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輝隆
(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 福建三明 365000)
福建武平何屋礦區(qū)銀多金屬礦找礦潛力評價
■羅輝隆
(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 福建三明 365000)
綜合分析紫金山金銅銀礦田成礦地質特征基礎上,對礦田最西南端隱伏的何屋礦區(qū)銀多金屬礦進行研究和對比分析,認為何屋礦區(qū)成礦地質條件、礦體賦存規(guī)律與悅洋礦區(qū)成礦地質條件相似,屬同一成礦類型,有較好找礦潛力,有望找到一處大、中型銀多金屬礦。
銀多金屬礦找礦潛力評價
紫金山礦田隸屬全國20個重點成礦帶之武夷山成礦帶之上杭-云霄成礦亞帶。區(qū)域上處于華南褶皺系東部,閩西南晚古生代拗陷區(qū)明溪-武平拗陷南側,閩西南北西向云霄-上杭深斷裂帶與北東向宣和復背斜的交匯處,中新生代上杭火山-沉積盆地北西部。
1.1 區(qū)域地質概況
區(qū)內出露地層有早震旦世樓子壩組的淺海相細碎屑巖,早白堊世石帽山群的黃坑組、寨下組火山熔巖及火山碎屑沉積巖和晚白堊世沙縣組等。區(qū)內構造復雜,褶皺、斷裂、火山構造相互疊加。區(qū)內中生代巖漿活動廣泛而強烈,具有多期次活動的特點,巖漿活動為本區(qū)成礦提供熱源、物源和運移動力,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燕山早期酸性巖漿沿北東向宣和復式背斜核部侵位。
礦床成因類型主要有:斑巖型銅 (鉬)礦;高硫淺成低溫熱液型銅礦 (紫金山式);低硫型中低溫熱液型銀多金屬礦 (悅洋式)。
1.2 成礦規(guī)律
據研究總結,紫金山礦田礦化具有水平和垂直分帶特征:垂直分帶自上而下為Au/Ag、Au→Cu→Cu,相應礦床類型是低硫型銀金礦/高硫-次生疊加型金礦→高硫型銅礦→斑巖型銅礦;水平分帶自南西往北東為Ag、Au、Cu→Cu、Au→Cu、Mo。礦床的水平分帶是垂直分帶、構造變動和剝蝕深度等的綜合反映。
2.1 構造
礦區(qū)地表褶皺構造、斷裂構造均不發(fā)育。礦區(qū)斷裂構造發(fā)育有:一組在蓋層火山巖與花崗巖不整合面附近發(fā)育的與不整合面近平行、產狀平緩的斷裂帶;另一組是NW向斷層,產狀較陡,是上杭-云霄區(qū)域性深斷裂的組成部分。兩者交匯部位常形成厚大的銀多金屬礦體。
2.2 巖漿巖
火山巖主要發(fā)育于早白堊世石帽山群的黃坑組上段、寨下組上段,形成了石帽山群厚大的火山碎屑熔巖,早期黃坑組上段巖性主要為安山巖、英安巖等;晚期寨下組上段巖性主要為流紋巖、流紋質晶屑凝灰熔巖。
2.3 圍巖蝕變
礦區(qū)內圍巖蝕變主要有硅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1)硅化:發(fā)育于深部隱伏的花崗巖中。主要分為早期硅化、中期硅化、晚期硅化。(2)冰長石化:發(fā)育于粗安巖和燕山早期中細?;◢弾r之硅化帶中:一是與石英一起,構成極細的石英-冰長石脈;二是發(fā)育于硅化帶之石英晶洞中,為細小冰長石顆粒。(3)絹英巖化:與早期硅化相伴生,礦物組合主要為絹云母、微晶石英及分散狀黃鐵礦。(4)碳酸鹽化:為成礦后期蝕變,常見于粗安巖或中基性次火山巖中,大部分呈細脈或網脈產出,礦物成分單一,主要為微、細粒方解石。(5)綠泥石化:主要分布于粗粒二長花崗巖中。綠泥石呈片狀、鱗片狀集合體,組成礦物為綠泥石、絹云母和微晶石英,常伴隨強烈的黃鐵礦化??傮w上,自礦區(qū)深部至地表有綠泥石化→絹英巖化→硅化、冰長石化→碳酸鹽化的蝕變分帶現象。
3.1 礦體特征
首批稀疏鉆探揭露,礦區(qū)共9個銀礦體、6個低品位銀礦體、2個低品位鉛鋅礦體。礦體均賦存于早白堊世地層不整合面之下與早震旦世樓子壩組基底之上的燕山早期中細?;◢弾r的強硅化蝕變帶中。礦體呈似層狀,礦體總體走向為NW向,礦體長為200~700m,多數礦體為小礦體,主要礦體為中-大礦體。
3.2 礦石組構特征
礦石的結構主要為自形-它形粒狀結構,次為交代殘余結構。
礦石主要有稀疏浸染、短細脈狀、不規(guī)則脈狀等構造。礦石礦物顆粒呈他形粒狀、針柱狀分布在脈石礦物中,溶蝕交代脈石礦物。
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鐵礦、方鉛礦,其次為輝銀礦、黃銅礦、閃鋅礦。集合體呈不規(guī)則狀,稀疏浸染分布在脈石礦物中。脈石礦物以石英為主,次為長石、絹云母。
何屋礦區(qū)與青徑礦區(qū)、悅洋礦區(qū)相鄰,處于同一地質構造單元。對比各礦區(qū)特征,發(fā)現三者具有相似成礦條件和礦產類型,何屋和青徑礦區(qū)銀多金屬礦體實為悅洋礦區(qū)的礦體在西南方向的延伸,因此何屋礦區(qū)的礦床成因與悅洋礦區(qū)礦床成因類型相同。悅洋礦區(qū)穩(wěn)定同位素研究證實了硫為深源硫;黃鐵礦經電子探針測定其Co∶Ni< 1,反映成礦物質主要來源可能與燕山晚期次火山作用有關,氫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礦介質水為巖漿水與大氣降水混合而成。紫金山地區(qū)各類型礦床在成礦時間上有短暫先后關系和重疊關系,都由深源中酸性巖漿多次脈動侵位、分異演化成多種性質不同的流體,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形成不同礦床類型。
(1)何屋和青徑礦區(qū)銀多金屬礦體實為悅洋礦區(qū)在西南方向的延伸,三者空間上為同一體,處于同一地質構造單元。何屋礦區(qū)所揭露的礦體賦存地質條件與悅洋礦區(qū)成礦條件相似。(2)何屋礦區(qū)-悅洋礦區(qū)銀多金屬礦化具水平分帶特征,據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研究所對礦床流體包裹體研究表明,銀多金屬礦化是在中低溫條件下形成,而銅礦化在中高溫條件下形成,表明銅礦化可能是成礦早期,而銀礦化是中晚期,由此推斷成礦熱液從北東→南西運移,因此推測何屋礦區(qū)深部存在賦礦空間。(3)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在礦區(qū)深部隱伏有一緩層狀低阻異常,推測認為低阻異常段具有尋找隱伏多金屬礦體的潛力,且存在西南側隱伏礦體規(guī)模超過北東側的可能性。綜上所述,何屋礦區(qū)成礦地質條件與青徑、悅洋礦區(qū)成礦條件相似,通過開展普查-詳查地質工作,青徑礦區(qū)銀資源儲量已達大型規(guī)模。根據相似類比理論,認為在何屋地區(qū)應用中低溫熱液型銅金銀礦床模式找礦,具有很好的找礦潛力,可望找到大、中型銀多金屬礦床。
[1]張德全等,福建碧田礦床冰長石的40Ar_39Ar年齡及其地質意義,礦床地質,2003.
[2]張德全等,紫金山地區(qū)斑巖-淺成熱液成礦系統的成礦流體演化,地球學報,2005.
P612[文獻碼]B
1000-405X(2015)-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