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玲
摘要:目的 對基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的臨床檢驗特點進行分析。方法 隨機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4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收集痰液標本,并對所有標本進行涂片檢查以及菌落培養(yǎng),通過相應的微生物藥敏分析系統(tǒng)對其中所含病原菌進行分析。結果 400份痰液標本中共檢測出244株病原體;其中革蘭陰性桿菌的數(shù)量最多為148株,其次為革蘭陽性球菌54株,真菌42株。結論 對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進行痰菌檢驗,并根據(jù)致病菌的藥敏實驗結果來選擇抗菌藥物治療,有利于提高治療的針對性,且不會出現(xiàn)濫用抗生素的現(xiàn)象,有利于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改善。
關鍵詞:下呼吸道感染;痰菌培養(yǎng);藥敏實驗
在臨床上,下呼吸道感染屬于常見病癥類型,其主要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等[1]。該病癥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咳痰、咳嗽、呼吸困難、胸悶、氣促、氣短等。下呼吸道感染往往是因為各類病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微生物感染導致,其具有發(fā)病率高以及復發(fā)性強的特點[2]。目前,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下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了逐漸增高的趨勢。而隨著現(xiàn)代臨床病原體檢驗技術的不斷進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檢查也逐漸受到了重視[3]。本研究對基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的臨床檢驗特點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4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收集所有患者的痰液標本,所有患者在入院時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咳痰、咳嗽、氣促、胸悶等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癥狀,同時經(jīng)相關檢查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同時伴有白細胞比例增高的現(xiàn)象。其中男性患者198例,女性患者202例;患者年齡:26~74歲,平均年齡(46.71±1.74)歲;本次研究目的均已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其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在參與實驗之前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①采集標本:取患者的早晨痰液,在取樣之前讓患者進行多次漱口,并利用生理鹽水來清潔口腔(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上呼吸道感染菌群混入),將患者深喉處的痰液取出并將其放入無菌盒內立即送檢(對于痰液量較少的患者,在取痰液時可以采用霧化吸入法)。利用痰涂片將標本分類,并進行藥敏實驗;②檢驗手法:先對痰液涂片進行檢查(將合格的痰液標本分別與革血平板、麥康凱平板以及巧克力平板進行接種,同時將平板放于溫度恒定為36°C的培養(yǎng)箱內進行培養(yǎng)處理(培養(yǎng)時間一般為18~24h);挑取菌落涂片進行革蘭染色并將細菌劃分為革蘭陰性以及格蘭陽性;之后再取出足量的純菌落配制成濃度適宜的菌液,然后依據(jù)分別與革蘭陰性以及格蘭陽性平板進行接種,孵化18~24h后利用相關儀器進行分析。
2 結果
2.1病原菌的分布情況 從本次研究結果中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400份痰液標本中共檢測出3種病原菌共244株病原體;其中革蘭陰性桿菌的數(shù)量最多為148株,占總檢出病原菌的60.7%(其中大腸埃希菌共70例,占總檢出病原菌的28.7%;肺炎克雷伯菌42例,占總檢出病原菌的17.2%;銅綠假單胞菌26例,占總檢出病原菌的10.7%,其他病菌共10例,占總檢出病原菌的4.1%);其次為革蘭陽性球菌54株,占總檢出病原菌的22.1%(其中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28例,占總檢出病原菌的11.5%;金色葡萄球菌22例,占總檢出病原菌的9.0%;肺炎鏈球菌4例,占總檢出病原菌的1.6%);最后為真菌42株,占總檢出病原菌的17.2%(其中白色假絲酵母26例,占總檢出病原菌的10.7%,其他真菌占總檢出病原菌的6.5%)。見表1。
2.2革蘭陰性桿菌抗生素耐藥性情況 革蘭陰性桿菌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較敏感,對頭孢類藥物耐藥性高。見表2。
2.3革蘭陽性球菌耐藥情況 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呋喃妥因較敏感,見表3。
3 討論
當人體處于健康狀態(tài)時,其下呼吸道內應為無菌,但是如果人呼吸系統(tǒng)的免疫功能遭到破壞的話則會出現(xiàn)下呼吸道感染的情況[4-5]。我國下呼吸道感染率一直以來都較為穩(wěn)定,但是由于近年來抗生素類藥物的不合理應用導致該病癥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了明顯的增長態(tài)勢。因為下呼吸道連接著人體內的重要器官,因此其極易引起多器官的并發(fā)癥,從而導致患者死亡[6-7]。
雖然該病癥在臨床上的發(fā)病率較高,但是因此該病癥的臨床特征并不具有明顯特異性,因此其極易與其他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比如肺部感染或者是上呼吸道感染等)。尤其對于幼兒而言,其誤診率更高[8]。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致病細菌種類較多且不同種病菌的耐藥性也不盡相同。大腸埃希菌對大多數(shù)抗菌藥物均有較高的耐藥性,對頭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耐藥性較低,對阿米卡星與亞胺培南無耐藥菌株出現(xiàn)。對頭孢唑啉、氨芐西林和慶大霉素耐藥性較高。因此,在對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療時,不要把頭孢唑啉、氨芐西林和慶大霉素作為首選用藥。亞胺培南價格較昂貴,加之其應用時易出現(xiàn)菌群失調現(xiàn)象,所以,臨床應慎用。在治療時,基于比較全面的考慮,可以將頭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耐藥率較低的藥物做為首選藥物應用,該類藥物價格適中,更利于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如果患者經(jīng)濟條件允許,也可以適當選擇亞胺培南進行治療。
革蘭陽性球菌中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占比率較高。從藥敏結果看,革蘭陽性桿菌對于四環(huán)素類、紅霉素類、青霉素類藥物均有較高的耐藥性,對于萬古霉素與呋喃妥因無耐藥菌株出現(xiàn),呋喃妥因價格低廉,因此可將其做為治療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的首選用藥。本組實驗并未做該致病菌藥敏實驗,臨床可將氟康唑做為真菌感染的首選用藥[9]。
綜上所述,對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進行痰菌檢驗,并根據(jù)致病菌的藥敏實驗結果來選擇抗菌藥物治療,有利于提高治療的針對性,且不會出現(xiàn)濫用抗生素的現(xiàn)象,有利于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改善。
參考文獻:
[1]黃阿莉,劉嬌嬌.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2):4463-4464.
[2]孫秋鳳,陳正榮,黃莉,等.2008~2012年蘇州地區(qū)住院患兒下呼吸道感染細菌病原學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4,7(1):39-44.
[3]陳和斌,陸小霞,夏維,等.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痰檢細菌分布和耐藥分析[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22):1725-1727,1733.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