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致苑
(贛南醫(yī)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地方戲曲嵌入高校公共音樂課的探索——以贛南采茶戲為例
盧致苑
(贛南醫(yī)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摘要】將地方戲曲嵌入高校公共音樂課教學,無論是對傳承弘揚地方特色文化,提升大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還是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音樂藝術課程教學模式,都具有顯著而重要的意義。因此,積極探索贛南采茶戲嵌入高校公共音樂藝術課程的教學實踐,是對公共音樂教育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地方戲曲;公共音樂課;贛南采茶戲;教學模式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省級課題資助,課題號:JXJG-14-13-16
戲曲是我國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它是世界三種古老戲劇文化之一,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國至今約有地方劇種300多個,它凝結著各地的民風習俗、方言特色和地域文化,是一種地域性特色文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將地方戲曲嵌入高校公共音樂課教學,無論是對傳承弘揚地方特色文化,提升大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還是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音樂藝術課程教學模式,都具有顯著而重要的意義。就贛南區(qū)域內(nèi)諸高校來說,其公共音樂藝術課程要想吸納、融合地方戲曲,贛南采茶戲正是不二選擇。因此,積極探索贛南采茶戲嵌入高校公共音樂藝術課程的教學實踐,作為公共音樂藝術課程教學與研究的一線承擔者、實踐者,無論如何,責無旁貸。同時也是對公共音樂教育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贛南采茶戲是在民間歌舞、燈彩的基礎上形成發(fā)展的,至今有四百多年歷史,是贛南土生土長的、有著豐富客家文化底蘊和鮮明特色的地方劇種,它以載歌載舞、詼諧幽默、丑行見長的表演特色深受觀眾的喜愛。2006年,贛南采茶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是贛南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贛南采茶戲音樂豐富多彩,有四百多個曲牌,且可塑性強,鄉(xiāng)土氣息濃郁,風格特色十分鮮明,可分為“燈腔”、“茶腔”、“路腔”、“雜腔”四大類;現(xiàn)有傳統(tǒng)劇目近百個;最能體現(xiàn)贛南采茶戲表演特色的,是大量模仿動物特征的身段表演動作,和堪稱贛南采茶戲表演三絕的矮子步、單袖筒、扇子花;歌舞戲相隨相伴,以致被認為是地方歌舞劇。
贛南采茶戲經(jīng)過幾代人不懈努力,烙上了“贛南”的印記,完整地保存了贛南人民幾百年來的生活、勞動、情趣、性格、風俗風情的記憶,如《八子參軍》《山歌情》《茶童戲主》等劇目,都是以歌、舞、戲并重的藝術特色有機的結合,展現(xiàn)贛南采茶戲獨樹一幟的藝術表演風格,它留給了贛南人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今的贛南采茶戲就像贛南的一張名片,不僅能讓外來的客人感受到贛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采茶戲多姿多彩的藝術魅力,而且更讓人感受到贛南悠久的歷史文化的淵源、豐富的自然資源、熱情的人民和優(yōu)良的生活環(huán)境。贛南采茶戲已經(jīng)成為增進了解,加強聯(lián)系,溝通友誼的橋梁和紐帶,對發(fā)展地方經(jīng)濟,讓贛南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贛南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和建設,是民族文化傳承系統(tǒng)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亟待加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既是加強大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課程,也是吸納、融合地方特色文化的大平臺。在經(jīng)濟與文化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大學生要了解世界各國優(yōu)秀文化,擴寬自己的知識面,首先要從了解自己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藝術做起,只有做好本民族文化的傳承者,才能進而了解世界各國多元文化,從而向世界推廣和弘揚我國優(yōu)秀文化。因此,以區(qū)域高校為基地,以大學生為對象,將贛南采茶戲嵌入到公共音樂課堂,并通過他們再向社會和其他人員傳遞,從而達到弘揚地方戲曲文化,推動贛南采茶戲的發(fā)展,傳播客家文化精髓的目的。
人文素養(yǎng)是在對一定人文知識擁有和內(nèi)化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學識和修養(yǎng),反映一個人的人格、氣質(zhì)、情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個性品質(zhì)。它是一個人外在精神風貌和內(nèi)在精神氣質(zhì)的綜合表現(xiàn),也是一個現(xiàn)代人文明程度的綜合體現(xiàn)。區(qū)域高校非常重視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贛南采茶戲為載體嵌入公共音樂課,將地方戲曲中優(yōu)秀劇目、精彩表演、優(yōu)美的唱腔等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在這包羅萬象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知識浩瀚無邊,我們只要精心挖掘,積極思考,就不難從中探尋到典型的人文藝術素材,使學生從中汲取營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的健全人格。
戲曲作為一種審美再創(chuàng)造活動,需要鑒賞者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和戲曲鑒賞能力。然而,戲曲鑒賞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培養(yǎng)和提高的。一是實踐能力十分重要。只有多聽戲,多看戲,聽得多了,看得熟了,也就有了對比,有了鑒別和欣賞。二是掌握戲曲的基本知識和規(guī)律。如對戲曲的種類、特征、行當、角色、唱腔、板式等的熟悉和掌握。按照我國戲曲劇種的類型來說,可分為地方大戲和地方小戲。贛南采茶戲是屬地方小戲,行當只有旦行、丑行之分,演出內(nèi)容主要是表現(xiàn)城鄉(xiāng)平民的勞動、愛情生活及家庭瑣事,表演以載歌載舞、生活情趣濃郁為特色。由于我國戲曲種類繁多,各個劇種具有各自的審美特征和表現(xiàn)技法,因此,只有熟悉和掌握戲曲的基本知識,才能把握和理解作品,領略作品的藝術魅力。三是掌握一定的歷史文化知識。很多傳統(tǒng)戲曲演繹的都是歷史故事,出自各種歷史典籍。如果不了解中國漫長的歷史史實,也就不能很好地鑒賞這些傳統(tǒng)戲曲。
通過對贛南采茶戲的實踐教學,筆者對地方戲曲的這些特點在教學中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筆者把教學分為三個階段,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地方戲曲。在教學的過程中盡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正襟危坐”的講授模式,采用了多種形式來了解贛南采茶戲,大大地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
1.產(chǎn)生興趣教學。教學實例如下: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體驗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同學們對地方戲曲產(chǎn)生興趣,并能積極主動了解贛南采茶戲的音樂特色、表演特色和歷史淵源。首先是以一首同學比較熟悉的《十送紅軍》開始的。在聽這首歌曲之前,筆者沒有直接講述贛南采茶戲的音樂知識,只是給同學們精心設計了幾個感興趣的問題,聽完這首歌曲后,同學們積極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其次,筆者又選出了幾段贛南采茶戲音樂,并要求同學們分為幾個小組來表現(xiàn)音樂中所表達的情緒,必須按照音樂的情緒來做戲曲表演動作。由于同學們對音樂的不同理解,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情緒和戲曲動作。因為自身的參與和體驗,同學們都很投入,課堂氣氛非?;钴S,使同學從原來的被動的學轉(zhuǎn)為積極主動參與者,讓同學通過贛南采茶戲音樂親身體驗地方戲曲表演,感受音樂中所流露出的情緒。
2.劇場觀摩教學。教學實例如下:通過組織學生觀看贛南采茶歌舞劇《永遠的歌謠》,使同學進一步了解贛南采茶戲的表演特色。這是一臺以“蘇區(qū)干部好作風”為主線,敘述了1931年中央蘇區(qū)一名普通干部帶領群眾與饑餓做斗爭的故事。全劇以優(yōu)美的音樂、獨樹一幟的矮子步,充分體現(xiàn)了贛南采茶戲載歌載舞、詼諧幽默的表演特色。同學們認為蘇區(qū)干部這種樸實及舍己為人的精神讓我們很受感動,也很值得我們當代大學生學習;同時接受了優(yōu)秀、高尚精神文化的熏陶,了解更多贛南與客家文化的魅力,體會革命歷史,也對校園文化建設有著積極的意義。
3.專題講座教學。教學實例如下:開展贛南采茶戲?qū)n}講座,使同學們親身體驗矮子步的表演特色。筆者在學?!度宋闹v壇》欄目開展題為“悠久芳香的山茶花——贛南采茶戲”的專題講座。講座從光芒耀眼的藝術成就、歷史悠久的茶山天籟、特色鮮明的梨園瑰寶、魅力四射的贛南名片四個方面全面地介紹了贛南采茶戲。在講座的過程中邀請專業(yè)院團的演員做示范表演,同學們非常積極地上臺跟著老師一招一式地學起了矮子步、扇子花、單袖筒,學習氛圍濃郁、熱烈。同學們感慨地說:“要學好戲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期待還有這樣的學習機會?!痹谶@種形式的學習過程中,使他們更進一步領略到贛南采茶戲的藝術魅力。
總之,將贛南采茶戲嵌入?yún)^(qū)域高校公共音樂課的教學,是弘揚和傳承優(yōu)秀的地方戲曲文化,拓寬大學生的 知識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校公共音樂課程建設需要進一步得到改善,豐富教學內(nèi)容,改進教學方法,大力提高音樂教師的素質(zhì)與能力,設置科學合理的音樂課程,讓大學公共音樂課在高校教育中發(fā)揮其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唐曉靜.高校公共藝術課中開展地方戲曲教學的可行性與教學方法研究——以山東梆子為例[D].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曹東等.弘揚傳統(tǒng)文化,探究推動戲曲藝術進校園的意義、方法和途徑以江蘇大學為例[J].戲劇之家,2014(11).
[3]李中會.戲曲鑒賞[C].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0(8).
[4]張春娟.地方戲曲如何走進校園以秦腔為例[J].當代戲劇,2013 (1).
[5]朱棟霖.“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戲曲評彈鑒賞與大學生文化養(yǎng)成.藝術百家,2013(1).
[6]李月.國粹芳菲 飄香校園淺析“戲曲進校園”活動的開展情況及其意義[J].音樂時空(理論版), 2012(2).
[7]林惠芬.普通高校公共音樂課程建設研究[J].新西部,2010(7).
【中圖分類號】G642.421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