了解學生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對社會力量辦學的支持力度不夠
我們知道,國家并不是唯一的辦學主體,完全讓國家承擔起辦各類全部教育的責任是不現(xiàn)實的。社會力量辦學,或者說是民辦教育,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都是源遠流長的,二戰(zhàn)后,科技的迅速發(fā)展和社會的飛速進步大大提高了對人類知識水平的要求,盡管國家公辦院校的發(fā)展速度也很迅速,但仍然不能滿足廣大人民對教育增長的需求。我國的社會力量辦學最早也是作為國家公辦教育的補充,用來彌補國家財政對教育投入的不足,擴大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再加上我國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要求,社會力量辦學應運而生[3]。
當然,我國在探索社會力量辦學的道路上也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比如說亂辦校、亂收費現(xiàn)象嚴重,內部管理混亂,教育質量得不到保障等等,這些都嚴重損害了民辦院校的聲譽,一度使很多人失去了對民辦院校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辦教育的發(fā)展。但通過政府的約束管理,我國的民辦高校逐漸走上了正軌發(fā)展的道路,社會力量辦學再次被大家所接受,甚至在近幾年隨著技術專門性人才的緊俏,社會力量辦學更是受到許多相對不發(fā)達地區(qū)家長的青睞。
二、《決定》對現(xiàn)存問題的影響
(一)在“教育公平”方面
要促進教育公平,需要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而且需要制度創(chuàng)新,既要把促進公民的受教育機會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又要善于運用相應的手段來促進公共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同時更要注重促進教育制度規(guī)則的公平,這些都應成為深化教育領域改革、促進教育公平的著力點。
近日,深圳市起草了《深圳市非本市戶籍就業(yè)人員隨遷子女參加中考方案(征求意見稿)》,該方案的出臺給深圳市的寒冬注入了一陣暖流,對于那些非深圳戶口的家長來說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安簧俜巧顟舯硎?,雖然自己沒有深圳戶口,但在深圳打拼多年子女理應受到同等待遇,而且孩子都是祖國的未來,就應該公平對待,期待中考政策落實出臺并很好地執(zhí)行?!盵4]深圳市政協(xié)委員、建文中學董事長陳文宏表示,此次《方案》緊扣大背景,體現(xiàn)教育公平。
(二)在招考制度方面
近日,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在解讀此次教育改革時提到,此次招考制度改革的總目標是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起中國特色現(xiàn)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
劉利民說此次高考改革的重點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推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二是改革高考。但改革要循序漸進,首先要設計改革的頂層,之后需要跟進一系列的配套改革,要積極穩(wěn)妥的推行,畢竟高考事關重大,其涉及面及影響力都是十分巨大的,因此要按照穩(wěn)妥、統(tǒng)籌兼顧、試點先行、有序進行的原則,同時要充分考慮到現(xiàn)有的改革基礎,具體方案的可行性等。還要充分考慮到教育的周期性,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則,在做出相關決定前要提前公布,以確保在校高中生不受影響。
(三)在社會力量辦學方面
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辦學,以此彌補公辦學校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不管是從現(xiàn)在還是從國家的長遠發(fā)展來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鄧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對我國教育領域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有關深化教育領域改革的綱領性意見為我國教育領域的改革指明了向方明,期待在有關各方的努力下,教育改革能夠健康穩(wěn)步的推行,現(xiàn)行教育體制機制中相關問題也都得到妥善解決。
參考文獻
[1]黨中央.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 北京: 中共中央,2013.
[2]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教育改革:高考地位降低.中國新聞網(wǎng),2013.
[3]光明日報.教育熱點面對面:同在藍天下,怎么看待教育公平[N].中國教育網(wǎng),2010.
[4]晶報.異地中考體現(xiàn)教育公平,但需提前規(guī)劃好,軟硬件要跟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