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炅偲
“封禪”是帝王表示受命有天下的典禮,也中國古代社會的曠世大典?!胺狻笔窃谏巾斣鐾林韵蛏咸旆A報疆域勘定、并由在帝左右的先祖為佑導的告成禮,“封”的早期涵義主要包括邊界、設壇和祖宗葬所幾大要素?!岸U”是由“墠”演化而來的,本指某一典禮前的一項除草廣地,向地告成之禮,后來被賦予了傳位受命的禮意。封禪也逐漸被賦予了君權(quán)神授、天命所歸的含義。最高規(guī)格的封禪當屬泰山封禪,屬于天子的特權(quán)。秦漢之際僅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于泰山封禪。
《史記·封禪書》較詳盡地記錄了從上古帝王無懷氏一直到漢武帝的封禪活動,無懷氏、虛羲氏、神農(nóng)氏、炎帝、黃帝、頒項、帝浩、堯、舜、禹、湯、周成王、秦始皇、漢武帝,構(gòu)成了先秦西漢封禪的完整譜系。東漢的學者對此封禪譜系毫無異議。然而,從梁代開始,就有學者懷疑《封禪書》所載上古帝王封禪之事的可信程度。南宋馬端臨、明凌稚隆,清梁玉繩皆對上古帝王封禪持懷疑態(tài)度。顧頡剛在《“周公制禮”的傳說和<周官>一書的出現(xiàn)》則明確指出,所謂封禪是從齊國鼓吹起來的,其創(chuàng)造者便是為齊王朝服務的稷下先生們。
近二十年來,其他學者所撰寫的大小關于封禪的文章,在談到早期封禪問題時,或仍沿襲《史記·封禪書》的傳統(tǒng)說法;或吸收前代學者古史辨?zhèn)蔚某煽?,謂封禪源自戰(zhàn)國時期稷下的齊學;或以為源自戰(zhàn)國時期稷下齊學的封禪有古老的泰山崇拜的背景;或曰封禪是上古集祭司與帝王于一身的領袖為證明其合法性而舉行的宗教儀式,本是祭祀土地的大典。
究其雛形、起源及早期形態(tài)則一直為傳說所籠罩,難以廓清。但厘清學界對其認識,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秦漢之際的封禪的緣起和時人的思想。同時,避免了糾纏于其中。所以,本文將就記載較清晰的秦漢之際封禪泰山的活動進行討論。
一、秦始皇的封禪
秦始皇是第一個真正舉行封禪大典的帝王。秦始皇即位的第三年,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狩郡縣,頌秦功業(yè),率領文武百官來到泰山腳下,欲行封禪大禮。他召集齊魯儒生博士七十余人,討論封禪大典的具體禮儀問題?!爸T儒生或議曰:‘古者封禪為蒲草,惡傷山之土石草木;掃地而祭,席用菹秸,言其易遵也。始皇聞此議各乖異,難使用,由此絀儒生。”秦始皇與魯儒生討論封禪典禮。儒生博士議論紛紛,提不出具體的儀禮程式。秦始皇只得借用原來秦國祭祀雍上帝的儀典,到泰山行封禮,到梁父行禪禮?!岸斐嚨溃献蕴┥疥栔翈p,立石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從陰道下,禪于梁父。其禮頗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記也”。等到秦二世胡亥東巡時,就再也沒有召集過儒生。
秦始皇封禪泰山十二年而亡,儒生們借機發(fā)揮?!笆蓟手咸┥?,中途遇暴風雨,休于大樹下。諸儒生既絀,不得用于封事之禮,聞始皇遇風雨,則譏之”。之后,“始皇封禪之后十二歲,秦亡,諸儒生疾秦焚詩書,誅戮文字,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偽曰:始皇上泰山,為暴風雨所擊,不得封禪”。司馬遷于是感嘆“此其所謂無其德而用事者邪?”此次泰山封禪作為第一次封禪是為在先秦封禪傳說夾雜秦國祭祀之禮形成的封禪雛形。
究其目的,秦二世道出,始皇巡游的目的在于示強,即“威服海內(nèi)”。古代禮學家們對之進行過理論闡釋,認為其目的有二:一是“展義”,即宣布德義;二是“告代”,即昭告天下,易姓換代,受命改制。近代以來的學者對此也多有研究,或認為是為了顯示自己是四海的真命天子”,“使統(tǒng)治者的權(quán)力變得神圣不可侵犯”,或認為是為了宣揚功業(yè),或認為其目的在于政治上的“領土控制”??傊蠹叶颊J識到,秦皇漢武封禪和巡游的核心目的,在于尋求皇權(quán)存在的終極依據(jù),向天下昭示其政權(quán)的合法性、神圣性和權(quán)威性。
二、漢武帝的封禪
漢初任用黃老道家之術,休養(yǎng)生息以惜民力。武帝繼位“漢興已六十馀歲矣,天下艾安,搢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于是謀議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因阻于竇太后不果。元狩元年獲麟下詔頒瑞,亦微露封禪之意,但又因封禪禮儀久議難明,所謂“自得寶鼎,上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絕,莫知其儀禮”,遲遲未封禪。歷元鼎以后直至元封元年才行封禪。而且,由于改歷之難,而漢武帝惑于方士封禪可得神仙長生之說,已無耐心等到改制完成之后再封禪,于是就在方士們的慫恿下先封禪后改制了。
漢武帝也征用儒生,但同樣感到“言封禪人人殊,不經(jīng),難施行”,乃至“盡罷諸儒不用”。但儒家議禮之長使之不能完全不用儒生,“于是乃令諸儒習射牛,草封禪儀。數(shù)年,至且行。天子既聞公孫卿及方士之言,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欲放黃帝以上,接神仙人、蓬萊士,高世比德于九皇,而頗采儒術以文之?!奔措m用方士神仙封禪之說,但關于禮儀的制定行用還依靠儒生議禮之長。
漢武帝封禪使其禮儀基本形成,綜觀漢武帝封禪活動雖然沒有完全聽從儒生的建議,卻用儒家的巡狩制、明堂制和社祭制改造了封禪儀式,如五年一封采用的是巡狩的時間,建明堂是儒家夢寐以求的制度,封時用五色土也是社祭的重要內(nèi)容??梢哉f漢武帝的封禪從具體制度上開始了儒家化的過程。有學者指出它帶有明顯的雜湊色彩,即將儒生與方士的方案、秦始皇的立石秘封、漢家太一之祀、《管子》所云祥瑞、六經(jīng)中的巡狩之禮全部囊括。其實還應指出的是,漢武帝制定封禪禮儀的主導思想,仍是儒學無疑。此后每隔五年修封一次,前后共舉行過五次。漢武帝已制定出封禪典禮的大致輪廓,從而使繼起的遵行者有法可循。
三、漢光武帝的封禪
經(jīng)過西漢元成帝時代,封禪大典變得異常神圣起來,以至漢光武帝即位后久久不敢封禪。但封禪大典的神圣性和社會影響,使他很難熟視無睹。終于在建武三十二年的時候,因讀讖緯而決定封禪以應天命?!叭暾拢淆S,夜讀《河圖會昌符》,曰:‘赤劉之九,會命岱宗。不慎克用,何宜于承。誠善用之,奸偽不萌。感此文,乃詔松等案索《河》、《洛》讖文言九世封禪事者。松等列奏,乃許焉。”于是將封禪活動加入了“受命中興”的讖緯理論建設行列。而光武封禪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雜糅以讖緯。
漢光武帝的封禪禮儀基本上遵守王莽改造過的儒家禮制。如泰山刻石文開頭便言“維建武三十二年二月,皇帝東巡狩,至于岱宗”,再套用元始郊祭的禮儀進行封禪活動,所謂“天子親郊天地,先祖配天,先妣配地,陰陽之別”。于是,封禪大典便有了天地、陰陽、祖妣之分。從此,封泰山是祭天,在山之陽,以先祖配;禪泰山下的小山是祭地,在山之陰,以先妣配?;旧系韧┏侵械哪媳苯?,成為一種特殊的郊天祭地典禮。
讖緯作為一種政治理論神話在西漢中后期興起之后,迅速受到政治上及思想上多重的關注和利用,因此它對封禪說提供了使之更加發(fā)展完善的思想文化條件。讖緯的核心思想是河、洛受命說,即以河圖、洛書作為帝王圣人受天命、得天下的符命征應,同時它又接納了同是作為應天受命的封禪說。東漢光武帝劉秀把自己登上大寶地位的合法性訴諸讖緯。
四、結(jié)語
中國古代社會是以禮治國的社會?!蹲髠鳌穼ΧY的治國經(jīng)邦作用作了高度的概括:“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閻步克先生在其《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中把“禮”定義為“居于‘俗與‘法之間的一種政治文化形態(tài)”,把“‘禮治的精義解釋為政統(tǒng)、親統(tǒng)和道統(tǒng)的三位一體”。閻先生的精辟論述有助于我們對“禮治”在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生活中所發(fā)揮的特殊作用的深刻理解。而且這個禮不止包攬著古人的政治生活,還統(tǒng)攝著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先秦,歷史中還滿是神怪荒誕的傳說,齊魯之地,方士盛行??鬃油瞥缍Y制,也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是,儒家沒有將中國人的精神交往彼岸世界,而是將之投放于當下,從現(xiàn)世中找尋寄托,探索方向。中國人一直存在對天的信仰,相信人可以與神溝通是普遍存在的心理,所以祭祀祈福。秦始皇作為第一個大一統(tǒng)帝國的皇帝,他統(tǒng)攝著前所未有的遼闊疆域,封禪也成為其宣揚功業(yè),包舉宇內(nèi)的計劃。至董仲舒時,明確提出了天人感應之說,皇帝為天之子,他所代表的天命至高無上。這正適應了漢武帝擺脫無為,以獨尊儒術實現(xiàn)皇權(quán)獨尊的要求,君權(quán)神授通過封禪泰山更加合法、更有權(quán)威性。光武帝以皇族后裔之名“復興漢室”。無論以何種形式完成封禪大典,封禪泰山的種種目的與象征,都包含著一層更為深潛的意識:溝通天人之際,協(xié)調(diào)天、地、神、人之間的關系,使之達到精神意志與外在行為的和諧統(tǒng)一。獲得天賜的君權(quán)以其合法性、權(quán)威性、神秘性威震宇內(nèi),以無上的天的意志統(tǒng)攝臣民的行為和精神意志。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