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壇經(jīng)》看中國佛教的特點

2015-02-20 19:18
關(guān)鍵詞:自性心性本性

晉 甜

(南京大學 哲學系,江蘇 南京211102)

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就不斷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碰撞,實際上,佛教與中華文化之間的矛盾,時常表現(xiàn)在儒、釋、道三教哲學思想的論辯上。有趣的是,長時間的論辯極大地推動了佛教中國化的發(fā)展。隋唐時期,佛經(jīng)的翻譯已大致完備,隨即出現(xiàn)了開宗立派的輝煌時期,法華宗、三論宗、唯識宗、凈土宗、律宗、華嚴宗、禪宗、密宗先后成立。特別是禪宗因吸收了儒、道兩家思想之長,而廣泛被人們接受,可以說,此時期禪宗是融攝中華傳統(tǒng)文化思想最成功的佛教宗派,其影響程度使其日益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這也是佛教在中國本土化的主要標志,而禪宗的經(jīng)典《壇經(jīng)》可以說是佛教中國化的理論總結(jié)?!秹?jīng)》是出自禪宗六祖惠能之口,經(jīng)由弟子記錄整理而成,是佛教典籍中第一部以“經(jīng)”命名的中國僧人的著作?!秹?jīng)》記載了惠能一生“悟道揚宗”的事跡和開示弟子的言教,文字通俗易懂,內(nèi)容豐富生動,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jù),它對佛教文化的傳播及中國文化的影響都是極其重要的?!秹?jīng)》由于歷代修訂轉(zhuǎn)抄,因而版本繁多,內(nèi)容詳略有別。現(xiàn)存有代表性的《壇經(jīng)》有敦煌本、唐代惠昕本、宋初契嵩本、元代宗寶本四種版本,其中以敦煌本成書最早?!秹?jīng)》的整個哲學體系都是圍繞著識心見性而展開的,主要闡述心性論,主張心就是佛,成佛不必外求;針對佛教繁蕪的修行儀軌,提出頓悟即可見性的命題的方便法門;惠能所主張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注重現(xiàn)實的特點,為中國化佛教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資源和信仰基礎(chǔ)。下面筆者擬從分析《壇經(jīng)》的思想入手來探討中國佛教的特點。

一、重視心性

《壇經(jīng)》一書的內(nèi)容主要闡述心性論,心性論可以說是《壇經(jīng)》思想的核心,是禪宗修行成佛的理論基礎(chǔ)?;菽苁謴娬{(diào)“本心”的重要性,他認為人心的本來狀態(tài)是清凈無染的,只要認識了本心,還原了本心,就能見性成佛。他說:“一切萬法,盡在自身中,何不從于自心頓見真如本性。”[1]惠能認為,“自性”中本具有般若智慧,只要向內(nèi)心觀照,便有頓見真如本性的可能性,又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識心見性,即悟大意?!保?]這樣,心性的迷悟成為眾生成佛的關(guān)鍵,惠能把抽象的佛性與具體的人心結(jié)合起來,他認為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要想悟證佛法,不必外求,只要認識本心,呈現(xiàn)真如本性即可?!秹?jīng)》說:“見自本性,即得出世?!保?]及“自性本凈”[4];“本性自有般若之智”[5];又謂:“般若常在,不離自性?!保?]也就是說眾生本來就具有清凈的自性,自性是具有大智慧的,眾生若呈現(xiàn)自己的本性,就可以求得解脫,證見佛果。從《壇經(jīng)》的思想內(nèi)容來看,心與性的關(guān)系常常是統(tǒng)一的。《壇經(jīng)》說:“識心見性,自成佛道?!保?]可見,識心見性是成佛的途經(jīng)和方法,覺知自心具有的自性,才是成佛的內(nèi)在根據(jù)。

佛教自傳人中國后,就不斷吸收儒家思想中重視人本、重視心性的觀念。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8]心在具體的修養(yǎng)過程中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儒家提倡“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自察精神,當遇到困難和挫折,當愿望不能達成的時候,要懂得反躬自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從而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斷進步提升。禪宗的創(chuàng)建,《壇經(jīng)》的問世,正是中國佛教重視明心見性、關(guān)注人生解脫的充分體現(xiàn)?!秹?jīng)》的心性論思想在禪宗以及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心性合一說”提高了人的生命主體的地位?!秹?jīng)》的思想成為唐以后中國禪宗發(fā)展主流的基本框架,把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禪宗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從此,禪門多關(guān)心內(nèi)在的解脫和心性的開悟,以《壇經(jīng)》為理論結(jié)晶的中國佛教在心性問題上大有超出儒家的高明之處,這也因此啟發(fā)了宋明理學心性本體論的建立,為宋明理學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資源。為了以更好的狀態(tài)來維護和加強專制的統(tǒng)治秩序,儒學家們假借反佛、道之名,常常出入佛老,借鑒其高明詳盡之義理,為儒學增長元氣,以求得兩全其美之法。因此,代表官方正統(tǒng)哲學思想的理學應(yīng)運而生,這無疑是三教思想融合的最終結(jié)果。隨著理學的形成與發(fā)展,儒、釋、道三教最終形成了以儒家為主導,以佛、道為輔翼的組合形式,影響千年之久。毋庸置疑,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國生存并發(fā)展下去,其根本原因是中國固有的儒、道文化需要吸收、借鑒佛教的心性論來完善、豐富自己的哲學體系。因此說,心性論是中國佛教哲學的核心,重視心性是中國佛教的主要特點。

二、重視頓悟

關(guān)于“頓悟”成佛還是“漸悟”成佛的問題,在中國佛教歷史進程中有過長久的爭辯?!邦D悟”說并不是惠能首創(chuàng),早在東晉時竺道生便提出這一命題,但惠能的“自性頓悟”與竺道生的“漸修頓悟”在內(nèi)涵上有著顯著的區(qū)別?!秹?jīng)》提出“于自心頓現(xiàn)真如本性”[9]的命題,是說頓悟的方法是于自心上實現(xiàn)覺悟?!秹?jīng)》把“真如”視為最高的世界本原,惠能曰:“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保?0]這是說眾生本具有圓滿的佛性,但有的人愚笨,有的人聰明,愚笨的人執(zhí)迷不悟,聰明的人迷途知返?;菽苷J為眾生與佛的區(qū)別僅在于“迷”與“悟”的差別,那么迷是什么?悟又是什么呢?惠能說:“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保?1]也就是說,迷是不識本心,悟是自覺本性?;菽苓€說:“法無頓漸,人有利鈍。迷即漸契,悟人頓修。自識本心,自見本性?!保?2]在悟的過程中,人之所以有快慢漸頓的區(qū)別,是由人的根器不同決定的,利根覺悟較快,鈍根相對較慢。又云:“不悟即是佛是眾生,一念若悟,即眾生是佛?!保?3]又謂:“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保?4]這是說凡夫與成佛之間只是一念之差,眾生本具有成佛的般若智慧,觀念的轉(zhuǎn)化是悟道成佛的根本,所謂:“迷人口念,智者心行?!保?5]若不覺悟,即便整天念經(jīng)、拜佛都無濟于事,可見,認識本心是成佛的根本條件,“頓悟”是成佛的根本方法。“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16]由此可見,惠能的頓悟說具有“剎那”的特點,因為人人先天具有可以成佛的般若智慧,只要一念相應(yīng),讓本來存在的心性,自然地呈現(xiàn)出來,就可以剎那間求得解脫?;菽茚槍ζ漕D悟成佛的命題,提出了坐禪的方法,他說:“何名坐禪?此法門中,一切無礙,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為坐,見本性不亂為禪。”[17]惠能特別強調(diào)自性不亂的重要性,他認為禪修應(yīng)該從無念著手,一切智慧都以自性而生。

總之,頓悟是惠能禪宗修持的根本法門,與同門神秀一系主張“漸修漸悟”的法門相對立。《壇經(jīng)》“頓悟見性”的修行觀,把佛從遙遠的彼岸世界拉回人間,使人們把尋求解脫的希望從佛國落實到自身。在新的宗教旗幟下,頓悟見性讓人們在佛門中找到了自己,讓人們認識到自己才是成佛的無價之寶。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修行觀與印度禪注重漸修的方式已有顯著的區(qū)別,這也是惠能將南宗禪推向中國化的標志?!邦D悟成佛”的思想,把佛教從繁冗的清規(guī)戒律和經(jīng)義名理中解脫出來,不但迎合了上層階級的需要,而且也為下層普通百姓學佛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這種思想對禪宗以及整個佛教的發(fā)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并影響了唐代以后佛教的修持方式,這也是禪宗得以在中國迅速傳播、廣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這種不講累世修行、注重頓悟的方便法門,順應(yīng)了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并成為中國化佛教的顯著特點之一。

三、重視現(xiàn)實

佛教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追求出世、尋求精神解脫的宗教,其宗旨是去除貪、嗔、癡等煩惱,使人們從生、老、病、死等現(xiàn)實諸苦中解脫出來,擺脫生死輪回,永生極樂世界。但這種關(guān)心彼岸世界的宗教并非不關(guān)心現(xiàn)實的社會和人生,佛陀創(chuàng)教的本懷正是基于他對現(xiàn)實社會人生的眷注?!秹?jīng)》雖產(chǎn)生于中國,但在思想上繼承了佛陀的大乘精神,同時也吸收了中國儒家重視孝親倫理與道家重視自然的文化思想。毋庸置疑,中國化佛教重視現(xiàn)實,重視入世的特點在禪宗中的表現(xiàn)最為突出,這種出世不離入世的思想在禪宗之經(jīng)典《壇經(jīng)》中有著充分的表現(xiàn)。比如,惠能的頓悟體驗并不是在打坐禪修時發(fā)生的,他說:“我于忍和尚處,一聞言下大悟,頓見真如本性。是故將此教法流行后代,令學道者頓悟菩提,令自本性頓悟。”[18]可見他提倡注重現(xiàn)實的修行觀,主張“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保?9]他認為,學佛悟道不能脫離現(xiàn)實的人世間,脫離現(xiàn)實人生去尋求佛法與菩提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又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20]認為在家同樣可以修行,不一定非要出家在寺院里進行?!秹?jīng)》為了調(diào)和佛教出家與儒家倫理綱常之矛盾,提出:“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yǎng)父母,義則上下相憐?!保?1]惠能認為清凈心即佛心,佛教的神秘化被淡化,修行重在行孝道、行仁義,行為正直、心中無私才是修行的根本法則,修行不能脫離現(xiàn)實人間,而惠能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壇經(jīng)》輯錄,惠能在離家求道之前,“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保?2]可見惠能是安排好母親的生活以后,才安心前往黃梅拜師學道的。惠能的孝心和出家學佛并不沖突,而是把佛學靈活地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而且惠能還努力使佛教平民化、大眾化,他說:“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保?3]這種思想更加適應(yīng)下層平民百姓的精神需求,為禪宗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這種觀念使佛教進一步面向社會、注重現(xiàn)世,重視此岸世界,注重生活修行,即運水搬柴,無非妙道,培育出中國佛教的現(xiàn)實品格。俗話說:“識時務(wù)者為俊杰”,惠能清醒地認識到,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統(tǒng)治階級的接納和認可,也離不開中國本土的思想文化即儒、道二家的文化,只有和儒家、道教建立關(guān)系,才能保護佛教的順利發(fā)展?;菽茈m不識字,但作為中國人無疑也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因此,惠能把儒、道二家文化圓融地吸收到佛教之中,特別是在處理孝親問題上是非常成功的。這種重視現(xiàn)實社會和人生的特點,改變了中國佛教發(fā)展的方向,這無疑也是中國化佛教的一大特色。

總之,禪宗的盛演,與《壇經(jīng)》的問世密切相關(guān)?!秹?jīng)》無疑是佛教中國化的思想集結(jié)?!秹?jīng)》將出世與入世智慧圓融地結(jié)合了起來,表現(xiàn)出重視現(xiàn)實、重視人生、強調(diào)佛教平民化、關(guān)注人們當下解脫的特色,更好地適應(yīng)了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精神需要,推動了中國佛教的興盛與發(fā)展?;菽艽髱焺?chuàng)新性地將佛陀的本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使佛法變得大眾化、通俗化,他不愧是人生佛教的先行者,為近現(xiàn)代以來的人間佛教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助緣。如果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比作一條大河的話,其上游有儒道兩個支流,中游有佛教支流匯入,三種思想在歷史的長河中,互相激蕩,奔向遠方[24]。禪宗以其重視現(xiàn)實的精神開創(chuàng)了中國佛教的新紀元,使中國佛教走向“人生佛教”“人間佛教”,即“既在紅塵浪里,又在孤峰頂上?!?/p>

結(jié) 語

唐宋以降,中國佛教以禪宗為主導的發(fā)展趨勢,正是基于《壇經(jīng)》重視心性、重視頓悟、重視現(xiàn)實品格的完美演繹,這也構(gòu)成了中國化佛教的主要特點。當今社會,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日益發(fā)展,科學技術(shù)的空前進步,物質(zhì)文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的精神危機、價值危機問題嚴重,社會亂相叢生。侵害弱者、拐賣兒童、吸毒、假丐幫等惡性事件常見諸報端,許多人感到在物欲橫流、人心不古的情境中惝恍迷離,無所適從。佛教無疑為社會的全面發(fā)展、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因緣。中國化佛教所展示的肯定自性、樹立自信、真空妙有、即心即佛、頓悟見性、重視現(xiàn)實的解脫觀、修行觀,恰似給緊張、焦慮的人們指引了一盞道德的明燈,它讓人們相信,人人都有清凈圓滿的佛性,外在的欲望執(zhí)著是人生痛苦的根源,在紅塵中,保護心靈的清凈無染才是得到幸福的真諦。中國化佛教中的禪思可以賦予現(xiàn)代人啟迪生命智慧的鑰匙,尋回精神的家園,重新認識迷失的自我。近現(xiàn)代佛教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思想都是中國佛教所透露出的注重現(xiàn)實人生、心性特點的最好說明。

[1][2][3][4][5][6][7][9][11][12][13][14][15][17][18][20][23]石峻等編.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敦煌本壇經(jīng)(第2卷第4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3.15,7,22,10,15,14,15,15,14,9,15,14,13,10,16,19,5.

[8](戰(zhàn)國)孟軻著,王常則譯注.孟子[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207.

[10][16][19][21][22]石峻等編.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宗寶本壇經(jīng)(第2卷第4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3.36,39,41,43,31.

[24]方立天.中國佛教散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242-243.

猜你喜歡
自性心性本性
重思慧能的“自性”
——從體、相、用出發(fā)
心性與現(xiàn)實
如何讀《壇經(jīng)》
保持本性方能異彩紛呈
SUMMARIES OF ARTICLES
牟宗三“道德創(chuàng)造心性論”探微
以榮格原型理論分析《天之驕女》中馬琳的悲劇
《八月之光》中喬安娜的人格原型分析
羊質(zhì)虎皮
本性最美
莱西市| 新乡市| 西峡县| 宁德市| 中卫市| 砀山县| 曲靖市| 房山区| 闻喜县| 永新县| 崇左市| 福贡县| 高清| 左权县| 六安市| 德州市| 射阳县| 响水县| 连江县| 沭阳县| 游戏| 江达县| 龙川县| 安徽省| 柞水县| 陆川县| 彰武县| 临夏市| 内乡县| 竹北市| 诸城市| 娱乐| 辽阳市| 永安市| 甘洛县| 广灵县| 张家港市| 襄樊市| 东兰县| 新兴县|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