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鋒
摘要:目的 對活動義齒修復中應用磁性附著體的效果進行分析與探討。方法 選取70例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牙列大部缺損患者,對其實施磁性附著體義齒修復,對患者應用磁性附著體前后的咀嚼效果、固位力改善情況以及應用磁性附著體3年后的情況進行分析與對比。結果 對比應用磁性附著體前,應用磁性附著體后的咀嚼效率與固位力等均得到顯著提升,且差異性比較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患者進行隨訪發(fā)現(xiàn),患者齦緣炎、義齒折裂以及游離端基牙遠中骨吸收具有較高發(fā)生率。結論 研究表明,在活動義齒修復中應用磁性附著體,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活動義齒;修復;磁性附著體;效果評價
本研究為分析與評價在活動義齒修復中應用磁性附著體的價值,選取70名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牙列大部缺損患者,對其實施磁性附著體義齒修復,取得了較好修復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70例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牙列大部缺損患者,35例男性,35例女性,年齡為32~66歲,平均年齡為(50.23±12.33)歲,這些患者唾液分泌與口腔黏膜均沒有顯著異常,均可以獨立回答問卷。
1.2方法
1.2.1基牙牙體預備 系統(tǒng)根管治療不能保存活髓的殘根殘冠與基牙,全面牙周治療患有牙周疾病的殘留牙。調(diào)磨基牙到患者齊齦部位,預備常規(guī)根管至其大約根管長度2/3,以確保樁長度在5 mm以上。對患者根面進行修整,使其中央部位能夠形成一種凹面,使其外側能夠形成一種斜面,以此增加支撐面金屬厚度,明顯降低根帽高度。再于凹面處放置備用Magfit銜鐵實施空間檢測。
1.2.2制取印模 排齦大約5 min后,通過硅橡膠印模材料對所有研究對象的全頜初印模進行選取,并在根管內(nèi)導入硅橡膠印模材料,再于患者口中置入初印模,以此獲取從根面邊緣到根管樁末端的印模,最后灌注石膏模型。
1.2.3制作與粘固 制作根帽蠟型以保證牙合平面和根帽表明彼此平行,實施常規(guī)鑄造、包埋及拋光,認真試戴后,在根管中粘固。在根面板放入磁性附著體后,實施常規(guī)模型制作,對頜位關系予以明確與調(diào)整,合理排牙后,進行義齒制作,緩沖處理游離齦部位與義齒組織面。等到口腔組織與新義齒基本相適應后,在義齒基托板磁體窩底面鉆孔,將自凝塑料置于磁體窩中,再在銜鐵表面準確吸附磁性附著體,佩戴義齒后,患者應進行正中咬合,將多余塑料去除,在義齒基托中固定磁體后實施修復。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復查。
1.3評價指標 對比與分析應用磁性附著體前后患者咀嚼效率與固位力改善情況、應用磁性附著體后所有患者隨訪情況。通過Hz-1型固定測量儀測定固位力,對垂直脫位力進行連續(xù)測定,選取最大測量值。通過咀嚼花生米測定咀嚼力,咀嚼 10.0 g生花生米30 s后,對其剩余量進行登記,(總量-剩余量)/總量=咀嚼效果。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t檢驗計量資料,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P<0.05表示差異性比較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應用磁性附著體前后咀嚼效率與固位力改善情況對比 對比應用磁性附著體前,應用磁性附著體后,所有患者的咀嚼效率與固位力均得到顯著提升與改善,且具有明顯差異性,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應用磁性附著體后患者隨訪情況 通過隨訪患者應用磁性附著體后的3年情況,隨訪結果顯示,所有患者齦緣炎、義齒折裂以及游離端基牙遠中骨吸收具有較高發(fā)生率,是磁性附著體在修復活動義齒后所存在的關鍵性問題,見表2。
3討論
一般活動義齒是通過有效利用黏膜或者剩余天然牙為支持條件,采用固位體卡環(huán)基托在剩余天然牙處固定義齒,并通過基托保持義齒位置適當,且可以自由發(fā)揮其咀嚼功能,屬于一種能夠自行摘戴的口腔修復體。通?;顒恿x齒具有比較廣泛的臨床適用范圍,可以對牙槽與牙列缺損進行有效修復,缺牙數(shù)目可由一個牙缺失至全口牙缺失,且主要目的是對患者牙齒缺失的形態(tài)與生理功能進行有效恢復,活動義齒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具有較廣適用范圍,具有較少牙體組織磨除,方便日常洗刷,可以保持患者口腔清潔度,對患者日后牙齒加補或修理奠定良好基礎[1]。制作活動義齒的設備比較簡單,而且制作過程也相對簡便。但是,活動義齒修復自身也具有一定弊端與缺陷,因為其部件多、體積大,而且反復磨損與摘卸后,會導致義齒缺損更為嚴重,對患者義齒咀嚼能力與固位力產(chǎn)生嚴重影響。所以,尋找一種優(yōu)質的材料,是有效修復活動義齒的關鍵[2]。
繼精密附著體與簡單附著體后的一種新型附著體,磁性附著體是現(xiàn)階段被口腔醫(yī)學界所公認的一種重要附著體。通常磁性附著體是通過磁性材料磁力在種植體或者基牙上吸附修復體,以此穩(wěn)定與固位修復體的一種裝置,該材料具有較強固位力,適用范圍比較廣泛,而且操作過程比較簡便,在磁引力作用下,磁性附著體可自動復位,有效保護患者基牙。所以,在修復活動義齒過程中,應用磁性附著體能夠使傳統(tǒng)全扣義齒咀嚼效率低下與固位欠佳的弊端得到有效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對比應用磁性附著體前,應用磁性附著體后的咀嚼效率與固位力等均得到顯著提升,且差異性比較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患者進行隨訪發(fā)現(xiàn),患者齦緣炎、義齒折裂以及游離端基牙遠中骨吸收具有較高發(fā)生率。研究表明,在活動義齒修復中應用磁性附著體,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鄭成燚,楊凱.磁性體在活動義齒修復中的臨床應用體會[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11,34(6):106-107.
[2]張國明,魏俐儀.磁性附著體在活動義齒基牙嚴重缺損再修復中的臨床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12):184-185.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