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質(zhì)性社會”管理中“積極公眾”的話語塑造

2015-02-26 07:46:39那瑛
學術交流 2015年12期
關鍵詞:社會管理話語

“質(zhì)性社會”管理中“積極公眾”的話語塑造

那瑛

(哈爾濱工程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哈爾濱 150001)

[摘要]“質(zhì)性社會”管理有別于“量化社會”管理,是在“量化社會”管理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是從以權力為中心的單向管理模式向權力與權利雙向良性交互作用的管理模式的轉(zhuǎn)變,是社會公眾、社會組織從“社會資源接受者”向“社會資源生產(chǎn)者”的轉(zhuǎn)變?!百|(zhì)性社會”管理針對社會發(fā)展的幸福、和諧等質(zhì)性需求,充分挖掘中國本土文化中的質(zhì)性思維,通過話語的重釋和更新來塑造主動參與、承擔責任的“積極公眾”。“積極公眾”在不同領域及具體語境具有不同稱謂,“百姓”“群眾”“公眾”等話語體現(xiàn)出國家(政府)與公眾在不同領域中的角色、功能和責權利的邊界。

[關鍵詞]社會管理;分類體系;話語

[中圖分類號]C916.1[文獻標志碼]A

[收稿日期]2015-08-02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農(nóng)民工隨遷子女城市社會發(fā)展路徑研究”(12CSH016);黑龍江省普通高?!靶率兰o人才支持計劃”項目“處境不利兒童平等發(fā)展權的社會保障研究”(1252-NCET-008);黑龍江省高校長江后備支持計劃項目“農(nóng)民工隨遷子女教育關愛機制研究”(2014CJHB007)

[作者簡介]周佳(1973-),女,黑龍江哈爾濱人,教授,博士,從事處境不利兒童問題研究。

一、“質(zhì)性社會”管理與話語體系

針對近些年來國家進行的“民生中國”“幸福中國”“大美中國”“和諧社會”等一系列建設,反思片面“量化”增長帶來的社會問題,一些學者提出構建“質(zhì)性社會學”的觀點[1]。質(zhì)性社會學研究那些無法量化的“核心社會屬性”與社會的交互作用,分析信仰、價值、情感、認同等與社會和諧、社會幸福的關系,揭示社會質(zhì)性增長對于社會建設的動力性,探究增加社會和諧幸福、完善社會關系、優(yōu)化社會運行的可行方式。作為質(zhì)性社會學研究對象的“質(zhì)性社會”,是一個將人文關懷置于首要位置的社會,它致力于提升公眾幸福感、構建和諧社會關系、促進社會結構優(yōu)化、推動社會良性運行。質(zhì)性社會的構建要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與弘揚優(yōu)秀文化的內(nèi)在有機整合”。“質(zhì)性社會”的核心內(nèi)涵是“社會和合”,即個體與社會、社會組織與社會、社會組織與社會組織、社會與國家政府之間都在求同存異的過程中協(xié)商合作并走向“和諧”。它的核心社會價值觀是“真、善、美”,既實現(xiàn)“我/我群”的幸福,也實現(xiàn)“他/他群”的幸福,即“共樂”。這樣的社會弱化了利益主義、利己主義、拜物主義等價值觀,把對人的尊重和對人的精神世界、人與人關系的關注提高到最為重要的層面。這樣的社會需要一套有別于以往的話語體系。

話語是思想的體現(xiàn),能夠影響行動。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事物的稱呼和命名看似隨意,實則蘊含著細心觀察和無意識分析后得出的某種結論和價值判斷。更重要的是,話語具有獨立性,能夠通過一組關鍵性的概念來影響人們的思想,形塑人們的社會行動。簡單地說,話語從意義、活動、身份、關系、立場策略、聯(lián)系等方面來構建事物[2]。因此,話語的變化往往昭示著思想與行動的變化。

近年來,在政府文件和學術討論中,對社會成員的稱謂開始出現(xiàn)多元化趨勢,在沿用的“百姓”“群眾”等話語之外添加了“公民”“公眾”等話語。話語由一元向多元的轉(zhuǎn)化表明了社會管理層面發(fā)生的變化?!安煌脑捳Z來自不同的利益主體”,話語揭示了不同利益和權利主體之間多元的關系,揭示了國家、組織與個體的關系變化[3]。從系統(tǒng)分化的角度看,國家(政府)內(nèi)部的機構、組織要進行功能分化、角色定位、關系重組。國家(政府)從單一的“管理者”轉(zhuǎn)變?yōu)椤氨O(jiān)管者”“服務者”“協(xié)調(diào)者”等多種角色,從“全權政府”轉(zhuǎn)變?yōu)椤坝邢拚?,吸納社會與公眾而構建“權力與權利交互作用”的管理模式。這種社會管理模式實質(zhì)上是一種分類體系。社會管理分類體系的構建應遵循如下原則,即“在功能分化的現(xiàn)代社會,各個系統(tǒng)互相支援、服務,并互相依賴,但它們卻是嚴格獨立運行和獨立操作的,絕不能用一個系統(tǒng)的運行原則侵入另外一個系統(tǒng)”[4]。換言之,就是對相互混雜在一起的不同系統(tǒng)進行區(qū)分,厘清國家(政府)在不同領域中的角色定位和具體職責。

國家在“官”與“民”、“黨”與“群”、國家與社會等不同的對應范疇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和地位。這些對應范疇中的“百姓”“群眾”“公眾”等話語內(nèi)涵復雜,但都深深植根于中國社會的多元文化,即大傳統(tǒng)文化、馬克思主義文化和地方社會傳統(tǒng)文化,這些文化是“質(zhì)性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動力源?!鞍傩铡薄叭罕姟薄肮姟钡仍捳Z的運用離不開具體的關系網(wǎng)絡與互動情境——它們具有建構功能,即強調(diào)這些話語的積極功能,借助話語重釋來塑造積極的社會主體和積極的社會行為。

二、倫理話語之“百姓”

“百姓”這個詞,無論是在政府和黨的正式文件和講話中,還是在日常的閑聊中,使用率都極高?!袄习傩铡币辉~隨處可見,有權的沒權的,不同行業(yè)、地位的人都經(jīng)常使用這個詞。無論是作為無意識的集體記憶還是作為有意識的話語策略,“百姓”概念都需要重新賦意,以適應當前的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

“百姓”一詞在“朝代國家”的傳統(tǒng)時期是官民關系中對平民的一種指稱。官員是與國家大事、公共事務高度相關的“上層”,百姓則是無權過問國家與公共事務的庶民、小民?!鞍傩铡钡奶卣魇菬o知、愚昧、自私,他們是沒有鴻鵠之志的“鳥雀”,是沒有寬廣視野與遠大目標的“世俗人”。“百姓”是順民與暴民的結合體:作為順民而服從管制,證明著天道皇統(tǒng)的正當性;作為暴民而揭竿起義,昭告著皇權的非法與天道的轉(zhuǎn)換。因此,百姓既是皇權與官員階層要關心、照顧、安撫的對象,又是一姓一家之王朝政權要小心謹慎防范的“敵人”?!八茌d舟,亦能覆舟”既表明了百姓小民之于國家的重要性,又生動地刻畫了皇權與百姓之間貌合神離的微妙關系。

現(xiàn)代以來,“百姓”一詞成為與官員、干部相區(qū)別的一個概念,指平民、普通人,其傳統(tǒng)內(nèi)涵有所揚棄。傳統(tǒng)王朝統(tǒng)治中君王、官僚與百姓之間的內(nèi)在張力源自百姓對王權和官權的“反動”。而當今時代,國家(政府)與百姓是利益相關、損益相伴的關系,“百姓”概念的內(nèi)涵應加以更新。第一,強調(diào)“百姓”作為“權力監(jiān)督者”的意義。“百姓”概念既然是與“官”相對應的,那么,“百姓”就應該成為“官”權力的監(jiān)督者,使權力的公開行使保持在百姓的視野之內(nèi)。第二,“百姓”的行動應為合理的行動?!鞍傩铡备拍钜恢彪[含著這種內(nèi)涵,即政府有責任為社會大眾“做主”?!袄习傩铡痹诂F(xiàn)代的政治語境中使用時卻代表著一種天然的道德純潔性和正當性,換句話說,“老百姓”的要求都是天然地合理、合法的[5]。這種隱含的取向帶來了現(xiàn)實層面的困境,“無理取鬧”“小理大鬧”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因此,應當限制這種內(nèi)涵的蔓延,強調(diào)百姓行動合理合法性。百姓對自己利益的訴求和維護應當限于合理的范圍,不應依賴“百姓”對于政府的倫理意義而進行“無理訴求”,甚至以非法的、暴力的方式謀求不當利益。第三,“百姓”是政府活動的“受益者”。沿用“百姓”在中國傳統(tǒng)時期形成的內(nèi)涵,將“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包青天”“青天大老爺”等中國人心目中積淀久遠的情緒、渴望和集體想象轉(zhuǎn)換為政府的活動目的——成為“為民做主的青天”、百姓權益“保護者”。第四,百姓是政府的服務對象。弱化“百姓”概念中蘊含的政府為強權者、百姓為無權無勢者的內(nèi)涵,強化公權部門的“服務者”地位,強化政府社會管理中的“服務性”,將“百姓”置于接受服務的地位。第五,“百姓”因蘊含著對良好社會秩序的渴求而成為社會秩序構建中的重要力量。第六,政府與百姓的利益共同性。政府是為百姓服務、維護百姓權益的政府,而百姓是監(jiān)督政府保持先進、幫助政府實現(xiàn)秩序的百姓,二者具有一致性。

對“百姓”話語的重新解讀著重其內(nèi)涵與現(xiàn)代價值的意蘊融合,舊的“百姓”話語中的張力要弱化。百姓與政府同根同源,政府不僅擁有了權力的合法性,同時還具備了中國人最看重的道義的至上性。對“百姓”的釋義應當強化其與國家的一體性,凸顯其作為普通人之于國家的道義性職責。

三、溝通話語之“群眾”

“群眾”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標志性話語,是與黨員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在具體的事務和語言運用中,“群眾”就成為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中指代普通人的概念?!盀榱巳罕姟?,表明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zhì)——人民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同時也在訴說社會主義國家里普通人具有的國家主人的地位?!耙揽咳罕姟保皠訂T群眾”,說明群眾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與社會資源,政權的維護和國家的發(fā)展都需要群眾的功能發(fā)揮。“教育群眾”,在此對應范疇中,群眾一般是指缺乏先進的無產(chǎn)階級意識、需要作為先鋒隊的黨和干部予以啟蒙和引導的對象。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政權性質(zhì)在建國之始即已確立,之后的國家建設主要是在人民內(nèi)部進行的,黨群、干群這些關系范疇中具有的“群眾即為目的”的內(nèi)涵削弱了,更多地顯示了群眾的工具性和被動性。簡言之,“群眾”主要是用來依靠、領導和教育的。“群眾”并不是政治共同體中平等的一員,而是被置于“上-下”關系模式中的下位者。在參與政治的過程中,它是消極被動的一群,是政治動員的對象。[6]

“群眾”成為國家政治話語中普通人的指稱,既是中國特定的文化與政治歷史語境的需要,同時又切合了當時中國社會面臨“總體性危機”而亟須構建強大國家的需求以及社會群體沒有分化的現(xiàn)實境況?!叭罕姟笔侨后w性概念,滿足了危機背景下的團結之需求。但在常態(tài)的社會語境中,“人民群眾”作為一個動態(tài)的集合體,遭遇現(xiàn)實社會中個體的人,現(xiàn)實困境就出現(xiàn)了。[7]政治層面的整體的“人民群眾”難以應對紛繁復雜的個體需求和群內(nèi)差異。這可能意味著“群眾”概念的使用應當限于一定的領域,即政治思想理論和政治價值觀層面,在此維度,“群眾”的內(nèi)涵可加以重新闡發(fā)。

在當代中國,“群眾”概念的運用應該恢復其“目的性”,即強調(diào)其對政黨的“支持、擁護”,強調(diào)政黨對群眾的“依靠”。具體而言,凸顯非黨員的民眾對于政黨先進性的促進意義。群眾活動中黨的領導地位的確立不應該損傷群眾的能動性和主體性,也即群眾活動是在政黨指導下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群眾不是單純的被引導者、被教育者,而是與黨員處于平等地位的,是培育優(yōu)秀社會成員的土壤,是保證黨員先進性的培育員;群眾表明了政黨與民眾的血肉關系,政黨生成于民眾,政黨的合法性來自民眾的認同,政黨的先進性源自民眾的促動,而民眾則在政黨的宏觀指引下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社會實踐;群眾的立場與行動策略著重于對先進政黨培育的政治擔當,既然黨是人民群眾的代表,那么群眾就負有督促的責任。應該將無黨派人士、民主黨派人士從“群眾”概念中抽離,因為他們并不在“黨群”這一范疇內(nèi),應將其視為黨群之外的監(jiān)督性力量,正視無黨派人士和民主黨派對于執(zhí)政黨建設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群眾”話語應該承擔的是一種政治功能,即強調(diào)其在政黨與民眾、黨員與非黨人員之間的“溝通性”。這種溝通是雙向的、等位的,群眾的先進思想、行動和人員促進了政黨和黨員的先進性保持,保持了先進性的政黨和黨員又可以促進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群眾文化建設和廣泛的社會實踐。

四、積極責任話語之“公眾”

“百姓”概念的倫理道義性和“人民群眾”的政治溝通性無法滿足當代中國社會利益、權利主體高度分化的現(xiàn)實需求。社會成員因在資源、利益、社會地位和權利獲得等方面的差異而形成各種類型的利益群體,多元化的利益、權利格局取代了一元化格局。無論是社會管理還是社會建設都需要公眾“承擔起無需‘理性’支撐的政治責任與道德責任”[8]。更具體地說,政府的“監(jiān)督者”“服務者”的角色扮演都需要民眾的社會性擔當。目前而言,“公眾”概念似乎堪當此任。

“公眾”概念包含著復雜的意蘊。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公眾”可以演發(fā)出“顧客”“受益者”“社會性群體”等不同內(nèi)涵:“顧客”內(nèi)涵強調(diào)的是公眾作為納稅人而接受政府服務的事實;“受益者”凸顯了大多數(shù)公眾從政府活動中獲益的狀況;“社會性群體”則突出了“公眾”概念的社會性和公共性,突破了政治領域。[9]“公眾是具有主動參與意愿的多元群體?!盵10]“公眾”話語有助于構建權力與權利交互作用的社會管理體系。這種構建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第一,“公眾”是一個社會性的概念,指的是所有社會成員,內(nèi)含著社會成員之間互相的不可替代。第二,“公眾”概念明確包含社會成員的責任、權利與利益活動。每個人都是社會發(fā)展的受惠者,所以每個社會成員都有責任參與公共事業(yè)建設和公共事務管理。參與社會管理,才能更好地進行利益表達和公益維護。第三,公眾是權力和權利的主體,與政府同是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重要力量。第四,公眾表明了國家、政府、組織與社會成員之間責、權、利的分化,各方作為社會的構成部分都擁有各自的地位、角色和功能,彼此平等合作始能在責權利分化中達成一體。第五,“公眾”概念是一個積極的、主動的概念。社會成員是社會服務和社會秩序的創(chuàng)造者,而不是純粹的消費者。第六,“公眾”使得與其有關的事物得以發(fā)展:(1)“公眾”概念有利于國家、社會、公眾之間責權利的共享和共擔。在“百姓”和“群眾”的語境下,國家(政府)一直是社會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唯一責任主體,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成員的各種需要,僅具“有限能力”的國家(政府)疲于應對。引入“公眾”概念,在將部分權利還給社會、放給大眾的同時,也就將責任分了出去。國家、社會、公眾共同對公共事務、公共服務負責,并對各自責權利進行限定,各司其職。(2)國家合法性論證危機可以得到消解。國家合法性的論證一直在階級理論的框架內(nèi)進行,這在階級已經(jīng)轉(zhuǎn)變?yōu)殡A層和利益群體的當代自然遭到質(zhì)疑。解決危機的根本方法是,社會成員對國家的認同和忠誠必須建立在一種具有超越性的原則之上,國家成為保證所有社會成員能夠幸福生活的超越性實體,而不是為少部分既得利益群體謀取更大利益的工具。國家是中立的、超然的、公平的。由此,公眾對國家的信任也就建立起來,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消解國家合法性危機。(3)有利于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生產(chǎn)。諸多社會問題體現(xiàn)的都是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供應不足或質(zhì)量較差的問題。國家雖極盡所能,但力不從心?!肮姟彼ǖ纳鐣M織、非政府組織、企業(yè)和社會成員共同參與公共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政府則由生產(chǎn)者轉(zhuǎn)變成監(jiān)督者和管理者,有助于問題的解決。(4)有利于社會的發(fā)育。社會的存在是以公眾為前提的,反之亦然?!肮姟备拍罹哂胸熑螕敽蜋嗬碛械膬?nèi)涵,其中的責任成分能夠消解“百姓”和“群眾”概念的負面內(nèi)涵所產(chǎn)生的“有理性的無理取鬧”的合理性,促使個體成為有擔當?shù)闹黧w,成為社會公共產(chǎn)品的創(chuàng)造者而非單純的“搭車者”。

“公眾”概念除了在意涵方面表現(xiàn)為新的觀念之外,在具體的實踐中包含三個交互影響的系統(tǒng)層面。第一,“公眾”意指“公意”之重要。公意體現(xiàn)了公眾的需要,它從公共性的角度決定了政府必須保持平等公正的立場。第二,“公眾”內(nèi)含權力共享的意蘊。僅有對公意的理論重視是不夠的,公意必須能夠落實和維系。公眾不是公共事務的旁觀者,不再僅僅是公共服務和公共利益的單方面的接受者和受益者,而是公共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者和提供者,這意味著在公共產(chǎn)品領域中,公眾得以分享權力——參與社會管理和社會建設的權力。第三,“公眾”概念還意味著參與行動平臺的切實搭建?!盀樯鐣闹黧w性正名,認識社會所具有的積極的建設性功能,允許社會自組織,實現(xiàn)社會的自治、自律?!盵4]政府要實現(xiàn)體制與機制的改革,在制度層面為公眾參與社會培育和社會建設提供多種渠道和多層域平臺。簡言之,“公眾”概念的三個系統(tǒng)層面是交互一體的,“代表國家的黨和政府、代表市場的企事業(yè)單位以及代表社會的各種社會組織和公民個體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發(fā)揮著不同的功能,……相互配合”[11]。

五、話語重釋與“質(zhì)性社會”管理體系的構建

“百姓”“群眾”的話語往往混用,并且對話語自身的意涵和社會性功能不加反思,其結果是在“顯功能”之中蘊含著“潛功能”。

社會個體用“老百姓”“群眾”這些概念來說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時,隱藏著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和情緒。首先,用“老百姓”“群眾”來表明自己處于弱勢,很難進行權利表達。這實際上是對公權“霸權”的一種不曾言說出來的抗議。其次,用“老百姓”“群眾”來表明自己要求政府“照顧”的合理合法性。既然政府是為民做主的,那么有困難找政府就是理所當然的——無論這種困難自己能否解決或者政府是否應當予以解決?!笆讶酢狈吹钩蔀槊鎸φ畷r的一種立場策略。簡單地說,“百姓”“群眾”中隱含著普通社會大眾知識層次低、追求自我利益的負面含義,這種含義的直接外在體現(xiàn)一般是言行舉止“不合規(guī)矩”、遇事“不講理”。“無理取鬧、不懂事的老百姓”就可以利用這一“優(yōu)勢”來表達訴求和維護權益。更甚者,因為“老百姓”所暗含的“無知”內(nèi)涵,即便話語使用者所作所為超出了社會所能允許的正常尺度,也會因其自定義為“老百姓”而要求社會對其“無理取鬧”采取寬容態(tài)度。

對于政府而言,“百姓”和“群眾”概念中的負面含義集中體現(xiàn)為政府“家長式”的管理。家長式管理的結果只能是:公眾在政府“大家長”的過度呵護和管制下難以“成人”;政府由于管得過死而要對后果負全責,疲于處理各種問題,淪為“負擔過重的政府”。一方面是放任不管、一心等靠政府作為的公眾,另一方面是“費力不討好”的全權全責政府?!鞍傩铡痹捳Z雖然為政府提供了倫理道義的支持,卻無法將社會成員構建成有擔當?shù)默F(xiàn)代主體;“群眾”話語雖然在黨群關系的范疇內(nèi)為政黨建設搭建了空間,為政黨的內(nèi)部交流溝通開通了多種渠道,卻無法使政黨建設的視域擴展至廣泛的社會性領域。可見,需要一個話語來補充“百姓”“群眾”話語所缺失的意蘊,即大眾負責、自我管理并參與社會管理,承擔社會責任并維護公共權益。簡言之,要引入“公眾”話語?!肮姟痹捳Z是權力分享、利益共享基礎上的責任話語,它強調(diào)的是權力和權利交互作用下各種社會構成部分和系統(tǒng)的責任共擔。

倫理話語之“百姓”,溝通話語之“群眾”,責任話語之“公眾”,三者與“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xié)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基本原則相對應,不同的話語定位于不同領域,承擔鮮明的系統(tǒng)功能。倫理話語為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和政黨先進性建設提供堅定的道義性支持;溝通話語在政府組織內(nèi)部、政黨組織內(nèi)部、政府與政黨之間,以及政府、政黨與公眾之間,提供多維立體的交流、協(xié)商、信息傳導的機制與空間;責任話語將政府、政黨、社會、組織、公眾都作為平等的權利共有者、權力分享者、利益共享者,使多元主體在劃分責、權、利的前提下實現(xiàn)一體化。話語分化和話語的重新釋義,與“質(zhì)性社會”管理中為達到“善治”目的而進行的政府分化和轉(zhuǎn)型是契合的,這是一個國家(政府)內(nèi)部的組織和機構進行重新定位和關系重組的過程,也是從以權力為中心的話語體系向權力與權利交互作用的話語體系轉(zhuǎn)化的過程?!耙粋€健康的社會需要在社會團結與個體自治之間達至一種平衡狀態(tài)。”[12]話語分化和更新既是管理創(chuàng)新的標簽,又表明了社會管理涉及的多元主體相互之間意義、活動、身份、關系、立場策略及關聯(lián)等的本質(zhì)性變化?!鞍傩铡薄叭罕姟薄肮姟钡仍捳Z體現(xiàn)出國家(政府)在不同領域中的角色和功能;同時,個體在不同公共領域中的責權利得以確立。

[參考文獻]

[1]尹小俊,張春華,楊紅娟.質(zhì)性社會學的探索:理論·方法·應用[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2][美]詹姆斯·保羅·吉.話語分析導論:理論與方法[M].楊炳鈞,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12-14.

[3]那瑛.“婦女回家”討論中的多元話語分析[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79.

[4]鄭莉.社會管理之“社會”生產(chǎn)篇[N].黑龍江經(jīng)濟報,2011-10-23.

[5]李錦輝.“老百姓”話語的意義與反思[J].長江論壇,2011,(2):39.

[6]虞崇勝,張星.從“群眾參與”到“公民參與”——轉(zhuǎn)型期我國城市社區(qū)參與模式的“革命性”轉(zhuǎn)變[J].創(chuàng)新,2010,(1):12.

[7]樂容勝.“人民群眾”概念的再探[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1):59.

[8]鄭莉.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社會建設理論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7,(6):80.

[9]陳強,尤建新.“公眾”內(nèi)涵辨析與公眾滿意戰(zhàn)略[J].上海管理科學,2006,(2):14-15.

[10]周國文.公眾、傳媒與公民權利[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7,(2):29.

[11]鄭莉.國家、市場與社會三方互動模式中的文化建設[J].學術交流,2012,(1):9.

[12]鄭莉.現(xiàn)代性語境下的公民宗教[J].學術交流,2014,(10):193.

〔責任編輯:余明全〕

社會學研究

猜你喜歡
社會管理話語
主持人話語
現(xiàn)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一句鼓勵的話語讓生活更美好
教育管理的屬性分析
探析行政法中怎樣進行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
用法治思維推動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
行政法治視野中的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
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過程中基層政府責任建設問題探討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5:20:29
馬克思的管理思想對加強中國社會管理的啟示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30:18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班玛县| 呼图壁县| 烟台市| 凉山| 阜康市| 固阳县| 岫岩| 黑水县| 庄河市| 城口县| 奉新县| 屏山县| 辛集市| 神农架林区| 旌德县| 田东县| 调兵山市| 临朐县| 米脂县| 合肥市| 五指山市| 防城港市| 临桂县| 荆门市| 四会市| 泰宁县| 额敏县| 读书| 佛山市| 栖霞市| 绥芬河市| 沙田区| 利辛县| 芒康县| 长岛县| 宽甸| 侯马市| 县级市| 景宁| 邢台县|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