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利用GPS技術(shù)遙感北極黃河站可降水量的研究

2015-01-27 06:55張勝凱趙云鄂棟臣寧新國徐優(yōu)偉雷錦韜
極地研究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探空平均溫度局地

張勝凱 趙云,2 鄂棟臣 寧新國 徐優(yōu)偉 雷錦韜

(1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湖北武漢430079;2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山東濟南250013)

0 引言

GPS氣象學(GPSMeteorology)是近十幾年來蓬勃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1987年,美國Askne等[1]在該領(lǐng)域做了理論奠基工作,提出了GPS遙測大氣的設(shè)想,導出了大氣濕延遲與可降水量的關(guān)系。1992年,Bevis等[2]進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地基GPS遙感大氣可降水量的原理和方法。從20世紀90年代起,許多國家先后進行了一系列地基GPS遙感大氣的實驗和研究,如美國著名的GPS/STORM實驗[3],德國、日本和荷蘭成功組織了數(shù)次較大規(guī)模的實驗觀測,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被用于氣象服務中[4]。中國早在90年代初,根據(jù)GPS/MET原理與方法,利用地基GPS手段反演大氣參數(shù),如上海地區(qū)GPS/STORM實驗、華南地區(qū)GPS降雨觀測實驗、北京地區(qū)GPS/VAPOR觀測實驗等[5-7]。目前GPS遙感大氣可降水量的技術(shù)在全球范圍內(nèi)得到了廣泛應用,其公認的精度為1-2 mm[8]。

北極是地球三極之一,是地球上的氣候敏感地區(qū),大部分地區(qū)終年為冰雪所覆蓋,對全球氣候變化有著一種指示和調(diào)控作用,也是多個國家科學計劃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的關(guān)鍵地區(qū)[9-11]。北極黃河站位于78°55'N、11°56'E,坐落于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沒有明顯的春季和秋季,屬于典型的苔原氣候和海洋性氣候,較多霧。由于受到流經(jīng)群島的北大西洋暖流影響,該地區(qū)的氣溫較北極其他地區(qū)要高,年平均氣溫為-4℃[12]。由于其地處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是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板塊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北極地區(qū)的變化,將影響著全球環(huán)境和氣候[13],所以利用GPS技術(shù)遙感北極黃河站可降水量對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 利用GPS數(shù)據(jù)反演黃河站的大氣可降水量

為反演大氣可降水量,我們需要知道高精度的天頂濕延遲ZWD(Zenith Wet Delay)、對流層天頂濕延遲可由天頂總延遲ZTD(Zenith Total Delay)和天頂干延遲ZHD(Zenith Hydrostatic Delay)之差來間接計算,即:

得到ZWD后再經(jīng)過相應的轉(zhuǎn)換公式即可解算出可降水量 PWV,計算公式為[14]:

式中無量綱轉(zhuǎn)換因子∏近似值為0.15,其實際計算公式為[15]:

其中,ρl為液態(tài)水的密度,k1、k2、k3分別為常數(shù),md、mw分別為干大氣和水汽的摩爾質(zhì)量,R為普適氣體常數(shù),Tm為大氣加權(quán)平均溫度,值隨季節(jié)和地區(qū)(或氣候區(qū))而變,統(tǒng)計顯示其值與地面氣溫呈現(xiàn)高度的線性相關(guān),兩者的回歸關(guān)系式為:

此式也被稱為Bevis經(jīng)驗公式,是根據(jù)美國27°N-65°N地區(qū)兩年8 718次探空資料統(tǒng)計而得到,一般取 a=70.2,b=0.72[16]。

2 GPS反演大氣可降水量精度分析

由式(1)可知,天頂濕延遲的計算精度取決于大氣總延遲ZTD、大氣干延遲ZHD的精度,其誤差關(guān)系式為:

由式(2)可知,可降水量的精度取決于濕延遲轉(zhuǎn)換因子∏和天頂濕延遲ZWD的精度,而在式(3)中,令,對其進行微分并簡化后得:

通過計算可知,上式中右邊第三項遠大于第一項和第二項[17],因此式(7)可以簡化為:

這表明大氣加權(quán)平均溫度的Tm的相對誤差和轉(zhuǎn)換因子∏的相對誤差是基本相同的,只要能正確求出Tm值就能確保轉(zhuǎn)換因子的精度。

因此,為評定可降水量的計算精度,需首先確保天頂總延遲ZTD、天頂干延遲ZHD以及大氣加權(quán)平均溫度Tm的精度,下面對此三項分別進行分析。

2.1 ZTD的估計及精度評定

在地基GPS遙感水汽過程中首先利用地基GPS觀測數(shù)據(jù)計算高精度的對流層天頂總延遲ZTD,因為高精度的ZTD是后續(xù)計算PWV的基礎(chǔ)。為了檢驗ZTD估計結(jié)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利用GAMIT軟件[18]平臺估算ZTD,并把解算結(jié)果與IGS分析中心的結(jié)果進行了對比。本文后續(xù)所有采用GAMIT解算的參數(shù)設(shè)置如表1所示。

表1 GAM IT解算ZTD參數(shù)設(shè)置Table 1.Parameters of calculating ZTD by using GAMIT

本算例采用了黃河站及其周邊9個IGS站(NYAL、RESO、THU3、SCOR、HOFN、MORP、TRO1、NRIL、TIXI)連續(xù) 10 d(年積日 2010.002-2010.011)的GPS觀測數(shù)據(jù)進行聯(lián)網(wǎng)解算。為了檢核算例TEST的外符合精度,將IGS分析中心JPL的ZTD結(jié)果作為真值參考值,以距離黃河站1.7 km處的IGS站NYAL站為分析對象,圖1為本文TEST算例與IGS分析中心JPL計算ZTD的結(jié)果對比圖。

圖1 NYAL站TEST與IGS分析中心JPL計算ZTD的比較Fig.1.Comparison of ZTD calculated by TEST and IGSanalysis center JPL in NYAL Station

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可得TEST算例與IGS分析中心JPL估算ZTD結(jié)果的誤差如表2所示。

表2 ZTD誤差統(tǒng)計結(jié)果Table 2.Error statistical results of ZTD

從結(jié)果上看,兩者計算的ZTD具有相同的趨勢,且精度優(yōu)于3 mm,這就使得計算PWV的精度可以優(yōu)于1 mm。因此可以認為本文采用GAMIT解算的ZTD是可靠的,可以用作后續(xù)的實驗研究和數(shù)據(jù)分析。

2.2 ZHD的估計及精度評定

在GPS反演大氣可降水的過程中,一般采用的是“普適性”模型,如Saastamoinen模型、Hopfield模型和Black模型。在這些模型中,干延遲的改正公式都是在理想化的大氣條件下推導出來的,如假設(shè)氣溫以常數(shù)隨高度遞減,水汽壓隨高度減小服從指數(shù)定律等。“普適性”模型計算出的ZHD值精度如何,特別是在高緯度地區(qū)能否適用,這是我們需要驗證的問題。

大氣干延遲的實際計算公式可表示為:

式中c1為常數(shù),P為壓強(hPa),T為溫度(K),ds為積分路徑(m),有了實測探空資料后,就可以利用式(8)進行干延遲計算了。

本文選取了NYA氣象站2010年的探空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包括2010年每天1-2次各等壓層的氣象資料。大氣干延遲主要是由對流層引起的,但是對流層以上的平流層大氣對干延遲訂正也有15%左右的貢獻[19]。在計算實際干延遲時,一般需要從地面計算到100 km高度處,但是探空氣球只能到達30 km左右的高空,因此需要根據(jù)標準大氣進行實測探空資料的續(xù)補[20]。

Saastamoinen模型計算干延遲的表達式為[21]:

式中f(φ,Hs)=1-0.00266cos(2φ)-0.00028Hs,其中φ為地理緯度,Hs為測站海拔高度(m),Ps為地面氣壓(hPa)。

我們選取了黃河站區(qū)的雨季即7-9月,分別用續(xù)補后的探空數(shù)據(jù)和Saastamoinen干延遲模型計算了ZHD,繪成圖2。

圖2 2010年7-9月Saastamoinen干延遲模型與探空數(shù)據(jù)計算ZHD的比較Fig.2.Comparison of ZHD calculated by Saastamoinen Model and Radiosonde data between July and September in 2010

從圖上可以看出,曲線具有相同的走勢,且縱坐標差異較小,說明兩者計算的結(jié)果符合得很好。繼而我們計算得到了兩者2010年全年的結(jié)果,將續(xù)補后探空數(shù)據(jù)計算的ZHD作為真值,計算兩者的誤差如表3所示。

表3 ZHD誤差統(tǒng)計結(jié)果Table 3.Error statistical results of ZTD

從統(tǒng)計結(jié)果可知,Saastamoinen干延遲模型計算ZHD在黃河站區(qū)具有較高的精度,其標準差優(yōu)于3 mm,使PWV計算的精度可優(yōu)于1 mm,以滿足高精度地基GPS反演大氣可降水的要求。

2.3 加權(quán)平均溫度Tm的局地訂正模型

地基GPS反演PWV時普遍采用Bevis經(jīng)驗改正公式來計算Tm,但Bevis公式也是在特定空間范圍內(nèi)建立起來的,黃河站地處高緯度地區(qū),顯然不在Bevis公式的適用范圍。因此,為了提高GPS反演PWV的精度,有必要對Tm進行局部訂正。

目前公認的最精確的計算對流層加權(quán)平均溫度的方法是探空資料數(shù)值積分法[21],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hi+1、hi、ei、ei+1、Ti、Ti+1分別是上下觀測層的高度值、水汽壓和溫度。

本文根據(jù)黃河站附近的NYA自動氣象站2008-2010年每日1-2次的氣象探空觀測資料,采用如式(10)所示的數(shù)值積分方法計算出這三年的加權(quán)平均溫度,通過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加權(quán)平均溫度Tm與地面氣溫之間Ts存在很好的相關(guān)性,兩者隨時間的演變關(guān)系如圖3所示:

圖3 NYA氣象站加權(quán)平均溫度Tm與地面氣溫Ts隨時間的演變關(guān)系Fig.3.The time evolution ofweighted mean temperature Tm 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s in NYA weather station

由圖4可知,加權(quán)平均溫度普遍低于地面氣溫,但兩者的高低值對應很好,且兩者的升降趨勢及幅度基本一致,呈現(xiàn)明顯的正相關(guān);而李建國等[22-23]的研究表明,加權(quán)平均溫度和地面溫度之間存在較好的線性關(guān)系。Tm和Ts的線性方程系數(shù),可以用一元線性回歸方法求得,

從而得到加權(quán)平均溫度與地面氣溫的直線方程,如圖4所示。

圖4 NYA氣象站加權(quán)平均溫度Tm與地面氣溫Ts的線性關(guān)系Fig.4.Linear relationship ofweighted mean temperature Tm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Ts in NYA weather station

高精度的GPS可降水反演中,為保證濕延遲量轉(zhuǎn)換為可降水量的精度優(yōu)于1 mm,對流層加權(quán)平均溫度的精度要優(yōu)于3.4 K。而以氣象探空計算的Tm為真值,將其與Bevis公式算出的Tm值相減可得出Bevis公式計算加權(quán)平均溫度的誤差。計算得知Bevis公式計算的Tm在黃河站區(qū)的標準差為3.853 K,無法滿足高精度GPS反演的要求。

而將加權(quán)平均溫度進行局地改正之后,也以探空計算的Tm為真值,計算得到局地改正模型與Bevis公式的精度對比如下表所示:

表4 Bevis經(jīng)驗公式、局地改正模型和探空法計算加權(quán)平均溫度的對比分析Table 4.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evis empirical formula、local correctionmodel and Radiosondemethod in calculating weighted mean temperature

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局地改正模型比Bevis經(jīng)驗公式更加接近探空計算值,且局地改正模型的標準差小于3.4 K,可以滿足高精度GPS反演可降水的要求。

3 基線解算和水汽含量對比

3.1 GPS基線解算

本文采用了黃河站GPS常年跟蹤站2010年所測得的GPS數(shù)據(jù)與周邊的9個IGS站進行聯(lián)測解算,使用的軟件為麻省理工學院研制的GAMIT/GLOBK,黃河站及9個IGS跟蹤站的位置如圖5所示(其中CNYR代表黃河站,NYAL由于距離黃河站太近在圖上顯示為重合在一起)。

圖5 黃河站及周邊9個IGS站的位置分布圖Fig.5.Position distribution of Yellow River Station and 9 IGS Stations near it

為了驗證GPS基線解算的精度,本文計算了基線的重復性和相對重復性,其長基線的相對精度能達到10-9量級,短基線的精度能優(yōu)于1 mm。繼而以基線重復性為觀測值,用線性擬合求出重復性的固定誤差和比例誤差,計算結(jié)果如表5所示:

表5 2010年基線重復性統(tǒng)計結(jié)果Table 5.Statistical results of baseline repeatability in 2010

由統(tǒng)計結(jié)果可知,基線重復性均達到了10-9量級,滿足高精度GPS數(shù)據(jù)處理的要求。

3.2 水汽含量對比

為了驗證黃河站可降水量解算結(jié)果的可靠性,本文計算了離黃河站1 700 m的IGS站NYAL的可降水量,同時也采集了離黃河站414 m處的NYA氣象站的數(shù)據(jù),計算得到了無線電探空的可降水值。

若將無線電探空計算的可降水值視為真值,則本文實驗中GPS反演的可降水量精度能夠優(yōu)于2個mm。本文首先計算了2010年7-9月黃河站、NYAL和NYA氣象站的可降水值,如圖6所示(粗實線為NYAL站可降水量)。

圖6 2010年7-9月CNYR、NYA氣象站和NYAL可降水量的比較Fig.6.Comparison of PWV in CNYR、NYAWeather Station and NYAL between July and September in 2010

從整體趨勢上看,三者的走勢保持一致,但黃河站計算的可降水量總體上大于探空計算值,而NYAL站計算的可降水量則小于探空計算值。

將無線電探空計算的可降水值視為真值,則黃河站和NYAL與探空的誤差統(tǒng)計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

表6 CNYR、NYAL和探空計算PWV值的對比分析Table 6.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NYR、NYAL and Radiosonde method in calculating PWV

從統(tǒng)計結(jié)果可知,CNYR與NYAL計算PWV值均達到了較高的精度,其標準差優(yōu)于2個mm,但從數(shù)值上看,CNYR計算可降水的精度要略高于NYAL。

同時,為了驗證大氣加權(quán)平均溫度局地改正模型的可用性,我們以CNYR為研究對象,用大氣加權(quán)平均溫度局地改正模型替換Bevis模型,計算了2010年全年CNYR(Bevis模型)、CNYR(局地模型)和無線電探空的可降水值,如圖7所示(粗實線代表局地模型,Bevis模型和局地模型計算的值比較接近,在圖上顯示為重合在一起)。

從曲線的整體特征看,北極黃河站區(qū)的GPS/PWV值季節(jié)變化明顯,夏季最大且峰值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從曲線的走勢看,全年P(guān)WV值出現(xiàn)多次峰值,整條曲線平滑度低,預示著黃河站區(qū)全年下雨次數(shù)較多;但由于PWV數(shù)值不大,表明雨量較小。

圖7 2010年CNYR(Bevis模型)、CNYR(局地模型)和探空計算可降水量的比較Fig.7.Comparison of calculating PWV in CNYR(Bevis Model)、CNYR(local model)and Radiosonde method in 2010

進而我們計算了 CNYR(Bevis模型)、CNYR(局地模型)的可降水量與探空值的誤差,統(tǒng)計結(jié)果如表7所示。

表7 2010年CNYR(Bevis模型)、CNYR(局地模型)和探空計算PWV值的誤差統(tǒng)計結(jié)果Table 7.Error statistical results of CNYR(Bevis Model)、CNYR(Local Model)and Radiosonde method in calculating PWV

由統(tǒng)計結(jié)果可知,加權(quán)平均溫度局地改正模型比Bevis模型具有更好的精度,證明了其在北極黃河站區(qū)的可用性。

4 結(jié)論與展望

本文主要采用地基GPS的方法對黃河站可降水量進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將干延遲模型計算的天頂干延遲ZHD與探空數(shù)據(jù)計算的實際ZHD進行了對比,表明Saastamoinen模型計算干延遲在北極黃河站區(qū)是可靠的;

(2)對黃河站區(qū)的大氣加權(quán)平均溫度進行了研究,得到了適合該地區(qū)的大氣加權(quán)平均溫度模型,計算模型為Tm=27.678 9+0.867 8Ts;

(3)將GAMIT計算的PWV值與探空值進行比較,兩者的標準差<2 mm,達到了較高的精度。

本文GPS反演的可降水量精度優(yōu)于2 mm,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這是由以下幾個原因決定的:GAMIT解算時采用了每30 min估計對流層天頂延遲的策略,保證了足夠的時間分辨率;基線解算結(jié)果質(zhì)量高,基線重復性達到了10-9量級;所選氣象站距離黃河站GPS觀測站距離<500 m,且高差相差<40 m,無需進行高度訂正即可得到符合黃河站GPS觀測站的氣象觀測值,確保了干延遲計算結(jié)果的精度。

GPS氣象技術(shù)是氣象預報困難或?qū)Χ唐陬A報高要求地區(qū)的有力手段,相比于無線電探空儀和水汽微波輻射計,其具有探測時空分辨率高、全天候、近實時、成本低廉等諸多優(yōu)點。由于黃河站處于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其氣候特征具有明顯的代表性,利用GPS技術(shù)遙感北極黃河站可降水量是極地氣象研究的有益補充,對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但同時GPS氣象學仍然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無論是理論上還是技術(shù)上都有需要推陳出新的地方,如地基GPS與空基GPS氣象學的融合問題、基于精密單點定位技術(shù)的GPS水汽反演、GPS遙感水汽在數(shù)值天氣預報資料同化中的應用等等。

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GPS氣象技術(shù)必將在高空氣象探測和天氣預報技術(shù)的發(fā)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致謝感謝全球氣候變化組織及德國Koldwey氣象站(http://www.awi-bremerhaven.de/MET/NyAlesund/wettertab.html,ftp://ftp.bsrn.awi.de)提供的氣象數(shù)據(jù),感謝美國Bob King博士在GPS數(shù)據(jù)處理方面給予的指導和幫助。

1 Askne J, Nordius H.Estimation of tropospheric delay formicrowaves from surface weather data.Radio Science, 1987, 22(3):379-386.

2 Bevis M,Businger S,Herring T,et al.GPSmeteorology-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using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992,97(D14):15787-15801.

3 Rocken C,Hove T V,Johnson J,etal.GPS/STORM-GPSsensing of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formeteorology.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Technology, 1995, 12(3):468-478.

4 Dick G,Gendt G,Reigber C.Operationalwater vapor estimation in a dense German network//Proceedings IGSAnalysis Center Workshop, June.1999:375-384.

5 王小亞,朱文耀,嚴豪健,等.地面GPS探測大氣可降水量的初步結(jié)果.大氣科學,1999,23(5):605-612.

6 楊紅梅,何平.用GSP資料分析華南暴雨的水汽特征.氣象,2002,28(5):17-21.

7 曹云昌,方宗義,李成才,等.利用GPS和云圖資料監(jiān)測北京地區(qū)中小尺度降水的研究.高原氣象,2005,24(1):91-96.

8 Kursinski E R,Hajj G A,Schofield JT,et al.Observing Earth's atmospherewith radio occultationmeasurements using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1984-2012),1997,102(D19):23429-23465.

9 陳立奇,趙進平,卞林根,等.影響北極地區(qū)迅速變化的一些關(guān)鍵過程研究.極地研究,2003,15(4):283-302.

10 陸龍驊,卞林根,逯昌貴.北極邊界層物理過程的考察與研究.極地研究,2004,16(3):161-192.

11 陸龍驊,卞林根,效存德,等.極地大氣科學與全球變化研究進展.應用氣象學報,2007,17(6):743-755.

12 陳立奇.南極和北極地區(qū)變化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指示和調(diào)控作用---第四次IPCC評估報告以來一些新認知.極地研究,2013,25(1):1-6.

13 程振波,石學法,陳志華,等.2007中國北極黃河站夏季科學考察及黃河站概況.海洋科學進展,2008,26(1):112-118.

14 King RW,Bock Y.Documentation for the MITGPS analysis software:GAMIT.Mass.Inst.of Technol.,Cambridge,2004.

15 周國君,潘雄.GPS水汽遙感中加權(quán)平均溫度獲取方法研究.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6,29(4):14-16.

16 Rocken C, Ware R, Van Hove T,et al.Sensing atmospheric water vaporwith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1993,20(23):2631-2634.

17 谷曉平,王長耀,王汶.GPS水汽遙感中的大氣干延遲局地訂正模型研究.熱帶氣象學報,2004,20(6):697-703.

18 李凱鋒,歐陽永忠,陸秀平,等.靜態(tài)精密單點定位中對流層延遲估計.海洋測繪,2011,31(6):12-15.

19 劉焱雄,陳永奇.利用地面氣象觀測資料確定對流層加權(quán)平均溫度.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2000,25(5):400-404.

20 Duan J, Bevis M, Fang P, et al.GPSmeteorology:Direct estimation of the absolute value of precipitable water.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1996,35(6):830-838.

21 Ingold T, Peter R, K?mpfer N.Weightedmean trop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transmittance determination atmillimeter-wave frequencies for groundbased applications.Radio Science, 1998,33(4):905-918.

22 李建國,毛節(jié)泰,李成才,等.使用全球定位系統(tǒng)遙感水汽分布原理和中國東部地區(qū)加權(quán)“平均溫度”的回歸分析.氣象學報,1999,57(3):283-292.

23 包東琴,布和,巴特兒.基于MATLAB的對流層加權(quán)平均溫度模型的研究.科學技術(shù)與工程,2011,11(35):8840-8845.

猜你喜歡
探空平均溫度局地
3月熱浪來襲悉尼或迎165年以來新紀錄
南方地區(qū)圓拱形和鋸齒形大棚內(nèi)溫度四季差別探究*
用L波段探空測風雷達評估風廓線雷達測風準確性
哈爾濱2020年一次局地強對流天氣分析
邊界層參數(shù)化方案中局地與非局地混合在高分辨率數(shù)值預報模式中的作用和影響
云南保山氣溫變化特征及其均生函數(shù)預測實驗
TK-2GPS人影火箭探空數(shù)據(jù)與L波段探空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
徐州地區(qū)加權(quán)平均溫度模型研究
滇西一次局地典型秋季暴雨診斷分析
山東半島南部海岸一次局地極端降雨過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