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高級中學 楊國恩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拜讀了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的名著《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一本書,此書是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寫成的經(jīng)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fā)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shù)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zhuǎn)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fā)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chuàng)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guī)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其實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描述的這些外國的孩子,在我們的中國的實際生活中也真的不少呢。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jīng)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yè)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zhuǎn)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shù)數(shù)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yè)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jīng)考上國內(nèi)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李圣珍老師曾感慨:“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yè)差只是教育不當?shù)慕Y(jié)果。”這話怎能不讓我們這些教師汗顏和震驚呢?
讀完《每個孩子都能成功》我猛然覺得:可能有的孩子的天賦與才華被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教師和急功近利的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
有時候我坐在教室里靜靜地看著我的學生們埋頭苦讀,我又想到如我一樣的那些高中學生的父母們幾乎都要求自己的孩子要考上班級的前幾名,甚至學校的前幾名,這顯然是一個不可能實現(xiàn)的愿望。所以,很多父母卻覺得孩子的成功之路充滿艱辛,只有少數(shù)孩子才能成功,而自己孩子的表現(xiàn)卻總是不能讓人滿意,離成功的標準太遠。這種思想不僅讓孩子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同時也讓父母的心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我總在想:怎么才能讓我的每個學生都走向成功呢?看完《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后,我覺得首先要糾正對成功的錯誤定義和理解。目前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學習成績搞好了,能考上一所好大學就是成功。以此作為孩子成功的標準,就使得學校的每次考試都成為自己孩子競技的舞臺,每張成績單都成為衡量孩子成功與否的標尺。父母的這種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態(tài),這種以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孩子的成功標準,不僅容易造成孩子的“考試恐慌”,還直接影響了父母與子女的親子關(guān)系,直接影響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我覺得每個人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fā)展就是成功,因為以分數(shù)和名次等所謂的統(tǒng)一標準評優(yōu)劣,必定讓多數(shù)人成為失敗者。人是有千差萬別的,成長的基礎與背景各不相同。所以成功就是發(fā)展,最大的成功是人能夠可持續(xù)發(fā)展。
成功就是選擇,因為成功的道理有千萬條,但對于個人而言僅有一條是最適合自己發(fā)展的路。對于一個奮斗的人來說,成功在于選擇,而選擇在于自知。成功者就是選擇了自己最適合的路,失敗者則是選擇了最不適合自己的路。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孩子的個性特點也是千差萬別,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才是真正的教育規(guī)律。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人”,不是工廠里需要機器鍛造的零部件,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用統(tǒng)一的模式、統(tǒng)一的標準賴要求這些鮮活的生命都達到教師希望的高度。那不是教育,而是在用教育的名義摧殘學生的個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理最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能發(fā)出特有的聲響,要是孩子的心同我們的心產(chǎn)生共鳴,我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diào)。”做為教師,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出類拔萃,但是每個孩子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可能讓一株小草長成參天大樹,但是讓它為燦爛的春天奉獻一片新綠,這何嘗不是它最大的成功?
有時候看《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不禁掩卷遐思,仿佛看到這樣一個場景:幾十個五顏六色的氣球,開始放升天空,不一會,有的氣球很快就升到天上,有的離地面幾百米;有的飄向無際的天邊;不過也有一些氣球還在努力地想要越飛越高。這時其它氣球已升到高空,逐漸看不見了。我突然一驚:這不正是我們班的學生的象征嗎?就像氣球一樣,有些孩子他們隨風輕松地升到很高的地方,有的孩子顫微微地搖擺,另外一些孩子呢,則在下面氣喘虛虛地使勁往上升。但是我知道,到最后這些氣球同樣是飛到九宵云外的,我特別要對那些飛的不高的孩子父母親說一句鼓勵的話,有時那些最不容易離地而起的孩子可能最后會飛的最高!所以我請求做父母的和當教師的:不要過早的給孩子下定論,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加以適度的引導,每個孩子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