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海龍,陳宇,王福德,王鑫,田新華,張建瑛,石德山
(1.黑龍江省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哈爾濱150081;2.黑龍江省林副特產研究所;3.大興安嶺地區(qū)農林科學院)
天然篤斯越橘雜交育種技術研究
翁海龍1,陳宇2,王福德1,王鑫1,田新華1,張建瑛1,石德山3*
(1.黑龍江省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哈爾濱150081;2.黑龍江省林副特產研究所;3.大興安嶺地區(qū)農林科學院)
本研究充分利用越橘屬種間雜交。以篤斯越橘野生種為母本,栽培種為父本的雜交實驗證明,越橘屬植物可以進行中間雜交,2倍體×4倍體雜交成功,說明篤斯越橘可以利用倍性育種技術開展更多的遺傳學研究,創(chuàng)制新種質。
篤斯越桔;雜交;授粉;可配性
我國野生篤斯越橘與北美藍莓栽培品種親緣關系相近,但野生篤斯越橘一般為2倍體,栽培品種包括2倍體、4倍體、6倍體?,F代藍莓栽培種來自于北美傘房花越橘(VacciniumcorymbosumL.),我國野生篤斯越橘是總狀花序,單花或雙生。從產量角度看,傘房花越橘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但北美栽培品種不適應黑龍江省干冷氣候,抗旱性差,不能露地栽培。
北美現代藍莓栽培種幾乎全部來自于藍豐、早藍、伯克利等早期栽培品種,因此遺傳基礎狹窄,抗性不足。近年來,美國開始重視從野生種中獲得新的遺傳資源,改良當前栽培品種的缺點,并獲得了很多新品種。
我國野生藍莓的馴化、選育應借鑒美國經驗,充分利用越橘屬的種間雜交優(yōu)勢。
1.1 試驗材料
表1 親本來源
為獲得野生篤斯越橘良好的適應性和栽培品種的經濟性狀,決定以野生篤斯越橘為母本,以栽培品種為父本開展雜交。父本來源于青島農科院種質資源圃,種源為美國。母本為加格達奇種質資源收集區(qū)中的優(yōu)良單株。
1.2 實驗方法
1.2.1 花粉處理。4月下旬盛花期采摘鮮花,用信封密封后,放入烘干箱,35℃恒溫烘干48h。散粉后,與硅膠干燥劑一同裝入膠塞玻璃瓶中,放入4℃冰箱備用。
1.2.2 母本處理。5月中旬,花芽萌動后套授粉袋,從透明的一側觀察花的發(fā)育情況,成熟后,立即解袋雜交。由于篤斯越橘自花授粉不育,因此不用去雄。
1.2.3 工具。用羊皮紙和塑料薄膜制作授粉袋。
1.2.4 實驗組。實驗中以12個栽培品種作為父本,其中5個可配,分別是藍豐、夏普蘭、斯巴丹、粉藍、安娜。以加格達奇種源篤斯越橘為母本,共55株。
表2 親本組合
2.1 實驗結果概況
第一次實驗共進行5組,授粉629次,獲得果實312粒。授粉成功率最高的是J×AN,達到83.8%。最低的是J×FL,僅為31.1%。
表3 結實概況
2.2 方差分析
可配性的方差分析??梢娊Y實量不由授粉數控制。
表4 結實量方差分析變異數分析
2.3 相關性分析
由相關性分析可見,結實率的變化不是由于授粉數不同造成的,而是親本可配性的差異。
表5 相關性
*在置信度(雙測)為 0.05 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根據上述結果,2012年和2013年對5組可配親本進行了重復實驗,可配性與第一次實驗一致。2013年和2014年,采用赤霉素處理手段,進行了實生育苗,獲得苗木1000株。
可見,篤斯越橘野生種與北美栽培種是可配的,且不同倍性的越橘屬植物符也可雜交,甚至出現2倍體×4倍體可配性最高的情況。
3.1 以篤斯越橘野生種為母本,栽培種為父本,進行雜交,并取得了5個組合。授粉成功率最高的是J×AN,達到83.8%。最低的是J×FL,僅為31.1%。
3.2 以篤斯越橘野生種為母本,栽培種為父本的雜交實驗證明,越橘屬植物可以進行中間雜交,2倍體×4倍體雜交成功說明篤斯越橘可以利用倍性育種技術開展更多的遺傳學研究,創(chuàng)制新種質。
[1]蘭士波. 天然篤斯越桔優(yōu)異種質選擇及組織培養(yǎng)技術[J]. 經濟林研究, 2010, 28(2): 73-77.
[2]蘭士波.篤斯越橘生態(tài)耦合性分析與遺傳效應評價[J].中國林副特產, 2014(4): 1-4.
[3]宗長玲,鄧萌,宗成文,等. 篤斯越桔研究進展[J]. 北方園藝, 2011(12): 173-176.
[4]翁海龍,陳宏偉,段安安. 思茅松高產脂優(yōu)樹選擇[J].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0,(3): 71-74, 79.
[5]田新華,翁海龍,李京,等. 篤斯越橘新品種"紫水晶"離體培養(yǎng)關鍵技術研究[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5(9):30-32,69.
[6]張文達,翁海龍. DNA分子標記在藍莓遺傳育種研究中的應用[J]. 林業(yè)勘查設計, 2014(3): 74-76.
[7]王福德,王鑫,翁海龍. 赤霉素對野生篤斯越橘種子萌發(fā)的影響[J]. 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4):10-11.
2015-03-12
“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課題“典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及功能優(yōu)化技術集成與示范(2011BAD08B01)”子課題“特色漿果資源恢復及高效培育技術研究與示范(2011BAD08B01-03)”
翁海龍,碩士,助理研究員,從事經濟林研究,E-mail:dl5529@gmail.com;*通訊作者:石德山,副研究員,從事漿果研究。
S663.9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