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宏
【關鍵詞】文本 德育 習題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2A-
0089-01
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就要注意挖掘課文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對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巧用課后習題,引領價值取向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教師應該將道德取向的引導滲透于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理解句子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熏陶,實現(xiàn)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如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公儀休拒收禮物》一文的課后習題如下。
仔細閱讀公儀休談吃魚的這段話,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魚。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魚,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辦事,這樣就難免要違反國家的法紀。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還能吃得上魚嗎?現(xiàn)在想吃魚就自己去買,不是一直有魚吃嗎?
根據(jù)習題,筆者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1用“——”畫出公儀休不收別人的魚原因的句子。2文中有兩處問句,你能改為陳述句嗎?3想一想,公儀休僅僅是不收別人的魚嗎?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組內交流。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明白了公儀休清正、廉潔奉公的品質,也懂得了以后自己該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公民。
又如針對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九色鹿》一課中的句子:“他發(fā)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誰知他竟然見利忘義!”根據(jù)句子,筆者設計了如下練習:“如果調達又一次落入水中,被九色鹿看見,九色鹿和調達之間又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經過充分交流,學生踴躍發(fā)言,一部分學生認為:“九色鹿不應該救調達,因為調達是一個見利忘義的小人,這樣的人不值得救。”也有一部分同學認為:“九色鹿還是會救調達的,因為九色鹿善良的本性不會變?!睂W生通過辯論,激發(fā)了他們對“真善美、假惡丑”的認識,從中明白了日后一定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
二、巧用文本主題,習得道德要義
語文學科集工具、知識、文學欣賞于一體,更重要的也是一門思想教育學科。語文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優(yōu)勢,積極探索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如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文講述了父子二人在河邊釣魚,由于沒有到允許釣鱸魚的時間,父親要求兒子把釣到的鱸魚放掉。課文以父親斬釘截鐵的話語為標題,讓我們認識到父親如此嚴格,是為了讓兒子懂得在任何時候都必須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道理?!澳惚仨毎堰@條魚放掉”是理解本文主題的關鍵,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明白了父子對話的著力點在“為什么必須放”上,理清了“放”的必要性后,學生在道德認知上也會隨著兒子的抉擇更加明晰,將課文主旨“不管什么情況下,都要遵守規(guī)定”銘記心中,形成了正確的價值取向。可見,教學抓住題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從中受到思想啟迪。
三、巧用詩歌,滲透道德教育
蘇教版語文教材尤其是詩歌方面,蘊涵了豐富的德育因素,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詩歌內涵,根據(jù)語文教材的內容和特點,在教學中靈活滲透德育,從而達到良好的育人目的。如教學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示兒》這首古詩時,筆者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誦讀這首膾炙人口的愛國詩句,加深了學生理解詩人陸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愛國情懷,讓學生從中受到感染,激發(fā)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又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石灰吟》這首詩時,筆者讓學生了解作者通過對石頭不畏“千錘萬擊”和“烈火焚燒”,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寫,贊頌了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這樣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學生的思想逐漸成熟起來,也使他們明白了要怎樣做人,做什么樣的人的深刻道理。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痹谡Z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用好引領之法,運用教材文本的思想品德正能量引領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