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現(xiàn)今,社會各界都很重視教育,都在反思教育,并不斷探索教育的改革。我校從以往的“以教師為主”向“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的轉變,倡導課堂上以教師講為主轉變?yōu)橐詫W生學為主,啟發(fā)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啟發(fā)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jù)學習過程的客觀規(guī)律,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啟發(fā)性教學東方源起于中國的孔子,《論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西方啟發(fā)性教學淵源于古希臘的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指教學要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熱愛,啟發(fā)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思考,用問答的方式探求真理,而不僅僅是掌握知識。教師只是起到“產婆”的作用。啟發(fā)性教學的原則就是不要輕易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也不要過多地替學生思考更不要給學生灌輸標準答案。根據(jù)近幾年的教學探索,筆者在教學中從幾個方面進行嘗試,分享如下。
啟發(fā)式教學旨在于通過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中善于發(fā)問,從而激起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分析問題,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探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1]。什么時候問,問什么,問題的難度如何把握,這是作為教師需要把握的關鍵。什么時候問呢?孔子在《論語》中指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敝祆浣忉尩溃皯嵳?,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辈坏剿ο肱靼锥坏玫某潭炔灰ラ_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fā)他。這才是教師發(fā)問的時刻,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問什么?在關鍵處設置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為學生設置一些他們從沒有想過或與學生熟知的某些理論、經驗、常識悖謬的問題,引起學生的疑問,使他們產生期待心情,迫切想知道答案而參與到教學中來[2]。問題的難度如何把握呢?簡單的說就是“跳一跳,摘果子”[3],設置問題的難度不能太難,太難的問題讓學生望而生畏,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足。也不能太簡單,讓學生覺得太簡單而不屑于參與問題的討論解決。設置問題的難度讓學生稍做努力就能解決。提問的順序也要注意,“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敝赋鰰釂柕娜?,象木工砍木頭,先從容易的地方著手,再砍堅硬的節(jié)疤一樣,這樣,問題就會容易解決;不會提問題的人卻與此相反。提問后要留出讓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必須給予評析,公正地指出優(yōu)點或不足。
例如,在講述壯醫(yī)藥線點灸的概念時,問同學們,知道浸泡藥線的是什么藥物嗎?因為涉及到浸泡藥線的秘方,大家一下子來了興趣,開始七嘴八舌的猜了起來。等大家猜得差不多,眼巴巴的等待老師公布答案時,才告訴學生藥物主要有什么構成。緊接著,由浸泡藥線的藥物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保存藥線使藥線中的藥物不易揮發(fā)?在引導學生思考浸泡藥線的藥物及制作藥線的苧麻線的功用是什么,從而引導學生思考壯醫(yī)藥線點灸療法的功效是什么?擅長治療什么類型的疾病,等等。
傳統(tǒng)教學是以教師“滿堂灌”為主,學生理解知識點的情況如何,具體應用情況如何,學生是否喜歡聽,同一個問題學生如何講述,教師一般無從知曉。只有對知識點的掌握,消化,才能講出來,師生轉換角色,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意識,語言表達能力,作為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以及從學生的角度如何理解、講述同一個問題,達到共贏的目的。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用兩種方式讓學生上臺講,師生互換。
第一種方式,把理論課部分簡單的知識點分成幾部分,把整個班級分成相應的幾組,每一組在下一次課用10 ~15分鐘的時間,負責講述其中一個知識點,并對某個知識點提問。因為壯醫(yī)藥線點灸是一門臨床技法課程,臨床經驗對于臨床診治是重要的知識形式。在學生講授完知識點或在點評時,教師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臨床經驗,以拓寬學生對該知識點理解的寬度和廣度。
第二種方式,布置學生在課后運用壯醫(yī)藥線點灸療法治療某種疾病,并把病案資料的收集,診治的思考,治療的過程,治療療效的動態(tài)進展情況記錄下來并匯報。觀眾可以隨時對診治的過程提出疑問,匯報者需現(xiàn)場答疑。壯醫(yī)藥線點灸是實踐操作性強的一門課程,讓學生把治療臨床案例做為作業(yè),并上講臺匯報,自由答辯,其診治思考過程學生間可以學習其診治思維模式,治療方式、治療病種,學生相互溝通學習的好機會。
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但是教學過程中采用啟發(fā)性教學,讓學生加入課堂教學,增加臨床實踐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熱情,將壯醫(yī)藥線點灸的教與學完美結合在一起,教學效果良好。
[1]杜曉郁,闕澄宇.啟發(fā)性教學模式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12(3):86 -89.
[2]吳麗紅.談啟發(fā)性原則在教學中的實施[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0:173 -174.
[3]熊梅.啟發(fā)式教學原理研究[M].第1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