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 銅仁學院 招生與就業(yè)指導處,貴州 銅仁 554300 )
【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
彝族“撮泰吉”與希臘狄奧尼索斯崇拜比較研究
劉 艷
( 銅仁學院 招生與就業(yè)指導處,貴州 銅仁 554300 )
在資料梳理和田野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從宗教學與文學人類學的角度,以彝族“撮泰吉”與希臘狄奧尼索斯崇拜為主題,探析了兩者在祭程、供品、象征符號、祭祀目的及與戲劇的淵源方面的異同,旨在透過兩者的社會表層實踐,探尋人類共同的認知方式,揭示其蘊含的宗教文化象征及相似的祭祀本質(zhì)。
撮泰吉; 狄奧尼索斯崇拜; 比較研究
狄奧尼索斯崇拜即酒神崇拜,源于古希臘,流行于底層民眾,是一種以“生命—復活”為主題,祈求葡萄豐產(chǎn)的祭典,是西方一種既普遍又特殊的宗教文化現(xiàn)象。酒神狄奧尼索斯(Dionysus)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葡萄酒與狂歡之神,不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還向虔眾布施歡樂與慈愛。公元前7世紀,隨商賈關(guān)系滲入的古近東文明和埃及文明,更使狄奧尼索斯崇拜增添神秘因素。這種非理性因素,在文化墮落和經(jīng)濟衰微的資本主義后期讓希臘人內(nèi)心得到純凈和釋放。在酒神祭典中,人們打破禁忌,復歸自然,享受痛苦與狂喜交織的癲狂[1]。
“撮泰吉”,即“變?nèi)藨颉?,現(xiàn)僅存于貴州威寧,刻錄了彝族先民的歷史記憶,是彝族圖騰崇拜在現(xiàn)實中的積淀。“撮泰吉”祭儀是一種古老的宗教儀式,是彝族靈魂的重要表征。目前“撮泰吉”僅存于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且已處于瀕危狀態(tài)。保護“撮泰吉”對展示彝族傳統(tǒng)文化的原創(chuàng)性和多樣性、增強彝族民族認同和文化自覺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撮泰吉”自20世紀80年代伊始被世人關(guān)注,于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眾多專家、學者從民俗學、宗教學、戲劇學等學科角度闡釋了彝族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和認知方式。縱觀現(xiàn)有研究成果,絕大多數(shù)定向于靜態(tài)的現(xiàn)象與細節(jié)的描述,而忽視了對儀式內(nèi)涵與本質(zhì)的深化。鑒于此,在吸鑒前輩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筆者試圖從宗教學和文化人類學的角度探析這一宗教現(xiàn)象的內(nèi)核,通過對“撮泰吉”與狄奧尼索斯崇拜的解構(gòu)分析和比較剖釋,探尋兩種祭儀給人們帶來的宗教體驗和文化意蘊。
狄奧尼索斯崇拜和“撮泰吉”最初作為宗教演變的社會實踐和行為,都包括具有象征意義的場域、祭舞等內(nèi)容。在現(xiàn)代,這種宗教化的祭儀更多的是傳承與再造。東西文化的迥異縱然使兩者在場域、規(guī)矩及附加情境之中的符號存在差別,但同為祭祀神靈的宗教活動,兩者更多的表現(xiàn)出相似性。因為神靈的產(chǎn)生是相似的,早期的萬物有靈觀念和靈魂不滅意識,使祖靈崇拜濫觴于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并隨宗教的深入發(fā)展而不斷成熟完善。狄奧尼索斯崇拜和“撮泰吉”的產(chǎn)生都是基于人類早期普遍的原始思維習慣:通過與眾神靈的“祈求性交流”,渴望獲得某種神祗、精神、權(quán)力或其它圣靈的通融,希冀獲得神靈庇佑,求其禳災降福[2]。
(一) 從祭祀程序看
從儀式的構(gòu)成部分看,狄奧尼索斯崇拜和“撮泰吉”都是古老宗教儀式的綜合體。古希臘紀念狄奧尼索斯的綻花節(jié)在每年春季舉行。綻花節(jié)共三天,始于黃昏,終于黃昏。在開壇日,人們打開酒壇,酒香吸引著狄奧尼索斯的靈魂從冥府歸來;在酒罐日,人們開懷暢飲,紀念酒神狄奧尼索斯;在瓦缽日,秘儀喚醒了大地上不朽的生命,人們唱著婚禮贊歌為狄奧尼索斯守夜。在狄奧尼索斯節(jié)日慶典上,還有龐大的“法勒斯”游行和狂歡活動?!按樘┘痹诿磕暾鲁跞潦迮e行,含祭祀、正戲、喜慶和“掃火星”四個祭程。其中正戲又囊括遷徙、馴養(yǎng)、耕耘、豐收、繁衍等程序。祭祀場域選在寨子西方被山水包圍的平地,傳統(tǒng)的表演一般在夜間進行。祭祀伊始,人們在場地四隅掛上黑、白、紅、綠四色“朵魯”(即燈籠),伴隨禱詞與祭舞,引領(lǐng)祖先魂靈從寄居的巖洞歸來。正戲也即耕作環(huán)節(jié),帶雞蛋眼鏡和修長白須的惹嘎布教授眾“撮泰”勞動生存技能,模仿先民遷徙、創(chuàng)業(yè)。喜慶部分,人們敲鑼舞獅,共慶豐收的喜悅?!按樘┘钡膾哒h(huán)節(jié),是村民的集體狂歡,人們在喜慶的場域里祈禱合境平安、兒孫滿堂。
可見,兩種儀式雖在個別指稱上有所差別,如狄奧尼索斯祭拜中人們宰殺公牛,暢享美酒,葡萄和常春藤等植物性象征符號貫穿整個祭儀,而“撮泰吉”中主要是米酒和五谷食糧;狄奧尼索斯崇拜主要通過其隨從來體現(xiàn)祭儀實質(zhì),而“撮泰吉”則通過直接扮演先民來體現(xiàn)祖靈崇拜。但其目的都是以祭頌、舞蹈等象征光明與歡樂的方式贊頌神靈,希望神靈賜予人類光明與歡樂。
(二) 從祭祀供品看
首先是酒。宗教祭儀中,酒是輔助信徒接近神境的媒介。祭酒能表達對神靈的崇敬,參與者借助酒,得到與神交融的渾然感受。同時,人們借助肢體動作并附加如禱詞、祭舞、面具等能驅(qū)魔逐惡的力量來戰(zhàn)勝對鬼魂類邪惡力量的恐懼。酒讓狄奧尼索斯的醉境迷狂染指成一種民眾情緒,他的周圍永遠縈繞著鱗次櫛比、浪醉狂蕩的信徒,她們癲狂不羈、藐視常倫,酒使她們處于介乎神性與人性的模棱兩可情境。如此便可達到一種交織著神性與信眾界限的冰釋,產(chǎn)生超越傳統(tǒng)規(guī)矩和界限的變形[3]?!按樘┘崩?,佩戴面具的眾“撮泰”在惹嘎布的引領(lǐng)下,供香獻酒,祭頌祖先神靈。正月十五,惹嘎布領(lǐng)眾“撮泰”從寨中居住位置最高的住戶開始,自上而下掃火星,所到之家,主人斟酒獻祭,惹嘎布酒敬祖宗和火神后,眾人挨次飲酒,雙手扶杖,搖頭扭胯,齊念頌詞,掃疾驅(qū)疫。
其次是血牲祭。自古血牲祭祀在神靈祭儀中就極為普遍。原始思維中羊是哺育者和啟蒙者的象征,酒神祭中公羊是普遍的犧牲。參加完“法勒斯”游行的公羊在祭師的祈禱下宰殺,混同牛奶烹煮后放火上烤至灰燼。整個牲祭摹仿的是植物的生長過程和狄奧尼索斯的經(jīng)歷,通過牲祭再次感謝他賜予人類歡樂?!按樘┘崩?,人們供奉雞、肉、魚三牲,雞為主要供奉之物,因雞乃殺鬼之神的佐物。人們在神靈注視下,殺雞祭血。如雞在宰殺后仍撲騰,則暗示神靈已接受獻祭。煮熟的三牲先供于神靈,祀畢,眾人分享。
再次是各類食物。綻花節(jié)的瓦缽日,人們用新酒迎神,供奉頭茬果實,用蔬菜與谷物調(diào)和的蜂蜜粥撫慰亡靈,用泉水調(diào)制的葡萄酒奠祭鬼魂。燔祭也存在于酒神祭儀,人們給神靈祭奉熟食和新酒,并在狂歡中進行集體的饕餮盛宴?!按樘┘崩铮按樘眰冊诩腊萆耢`時,各家祭獻各色干果。掃火星時,家家蒸饃煮肉,并備酒水果品在門前燃炮迎侯?!按樘眰兠繏咭婚g房主人就祭獻一個雞蛋和一束麻。
(三)從祭祀的象征符號看
儀式是“符號的聚合體”,“在儀式中,生存世界與想象世界借助單獨一組象征符號形式得到融合,變成同一個世界”[4]。人們依據(jù)既定習俗,將儀式中的象征符號看作“代表其他東西的某種東西”[5]。植物是宗教祭儀中不可或缺的符號象征。酒神祭中,酒和常春藤是酒神生命表述中主要的敘事符號;“撮泰吉”里,五谷糧食的生命意象與四季的更替類同。
植物的符號表達隱喻了豐產(chǎn)和生殖的意向。首先,植物符號是“生命之樹常青”的演繹。人們從植物生長中感受生命存在、體驗生命變動、企盼生命永久,這是植物符號最直接的象征性內(nèi)涵。其次,物質(zhì)化的符號器具通過專屬的儀式程序詮釋了生命的永恒。酒神祭儀里的常春藤,原本就是永生的象征;“撮泰吉”里對先民生產(chǎn)、繁衍等的模仿,將生命的感知提升到極致。狄奧尼索斯崇拜里代表男性生殖器的控制符號與“撮泰吉”里的生殖崇拜不謀而合。再次,符號的能指向所指的轉(zhuǎn)變,是祭儀從形式到內(nèi)涵的升華。無論是狄奧尼索斯還是“撮泰吉”,其符號簇系統(tǒng)并非按常規(guī)思維的“類象”與“本象”歸類,“而是直接觀照自然現(xiàn)象的生命理解和附麗”。生命如四季,一歲一枯榮。狄奧尼索斯的“生-死—再生”,“撮泰吉”里春播夏種、秋收冬藏,孩童的嬉戲與哺育,都完整的演繹了生命的基本循環(huán),生命的自然形態(tài)與四季枯榮變遷渾然一體。
(四) 從祭祀目的看
驅(qū)魔辟邪是所有宗教祭儀的基本功能和共同目標。不論是狄奧尼索斯崇拜,還是“撮泰吉”,雖然儀程呈現(xiàn)差別,但驅(qū)鬼仍是其核心功能。古希臘紀念狄奧尼索斯的綻花節(jié)里,祭鬼是主軸。瓦罐日的晚上是不潔的,黑暗世界的魂靈在街上游蕩,人們咀嚼烏荊子葉避邪,在門欄涂上瀝青,防止鬼魂飄進來。瓦缽日,人們用蔬菜、谷物調(diào)和的蜂蜜粥撫慰鬼魂,夜幕降臨時在沼澤地呼喊“綻花節(jié)結(jié)束了,走吧,鬼魂!”,呼喊聲中,所有不潔與邪惡的精靈離開城市?!按樘┘崩锏尿?qū)鬼主要體現(xiàn)在掃火星。惹嘎布引領(lǐng)眾“撮泰”高念祭詞,眾人齊呼“火星走嘍,火星走嘍,把不吉利的東西掃走嘍”。綻花節(jié)的祭鬼驅(qū)逐了人們對冥界的恐懼,“撮泰吉”的祭鬼譴散了人們對鬼魂的畏怯,中西方先人對生與死的思索同時折射了靈魂轉(zhuǎn)世的早期觀念。
祛病逐疫也是“撮泰吉”的重要功能。掃寨儀式結(jié)束后,“撮泰”們在眾人簇擁下奔跑至村外焚燒茅草,熊熊火焰象征全寨來年與病疫、火災根斷。最后支起三角架,用麻絲綁吊雞蛋祭燒奠神,并埋下雞蛋占卜來年吉兇。一年后,如蛋未爛,則預示今年風調(diào)雨順、人畜平安;如蛋已腐,則暗示不祥之兆。掃寨至久婚不育之家,“撮泰”們在火坑上祭酒后將拐杖插于灰燼中,阿布摩與阿達姆做交媾示意動作并附上風趣逗樂之語,驅(qū)晦迎新,祈禱神靈送子。
“驅(qū)鬼”與“迎神”是同一儀式功能的兩面,兩者相輔相成。綻花節(jié)更多體現(xiàn)為驅(qū)鬼,酒神節(jié)則更多為迎神。在狄奧尼索斯崇拜的宗教實踐中,存在著一種根深蒂固的模糊:神既是秩序的力量也是無序的根源,神龕既是神圣同時也是危險的所在,鬼與神本就是對立的統(tǒng)一?!按樘┘币嗳绱恕H藗儾逑愕炀埔黜灱涝~祭拜各路神靈,臨摹先人遷徙、繁衍,表演“鈴鐺舞”和“獅子舞”,主旨就是娛神。通過祭儀讓神靈愉悅,得到眷憐。而全寨性的“掃火星”則是彝族人們在惡劣自然環(huán)境下趨災避禍的集體活動,更多的作用于驅(qū)鬼。究其本質(zhì),兩種祭儀都是以安撫的形式驅(qū)鬼逐魔,從而達到凈化生存環(huán)境、保護豐產(chǎn),帶來幸福平安的目的。
(五)從祭祀與戲劇的淵源看
亞里士多德(Aristotélēs)曾指出,戲劇來源于對祭儀的摹仿。眾多學者也對亞氏理論進行過考述和推證。伴隨歷史變遷和種族交融,戲劇與儀式的淵源已形成獨特的話語系統(tǒng)。祭儀成為橫亙于神祗與原始戲劇間一個不言自明的中介,戲劇的儀式起源說也長期被視為戲劇發(fā)生學解釋的經(jīng)典之說。酒神祭儀催生了希臘悲劇,而彝族“撮泰吉”也與儺戲的產(chǎn)生息息相關(guān)。
狄奧尼索斯崇拜中的酒神祭成為希臘悲劇的緣生形貌,基于以下三點。其一,酒神頌歌衍生了戲劇的雛態(tài)。古風時代,酒神頌歌是整個祭儀的主軸。伴隨商業(yè)演進酒神頌漸成有組織的神圣化活動,也成為祭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二,無論是從歷史的邏輯性考慮,還是從“原作”與“臨摹”的二元關(guān)系探究,抑或是在二元關(guān)系上的派生與演繹,都不可否認,儀式是戲劇的本源。希臘悲劇的酒神起源說在歷史的累積和檢驗中已成“公理”。其三,悲劇意為“山羊之歌”,系模仿狄奧尼索斯隨從薩提爾之稱。悲劇與薩提爾?。ㄑ蛉藙。┰凇扒皯騽⌒螒B(tài)”的淵源上有明顯的繼承關(guān)系。
“撮泰吉”作為儺戲雛形,相較于儺戲,處處彰顯其原始風貌。首先,“撮泰吉”劇目單一,情節(jié)拙樸,帶有早期儺戲祭祀神靈和驅(qū)逐瘟疫的共同特征。其次,“撮泰吉”面具造型粗獷,色調(diào)單一,延續(xù)了古代祀神驅(qū)鬼活動中鬼神面具的基本風格。再次,祭祀中請走火神和瘟疫的山神老人(即惹嘎布),是儺戲巫師“畢摩”的原型。流動的演出場地、類似猿猴的怪腔、矮蹲狀的行走方式、生產(chǎn)間隙的兩性交媾,無不彰顯“撮泰吉”是一種古樸的儺戲雛形[6]。
可見,兩種祭儀都是戲劇的雛態(tài)。一方面,通過一系列的動作、語言、器具等的結(jié)合完成一個形式上的儀禮性過渡,實現(xiàn)潛意識里的宣泄功能,引起“恐懼和憐憫”的戲劇效果,起到“凈化情感”的作用。另一方面,兩種祭儀中所有親歷者并非“真正的本人”,而是根據(jù)特定語境轉(zhuǎn)化為“符合規(guī)范的人”。這種轉(zhuǎn)化和代理關(guān)系,契合了亞氏關(guān)于“戲劇起源于儀式的摹仿”的論斷。
(六)對祭祀本質(zhì)的思考
西方的酒神崇拜實質(zhì)上是對狄奧尼索斯所代表的“生命”主題的弘揚。狄奧尼索斯是人之本真形象的最強沖動的表達,是自然界性的萬能力量的象征。對歡樂與生命力的追求和肯定,也是“撮泰吉”的本質(zhì)訴求。這個活動的主旨就是禳災納福,毓子孕孫。
首先是生命本質(zhì)。種族繁衍是人類重要的本能需求。酒神崇拜是解除束縛、復歸自然的體驗,它催發(fā)人內(nèi)心的癲狂,用一種形而上的慰籍來解脫“不管現(xiàn)象如何變化,事物基礎(chǔ)之中的生命仍是堅不可摧和充滿歡樂的”[7]5。圖騰崇拜的原始時代,生殖器是與自然萬物具有同在生命力的象征,正如純粹奔騰的葡萄酒象征著豐收與喜悅,陽具展示的是狄奧尼索斯旺盛的生命力,而不是淫蕩的色情欲望。塞斯謨福利節(jié)儀式中扛著生殖器造型游行的婦女以狂女的形象成為狄奧尼索斯的隨從;酒神祭中,生殖器造型在薩提兒身上以夸張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游行隊伍中狄奧尼索斯陽具的出現(xiàn)激活了世間萬物的活力,人們歡歌狂舞,淋漓盡致的表達對生命的崇拜和對豐收的渴望。
“撮泰吉”中的交媾行為和情歌演唱也鏡射了人類現(xiàn)實的生命之根。生產(chǎn)間歇,嘿布突襲阿達摩從背后與之交媾,阿布摩追趕嘿布后又與阿達摩交媾。“掃火星”里,惹嘎布將拐杖插入火坑搖晃(暗示交媾),教不育夫婦模仿原始交媾方式并以情歌逗樂。這不僅是彝族順勢巫術(shù)觀念的反映,也影射了彝族人民祈求繁衍傳承的人生觀。同時,穿插在豐收儀式中的繁衍意象,鏡射了農(nóng)耕文化,祈望生產(chǎn)豐收。
其次,是精神自由。這種自由既有參與者的絕對平等,也包含精神的徹底放松和本性的真實袒露。在酒神祭中,狄奧尼索斯崇拜演化成一種迷醉,人們拋棄界限,載歌載舞,沉醉于集體的狂歡。這種對原始生命和人類沖動的本真詮釋,在疏導情緒的同時釋放了精神的原動力?!胺ɡ账埂庇涡欣锏目衽柚竦牧α窟M入迷醉狀態(tài),外表張狂,內(nèi)心純潔。這種力量本質(zhì)是宣泄對疾病與自然的懼怕,解脫內(nèi)心,并在經(jīng)歷不幸和哀痛后仍覺得世界充滿了歡愉和美。作為宗教祭儀,“撮泰吉”也升華了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祭儀里長途跋涉的雄渾氣魄、開荒耕作的拙樸情節(jié)、生產(chǎn)與繁衍的粗獷原始都讓人身臨其境,先民不畏險阻的精神和圖求生存的意志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人們對五谷神靈的頂禮膜拜、眾“撮泰”的納吉祈福,無不彰顯人們積極的人生觀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種民族精神的繼承和弘揚,激勵著整個民族繼往開來。
兩種祭儀都充滿了原始情調(diào)和鄉(xiāng)土本色的自然主題,人們回歸生物本能,釋放自由。對生命的張揚和對精神自由的謳歌,貫穿祭儀始終,是酒神精神與“撮泰”精神的完美演繹?!吧?復活”是酒神祭的主題。從生命角度看藝術(shù),酒神是萬物根基,若缺乏精神支撐,生命早不堪一擊。生命的本質(zhì),就是酒神祭的根本。“撮泰吉”作為一種積極向上的祭儀,無論是遷徙的艱辛、豐收的喜慶,還是“掃火星”時的驅(qū)病除魔,抑或是男女交合示意動作,均是古代彝族為恢復土地孕育力而舉行的“孕育儀式”的遺留,都是以人的生命意識作底蘊,處處洋溢著對生命意志的肯定、對精神自由的禮贊和種族繁衍的永恒追求。
從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的“野蠻/文明”、涂爾干(émile Durkheim)的“神圣/世俗”到格魯克曼(Mikael Krogerus)的“沖突/整合”,隨著內(nèi)涵的深化,儀式逐漸成了人類與神祗進行交流與溝通的話語表達。人們從儀式中管窺到社會歷史變遷的主題、人類復雜感情的雜糅和自然關(guān)系的經(jīng)緯縱橫。雖然在狄奧尼索斯崇拜與“撮泰吉”里,潔凈和危險都還沒達到人為宗教在系統(tǒng)教義下的縝密分類,但儀式對傳統(tǒng)的凝聚與顛覆、對現(xiàn)實與超現(xiàn)實的整合在兩種祭儀中仍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一方面,儀式的閾限理論昭告人類生命如斯的流程以及不可復返的階段過渡形式。酒神祭里,常春藤等植物的一歲一枯榮、狄奧尼索斯從宙斯大腿的出生到被赫拉迫害致死;“撮泰吉”里,先人遷徙開荒、春播夏種、秋收冬藏,植物與人類的生命流程融為一體,無可復返。另一方面,儀式行動著宗教的可操控精神,人們在儀式實踐過程中介入對待生命期許的有效指喻,生命的價值并非無可奈何,而是形同自然節(jié)律循環(huán)復返而已。酒神的“生-死-再生”,“撮泰吉”里的耕種與的繁衍,都在謳歌生命與自由的同時淡化了生命的閾限和過渡邊界。
縱然古希臘民族與我國彝族在文明起源、歷史背景及宗教理念上各相迥異,但酒神祭與“撮泰吉”卻有著相近的祭程、目的和宗教內(nèi)核,處處洋溢著對生命的禮贊與對精神自由的探尋。透過“撮泰吉”表層,它所鏡射的喜慶、歡樂、企盼與酒神精神完全契合。無論綻花節(jié),還是“掃火星”,人們在嚴冬的祭儀里渴望春天的到來,送走鬼魅,迎來希望。這不僅是一種心理期盼,更是一種生命在時節(jié)中的閾限性通過,是東西方先民對生命認知的摹仿和企盼做出的同一詮釋。此外,兩種祭儀里的神靈都有明顯的“致病/治病”的雙重隱喻。古風時代,因疾病而留下的悲愴使人類將疾病認知成超自然力量,內(nèi)心的害怕恐懼,寄托于祭禱來排解和宣泄。狄奧尼索斯作為理性的“逆子”、文明的“病患”,祭儀所包含的“病一藥一酒一醉”的祭程恰恰就是自我治療,而人們通過酒神祭喚起內(nèi)心的憐憫與恐懼,達到凈化治病的目的。自古東方祭儀就重視它的治療作用,“撮泰吉”里耕作環(huán)節(jié)的歡暢、豐收環(huán)節(jié)的喜慶、掃火星時的莊重、不孕夫婦對生殖的企盼,通過“撮泰”在祭儀中對各種符碼的解讀,平復了人類心理上“本我”的本能性盲目與“自我”的理智性洞見間的矛盾與沖突。
總之,不論是狄奧尼索斯崇拜還是彝族的“撮泰吉”,都是人類文明長期積淀而成的宗教文化象征。祭儀里神祗與病魔兩個完全迥異的結(jié)構(gòu)性隱喻與人類生命存在形式的欲望與平和相通綴,薩提爾與“撮泰”們通過祭儀展演傳遞著共同體的襲成價值和知識表述。在祭儀中,虔誠的信徒擺脫束縛,謳歌生命,通過儀式換取對附麗其中的象征價值的社會認可。狄奧尼索斯崇拜里對人類自然之性的展露,對民族傳統(tǒng)、族群發(fā)展等社會記憶的貯存與揚棄,與“撮泰吉”中對民族精神的凝聚、對社會變遷的展示如出一轍。對生命力的肯定,對精神自由的謳歌,正是“撮泰吉”中“酒神精神”的根本。
[1] 魏鳳蓮,劉立輝.狄奧尼索斯來源考證[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03,(4).
[2] 彭兆榮.儀式譜系:文學人類學的一個視野—酒神及其祭祀儀式的發(fā)生學原理[D].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2.
[3] 彭兆榮.西方戲劇與酒神儀式的緣生形態(tài)[J].上海戲劇學院學報,2002,(3).
[4] Turner, V. W. 1986. The Drums of Affli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larendon press):2 .
[5] Geertz ,C. 1973.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New York: Basic Books :112.
[6] 長白雁.貴州彝族的原始儺戲雛形——撮泰吉[J].中華藝術(shù)論叢,2009,(9).
[7] (德)尼采.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M].周國平,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7.
A Comparison of “Cuotaiji” Rite of Yi People and Dionysus Worship in Greece
LIU Yan
( Department of 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Guizhou 554300, China )
Based on the materials arrangement and field work, using a comparative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igion and literary anthropolog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uotaiji” rite of Yi People and the Greek Dionysus worship as its themes and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ir ritual procedures, offerings, symbols,ritual purposes, and the relationships to the origin of drama. It explores the common cognitive model of human beings, reveals the religious and cultural symbols and the similar nature of sacrifice through the superficial social practices of “Cuotaiji” rite and Dionysus worship.
“Cuotaiji” rite, Dionysus worship, comparative study
G127
A
1673-9639 (2015) 02-0099-05
(責任編輯 黎 帥)(責任校對 白俊騫)(英文編輯 謝國先)
2015-01-11
劉 艷(1986-),女,漢族,湖南長沙人,銅仁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族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