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曉龍 韓丹巖
(1武漢市公安局 湖北 武漢 430000;2中國刑警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5)
油痕擴散法判定印泥印文形成時間的實驗研究
房曉龍1韓丹巖2
(1武漢市公安局 湖北 武漢 430000;2中國刑警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5)
判定印文的形成時間是解決整份文件形成時間的有效途徑之一。運用油痕擴散法對蓋印樣本印文的油痕擴散現(xiàn)象進行了考查,發(fā)現(xiàn)了油痕擴散與蓋印時間長短之間的關系,考查了印泥品牌、紙張種類和印文清晰度等因素對油痕擴散的影響。
油痕擴散 印泥印文 形成時間
伴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涉及文件檢驗的經(jīng)濟案件數(shù)量呈明顯上升趨勢,嚴重危害了國家經(jīng)濟的正常發(fā)展。在這些經(jīng)濟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通常采取偽造文件內容和文件制成時間等手段,以達到篡改事實、逃脫罪責、獲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鑒于此,鑒定文件內容的真?zhèn)巍⑽募朔Q時間與其真實制成時間是否一致就成為案件偵破的關鍵。
文件制成時間檢驗在文檢界各位的努力下,已經(jīng)有了非常大的發(fā)展。然而,不同的檢驗方法有著不同的適用條件和檢驗范圍,如果不能對每種檢驗方法有充分的認識并熟練的掌握,那么在實際案件中,檢驗方法的濫用不僅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造成錯誤。這是法官、案件雙方當事人和每一位文檢員都不愿意看到的。
油痕擴散法屬于無損檢驗,它檢驗的客體是文件上有油痕擴散現(xiàn)象的色痕。印泥中含有大量的蓖麻油,[1]它屬于不干性植物油且不具有揮發(fā)性。在自然條件下,文件上的印泥印文形成后,其所含油脂成分隨著時間的推移發(fā)生擴散現(xiàn)象,可以用油痕擴散法考查油痕擴散程度與蓋印時間長短之間的關系,摸索兩者之間的關系為判定印文的形成時間提供技術支持。
1.1 實驗器材、軟件與材料
實驗器材:VSC6000文件檢驗儀。該文檢儀可以對制作的實驗樣本進行不同倍率條件下的放大觀察,實現(xiàn)局部細節(jié)特征的拍照固定。
實驗軟件: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該軟件可以將拍照固定后的圖片進行顏色處理,將文件上的色料與油痕清楚的區(qū)分開來,并且可以對油痕寬度進行精確的測量。
實驗材料:印章內容為“文件檢驗技術系★實驗專用章”的印章3枚;工字牌、津玉牌和 匯林牌3種不同品牌的印泥;復印紙、信稿紙和票據(jù)紙3種不同的紙張。
1.2 實驗樣本的制作
印章蘸取印泥,于紙張上蓋印形成印文后,在自然條件下印文色痕中油脂的擴散主要受到印文清晰度、印泥品牌和紙張種類的影響。經(jīng)查閱相關文獻以及作者本人通過一系列實驗得出,印泥印文在紙張上的擴散時間上限約為2個月,且印文形成后前期油痕擴散較快,后期逐漸放緩。
綜合考慮影響印文油痕擴散的3種因素和擴散時間上限后,筆者按如下方案進行實驗樣本的制作:
本文共計劃蓋印印文3(紙張)×3(品牌)×2(清晰度)×9(測量次數(shù))=162枚,并將其分為3(紙張)×9(測量次數(shù))=27組進行觀察(3種品牌兩種清晰度的印文制作在1張紙上,即1組實驗樣本上有6枚印文),樣本模板見圖1。測量時間安排為1天、2天、3天、4天、7天、10天、15天、30天、60天。
1.3 實驗步驟
第一步,用VSC6000文件檢驗儀對待檢文件拍照固定。將放大倍率調為1倍,對待檢文件的全貌進行拍照固定,然后將放大倍率調為4倍,對待檢文件上的印文全貌進行拍照固定,再將倍率調至16倍,對待檢文件上印文的局部進行放大處理,對蓖麻油擴散均勻的印文部分進行拍照固定。圖2為自然光16倍(時間間隔10天)拍下的圖片。分別采用多種倍率對文件拍照固定后,將各個圖片按照倍率大小和時間分類重新命名并保存在文件夾中,以便下一步能有序的進行測量和計算。
第二步,將需要進行顏色加強處理的圖片從對應的文件夾中取出,用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打開,用顏色曲線工具調節(jié)圖片的顏色對比,將蓖麻油的擴散痕跡從圖片中凸顯出來,以便肉眼能清晰直觀的進行觀察,從而能從圖片中較好的選取油痕擴散的測量點進行測量和計算,見圖3所示。
第三步,將需要測量的、經(jīng)過顏色處理的圖片在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上打開,用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中的標尺工具,分別對選取好的油痕擴散測量點進行測量,見圖4,將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做好記錄。此方法測量精度:1.75mm/84≈0.020mm。以此類推,將需要測量的油痕擴散痕跡逐一測量并記錄到表格中。
一般印文圖案外框的寬度為1.5~2毫米,但用普通的測量工具測量時,精度難以達到要求,從而會影響實驗結論的準確性。在上圖的測量中,印文的實際寬度大約為1.75毫米,當用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的標尺工具對上圖的印文外框進行測量時,其顯示的數(shù)值為0.84,因此印文的測量精度能達到0.01毫米,這種精度完全能達到實驗的要求。
第四步,將所得數(shù)據(jù)代入“油痕擴散差值百分比”公式[2]進行計算,根據(jù)擴散百分比推算印文的蓋印時間。
蓋印印文時印泥和紙張的選取,文件形成時主觀因素的影響,文件形成后的保存狀況均會對印泥色痕中油痕的擴散產(chǎn)生影響。但油痕擴散差值百分比是將文件自身的油痕擴散距離進行運算的公式,因此它成功避開了其它因素的影響,將文件自身的油痕擴散獨立開來,形成文件自身的油痕擴散規(guī)律,從而計算出文件上色痕的形成時間。這是除無損檢驗外,油痕擴散法的另一大優(yōu)勢。
利用油痕擴散法判定文件上印泥印文的油痕擴散時,主要受到印文清晰度、印泥品牌以及紙張種類3個因素的影響。
2.1 印文清晰度的影響
某一品牌的印泥中色料與油脂的比例是一定的,當印泥被印章沾取在文件上蓋印形成印文后,印文的清晰度也就間接反映了印文色痕中油脂量的大小。因此,在用油痕擴散法測量文件上印文的形成時間時,要充分考慮印文清晰度的影響。若文件上印文的清晰度太低,則會影響油痕擴散法的測量效果。在選取印文測量點時,也要選取印文清晰度較高,印文色料較多的部分進行測量。
2.2 印泥品牌的影響
不同品牌的印泥其組成成分是有差異的,同種品牌不同型號的印泥成分差異雖小但仍然存在,同種品牌同種型號的印泥,生產(chǎn)日期和使用保存狀態(tài)的差異對印泥中油脂的含量也會有影響。印泥品牌的影響參見表1和表2中的數(shù)據(jù)。
2.3 紙張種類的影響
絕大部分的紙張都是由植物纖維制成的薄片,印文在紙張上形成后,其色痕中的油脂會沿著紙張纖維的紋路擴散。然而不同的紙張,其植物纖維排列有差異,特殊用途的紙張中還會添加特殊物質,這些都會影響油痕的擴散。以工字牌印泥為例,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和表2。
圖1 樣本模板
圖2 自然光16倍(時間間隔10天)條件下印文局部照片
圖3 photoshop處理后(加強油痕顯現(xiàn)效果)的印文圖像
圖4 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標尺工具測量示意圖
表1 工字牌印泥在不同紙張上蓋印印文的擴散數(shù)值
表2 工字牌印泥在不同紙張上蓋印印文擴散距離的“差值百分比”數(shù)值
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工字牌印泥在不同紙張上,其油痕擴散數(shù)值是有差異的。復印紙上油痕擴散距離較小,擴散速度較慢;票據(jù)紙和信稿紙上擴散距離較大,擴散速度較快。當擴散時間達到60天時,擴散距離數(shù)值的變化就非常小了,可基本認定為擴散停止。
3種紙張上的印泥印文油痕擴散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蓋印后半個月以內)擴散速度很快,曲線斜率很大,第二階段(半個月到一個月),油痕的擴散速度較慢,第三個階段(超過一個月)油痕的擴散速度趨于平緩,曲線趨于平行于橫軸,具體見圖5、圖6和圖7。其他品牌印泥的油痕擴散遵循相同的規(guī)律。
作為判定文件上色痕形成時間眾多方法中的一種,油痕擴散法有著無損、流程簡捷和操作方便等優(yōu)點。面對文件形成時間鑒定需求越來越大,文件形成時間檢驗方法越來越多的今天,將每一種方法的適用范圍研究清楚,為文檢實戰(zhàn)工作提供強有力地支持并予以規(guī)范化是非常必要的。
經(jīng)過大量實驗,本文對油痕擴散法在判定文件上色痕形成時間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油痕擴散法在判定印泥印文色痕形成時間方面效果較好。在自然條件下存放的蓋有印泥印文的文件,經(jīng)油痕擴散法檢驗后,可以判定其上印文是兩個月內形成還是形成時間超過了兩個月。
第二、在自然條件下存放的待檢文件,其上印文形成時間在兩個月內且狀況較好時,可以用油痕擴散法較準確的推算出印文的絕對形成時間。待檢文件情況較好是指文件上印文清晰、印文油痕明顯且文件紙張質量好。
圖5 復印紙上工字牌印泥印文油痕擴散曲線
圖6 票據(jù)紙上工字牌印泥印文油痕擴散曲線
圖7 信稿紙上工字牌印泥印文油痕擴散曲線
[1]方邡,程永凱.文件上油質印文絕對形成時間的研究.中國文件檢驗專業(yè)建設40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
[2]李彪,謝鵬.書寫時間確定技術的國內現(xiàn)狀與發(fā)展[J].刑事技術,2002,(5):33-35.
(責任編輯:于 萍)
DF794.2
A
2095-7939(2015)04-0069-03
2015-07-11
公安部科技強警基礎工作專項課題(編號:2013GABJC027)。
房曉龍(1988-),男,江西九江人,湖北省武漢市公安局刑事偵查局文檢室民警,碩士,主要從事文件檢驗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