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玉娜,楊慶鴻,任春燕,王 越,王梓桐,張榮明*
(1.東北石油大學(xué)化學(xué)化工學(xué)院應(yīng)用化學(xué)實驗室,黑龍江大慶163318;2.大慶油田有限責(zé)任公司a.第一采油廠實驗大隊;b.第二采油廠第三作業(yè)區(qū)地工隊;c.第八采油廠,黑龍江大慶163514;3.渤海鉆探工程技術(shù)研究院,天津300280)
地層中存在原生孔道和次生孔道,孔徑超過30 μm 的孔道屬于大孔道。試驗證明處在開發(fā)中后期的地層存在大孔道[1]。由于注入水主要沿大孔道流過地層,所以其利用率很低,為了提高注入水利用率,必須封堵大孔道,調(diào)整地層的吸水剖面。顆粒型堵劑廣泛用于封堵大孔道地層,其中粘土瀝青復(fù)合懸浮體系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能夠注入深井地帶,達到深度調(diào)剖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封堵大孔道地層,另一方面粘土、瀝青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可以有效的降低原油采收成本,近年來受到廣泛關(guān)注[2,3]。但由于瀝青粘度較大,不易于注入深層井,本實驗通過加入一定量的粘土,與瀝青混合,使粘土瀝青乳化懸浮體系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及流動性,從而能夠注入深井地帶,封堵大孔道,達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本實驗以長鏈叔胺與氯化亞砜為主要原料,合成一類長鏈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乳化劑,并確定出性能穩(wěn)定的粘土瀝青乳化懸浮體系配方。
強力電動攪拌機JB200-D(上海標本模型廠);電子分析天平BS124S(上海森信實驗儀器有限公司);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森信實驗儀器有限公司);旋轉(zhuǎn)滴界面張力儀TX500D(美國科諾工業(yè)有限公司);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TENSOR27(德國布魯克公司);接觸角測量儀JGW-360A(承德市世鵬檢測設(shè)備有限公司)。
十八胺、十六胺、十四胺、十二胺均為天津市光復(fù)精細化工研究所生產(chǎn);HCOOH、甲醛、Na2CO3、氯化亞砜為天津市大茂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乙醇(沈陽市華東試劑廠);乙二醇(佳木斯化學(xué)試劑廠),以上藥品均為分析純。
1.2.1 十二叔胺的合成 60mL 乙醇置于三口燒瓶中,加入24.8g 十二胺,加熱同時攪拌使十二胺完全溶解,在50℃左右滴加35mL 甲酸,溫度保持不變,加完后攪拌數(shù)分鐘,于60℃左右緩慢滴加30mL 甲醛,加完后升溫至80~85℃保溫回流4h,用堿液(約10%的Na2CO3)中和至pH 值為10 以上,靜置分層,去水,用旋轉(zhuǎn)蒸發(fā)儀脫除雜質(zhì)得十二叔胺[4]。
C12H25NH2+2CH2O+2HCOOH→
C12H25N(CH3)2+2H2O+2CO2↑
1.2.2 乙撐亞硫酸酯的合成 在三口燒瓶中加入91mL 乙二醇,攪拌條件下,滴加115mL 的氯化亞砜,溫度控制在35~40℃,逸出的HCl 氣體用堿液吸收,加完氯化亞砜后攪拌數(shù)分鐘再將溫度升至70℃左右反應(yīng)約2h 至無HCl 氣體逸出,得乙撐亞硫酸酯。
1.2.3 十二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的合成 熔化1mol 十二叔胺倒入三口燒瓶中,攪拌下于30~40℃滴加1mol 的乙撐亞硫酸酯,加完后升溫至95~100℃反應(yīng)4h,反應(yīng)完畢后立即出料,得微黃色蠟狀物,提純所得即目標產(chǎn)物。
用相同方法合成十四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十六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及十八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5,6]。
1.3.1 紅外光譜表征 在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器上采用比較法表征4 種乳化劑,測量結(jié)果見圖1。
圖1 乳化劑紅外光譜圖Fig.1 IR of emulsifier
圖1 中,曲線a 為十二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曲線b 為十四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曲線c 為十六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曲線d 為十八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1261.4cm-1為C-N 伸縮振動;1047.3cm-1為S-O-C反對稱伸展振動;790.8cm-1為S-O-C 對稱伸展振動;其余為-CH2-,CH3-的對稱伸展振動、剪式振動、反對稱伸展振動及反對稱變形振動。由此可判斷所合成的物質(zhì)為所需要的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類化合物[7]。
1.3.2 乳化劑接觸角 用接觸角測量儀,測量4 種乳化劑在瀝青表面的接觸角,4 種乳化劑的濃度為0.002mol·L-1。
測量結(jié)果見圖2,a、b、c、d 分別為十二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十四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十六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十八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其接觸角分別為79.61、83.18、88.85、108.19°??芍送榛?-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在瀝青表面形成的接觸角最大,對瀝青的潤濕性最好[8]。
圖2 乳化劑接觸角Fig.2 Contact angle of emulsifier
1.3.3 乳化劑發(fā)泡性能 分別配制10mL 濃度為0.002mol·L-14 種乳化劑,置于100mL 具塞量筒中,加蓋,常溫20℃下,劇烈震蕩30 次,記錄0 和5min時泡沫體積,計算起泡比。其中起泡比=泡沫體積/試樣體積,起泡比越大,說明乳化劑起泡性越強。5min 后泡沫體積越大,穩(wěn)泡性能越強。4 種乳化劑的起泡性能見表1。
表1 乳化劑起泡性能Tab.1 Foaming properties of emulsifier
1.3.4 乳化劑界面張力 用旋轉(zhuǎn)滴界面張力儀測定4 種乳化劑的界面張力,比較其乳化效果。
圖3 中,曲線a 為十二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曲線b 為十四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曲線c 為十六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曲線d 為十八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
圖3 乳化劑界面張力Fig.3 Interfacial tension of emulsifier
由圖3 可以看出,隨著碳鏈的增加,乳化劑的界面張力隨濃度的變化,先減小再增加。由于碳鏈越長,其親水性越強,所以隨著碳鏈的增加,乳化劑到達最低界面張力的濃度越小。其中,十八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的界面張力明顯低于其他乳化劑,且濃度在0.002mol·L-1左右,界面張力達到最小為0.079 mN·m-1,且其界面張力相對比較穩(wěn)定。
通過比較4 種乳化劑的接觸角大小、發(fā)泡性能及界面張力大小可以看出,十八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的性能明顯優(yōu)于其他同類型乳化劑,滿足接下來實驗所需要求,本實驗乳化劑選擇濃度為0.002mol·L-1的十八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
以5.0g 瀝青的量為基礎(chǔ),分別稱取粘土質(zhì)量為10、15、20、25、30g,置于50mL 燒杯中,用加熱套加熱至瀝青熔化,再攪拌均勻[9,10]。用注入法測量6 種負載體系顆粒的休止角,結(jié)果見表2。
表2 不同質(zhì)量比粘土瀝青的休止角Tab.2 The angle of repose of different mass ratio of asphalt in clay
由實驗可知,當粘土和瀝青質(zhì)量之比為4.5∶1時,瀝青在粘土中的分散效果較好。其休止角在30°左右[11],流動性滿足實驗需要。
稱取粘土和瀝青質(zhì)量比為4.5∶1 的復(fù)合體系0.1、0.2、0.5、0.7、1.0、2.0g,分別與50mL 0.002mol·L-1十八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溶液進行剪切乳化,并觀察其現(xiàn)象。
圖4 為粘土和瀝青質(zhì)量比為4.5∶1 的負載體系,加入乳化劑后,出水率與時間的關(guān)系圖。曲線a、b、c、d、e、f 分別為0.1、0.2、0.5、0.7、1.0、2.0g 的負載體系加入50mL 乳化劑后的出水率曲線。
圖4 乳化體系出水率與時間關(guān)系Fig.4 The water yield changes over time of emulsifying system
由圖4 可以看出,當粘土瀝青混合物的量為1.0g時,體系相對穩(wěn)定,72h 后仍然很穩(wěn)定,沒有出水現(xiàn)象。
實驗證明,只有瀝青與粘土體系與乳化劑在一定的配比下,才能形成穩(wěn)定的粘土瀝青體系,當1.0g粘土和瀝青質(zhì)量比為4.5∶1 的復(fù)合體系與50mL 0.002mol·L-1十八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溶液混合乳化時才能形成較穩(wěn)定的乳化體系。
向粘土瀝青乳化體系中加入一定量的聚乙烯醇溶液,調(diào)整體系粘度,進一步增強體系的穩(wěn)定性。稱取1.0g 乳化體系,分別加入2,5,10,15mL 濃度為1g·mL-1的聚乙烯醇,觀察體系穩(wěn)定性并測量其粘度。
圖5 中曲線a、b、c、d 分別為1.0g 乳化體系,加入2,5,10,15mL 濃度為1g·L-1的聚乙烯醇后,體系出水率與時間關(guān)系圖。
圖5 懸浮體系出水率與時間關(guān)系Fig.5 The water yield changes over time of suspension system
由圖5 可以看出,1.0g 的粘土瀝青乳化體系加入10mL 濃度為1g·L-1的體系較穩(wěn)定,靜置7d 沒有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12]。實驗測量可以知道,該體系粘度增大,且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適合封堵地層。
采用實驗所述工藝制備粘土瀝青復(fù)合懸浮體系,觀察體系的穩(wěn)定性,得到如下結(jié)論:
(1)由十八叔胺和乙撐亞硫酸酯于95~100℃反應(yīng)4h,生成十八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
(2)0.002mol·L-1的十八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界面張力最低,發(fā)泡性最好,與油管表面所形成的接觸角最大,作為乳化劑效果最好。
(3)瀝青與粘土質(zhì)量比為4.5∶1 時,休止角接近30°,流動性比較好,二者能形成均勻的分散體系。
(4)m粘土∶m瀝青=4.5∶1 時,取1.0g 該體系,加入50mL 0.002mol·L-1的十八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和10mL 1g·L-1的聚乙烯醇所形成的乳化懸浮體系最穩(wěn)定。
[1]李克華,王春雨.顆粒堵劑粒徑與地層孔徑的匹配關(guān)系研究[J].斷塊油氣田,2000,7(5):24-25.
[2]梁開方,張勇.粘土顆粒堵劑封堵大孔道配套技術(shù)[J].石油鉆采工藝,1994,16(6):62-68.
[3]王斌,張國萍,許建華,等.高含水油井堵水用復(fù)合顆粒堵劑[J].油田化學(xué),2002,19(3):230-232.
[4]奚美.十八烷基(2-亞硫酸)乙基二甲基銨的合成[J].南京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1998,22(4):357-363.
[5]籍寶霞,李?;?李曉輝,等.十六烷基二甲基(2-亞硫酸)乙基銨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水處理技術(shù),2008,34(8):34-37.
[6]段明峰,梅平,熊洪錄.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合成反應(yīng)研究[J].化學(xué)與生物工程,2005,22(8):28-30.
[7]施來順,楊中強,李娜,等.一種新型陽離子瀝青乳化劑的合成及在線紅外光譜的研究[J].平頂山學(xué)院學(xué)報,2014,29(2):61-67.
[8]易美榮,孫建林,孫橋,等.板帶鋼乳化液對金屬表面潤濕性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2013,11:014.
[9]Ming-yuan L I,Xiaoyu Z,Meiqin L I N.Experiment in Situ Taking Linked Polymer Solution(LPS)as In-depth Profile Control Agent[J].Acta Petrolei Sinica,2002,(6):019.
[10]Feng Q,Shi S,Wang S,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rofile Control by Clay Particles after Polymer Flooding[J]. Petroleum Science,2010,7(4):509-514.
[11]董玉秀,宋珍鵬,崔素娟.對休止角測定方法的討論[J].中國藥科大學(xué)學(xué)報,2008,39(4):317-320.
[12]Qiao R,Zhang R,Zhu W,et al.Lab Simulation of Profile Modification and Enhanced Oil Recovery with a Quaternary Ammonium Cationic Polymer[J].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2012,18(1):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