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珊[浙江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 杭州 310018]
從互文性角度看《西廂記》中典故的英譯
⊙劉 珊[浙江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 杭州 310018]
《西廂記》是中國古代戲劇的經典之作,被稱為中華文學界的瑰寶,其典故的靈活運用豐富了文化內涵,增加了文章的韻味和情趣。本文擬以互文性理論為基礎,比較分析許淵沖和奚如谷、伊維德兩英譯本中典故的翻譯,為典故翻譯提出一些建議和要求。
典故 互文性 《西廂記》
王實甫的《西廂記》是中國古代四大戲劇之一,以其精美絕倫的語言、豐富多樣的文化意蘊,廣受讀者的喜愛。許多翻譯家把這一經典著作譯介給英語讀者,借以傳播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但是由于其典故頗多,文化底蘊深厚,給譯者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如何恰到好處地翻譯典故,一直是廣大學者探究的課題。
本文從互文性角度以許淵沖和奚如谷、伊維德兩譯本為研究對象,分析作為互文符號的典故的英譯,理解互文符號背后隱藏的豐富內涵,以一種新的視角來欣賞《西廂記》中語言美的同時,為典故翻譯提出一些建議和要求。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這一概念由茱莉亞·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于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她認為:“任何文本的構成都仿佛是一些引文的拼接,任何文本都是對另一文本的吸收和轉換?!保↘risteva,1969)她旨在強調文本的含義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來自于其互文本以及整個社會文化知識體系。互文性與翻譯理論的結合是翻譯研究的新領域。翻譯活動是一種以譯者為中介,在兩種語言與兩種文化之間進行的對話與交流的活動,其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互文活動?;ノ囊暯窍碌姆g研究是一個原文本解讀,原文本闡釋以及目標文本再現(xiàn)的過程。目前,互文性理論與翻譯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互文性理論分析和跨語言環(huán)境下互文符號的處理方式。本文對典故英譯的研究屬于后者。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將典故解釋為“詩文里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辭?!分械亩x與此相似基本上得到了人們普遍的認同,即“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由于典故自身語言的濃縮性,意蘊的發(fā)散性和氣質的典雅等特點,翻譯典故時要求譯者必須具備有豐富的互文文化知識。
《西廂記》中運用了大量的典故,筆者將文中出現(xiàn)的典故分為:文化典故、歷史典故、文學典故,并從互文性的角度對比許淵沖和奚如谷、伊維德的譯文。
例(1)眼底空留意,尋思就里,險化個望夫石!(第四本第三折)
Xu’s version:
In vain I center on him my eye,
Keep thinking on,
And nearly turn into a stone.
West and Idema’s version:
Such romantic signals from the eyes,
Trip thoughts of the feelings behind them,
And nearly turn me into a husband-watching rock.
“望夫石”描述了婦人站于山石之上,向遠方眺望,盼望其夫歸來,日久年深,化作石頭仍保持著遙望的姿勢,表現(xiàn)了妻子對從役在外的丈夫堅貞不渝的愛情。許淵沖省略了這個典故的隱含意思將其簡單地譯為“stone”,他采用了歸化的翻譯策略,隱藏了“stone”一詞背后的故事起源。但目標語讀者仍可根據(jù)常識以及文章情節(jié)發(fā)展將此處“stone”的含義與“對忠貞愛情的堅持”聯(lián)系起來。奚如谷、伊維德忠實地將“望夫石”翻譯成較許淵沖更為具體的“a husband-watching rock”,顯然他們采用了異化的翻譯策略,成功地保留了源語文本的互文符號。
例(2)你說謊天來大,成也是你母親,敗也是你蕭何?。ǖ诙镜谌郏?/p>
Xu’s Version:
You have abused your Power over me,
The failure or success,
In this matter rests with no other,
Than you,oh!Mother.
West and Idema’s version:
The old lady’s deceit is as big as heaven.
The fulfillment of that day was due to you,my mother;
The destruction of today is due to you,this Xiao He!
“蕭何”出自典故“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成為大將軍為劉邦重用是蕭何推薦的;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此典故用來指不論是成功還是敗亡都是由于同一個人。此處暗指張生和鶯鶯能否結為夫妻取決于鶯鶯的母親。許淵沖理解了“蕭何”這一互文符號隱含的互文知識,將其直接意譯為“mother”拉近了外國文化與目標語讀者的距離。奚如谷、伊維德同樣識辨了這一互文符號,采用了直譯“Xiao He”加注釋的方法,為目標語讀者挖掘出了這一典故的隱含意義。
例(3)白茫茫溢起藍橋水,不鄧鄧點著襖廟火。(第二本第三折)
Xu’s Version:
Before me water rises higher and still higher;
The monastery seems consumed by roaring fire.
West and Idema’s version:
White and boundlessrise the watersatthe Indigo Bridge,
Cracking and popping burn the firesatthe temple of Zoroaster.
典故“藍橋水”出自《史記·蘇秦列傳》,講述了一個叫尾生的癡心漢和心愛的姑娘約會在藍橋下,姑娘遲遲沒來赴約,可大水卻上漲了,他不肯離去,最后抱橋柱溺亡。此典故常用來形容阻止戀人在一起的障礙?!耙\廟火”常與“藍橋水”一起連用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許淵沖將這一互文符號簡單地翻譯為“water”,在目標語中失去了其互文符號的身份,雖然讀者不能領會到源語文本中的隱含意義,但也不影響讀者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奚如谷、伊維德完整地保留了該互文符號,并添加了詳細的腳注,將讀者帶入中國古典文化的互文網(wǎng)中,讓讀者對戲劇內容有更透徹的理解。
以上分析得出:許淵沖主要采取歸化的翻譯策略,考慮到讀者的接受力,將互文性極強的典故在翻譯時采用了意譯的翻譯方法,省略了原文中的互文符號,給目標語讀者提供了一個可讀性很強的譯文。奚如谷和伊維德主要采取異化的翻譯策略,他們努力在譯文中保留原文中的互文符號和文化信息,試圖讓目標語讀者體驗不同的文化風味。他們在譯文中做了大量的腳注,雖然對讀者來說譯文的可讀性欠佳,但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傳播。
互文性理論為典故翻譯開拓了新的視角,對具體的翻譯活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作用。譯者不僅應掌握原語的語言系統(tǒng),還應多了解該語言所處的整個文化互文網(wǎng),在此基礎上進行翻譯時,才能保持對互文符號高度的敏感性,才能正確識別翻譯中的互文符號,然后靈活地采取各種譯法來處理英漢兩大互文網(wǎng)之間的差異,在傳達原文互文語義的基礎上,盡量保留原語特有的文化底蘊和民族色彩。
[1] Kristeva,Julia.Desire in Language:Semiotic Approach to Literature and Art[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69.
[2] Stephen H.West and Wilt L.Idema.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
[3] 秦海鷹.互文性理論的緣起與流變 [J].外國文學評論,2004(3):19-30.
[4]秦文華.翻譯研究的互文性視角[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5] 許嘉利.中華典故大觀[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
[6]王實甫著.大中華文庫——《西廂記》[M].許淵沖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作 者:劉 珊,浙江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2013級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
編 輯: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