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專項運動能力的影響

2015-03-07 05:32亮,申
中國體育科技 2015年5期
關鍵詞:受試者排球穩(wěn)定性

趙 亮,申 喆

?

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專項運動能力的影響

趙 亮1,申 喆2

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已應用于大多數競技運動項目,但其對運動員專項運動能力的影響依然沒有定論。為驗證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專項運動能力的影響,研究選取青少年女子排球運動員18名,分為實驗組(9名)和對照組(9名)。實驗組除常規(guī)專項訓練外,增加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照組只進行常規(guī)專項訓練。通過對8周訓練前、后運動員排球專項運動能力和核心穩(wěn)定性指標的測試和比較發(fā)現,經過8周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后,實驗組排球專項運動能力指標中除了助跑摸高成績沒有明顯變化外,其余指標均高于訓練前,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指標也顯著高于訓練前;對照組則都沒有明顯變化。進而推測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的確能夠提升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專項運動能力及核心穩(wěn)定性。因此,青少年排球運動員應重視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

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專項運動能力

1 前言

高水平運動員出色競技能力的發(fā)揮依賴于腰椎-骨盆-髖區(qū)域構成的核心(Core)穩(wěn)定系統(tǒng)。運動過程中,這一系統(tǒng)提供的穩(wěn)健平臺可以控制不同姿勢下身體的運動[26],可以使人體運動鏈的功能更具高效性和準確性[9]。對于排球運動來說,無論發(fā)球、扣球等專項基本技術,還是傳球、助攻等及時準確的移動,無不需要核心肌群的積極參與。

當前,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已經應用于眾多競技運動項目的體能訓練之中,但其對運動員專項競技運動水平的提升依然存在爭論[8,19,23-26]。特別是,對于身體形態(tài)和器官機能都處于快速變化、發(fā)育成熟階段的青少年運動員來說,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是否切實提高專項競技運動能力依然缺少科學的實證研究。基于此目的,本研究通過對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實施8周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檢驗其對排球運動專項競技能力的影響,從而驗證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與專項競技運動能力之間的關系。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選自曾獲國家中學生排球錦標賽省級第1名的體育傳統(tǒng)學校青少年女排運動員(18名),分成實驗組(9人)和對照組(9人)。2組受試者在年齡、訓練年限、身高、體重以及BMI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全部受試者經健康檢查和詢問,無疾患和遺傳病史,且從未參與過任何形式的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計劃(表1)。

n年齡(歲)訓練年限(年)身高(m)體重(kg)BMI(kg/m2)總體 1816.06±1.767.89±1.451.75±5.9662.44±6.7720.45±1.53實驗組916.00±2.007.78±1.691.74±0.0764.44±8.1319.72±1.41對照組916.11±1.628.00±1.751.75±0.0660.44±4.7221.17±1.35

2.2 研究方法

2.2.1 實驗設計

研究采用前測、后測和實驗組、對照組的實驗設計。在訓練計劃開始的前1周內對實驗組和對照組2組運動員進行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和排球專項運動能力測試(前測試),并詳細記錄測試數據。2組在完成正常的教學訓練外,僅對實驗組添加每次30 min,每周4次,共計8周的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完成訓練計劃后的1周內,再對2組運動員進行相同的測試(后測試),并詳細記錄測試數據。

訓練計劃的執(zhí)行由相同教師在相同時間、相同場地內進行。實驗過程中,2組受試者訓練計劃除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干預的部分外,其余各項訓練內容均一致。

指標測試均由專業(yè)人員實施,且2組受試者每項指標實驗前、后由相同教師進行測試。測試前安排受試者進行適當準備活動,對測試的動作進行簡單講解和練習,確保測量誤差降至最小。

2.2.2 測試指標

1.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

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選用McGill測試(McGill protocol)[13],由腰部屈曲測試(Trunk Flexion test,圖1)、Beiring-Sorensen 腰部伸展測試(Beiring-Sorensen Trunk extension test,圖2)、右橋測試(Right flexion test,圖3)和左橋測試(Left flexion test,圖4)組成。測試對主要核心肌群的等長收縮力量耐力進行評價,適用于不同的競技項目和運動環(huán)境[16,18,19],其信度[16]和效度[7,18,19]均已被證實。

圖 1 本研究受試者腰部屈曲測試示意圖Figure 1. Trunk Flexion Test

圖 2 本研究受試者腰部伸展測試示意圖Figure 2. Beiring-Sorensen Trunk Extension Test

圖 3 本研究受試者右橋測試示意圖Figure 3. Right Flexion Test

腰部屈曲測試:測試開始前受試者坐靠在一塊與地面成55°角的擋板前,雙手交叉置于胸前,掌心向下,膝蓋彎曲成90°,由同伴協助固定雙腳;測試時,擋板向后撤離10 cm,受試者保持之前的姿勢,開始計時;當受試者的背部觸碰到擋板計時結束。

腰部伸展測試:由Beiring-Sorensen于1984年首次采用[4]。測試中采用的姿勢為Beiring-Sorensen姿勢。受試者上體懸空俯臥于鍛煉長椅/凳上,將其髂前上棘置于長椅/凳邊緣,下體由同伴協助固定在長椅/凳上,雙手交叉置于胸前,掌心向上,上體保持水平姿勢,開始計時,上體出現晃動計時結束。

左、右側橋測試:受試者呈左(右)側臥,用左(右)臂彎曲成90°支撐上體,左(右)手握拳,右(左)手置于體側,兩腿伸直,右(左)腳置于左(右)腳上方,當受試者臀部離開地面,身體呈一條直線時計時開始,無法保持直線時,計時結束,測試過程中,身體不能出現明顯的前后晃動。

每項測試均重復2次,選取時間長的1次作為測試結果記錄。

2.排球專項運動能力測試

排球專項運動能力測試選擇與排球運動項目特征密切聯系的基本運動能力作為測試指標[1],包括助跑摸高、V形移動(圖5)、半“米”字形移動(圖6)、30 s 20 kg挺舉、30 s斜板仰臥起坐、排球擲遠、雙搖跳繩。其中,移動測試均在排球場地內完成,每人每項測試2次,選擇最好1次成績記錄。

圖 5 本研究V型移動測試示意圖Figure 5. “V”Running Test

圖 6 本研究半“米”字移動測試示意圖Figure 6. Half“Mi”Running Test

助跑摸高要求雙腳起跳單手摸高,不限助跑的距離和方向。V形移動要求在排球場端線的中點和進攻線與邊線的兩個交點各放置一個標志物,受試者計時從1跑到2觸碰標志物然后返回1觸碰標志物,再跑到3觸碰標志物后返回1觸碰標志物,重復3次移動后計時停止。具體路線為“1→2→1→3→1→2→1→3→1→2→1→3→1”。半“米”字形移動要求排球場2條邊線與發(fā)球線的交點,發(fā)球線中點及其與進攻線中點的交點,進攻線與兩條邊線的交點各放置一個標志物。受試者從1處開始計時,分別往返觸碰2~6處標志物后返回1處計時停止。具體路線為“1→2→1→3→1→4→1→5→1→6→1”。30 s 20 kg挺舉記錄30 s內受試者完成的次數。30 s斜板仰臥起坐要求受試者仰臥于斜板上,兩腿稍分開(與肩同寬),膝蓋自然彎曲呈90°左右,記錄30 s內受試者完成的次數。排球擲遠要求兩腳前后開立原地投擲。雙搖跳繩則記錄30 s成功完成的次數。所有測試均重復2次,選取最好成績記錄。

2.2.3 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計劃制定

參照Jeffreys 5級難度遞增訓練模式制定訓練計劃[10]。該模式遵循了由靜到動,由穩(wěn)定到不穩(wěn)定,由徒手到負重的難度遞增順序。目的是促進神經肌肉動員程序的再設計,即以核心肌群收縮控制的學習開始,掌握之后在穩(wěn)定支撐面上練習緩慢地運動結合靜態(tài)姿勢控制。當運動員在這樣一個最小刺激的支撐面條件下對核心肌群的控制方式產生適應后,接下來的3個練習水平(不穩(wěn)定支撐環(huán)境下的靜態(tài)姿勢控制和穩(wěn)定支撐環(huán)境下的動態(tài)運動;不穩(wěn)定支撐環(huán)境下動態(tài)運動;不穩(wěn)定支撐環(huán)境下抗阻力動態(tài)運動)不斷增加難度,最終使運動員能夠在專項競技運動技能中高效運用核心的功能。

本研究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計劃包括:A核心肌群動員收縮練習;B穩(wěn)定狀態(tài)下靜力性支撐練習;C穩(wěn)定狀態(tài)下動態(tài)練習;D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下靜力性支撐練習;E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下動態(tài)抗阻練習。同時,參照現有較為成熟的方法手段[2,20],制定具體訓練計劃(表2、表3)。

運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所得測試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顯著性水平定為P<0.05。

表 2 本研究核心穩(wěn)定性練習內容一覽表Table 2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Exercises for Experimental Group

續(xù)表 2

表 3 本研究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計劃一覽表Table 3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Program for Experimental Group

注: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每組組間間隔大約30~60 s,基本遵循訓練時間與間隔時間1∶2的比例。

3 研究結果與討論

3.1 研究結果

3.1.1 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排球專項運動能力及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結果比較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青少年運動員排球專項運動能力各項測試成績均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4)。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受試者核心穩(wěn)定性各項測試結果不具顯著性差異(P>0.05,表5)。

表 4 本研究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前排球專項運動能力測試成績比較一覽表Table 4 Comparisons of the Special Athletic Ability Testing Scores for Volleyball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the Experiment

注:* 表示P<0.05, ** 表示P<0.01,下同。

3.1.2 對照組實驗前、后排球專項運動能力及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結果比較

與實驗前相比,8周常規(guī)排球教學訓練后,對照組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專項運動能力各項測試成績并無明顯差異(P>0.05,表6),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結果與實驗前相比也無明顯差異(P>0.05,表7)。這說明,8周的常規(guī)排球教學訓練并未影響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專項運動能力和核心穩(wěn)定性。

表 5 本研究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前核心穩(wěn)定性指標測試成績比較一覽表Table 5 Comparisons of the Core Stability Testing Score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the Experiment

表 6 本研究對照組實驗前、后排球專項運動能力指標測試成績比較一覽表Table 6 Comparisons of the Special Athletic Ability Testing Scores for Volleyball betwee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in Control Group

表 7 本研究對照組實驗前、后核心穩(wěn)定性指標測試成績比較一覽表Table 7 Comparisons of the Core Stability Testing Scores betwee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in Control Group

3.1.3 實驗組實驗前、后排球專項運動能力及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結果比較

根據雷電的隨機性,如果需要保護全線路接地極線絕緣不被擊穿,必須在每基桿塔接地極線都裝設避雷器[14-15]。裝設避雷器不僅限值雷擊閃絡,同時還需兼顧限值操作過電壓水平。根據雷電流幅值的統(tǒng)計概率,自然界中超過500 kA的雷電流極少,約為2.0×10-6。對于±800 kV滇西北至廣東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的共塔段線路,雷電繞擊極導線時,最大的繞擊雷電流為150 kA。以500 kA的反擊雷電流和150 kA的繞擊雷電流以為例,經過核算,裝設避雷器后,接地極線的雷擊閃絡率趨近為零。

與實驗前相比,8周常規(guī)排球教學訓練和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后,實驗組青少年排球運動員排球專項運動能力測試中除助跑摸高測試成績無顯著性差異外(P>0.05),其他各項測試成績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V型移動、半“米”字型移動、30 s 20 kg挺舉、30 s斜板仰臥起坐、排球擲遠和雙搖跳繩測試成績均有顯著提高(表8和圖7)。

表 8 本研究實驗組實驗前、后排球專項運動能力指標測試成績比較一覽表Table 8 Comparisons of the Special Athletic Ability Testing Scores for Volleyball betwee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in Experimental Group

圖 7 本研究實驗組實驗前、后排球專項運動能力指標測試成績比較示意圖Figure 7. Comparisons of the Special Athletic Ability Testing Scores for Volleyball betwee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in Experimental Group

8周常規(guī)排球教學訓練和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后,實驗組青少年排球運動員核心穩(wěn)定性4項測試結果與實驗前相比均呈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通過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的實驗組受試者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成績明顯提高(表9、圖8)。

表 9 本研究實驗組實驗前、后核心穩(wěn)定性指標測試成績比較一覽表Table 9 Comparisons of the Core Stability Testing Scores betwee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in Experimental Group

3.1.4 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排球專項運動能力與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結果比較

對于排球專項運動能力測試指標來說,實驗組在8周訓練后除了助跑摸高一項測試成績無顯著性差異外(P=0.728),其他各項測試成績均比對照組有顯著性提高(P<0.05)。通過8周額外的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實驗組青少年排球運動員排球專項運動能力測試成績明顯高于沒有進行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的對照組受試者(表10、圖9)。

圖 8 本研究實驗組實驗前、后核心穩(wěn)定性指標測試成績比較示意圖Figure 8. Comparisons of the Core Stability Testing Scores betwee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in Experimental Group

對照組實驗組P助跑摸高2.76±0.962.81±0.990.728>0.05V型移動26.85±1.0326.41±0.60?0.047<0.05半“米”字移動18.65±0.7218.29±1.11?0.046<0.0530s20kg挺舉18.33±7.9521.56±13.05?0.043<0.0530s斜板仰臥起坐21.22±3.1527.00±1.58?0.030<0.05排球擲遠12.04±0.5213.51±1.71?0.045<0.05雙搖跳繩39.11±10.9345.78±6.08?0.044<0.05

圖 9 本研究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后排球專項運動能力測試成績比較Figure 9. Comparisons of the Special Athletic Ability Testing Scores for Volleyball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Experiment

對于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指標來說,8周訓練后實驗組受試者各項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成績與對照組相比均呈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結果要明顯優(yōu)于沒有進行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的對照組。

表 11 本研究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后核心穩(wěn)定性指標測試成績比較一覽表Table 11 Comparisons of the Core Stability Testing Score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Experiment

圖 10 本研究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后核心穩(wěn)定性指標測試成績比較示意圖Figure 10. Comparisons of the Core Stability Testing Score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Experiment

3.2 分析討論

核心肌群主要由與腰椎-骨盆-髖復合體相連的29種肌肉構成[5]。按肌群所在部位可分為腹部肌群、腰部肌群和髖部肌群;按肌群的功能作用又可分為整體性肌群和局部性肌群。這種復雜的構成以及不同肌肉收縮做功的同步性,都會影響到核心穩(wěn)定性,很難用單一的測試來評價個體核心穩(wěn)定能力。另外,肌肉力量、肌肉作功和四肢運動協調性任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缺陷都可視為引發(fā)核心不穩(wěn)定的因素[6],所以,對于核心穩(wěn)定性的測試評價是非常困難的,至今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標準。因此,關于核心穩(wěn)定性與競技運動水平之間關系的研究,以及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競技運動水平影響的研究會選擇不同的評價核心穩(wěn)定性及構成要素(如力量、耐力和爆發(fā)力)的測試。

McGill測試由最初作為評價腰背部疼痛病人核心穩(wěn)定性的方法發(fā)展而來。而其中的4項測試均為肌肉等長耐力測試,主要評價了矢狀面和冠狀面中腰方肌、腹橫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直肌、最長肌和多裂肌等主要核心肌群的運動。依據McGill測試[13],這些肌群幾乎在每一個動態(tài)運動過程中對脊柱穩(wěn)定都起到重要作用,它們之間肌肉工作的平衡亦非常重要。這些測試通過對脊柱保持最小的壓力負荷,來評估檢驗軀干肌群的功能[11,17]。

本研究選擇McGill測試還出于以下4點原因:1)這些測試以評價核心局部肌群等長收縮耐力為主,而維持肌肉活動穩(wěn)定模式的本質就是肌肉耐力[13],同時,這些肌肉及這種收縮方式恰恰是之前訓練常常忽略的部分,也是當前我們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的重點部分;2)以發(fā)展核心整體肌群為主的許多練習(如仰臥起坐、俯臥兩頭起和擲實心球等練習)早已列入運動員的體能訓練計劃,受試者往往存在不同水平的差異,所以,類似的以評估整體性肌群為主的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未必能夠體現訓練的效果或者說難以準確反映本次研究的目的;3)McGill測試雖然起源于臨床康復領域,但早已廣泛應用于競技體育核心穩(wěn)定性研究之中[4,7,19],且其信度和效度已被證實;4)該測試操作簡單,所需專門器材設備較少,因此測量誤差小,便于實施。事實上,實驗過程中McGill測試很容易被運動員和教練員掌握。

從實驗組和對照組前測數據的比較來看,正如研究者的預期,2組運動員無論在排球運動專項競技能力還是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方面均無差別。這一結果與2組受試者年齡、訓練年限、身高、體重等指標沒有顯著性差異有關。加之全部受試者之前都未進行過發(fā)展核心穩(wěn)定肌群的練習,所以,她們的核心穩(wěn)定能力應該都處于同一較低水平,這也為本研究提供了最佳的實驗前提。

Durall等人(2009)對15名女大學體操運動員核心穩(wěn)定性進行了為期10周,每周2次的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研究[7]。通過訓練前、后McGill測試比較發(fā)現,實驗組測試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雖然這一研究沒有進行專項運動能力測試,但通過口頭報告發(fā)現,實驗組在常規(guī)專項訓練中變得更為輕松而有活力,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經過8周的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本研究實驗組受試者McGill測試成績提高非常顯著(P<0.01),而對照組則沒有變化(P>0.05)。這一結果可以說明,本研究制定的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計劃對受試者來說是非常有效的。出現非常顯著的差異,推測原因是研究對象為青少年運動員群體,其無論是肌肉的形態(tài)還是機能均處于迅速變化的敏感時期,加之之前并未經過類似的訓練,所以訓練效果較為明顯。

本研究實驗采用2×2方案,即實驗組和對照組以及分別進行前測和后測的實驗方案,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無關因素的干擾。經過8周的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實驗組在排球專項運動能力指標測試方面除了助跑摸高測試成績與實驗前沒有明顯變化外(P>0.05),其他諸如V型移動、半“米”字型移動、30 s 20 kg挺舉和30 s斜板仰臥起坐等測試成績均得以顯著提高(P<0.01)。對照組任何一項反映排球專項運動能力的指標測試在8周后均未出現顯著變化(P>0.05)。

在8周訓練后,實驗組與對照組除了助跑摸高這項測試成績沒有顯著差異外(P>0.05),在反映排球專項運動能力的其他測試以及McGill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上均存在差異(P<0.05),實驗組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這些結果表明,研究中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的確給青少年女子排球運動員的專項運動能力帶來了改變。核心穩(wěn)定性的加強可以提高運動員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及穩(wěn)定性。這在下肢移動能力、力量由下肢傳遞到上肢的能力以及上、下肢協調配合的能力方面得以證實,如V型移動、半“米”字型移動這類需要頻繁轉換身體重心的下肢運動能力的提高;核心穩(wěn)定性的增強也對提高人體不同部位和環(huán)節(jié)的力量銜接、整合和傳遞起到一定作用,如30 s 20 kg挺舉、雙搖跳繩和排球擲遠這類通過腰部發(fā)力帶動上、下肢運動的測試成績的提高。畢竟“核心”可以看作運動鏈中力由下肢傳遞到上肢的重要“橋梁”[3]。這也與部分體能專家把核心穩(wěn)定性看作訓練中提高競技運動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素的觀點相符[10,12,14]。

不同運動項目的研究所得結論并不一致。Sato和Mokha(2009)對跑步運動員和愛好者的研究顯示,每周4次共計6周的瑞士球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后,在蹬地力量和5 000 m跑成績上實驗組并沒有顯著提升,甚至有所下降[21]。同樣的結果也出現在Stanton等人(2004)的研究中,通過對29名男性運動員實施6周的瑞士球訓練,包括跑臺最大攝氧量測試、跑步經濟性、跑步姿勢和軀干肌群動員在內反映跑步運動水平的指標測試結果均無變化[23]。推測這一結果可能是瑞士球訓練量和負荷偏小,不足以使運動員機體產生明顯的訓練應激所致。

在游泳項目的研究中,大學生游泳運動員6周瑞士球核心訓練后,實驗組在前擲實心球和姿勢控制測試方面顯著提高,但其他運動能力測試(垂直縱跳和后擲實心球)和游泳成績方面并未出現變化[22]。研究者推測,瑞士球訓練也許對于游泳運動的核心穩(wěn)定性需求并不具有充足的針對性,另外,額外的瑞士球訓練計劃也許引起受試者的疲勞。

Tse等人(2005)同樣用McGill測試研究了大學生賽艇運動員8周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計劃對其運動能力指標的影響[24]。雖然訓練后實驗組受試者左、右側橋測試成績顯著增加,但在包括垂直縱跳以及2 000 m賽艇測功儀在內的運動能力指標上均無顯著變化。研究者認為,可能8周的訓練時間過短,并不足以引發(fā)肌肉耐力的顯著變化。

與以上研究的一個明顯不同是,本研究的受試者為青少年運動員。在肌肉形態(tài)和力量、靈敏素質等方面均處于一個敏感期,加之以前從未經歷過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這也導致其軀干肌群,特別是核心局部肌群的力量耐力處于較低的水平。經過每周4次共計8周的循序漸進性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計劃,其核心穩(wěn)定能力得以顯著提高。也就是說,這一刺激能夠充分動員核心肌群工作能力。另外,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計劃的制定也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基于Jeffreys的5級訓練計劃嚴格遵循循序漸進性原則,以核心局部肌群動員收縮的“再學習”開始,經歷靜態(tài)練習到動態(tài)練習,穩(wěn)定支撐到不穩(wěn)定支撐的難度遞增。這與單純的瑞士球訓練相比,其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無疑會更強。這也是本研究中實驗組排球專項運動能力多數指標出現顯著變化的原因之一。

實驗組經過8周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后其助跑摸高成績并沒有發(fā)生顯著變化,這一點也與之前的研究結果類似,即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提高地面對身體的反作用力或者說垂直縱跳能力并不明顯。推測是由于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主要發(fā)展的是腰椎-骨盆-髖區(qū)域的核心肌群,且多數練習以等長收縮為主,以動作姿勢控制和運動鏈力的最佳傳遞為主要目的。雖然這種縱跳動作也離不開脊柱的穩(wěn)定、離不開力的傳遞,但由于其動作姿勢相對簡單,動作完成時間短,在多肌群的精準協同配合方面遠不如上肢復雜動作或下肢多方向移動要求那樣高。雖然核心肌群在這一動作中動員收縮,但其作用遠不如下肢肌群的Plyometrics訓練更為直接,這也是體能訓練應該多樣化、綜合化的原因之一。全面、精確和專項化的體能訓練也許是今后的訓練重點。

4 結論

8周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女子排球運動員的核心穩(wěn)定性。

8周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于提高青少年女子排球運動員的專項運動能力有著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提高了下肢專項移動能力、上肢和腰腹肌群爆發(fā)力和力量耐力、上下肢協調能力和靈敏素質。

8周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于提高青少年女子排球運動員的下肢專項爆發(fā)力影響并不明顯,反映在其助跑摸高成績并沒有顯著變化。

科學系統(tǒng)的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應該作為青少年排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非全部。有針對性的科學訓練才能夠切實促進青少年運動員專項運動能力的提升。

[1]金宗強.我國優(yōu)秀排球運動員專項體能評價體系與診斷方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82-84.

[2]孫文新.現代體能訓練——核心力量訓練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

[3]BEHM D,LEONARD A,YOUNG W,etal.Trunk muscle electromyographic activity with unstable and unilateral exercises[J].J Strength Cond Res,2005,19(1):193-201.

[4]BIERING-SORENSEN F.Physical measurements as risk indicators for low-back trouble over a one-year period[J].Spine,1984,9(2):106-119.

[5]CLARK M A,FATER D,REUTEMAN P.Core(trunk) stabilization and its importance for closed kinetic chain rehabilitation[J].Orthop Phys Ther Clin North Am,2000,9(2):119-135.

[6]COWLEY P,FITZGERALD S,SOTTUNG K,etal.Age,weight,and the front abdominal power test as predictors of isokinetic trunk strength and work in young men and women[J].J Strength Cond Res,2009,23(3):915-925.

[7]DURALL C,UDERMANN B,JOHANSEN D,etal.The effects of preseason trunk muscle training on low-back pain occurrence in women collegiate gymnasts[J].J Strength Cond Res,2009,23(1):86-92.

[8]FILIPA A,BYRNES R,PATERNO M V,etal.Neuromuscular training improves performance on the 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 in young female athletes[J].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2010,40(9):551-558.

[9]FREDERICSON M,MOORE T.Muscular balance,core stability,and injury prevention for middle- and long-distance runners[J].Phys Med Rehabil Clin North Am,2005,16(3):669-689.

[10]JEFFREYS I.Developing a progressive core stability program[J].Strength Cond J,2002,24(5):65-66.

[11]JUKER D,MCGILL S,KROPF P,etal.Quantitative intramuscular myoelectric activity of lumbar portions of psoas and the abdominal wall during a wide variety of tasks[J].Med Sci Sports Exe,1998,30(2):301-310.

[12]LEETUN D,IRELAND M,WILLSON J,etal.Core stability measures as risk factors for lower extremity injury in athletes[J].Med Sci Sports Exe,2004,36(6):926-934.

[13]MCGILL S.Low Back Disorders:Evidence-based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M].2nd ed.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07.

[14]MCGILL S.Low back stability:From formal description to issues for performance and rehabilitation[J].Exe Sport Sci Rev,2001,29(1):26-31.

[15]MCGILL S.Ultimate Back Fitness and Performance[M].Waterloo:Wabuno Publishers,2004.

[16]MCGILL S,CHILDS A,LIEBENSON C.Endurance times for low back stabilization exercises:clinical targets for testing and training from a normal database[J].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9,80(8):941-944.

[17]MCGILL S,JUKER D,KROPF P.Quantitative intramuscular myoelectric activity of quadratus lumborum during a wide variety of tasks[J].Clin Biomech,1996,11(3):170-172.

[18]NESSER T,LEE W.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e strength and performance in division I female football players[J].J Exe Physiol Online,2009,12(2):21-28.

[19]NESSER T,HUXEL K,TINCHER J,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e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n division I football players[J].J Strength Cond Res,2008,22(6):1750-1754.

[20]SAMSON K M.The effects of a five-week core stabilization-training program on dynamic balance in tennis athletes[D].West Virginia:West Virginia University,2005:76-82.

[21]SATO K,MOKHA M.Does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nfluence running kinetics,lower-extremity stability,and 5000-m performance in runners?[J].J Strength Cond Res,2009,23(1):133-140.

[22]SCIBEK J,GUSKIEWICZ W,PRENTICE W,etal.The effect of core stabilization training on functional performance in swimming[D].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2001.

[23]STANTON R,REABURN P R,HUMPHRIES B.The effect of short-term Swiss ball training on core stability and running economy[J].J Strength Cond Res,2004,18(3):522-528.

[24]TSE M A,MCMANUS A M,MASTERS R S.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ore endurance intervention program:Implications for performance in college-age rowers[J].J Strength Cond Res,2005,19(3):547-552.

[25]WILLARDSON J M.Core stability training:applications to sports conditioning programs[J].J Strength Cond Res,2007,21(3):979-985.

[26]WILLSON J D,DOUGHERTY C P,IRELAND M L,etal.Core stabil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and injury[J].J Am Acad Orthop Surg,2005,13(5):316-325.

Effect of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Program on Special Physical Ability in Youth Volleyball Players

ZHAO Liang1,SHEN Zhe2

Although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has been used in many sports,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 in volleyball;particularly in youth volleyball player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 eight-week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program on the special physical ability of female youth volleyball players.18 female youth volleyball players are selected,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9) and control group (n=9).The experimental group followed the routine volleyball training program with the addition of an eight-week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program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the routine volleyball training progra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group improved their volleyball special physical ability test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except the run-up height.Their core stability test performance was also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is indicates that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enhanced the female youth volleyball players’ special physical ability and core stability.Youth volleyball play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corestabilitytraining;youthvolleyballplayers;specialphysicalability

2014-08-15;

2015-06-18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研究領域課題(2014B083)。

趙亮(1976-),男,山東臨清人,副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訓練,E-mail:tomzhaoliang@tom.com;申喆(1984-),女,河南鄭州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E-mail:jijihappykoo@163.com。

1.天津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天津300387;2.河南農業(yè)大學 附屬中學,河南 鄭州 450002 1.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2.Middle School Affiliated to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China.

1002-9826(2015)05-0003-08

10.16470/j.csst.201505001

G842

A

猜你喜歡
受試者排球穩(wěn)定性
涉及人的生物醫(y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涉及人的生物醫(y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淺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藥物Ⅰ期臨床試驗受試者的護理
結構設計穩(wěn)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PEG6000修飾的流感疫苗脂質體的制備和穩(wěn)定性
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教案
抬升角對食蚜蠅飛行動穩(wěn)定性的影響
疫情下普通患者應如何進行肺功能檢查?
氣排球與硬式排球技術教學實驗對比研究
納米級穩(wěn)定性三型復合肥
社旗县| 榆社县| 通海县| 平乡县| 安康市| 井研县| 松溪县| 阳高县| 清远市| 遵化市| 古丈县| 洪洞县| 江陵县| 托克逊县| 三台县| 彰化县| 元氏县| 临城县| 财经| 灵璧县| 柞水县| 阿合奇县| 石景山区| 介休市| 运城市| 玉田县| 双桥区| 阆中市| 盱眙县| 广平县| 谷城县| 浙江省| 府谷县| 罗田县| 沙雅县| 正蓝旗| 昌宁县| 申扎县| 乌鲁木齐县| 湖北省| 开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