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識記是政治學習的邏輯起點,我們要在政治教學上有所變革,就必須教會學生識記的方法。
一、數(shù)字法
在識記中,可以把一些高統(tǒng)整性的知識轉化為一串有趣的數(shù)字,讓復雜的知識變得簡易、清爽,從而增強識記的效果。
以必修四“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為例。我們可以把該框的知識轉化為一串“1234”的數(shù)字:
“1”——實踐的一個定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zhì)活動;
“2”——實踐的兩層含義:實踐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zhì)性活動;實踐是一種直接現(xiàn)實性活動;
“3”——實踐的三個特點:客觀物質(zhì)性、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4”——實踐決定認識的四個表現(xiàn):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二、諧音法
在識記中,可以用同音或近音字來代替本字,通過一種辭趣來強化識記的效果。
以必修三“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例。我們可以用該方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nèi)容”和它們在體系中的“地位”輕松地記下來:
“馬林(靈)”——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公(共)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
“三精雙黃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
“朱镕(容)基”——社會主義榮辱觀,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我們再把上述文字串成一句話:“馬林”和“公主”帶著“三精雙黃蓮”去看“朱镕基”。一句話,讓復雜的知識變得妙趣橫生。
三、想象法
識記需要想象。識記時,我們可以把一些句子的關鍵詞抽取出來,通過想象把這些關鍵詞描繪成一幅新的畫卷,當我們想象這幅畫卷時,就能有效地還原課本的知識。
以必修三“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例。需要學生識記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xiàn)。這些知識歷史感強,對很多學生來說是個記憶的難點,此時,我們可以用想象法識記這些知識。
我們先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五個突出表現(xiàn):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
第一步,先抽取五個精神的第一個字,分別是“井”“延”“長”“西”“紅”。第二步,結合諧音法,由這五個字展開想象,構筑一幅新畫卷: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環(huán)境沒有污染,甚至“井沿(延)”都“長著西紅柿”。最后,還原“井沿(延)長著西紅柿”就順利記住了該時期的五個“精神”。
同理,我們可以把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族精神的五個突出表現(xiàn)——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想象為一幅“雷鋒背著兩彈載著大慶去抗洪”的畫卷,再進行識記。
四、圖形法
圖形能把大量的信息匯集在狹小的空間里,達到“一圖勝千言”的效果。運用圖形能增強知識的直觀性,減輕識記的負擔。
以必修一“信用工具和外匯”為例。我們要記住“外匯和外幣的關系”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圖形。我們先用文字作載體:
國際金融理論告訴我們,外幣與外匯是兩個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概念。一方面,外匯包括外幣,但并不是所有的外匯都是外幣,外幣支付憑證、特別提款權也是外匯。另一方面,外幣包含外匯,但并不是所有的外幣都能成為外匯,一種外幣要成為外匯必須具有自由兌換性、普遍接受性和可償性。這些文本雖然把事情說清楚了,但它引入了很多新概念,解釋起來特別費勁。
我們再以圖形作載體,把二者的關系作圖如下:
圖形直觀地告訴我們:外匯和外幣有交集,但外匯不一定是外幣,外幣也不一定是外匯。
相比之下,我們發(fā)現(xiàn)記住圖形比記住文本要省時省力。
此外,還有口訣法,可以把政治知識編成有韻律、韻腳的口訣,再通過口訣來提高識記的有效性;導圖法,其特點是把一級標題集中在中央圖形上,二級標題作為分支從中央圖形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個關鍵圖形或詞語構成,三級標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xiàn)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各分支最終形成一個知識網(wǎng)絡。學生借助導圖識記知識,能有效防止知識的碎片化,增強知識的整體性。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