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輝
重型顱腦損傷急診手術麻醉探析
金光輝
目的探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急診手術麻醉對患者的影響。方法5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分為參考組和對照組, 各25例, 對照組采用的是吸入異氟烷進行麻醉, 參考組進行靜脈推注丙泊酚進行麻醉, 兩組患者在手術的前、中、后進行數據對比分析。結果患者分別從術后各方面進行比較,包括血流動力學以及各項指標在進行插管手術之前與之后的變化進行比較, 手術中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通暢, 防止患者在手術中出現休克現象。對照組的效果要好于參考組,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型顱腦損傷急診手術麻醉對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 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手術成功率和手術的治愈率減輕患者的死亡率。
重型顱腦損傷;急診手術;麻醉
重型顱腦損傷是急診外科中比較嚴重的的一種傷害, 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救治有可能會導致死亡或者殘疾。臨床上除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腦膜刺激癥狀及某些定位體征外, 在較重的腦挫裂傷者, 其昏迷程度深, 持續(xù)時間長, 并伴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和瞳孔的顯著變化;同時常合并顱骨骨折及蛛網膜下腔出血。一般來說腦挫裂傷的診斷并不困難。重型顱腦損傷的病情會因為受傷的程度不同而導致病情多變, 開顱手術對外科手術醫(yī)生的麻醉要求很高。麻醉的方法和麻醉的計量會直接影響到手術的成功率和手術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本文回顧了2008年3月~2012年3月到本院進行治療的50位患者, 詳細分析當時進行急診手術的臨床資料。本文就是通過麻醉方法的不同對比來分析關于重型顱腦損傷急診手術麻醉的方法。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3月~2012年3月到本院進行治療的50位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14例, 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5.0±2.3)歲, 病因:交通事故25例, 高處摔落13例, 受外力打擊5例, 顱內血腫7例, 將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為參考組和對照組, 各25例, 兩組患者性別、病情、病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患者顱腦損傷昏迷時間>12 h, 意識模糊的情況不斷加深。②具有明顯的頭暈, 惡心, 嘔吐的情況。③經過測量后, 患者脈搏、血壓、心跳發(fā)現異常[1]。
1.3 排除標準 ①患者有精神病史;②視力聽力障礙;③其他器官并發(fā)癥功能障礙。
1.4 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采用的均為氣管內全身麻醉方式輔助手術治療, 對照組采用異氟烷1~1.5 MAC, 參考組再用丙泊酚通過微量泵對靜脈進行推注, 計量為6~12 mg/(kg·h), 在擴增血容量方面采用佳樂施注射液, 隨時注意觀察腦部循環(huán)變化。為減輕導管對氣管的刺激, 可以在插拔管的時候食用利多卡因1 mg/kg進行靜脈注射, 維持90 s, 手術后對患者提供常規(guī)護理和治療方法[2]。
1.5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手術前后的指標, 包括:心率(HR)、舒張壓(DBP)、收縮壓(SBP), 對患者的并發(fā)癥率、死亡率、致殘率等進行統(tǒng)計。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插管前插管后以及手術結束時DBP指標進行比較, 結果為:參考組:插管前(7.9±1.5)kPa, 插管后10 min(8.0±2.3)kPa, 插管后1 h(7.8±1.1)kPa, 手術結束(5.6±1.4)kPa;對照組:插管前(7.8±1.0)kPa,插管后10 min (7.5±2.1)kPa, 插管后1 h(8.0±1.2)kPa, 手術結束(6.2±2.1)kPa。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兩組患者插管前, 插管后進行比較, 兩組患者SBP指標比較結果如下:參考組:插管前(11.3±2.1)kPa, 插管后10 min(12.3±4.5)kPa, 插管后1 h(13.7±1.1)kPa, 手術結束(11.6±4.2)kPa;對照組:插管前(12.1±2.0)kPa, 插管后10 min (12.1±4.5)kPa, 插管后1 h (13.4±3.6)kPa, 手術結束(12.0±4.6)kPa。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數據比較 經過治療之后, 對照組發(fā)生死亡3例,致死率為12%, 殘疾10例, 致殘率為40%, 并發(fā)癥4例(16%)。參考組患者死亡1例, 致死率為4%, 殘疾5例, 致殘率為20%, 并發(fā)癥2例(8%)。兩組患者通過致死率, 致殘率與并發(fā)癥發(fā)病幾率進行對比, 研究組臨床效果更好,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臨床特點:患者意識出現模糊, 經?;杳? 呼吸困難, 嚴重的會有循環(huán)性衰竭或瀕死狀態(tài), 顱腦損傷還經常伴有顱骨粉碎性骨折, 作為保障手術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麻醉的任務是保持患者的血流動力穩(wěn)定并且保持呼吸順暢, 在手術中保持腦灌壓與腦血流得到良好的改善, 由于顱腦損傷會導致患者產生一定程度的嘔吐、血液或舌后墜等情況對呼吸道造成阻塞, 另外由于患者的意識問題, 無法主動咳痰進行呼吸道清理, 因此要進行氣管插管或者直接將氣管切開, 保證患者呼吸道順暢, 避免患者在麻醉過程中出現因為體位不當, 氣管沒有保持暢通, 輸液與輸血不符合要求, 供氧不足等問題, 導致患者出現顱內壓不正常升高和腦組織從顱骨缺口往外膨出, 科學的麻醉方法, 麻醉處理與技術加上合適的麻醉藥量的使用, 能夠讓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順利手術。文章通過對比說明, 麻醉方式對重癥顱腦手術的重要性。
[1]尹衛(wèi)國.重型顱腦損傷急診手術麻醉探析.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170.
[2]高志宏.重型顱腦損傷急診手術麻醉探析.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23(3):1163.
[3]姚敏.重型顱腦損傷急診手術麻醉的臨床分析.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2):238-2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095
2014-12-05]
136000 吉林省腦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