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
羅隆基猝死
1965年12月7日。
經(jīng)過秋風掃蕩落葉之后,當朔風在北京街頭勁吹,只能搖曳著光禿禿的樹枝。雖然已是早上8點鐘了,天昏地暗,不見太陽的影子。北京最繁華的王府井大街,似乎還剛從睡夢中醒來,商店店門緊閉,行人稀稀疏疏。
一個60來歲的姓王的老護士,穿著一件風雪大衣,頭頸縮在長長的圍巾之中。她不緊不慢地穿過王府井大街,來到東安市場旁邊一條名叫“迺茲府”的街道,推開一扇紅漆大門,那大門上方釘著“迺茲府12號”字樣的門牌。迺茲府,過去叫“奶子府”,在北京話里“奶子”就是奶媽的意思。
迺茲府12號是一座四合院,分為前院、后院,四周有游廊,雕梁畫棟,氣勢不凡。此處原是清朝王府,后來成為國民黨大員蔣夢麟的私邸。1950年,周恩來把這座四合院分配給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居住——當時,此人在北京無立足之處,借寓于北京飯店。除了他孤身一人,加上兩名警衛(wèi)、一名司機、一名廚師、一名秘書、一名護士,也不過七個人,成了這個擁有數(shù)十間房子的四合院的新主人。
白天,護士來此上班。她很準時,每天上午8點到達,準備好注射器之后,便會敲響那位民主人士臥室的門。他總是在那時剛剛醒來。他睡覺時,喜歡拉上窗簾,屋里昏暗而安謐。一聽見敲門聲,他便習慣地把手指摁在床頭開關(guān)上,屋里的燈便唰地亮了。于是,護士推門進屋,給他注射一針胰島素——因為他患有糖尿病,需要每天注射兩至三次胰島素……
今天有點蹊蹺,當護士像往日一般敲響臥室的門之后,屋里仍是黑沉沉的,沒有響起那句不知聽了多少遍的話:“請進!”護士又敲門,屋里仍然沒有動靜。
護士等了片刻之后,輕輕推開了房門,一道光線便投進這黑茫茫的屋。護士往屋里一瞧,發(fā)出“啊”的一聲驚叫:被子掉在地上,他斜著臥于床上,臉朝下,右臂伸向地板。
護士奔了進去,撳亮電燈,發(fā)覺地板上散落著幾片硝酸甘油片。那是治療心絞痛的急救藥,發(fā)病時含一片于舌下,一兩分鐘之內(nèi)便可使冠狀血管擴張而獲救。他患此癥,總是隨身帶著急救之藥。這次,大概是夜里發(fā)病,他掏出硝酸甘油片時失手落于地上。他伸手去取,卻因心力交瘁而無法完成這“舉手之勞”,終于垂下了手臂……
護士摸了一下他的前額,發(fā)覺尚有余溫,當即撥電話給北京醫(yī)院。急救車把他送入北京醫(yī)院搶救。經(jīng)注射強心針之后,他仍毫無反應。就這樣,他孑然一身離開人世。他沒有妻子,沒有子女。唯一的親人,是從鄭州匆匆趕來的同父異母、比他小16歲的弟弟羅兆麟……
此人是誰?凡是經(jīng)歷過1957年那不平常的春季和夏天的人,無不知曉他的大名。1957年7月1日的 《人民日報》 社論曾說:“整個春季,中國天空上突然黑云亂翻,其源蓋出于章羅同盟?!彼?,便是“章羅同盟”的那個“羅”——羅隆基,號努生。
在被劃為“右派分子”之前,他擔任如下公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委員、森林工業(yè)部部長、全國政協(xié)常委、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保衛(wèi)世界和平大會宣傳部長、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
劃為“右派分子”之后,他的工資從四級降為九級。沒有司機、沒有轎車了。他唯一的職務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他仍住在紅門銅環(huán)的迺茲府公館里,直至他辭別人世。
走訪羅隆基秘書與“聯(lián)絡員”
1986年11月23日,北京雨夾雪,頗為泥濘。我在下午來到木樨地,叩開葉篤義先生家的房門。葉篤義曾擔任羅隆基的秘書。1957年,他擔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文革”后,在1983年12月27日舉行的中國民主同盟五屆一中全會上,葉篤義被選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秘書長。后來,他擔任中國民主同盟第六屆中央副主席。
我請葉篤義先生談羅隆基。作為羅隆基的秘書,他非常詳細向我講述了羅隆基的生平以及猝死經(jīng)過。以上關(guān)于羅隆基之死的情況,便來自葉篤義的口述。
我問及那位給羅隆基每天打針的護士是否還在,能否采訪?葉篤義搖頭,說事隔多年,已經(jīng)不知那位護士的去向。后來,倒是上海 《文匯報》 老報人、曾被錯劃為“右派分子”的謝蔚明先生,在1993年6月18日給我的信中這樣寫及:“我認識她,姓王。浦熙修和我都叫她王小姐,原系協(xié)和醫(yī)院護士長。(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小洛克菲勒在協(xié)和安裝鐵肺后返美,就是王小姐護送的。五十年代初,羅(隆基)、浦 (熙修)、老舍注射肝精針劑,都是承她義務幫忙的。我也是請她注射的。羅(隆基) 身亡之時,她應是花甲老人了?!?/p>
葉篤義告訴我,羅隆基去世之前的那個晚上,在家設宴,與幾位朋友聚餐。來者有他的老朋友、全國政協(xié)委員趙君邁先生,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劉王立明及其女兒劉煒等。
葉篤義先生知道我希望深入了解羅隆基猝死的情況,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北京東城區(qū)東四六條趙君邁家的地址。我當即趕往趙宅。不料趙君邁先生的家人告知,他因病住在北京軍區(qū)總院201房間。我問病情如何,答曰交談無妨。北京軍區(qū)總院離趙宅不遠,在東城區(qū)東四十條南門倉5號。這樣,我在1986年11月25日上午,趕往北京軍區(qū)總院采訪。85歲的趙君邁,穿著病號衣,披著軍大衣,接受我的采訪。他聽力差,戴著助聽器,在病榻上跟我笑談往事。
趙君邁告訴我,他并非中國民主同盟成員,而是無黨無派人士。1957年,他既非“右派分子”,也不是“反右派斗爭”積極分子。在“大鳴大放”中,新華社在1957年3月15日關(guān)于全國政協(xié)會議的報道中提到他,只一句話而已:“趙君邁認為,應該提倡好的民族形式的體育運動項目?!彼运凇胺从遗啥窢帯敝邪踩粺o恙。然而,他卻是章伯鈞與羅隆基這兩位“大右派”的聯(lián)絡員。
也真巧,前一天——11月24日,我在北京拜訪當年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宣傳委員陳新桂,他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其“頭銜”便是“章羅同盟的聯(lián)絡員”。然而趙君邁卻是正兒八經(jīng)的章伯鈞、羅隆基的聯(lián)絡員!
趙老先生似乎也看出我的疑惑,便告訴我,“在全國政協(xié)設有一個聯(lián)絡委員會,總共有25個聯(lián)絡委員,我名列其中。按照規(guī)定,每個聯(lián)絡委員都要聯(lián)絡幾個全國政協(xié)委員——這些全國政協(xié)委員大都是有點‘麻煩的人物。羅隆基在‘反右派斗爭中遭到了‘大麻煩,誰都不敢擔任羅隆基的聯(lián)絡員。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龔飲冰問,誰愿意當羅隆基的聯(lián)絡員?我說,羅隆基是我的老朋友。我自告奮勇當他的聯(lián)絡員。”
龔飲冰是龔育之的父親 (龔育之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趙君邁說,龔飲冰跟他是同鄉(xiāng),很熟悉。龔飲冰希望通過聯(lián)絡員了解聯(lián)絡對象的思想狀況。趙君邁既跟龔飲冰熟悉,又跟羅隆基熟悉,確實是很恰當?shù)穆?lián)絡員人選。
當時,羅隆基和章乃器,是兩個“死不投降”的“右派分子”。盡管羅隆基“死不投降”,畢竟他是 “頭面人物”,所以他在成為“右派分子”之后,雖被撤去森林工業(yè)部部長職務,但仍保留全國政協(xié)委員頭銜。他沒有被送往北大荒勞改,依然住在北京迺茲府那寬敞的公館里。他和浦熙修斷絕了來往。他沒有妻子,沒有子女,孤苦伶仃地一個人住在空蕩蕩的大院里。正因為這樣,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及全國政協(xié)覺得很有必要指派一位聯(lián)絡員,關(guān)心羅隆基。當然這位聯(lián)絡員必須是羅隆基的老朋友,能夠跟羅說上話。趙君邁自愿當聯(lián)絡員,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及全國政協(xié)真是求之不得。重要的是,趙君邁不光是羅隆基的老朋友,而且在“反右派斗爭”中沒有“批判”“揭發(fā)”過羅隆基,是羅能夠接受的聯(lián)絡員。
除了羅隆基之外,章伯鈞當時也被撤銷了交通部部長職務,工資從三級降到七級。不過,按照七級的級別,他還有小轎車。章伯鈞住的四合院,比羅隆基大一倍,還有個小花園。他和妻子李健生以及子女住在一起,比羅隆基要好得多,但也是終日悶悶不樂。
誰來當章伯鈞的聯(lián)絡員?在全國政協(xié)的聯(lián)絡委員會之中,無人敢于應承。
趙君邁對筆者說,“‘剩下的章伯鈞,沒有人敢要,因為章伯鈞在‘反右派斗爭中同樣遭到了‘大麻煩。我說,一不做,二不休,那就把章伯鈞也給我吧。這樣,我就成了章伯鈞、羅隆基兩人的聯(lián)絡員?!?/p>
趙君邁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他說起了自己頗為傳奇的經(jīng)歷:
他出生于1901年,比章伯鈞、羅隆基都小;原名趙恒敬,是抗日將領趙恒惕的堂弟,生于湖南衡山縣,卻自費到日本上中學,在美國上大學。1922年,當他進入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時,羅隆基比他早一年來到這所大學,所以他跟羅隆基相識很久。
1926年他畢業(yè)于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土木工程系,學橋梁工程,按常規(guī)應當是做橋梁工程師,而他卻又進入美國西點軍校學習,回國之后成為國民政府財政部緝私總隊總隊長、國民政府軍第四師第三旅旅長。1932年,他率部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曾重創(chuàng)日軍;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任東北長春市市長兼警備區(qū)中將司令,1946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虜。后來國共交換俘虜,他被放回。他覺得作為中將,曾經(jīng)有過不光彩的被俘經(jīng)歷,不愿再在國民黨軍隊里做事,不去臺灣,而到香港經(jīng)商。
趙君邁先生一生瀟灑。據(jù)說他自稱,“愛游泳,識水性,曾中流擊水,是水上自由王國的浪里白條;好柔道,擅摔跤,曾揚名美國,是中國第一個國際自由式摔跤手;騎術(shù)高超,熱衷提倡近代軍事體育;曾學內(nèi)、外家拳術(shù),領得一身上乘功夫?!贝蠹s由于他喜愛體育運動的緣故,1955年當他從香港回到北京,被任命為國家體委委員、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中國摔跤協(xié)會主席。他作為無黨派民主人士,出任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五、六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1962年當選歐美同學會常務副會長。
羅隆基的晚年生活
自從趙君邁擔任章伯鈞、羅隆基的聯(lián)絡員,便常常登門拜訪二人,跟他們聊天,為他們解悶,安慰他們,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趙君邁跟章伯鈞原本只是認識而已,屬于“點頭朋友”,并無深交。經(jīng)羅隆基介紹,趙君邁也與章伯鈞交上朋友。
趙君邁認為羅隆基是書生?!胺从叶窢帯敝?,在中國民主同盟,章伯鈞是核心人物,而羅隆基是表面上的領導人。
在趙君邁看來,羅隆基始終是愛國的,愛民主,強調(diào)人權(quán)。
趙君邁以為,章伯鈞與羅隆基根本不可能結(jié)成“同盟”“聯(lián)盟”。在“反右斗爭”之前,章伯鈞與羅隆基在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吵架。戴上“右派分子”帽子之后,羅隆基堅決不承認有什么“章羅同盟”,而章伯鈞迫于政治壓力承認了所謂“章羅同盟”。
趙君邁跟羅隆基無話不談。他注意到,羅隆基往日愛穿西裝,打成“右派分子”之后則常穿中山裝。經(jīng)趙君邁提議,邀集幾位老友,輪流聚餐,在餐桌上聯(lián)絡感情。這樣的聚餐,大約每星期一兩次,以晚餐為多,偶爾也有午餐。每一回聚餐,不論在北京的和平賓館還是四川飯店,章伯鈞來,羅隆基也來。這樣,被打成“章羅聯(lián)盟”之后,章伯鈞與羅隆基倒是常見面,常聯(lián)絡——他們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爭,沒有什么可吵的了。羅隆基沒有車,通常是章伯鈞用車接他,一起去飯店。有時,羅隆基外出要用車,就打電話給章伯鈞借車。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劉王立明,康同璧以及她的女兒,還有黃紹竑、陳銘德,也常常參加聚餐。大家一起談天氣,談種花,談美食,邊吃邊聊,話題漫無邊際,不過幾乎不愿涉及政治。羅隆基雖然還是那樣的脾氣,但說話比起過去要謹慎多了。
康同璧是康有為次女,年長于羅隆基。她早在羅隆基赴美國留學前14年——1907年,便留學美國哈佛大學?;貒笕稳f國婦女會副會長、中國婦女會會長。解放后為中央文史館館員,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低档呐畠毫_儀鳳當時約50多歲,個子矮矮的,一直沒有結(jié)婚。她常常跟隨母親康同璧一起參加聚餐,并看望羅隆基。
黃紹竑是當年以李宗仁為領袖的桂系將領之一,曾先后擔任國民政府廣西省主席、湖北省主席、浙江省主席。1949年他作為國民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成員赴北平參加國共談判,談判破裂后發(fā)表聲明脫離國民黨,此后歷任政務院政務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革中央常委,在“反右斗爭”中被錯劃為“右派分子”。
陳銘德是老報人,曾任 《新民報》 (《新民晚報》 的前身) 社長、總編輯,是著名經(jīng)濟學家吳敬璉的養(yǎng)父。浦熙修當年是 《新民報》 采訪部主任,所以羅隆基跟陳銘德也很熟悉。
在羅隆基晚年,常去看他的還有羅涵先。2010年5月12日,我在北京采訪民盟中央原副主席、88歲的羅涵先。羅涵先曾任羅隆基秘書,所幸在“反右斗爭”中沒有被劃為“右派分子”。筆者在訪問羅涵先時,他幽默地說明了自己沒有成為“右派分子”的原因:在1957年,他除了擔任羅隆基的秘書之外,還是中國民主同盟中央辦公廳主任。在“大鳴大放”時,每一次民盟中央召開“鳴放”會,發(fā)言的人都極其熱烈,要“排隊”才能挨到發(fā)言的機會。在即將輪到羅涵先發(fā)言時,別人就會說,你是中央辦公廳主任,還怕沒有機會發(fā)言?讓一下吧!就這樣,羅涵先一讓再讓,始終沒有發(fā)言的機會,所以也就沒有“右派言論”。
羅隆基、章伯鈞與這樣一些朋友來往,在聚餐、談天之中,稍稍得到些許安慰。羅隆基和章伯鈞都不抽煙、不喝酒,無法借酒澆愁,只是借聚餐驅(qū)除那可怕的孤獨感。
趙君邁說,章伯鈞、羅隆基當年都是目空一切的人物,他們高傲。自從成了“右派分子”之后,那股傲氣不見了。雖說他們在一起的時候,通常不談政治,但畢竟他們都是在政治上摔跤的人,難免不談政治。偶然間,他們說起章乃器,說起梁漱溟……他們對老朋友充滿思念之情。他們對于章乃器、梁漱溟的“硬”——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不屈不撓,不承認“錯誤”,表示佩服。
章伯鈞曾說,章乃器比我強,他始終沒有認“罪”,堅持到底。羅隆基則說,1952年“批判”梁漱溟,他處之泰然,始終不屈服,這樣的人真不多。
章伯鈞說起了“反右派斗爭”:“這是一場錯誤的政治運動,把知識分子都得罪了!”羅隆基接過章伯鈞的話說:“像我們這樣過去擁護共產(chǎn)黨的人,成了‘右派分子,而那些軍閥、國民黨反動官僚反而沒有挨整,這是不公平的!把費孝通、潘光旦、吳文藻這些進步知識分子都打成‘右派分子,是極其錯誤的。陳銘樞,北伐名將,只是在1952年‘批判梁漱溟的時候仗義執(zhí)言,到了1957年就成了‘右派分子……”
看得出,不論是章伯鈞,還是羅隆基,在私下的談話中,表達了對于1957年那場“反右派斗爭”的強烈不滿。
趙君邁說,在“反右派斗爭”之后,羅隆基曾經(jīng)被送往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習。當時總共有160多人,其中大多數(shù)是“右派分子”。章伯鈞后來也參加了。在那里,每天學習,羅隆基沒有承認“錯誤”,但是講話很謹慎。小組討論時,羅隆基幾乎不發(fā)言。章伯鈞在那里,則是口頭承認“錯誤”。他們只有在與老朋友聚餐、聊天的時候,才會講出心底的話。
趙君邁說,章伯鈞夫人李健生資歷也很深,但她謹言慎行,從不參與政治性的談話。其實她對當時中國的政治運動看得很清楚,只是不說而已。
趙君邁回憶,羅隆基喜歡音樂,喜歡戲劇;章伯鈞則喜歡讀書,喜歡字畫。羅隆基家中掛著一幅齊白石的畫,那是齊白石送給他的。
1961年,全國政協(xié)曾組織參觀團去江西、湖南,羅隆基和趙君邁、黃紹竑、康同璧及其女兒羅儀鳳一起前往。他們曾上了廬山。但是章伯鈞沒有去。羅隆基去江西時,曾想順路回故鄉(xiāng)安??纯?,后來思前顧后,沒有去。畢竟他是“大右派”,回到家鄉(xiāng)諸多不便。
趙君邁說,在“反右派斗爭”之后,在王府井迺茲府大街12號羅公館再也沒有見到浦熙修的身影。羅隆基認為浦熙修在“反右派斗爭”中頂不住壓力,背叛了他,從而跟她一刀兩斷。
趙君邁還說,章伯鈞在男女關(guān)系上很嚴肅,對李健生“從一而終”,而羅隆基在這方面就不如章伯鈞。羅隆基晚年跟一個姓張的小姐來往密切。趙君邁常去羅公館,見過她。羅隆基喊她“張小姐”,而她則喊羅隆基“羅伯伯”。這位張小姐是劉王立明介紹的。
“最后的晚餐”
羅隆基去世的前一天晚上,還和聯(lián)絡員趙君邁在一起。
趙君邁回憶羅隆基“最后的晚餐”,那是1965年12月6日晚上,羅隆基在家里設宴,與幾位朋友聚餐。來者除了趙君邁之外,還有劉王立明和女兒劉煒等。趙君邁說,不論是他,還是劉王立明,都住在北京東四,離羅隆基家很近。
劉王立明原名王立明,為了紀念丈夫劉湛恩而復姓劉王。劉王立明跟羅隆基來往密切,可以說有四個緣由:一是彼此都曾留學美國,劉王立明當年留學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生物系。二是都對政治有濃厚興趣。劉王立明回國之后與李德全、史良、劉清揚等發(fā)起組織成立中國婦女聯(lián)誼會,曾任第一、二、三屆國民參政員。1944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當選為中央委員,1949年之后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常委。三是在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處境相似,有共同語言。四是住處挨得很近。
那天,羅隆基請自己的廚師做了涮毛肚 (即牛百葉)。已經(jīng)戒酒的羅隆基,在晚餐時有點興奮,還拿出一瓶殷紅的北京葡萄酒,斟入一只只江西景德鎮(zhèn)瓷杯。他開了酒戒——本來,他患心臟病,已與酒“絕緣”。
飯足酒余,他還到不遠處的劉王立明家中聊天,直至夜11時才回家。那時他還一切正常。
12月7日清晨,羅隆基心臟病發(fā)作。羅隨身帶著硝酸甘油片。可是他在打開硝酸甘油片藥瓶時沒有拿住,瓶子落在地上。他就這樣死去。直到上午8時,護士王小姐按時上門給他注射胰島素,這才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去世。據(jù)醫(yī)生分析,導致羅隆基心臟病發(fā)作的誘因,不是涮毛肚,而是喝酒。
趙君邁說,羅隆基的突然去世,曾使章伯鈞一連幾天雙眉緊皺,長時間地呆坐。他似乎想得很多,想得很遠,卻沉默不語。趙君邁很感嘆地對筆者說,羅隆基一死,早期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留學的10位中國同學之中,只剩下他和高士其了。
我很感謝趙君邁老先生在病榻上接受我的采訪。他作為聯(lián)絡員,所回憶的羅隆基的晚年情景彌足珍貴。在我采訪他一年半之后,1988年7月13日他在北京逝世。雖然趙君邁先生生前所任大都為虛銜閑職,但是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播出他的追悼會報道,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李先念以及康克清、趙樸初等400余人參加遺體告別儀式,趙紫陽、楊尚昆、鄧穎超、胡耀邦等送了花圈,這足以表明趙君邁先生深為中共看重。趙先生葬于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趙君邁先生是不是中共特別黨員?不得而知。他并非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怎么會住在北京軍區(qū)總院,我也不得而知。就在他病逝后4個月,我曾多次采訪過的高士其先生也去世了。
被紅衛(wèi)兵扔掉的骨灰盒
1986年11月,我在北京接連采訪了羅隆基生前好友趙君邁、葉篤義、陳新桂,還前往北京同仁醫(yī)院與正在那里住院的章伯鈞夫人李健生作了兩次長談,另外在章宅采訪了章伯鈞之女章詒和及女婿馬克郁。11月27日,我離開北京,乘坐279次火車直奔鄭州,專程采訪羅隆基唯一的親屬、鄭州糧食學院油脂系教師羅兆麟先生。
由于此前我曾多次致函羅兆麟先生,向他請教關(guān)于羅隆基的身世問題,所以與他一見如故。他除了詳細談及他與“四家兄”羅隆基的諸多交往之外,還談及羅隆基的后事料理經(jīng)過。
羅隆基的“單位”是中國民主同盟,所以羅的后事由民盟中央負責。羅兆麟記得,在羅隆基去世當天中午,接到民盟中央的電話,告訴他羅隆基去世,并要他立即到北京料理后事。羅兆麟和兒子在翌日早上分別從鄭州和撫順出發(fā),乘坐火車前往北京,到達時已經(jīng)是晚上。李公樸夫人張曼筠、李文宜以及一位姓安的 (羅兆麟記不起名字) 代表民盟中央接見了他。當時張曼筠是民盟中央委員兼辦公廳主任。
羅兆麟來到迺茲府12號羅公館,發(fā)覺羅隆基重要的文字性遺物,諸如日記、文稿、信件等,都已被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運走。另外,羅隆基的遺體,已安放在北京醫(yī)院太平間。
他們問羅兆麟作為親屬,有什么要求。羅兆麟當即提出,要求摘掉羅隆基的“右派分子”帽子。羅兆麟說,總不能讓“四家兄”戴著“右派分子”帽子進棺材吧!但他的要求遭到拒絕,因為“羅隆基一直沒有悔改表現(xiàn),不能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為此,羅兆麟受到了批評,不得不“承認自己認識水平低,沒有和右派劃清敵我界線”。
就這樣,羅隆基死去的時候,頭上還戴著“帽子”。沒有舉行追悼會。鑒于他是著名民主人士,全國政協(xié)在北京醫(yī)院為他舉行了小規(guī)模的遺體告別會。羅隆基雖然雙目緊閉,但他依然顯得那么瀟灑,一派學者風度。他在極度的痛苦中死去,雙眉卻是舒展的。
羅兆麟出席了在北京醫(yī)院太平間舉行的羅隆基遺體告別儀式。據(jù)他記憶,那天前來參加遺體告別儀式的,有史良、邵力子、張奚若、楊明軒、劉王立明、齊白石的兒子……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來了個科長,總共大約三四十人。羅兆麟記得,統(tǒng)戰(zhàn)部的科長問:“羅隆基的母親怎么沒有來?”他所說的“羅隆基的母親”,是指羅隆基的繼母,亦即羅兆麟的母親。在當時,除了羅兆麟之外,羅隆基的繼母也是羅隆基的親屬。羅兆麟回答那位科長說,母親年邁體弱,無法前來。在遺體告別儀式之后,羅隆基的遺體被送往八寶山火葬場火化。
關(guān)于羅隆基骨灰的處理,羅兆麟是這樣說的:“念‘手足之情,兄弟之誼,當時我要求‘四家兄骨灰進八寶山革命公墓,否則給我?guī)Щ厝??!必撠煷耸碌拿衩酥醒氲男林境瑢λf,羅隆基是“右派分子”,進不了八寶山革命公墓,但是骨灰盒也不能讓你帶回去。究竟如何安置,要等組織決定。
就這樣,羅隆基的骨灰盒只能寄存在火葬場臨時存放處。羅兆麟說,他回到鄭州后,曾以他的母親的名義寫信給民盟中央,要求盡早安葬羅隆基。沒想到,不久“文革”爆發(fā)?!拔母铩敝?,羅隆基的骨灰盒被紅衛(wèi)兵扔掉。羅兆麟嘆道,“四家兄”真是“死無葬身之地”!
羅兆麟回憶說,在羅隆基的遺物中,有史良的情書、浦熙修的熨斗。另外,羅兆麟還見到過羅隆基寫的自傳,20萬字,從出生寫到在天津辦 《益世報》,未寫完。羅兆麟說,“四家兄”寫得很生動,他要求帶走 《羅隆基自傳》手稿,民盟工作人員不讓他拿走,稱這“是一個政治上極為反動的文件,不適宜由家屬保管”。
1990年7月羅兆麟先生病逝。
我慶幸20多年前能夠走訪諸多羅隆基好友以及弟弟羅兆麟,得到羅隆基去世前后的大量第一手資料,得以厘清歷史的真面目。那些珍貴的采訪錄音帶如今都在,我將捐贈給上海圖書館,以供后人研究。
(選自《同舟共進》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