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敬紅(沈陽師范大學 戲劇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關于“斯氏體系”的系統(tǒng)化研究
尹敬紅
(沈陽師范大學 戲劇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斯氏體系”是我國影視與話劇表演的主流。本文從“斯氏體系”的縱向研究(歷史回顧)、“斯氏體系”的橫向研究(藝術要素)、“斯氏體系”的立向研究(表演神髓)三個理論層面,對“斯氏體系”進行了系統(tǒng)化研究。
斯氏;歷史;要素神髓
“斯氏體系”是前蘇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簡稱,與德國的“布氏體系”(布萊希特體系)、我國的“梅氏體系”(梅蘭芳體系)并稱“世界三大表演體系”。
而我國的影視與話劇表演,則以“斯氏體系”為主流。因此,對于我國影視與話劇表演藝術而言,有必要對“斯氏體系”進行全面深入的系統(tǒng)研究,以便為影視與話劇表演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具體而言,對“斯氏體系”的系統(tǒng)化研究,可以分以下三個理論層面來進行。
對“斯氏體系”系統(tǒng)化研究的第一個層面,是“斯氏體系”在中國影視與話劇表演實踐中的歷史回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的影視與話劇表演的具體藝術實踐,充分而有力地證明:“斯氏體系”作為主流,取得了有目共睹、有口皆碑、有心皆服的藝術成就。
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戲劇家鄭君里、焦菊隱與電影理論家瞿白音等,就先后以不同的方式,翻譯、介紹了“斯氏體系”。
建國以后,因為“一邊倒”地“向蘇聯老大哥學習”,中國電影、戲劇界,掀起了學習“斯氏體系”的高潮。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都聘請?zhí)K聯“斯氏體系”的戲劇專家前來講學、任教,以舉辦導演干部訓練班、表演干部訓練班、舞臺美術師資進修班等形式,全面地傳授“斯氏體系”。戲劇界人士阿甲、藍天野、歐陽山尊,電影界人士田華、呂復、張平等,都參加了上述訓練班的學習。
與此同時,蘇聯“斯氏體系”專家劉斯里、庫里涅夫、古里也夫、雷柯夫、列普柯芙斯卡婭等,還指導中國演員們演出了話劇《一仆二主》《遠方》《羅密歐與朱麗葉》《女店主》《萬尼亞舅舅》《布雷喬夫》《桃花扇》等劇目,使“斯氏體系”在中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電影與話劇的表演,自然以“斯氏體系”為主流。在這方面成功的范例,不勝枚舉。例如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趙丹,在影片《林則徐》中扮演的男主人公林則徐,就絲毫沒有演員本身的一點影子,而是完全進入到“人物化”的藝術高度,成就了經典。同樣,著名話劇、電影表演藝術家李默然在影片《甲午海戰(zhàn)》中塑造的鄧世昌的人物形象,也是“人物化”的典型形象。而北京人藝表演藝術家于是之在話劇《龍須溝》中塑造的程瘋子的人物形象、在《茶館》中塑造的王利發(fā)的人物形象,也都是“人物化”的典型形象。而這,正是“斯氏體系”表演的核心美學特征。
迄今為止,我國電影與話劇表演以“斯氏體系”為主流,已是不爭的事實,時下熱播的電視連續(xù)劇《老農民》中陳寶國、馮遠征等人的出色表演,同樣以“人物化”的“斯氏體系”為主,這是因為電視劇受話劇、電影表演體系的影響。
對“斯氏體系”系統(tǒng)化研究的第二個層面,是“斯氏體系”本身構成的藝術要素,也就是“斯氏體系”的主要內容。
“斯氏體系”博大精深,其本身就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高水準的系統(tǒng)工程。限于篇幅,不能詳細論介,只能將主要的藝術要素作如下概括:“從理論上,對斯氏體系的‘最高任務和貫串動作’、‘表演藝術是行動(動作)的藝術’、‘心理和形體的有機統(tǒng)一’、‘內部體驗與外部體現的統(tǒng)一’、‘從自我出發(fā)生活于角色’、‘舞臺生活的雙重性’等學說,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從藝術實踐上,則普遍重視生活真實,重視內心體驗,在舞臺創(chuàng)造中形象逼真、感情真摯、動作有機、富有生活氣息?!盵1]
對“斯氏體系”系統(tǒng)化研究的第三個層面,是“斯氏體系”的表演神髓,也就是“斯氏體系”表演的重點與核心、關鍵與生命。
“斯氏體系”又稱“體驗派”,故表演神髓就是“體驗”二字。即“通過演員的有意識的心理技術達到有機天性的下意識創(chuàng)作?!w系’的真髓正在這里?!盵2]也就是說,演員要以“來自生活”與“貴在真實”為“體驗”的兩大翅膀,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進行設身處地、傾情投入的“體驗”,塑造出真實感人的人物形象。
[1]葛一虹.中國話劇通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369.
[2]余秋雨.戲劇理論史稿[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629.
J821.2
A
1007-0125(2015)01-0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