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煜,許麗穎,徐強,杜興臣
(1.黑龍江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職業(yè)學院,黑龍江牡丹江157041,2.牡丹江師范學院)
4種植物組合對室內(nèi)甲醛氣體凈化能力的研究
閆曉煜1,許麗穎2,徐強1,杜興臣1
(1.黑龍江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職業(yè)學院,黑龍江牡丹江157041,2.牡丹江師范學院)
甲醛是室內(nèi)裝修污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選用4種室內(nèi)常用植物,將植物進行排列組合后,跟蹤檢測室內(nèi)甲醛濃度變化,分析出各種植物組合對室內(nèi)甲醛凈化能力由大到小依次為吊蘭和龍舌蘭>吊蘭和虎尾蘭>虎尾蘭和龍舌蘭>吊蘭和常春藤>常春藤和龍舌蘭>常春藤和虎尾蘭。研究發(fā)現(xiàn),將植物進行適當合理的搭配可達到較強的凈化效果。
植物組合;甲醛;凈化能力
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逐漸提高,室內(nèi)環(huán)境日益受到重視。目前生產(chǎn)人造板使用的膠粘劑以甲醛為主要成分的脲醛樹脂,板材中殘留的和未參與反應的甲醛會逐漸向周圍環(huán)境釋放,是形成室內(nèi)空氣中甲醛的主體,裝修材料及新的組合家具是造成甲醛污染的主要來源[1]。對人們的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害。甲醛是一種無色的刺激性氣體,沸點為19.5℃,易于揮發(fā),常溫下易溶于水[2]。甲醛主要來源于各種裝修材料中,對人體危害極為嚴重。在各項相關的研究中,人們發(fā)現(xiàn)綠色植物有吸收室內(nèi)有害氣體,凈化空氣的效果,但是室內(nèi)常見植物中,不同植物的搭配組合在凈化有害氣體能力上的研究還較少。室內(nèi)植物的擺放種類及數(shù)量是有限的,本試驗選擇了不同植物組合,針對其對室內(nèi)甲醛氣體凈化能力做了系統(tǒng)的研究。
1.1 試驗材料
對牡丹江市80戶居室進行調(diào)查,從人們比較習慣選用的20種植物中,得出20種植物的使用率,從高到低如下表。
通過對牡丹江市80戶居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從植物的選擇上,居于前6位的是吊蘭占86.25%,虎尾蘭占78.75%,龍舌蘭占70%、常春藤占53.75%、綠蘿占47.5%、橡皮樹占40%。本試驗選用前4種植物吊蘭、虎尾蘭、龍舌蘭、常春藤。試驗所有材料為黑龍江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職業(yè)學院智能溫室提供,所選試驗植物株型,大小統(tǒng)一規(guī)格。
表1 室內(nèi)植物量應用調(diào)查表
1.2 試驗設計
選擇生長良好的吊蘭、虎尾蘭、龍舌蘭、常春藤盆栽植物,試驗場所設在新裝修房間,密封1個月后的7個臥室,各房間面積均為13.5 m2; 光照條件、朝向、密封性基本一致,室內(nèi)溫度控制均在25℃左右,濕度55%左右。房內(nèi)擺飾均為新購買的相同品牌一張床、一柜子、一桌子。試驗期間房間處于密閉狀態(tài),為使密封條件盡可能接近,門窗縫隙均用塑料薄膜密封后開展系列試驗。
7個房間內(nèi)植物組合分別采用ck(不放任何植物),g1(吊蘭和龍舌蘭各2盆),g2(虎尾蘭和龍舌蘭各2盆),g3(常春藤和龍舌蘭各2盆),g4(吊蘭和虎尾蘭各2盆),g5(吊蘭和常春藤各2盆),g6(常春藤和虎尾蘭各2盆)。通過甲醛濃度的跟蹤檢測,在密閉1個月后首次測定甲醛含量為0d,在其后的1d,5d,10d,15d,20d分別進行跟蹤檢測,根據(jù)處理天數(shù)和不同的植物組合進行分析。
2.1 植物組合對甲醛凈化能力分析
表2 植物組合對甲醛凈化能力統(tǒng)計表 mg·m-3
注:ck為對照,g1為吊蘭和龍舌蘭組合,g2為虎尾蘭和龍舌蘭組合,g3為常春藤和龍舌蘭組合,g4為吊蘭和虎尾蘭組合,g5為吊蘭和常春藤組合,g6為常春藤和虎尾蘭組合。
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處理20d后,ck的室內(nèi)甲醛含量有所增加,與處理0d比增加了19%;室內(nèi)放入組合植物后,甲醛含量有所降低,與處理0d比,在處理20d后,g1的甲醛含量降低40%,g2的甲醛含量降低了35%,g3的甲醛含量降低33%,g4的甲醛含量降低了34%,g5的甲醛含量降低37%,g6的甲醛含量降低了31%。說明g1組合對甲醛的吸收效果最好,g6組合對甲醛的吸收效果相對較差。
2.2 植物組合對甲醛吸收能力比較
圖1 植物組合對甲醛吸收能力比較
從圖1中可以看出,ck中的甲醛含量隨著處理天數(shù)的增加而增高,因為沒有放置植物,導致空氣中甲醛的濃度逐漸上升,但是到15d時增加數(shù)量明顯降低,說明甲醛的排放量達到飽和數(shù)值。
從組合方式上看,g1到g6中的甲醛含量隨著處理天數(shù)的增加而逐漸降低,下降幅度為g1>g2>g5>g4>g3>g6,說明吊蘭和龍舌蘭組合對室內(nèi)裝修的甲醛吸收效果最好,常春藤和虎尾蘭組合對室內(nèi)裝修甲醛的吸收效果最差。這可能與個別植物吸收甲醛效果差異有一定的關系。
從處理時間上看,處理0d時甲醛含量相差不大,在0.42左右;處理15d時g1組合的下降幅度較大,到20d時下降幅度有所降低,說明植物體內(nèi)甲醛的吸收量達到固定值后,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這可能與其體內(nèi)對逆境的機理反應有一定的關系。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所選牡丹江市80戶居室中,居民對植物利用上來看,居于前六位的是吊蘭、虎尾蘭、龍舌蘭、常春藤、綠蘿和橡皮樹。研究發(fā)現(xiàn),植物組合對室內(nèi)裝修產(chǎn)生的甲醛有一定的凈化作用,從植物組合來看,吊蘭和龍舌蘭>吊蘭和虎尾蘭>虎尾蘭和龍舌蘭>吊蘭和常春藤>常春藤和龍舌蘭>常春藤和虎尾蘭,說明g1組合對甲醛的吸收效果最好,g6組合對甲醛的吸收效果相對較差。
郭秀珠等[3]對虎尾蘭、吊蘭、君子蘭、橡皮樹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4種參試植物均能吸收空氣中的甲醛,其中虎尾蘭凈化效果最佳,君子蘭也有較強的凈化效果。而本研究中吊蘭組吸收甲醛效果較好。劉延賓[4]研究表明:多肉植物和披針形硬革質(zhì)葉片的龍舌蘭科植物甲醛凈化能力較差,其他葉片類型的植物凈化能力較強,其中綠吊蘭的凈化效果最好。此研究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似,但其表明龍舌蘭科凈化效果較差,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有差異,可能由于選用品種不同,導致本研究中龍舌蘭的凈化效果較好。
本研究測定植物對甲醛的吸收效果,而對植物本身的抗性未做研究,然而評價植物凈化有害氣體的力,不僅要看其吸收效果,還要看其對有害氣體的抗性能力,對室內(nèi)有害氣體吸收好抗性強的植物可以作為室內(nèi)裝飾,吸收好但容易受害的植物只能作為室內(nèi)污染的指示植物[5]。
[1]徐占婧.淺析室內(nèi)空氣中甲醛的危害及測定方法[J]. 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4(26).
[2]徐輝,張淼.居住環(huán)境空氣中甲醛污染的控制與治理[J].科技風,2010(18).
[3]郭秀珠,黃品湖,王月英,等.幾種觀葉植物對室內(nèi)污染物的凈化效果研究[J].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07 (1).
[4]劉延賓,金幼菊.觀賞植物凈化甲醛能力與其葉片形態(tài)和光合特性的關系[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9,9(3).
[5]黃愛葵.幾種盆栽觀賞植物對室內(nèi)空氣凈化能力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05.
Study on 4 Kinds of Combination of Plant PurificAtion Ability of Indoor Formaldehyde
Yan Xiaoyu1,Xu Liying2,Xu Qiang1, Du Xingchen1
(1.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conomy Vocational College,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41,2.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Formaldehyde is one of the major pollutants in indoor decoration pollution, paper selects four kinds of common indoor plants, the plants permutations and combinations, the tracking and detection of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indoor formaldehyde, analyze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plants in descending sequence of indoor formaldehyde purification capacity as spider plants and agave>spider and Sansevieria>Sansevieria and agave>spider and Ivy> Ivy and agave>ivy and Sansevieria.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plants can be achieved with appropriate and reasonable strong purifying effect.
Plant combinations;Formaldehyde;Purification capacity
2015-01-15
牡丹江市科學技術計劃項目(Z2014n009)
閆曉煜(1982-),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園林,E-mail:yanxiaoyu1982@126.com。
X51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