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芳
(山西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運城 044004)
由于各省市及地區(qū)在師資、環(huán)境設備、觀念等方面的影響,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差較大,在入學時英語成績參差不齊。傳統(tǒng)高職英語教學普遍采用“一本教材”“一個標準”的教學模式,該模式易造成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了”,一般學生“提不高”的局面。這種忽視學生個體差異的做法,抹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如果采用“分層次”方法進行英語教學,則可使英語教學質量在整體上得到提高。
(1)大多數(shù)英語課堂教學仍以“應試教育”為主。高職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但是從目前英語教學實際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堂教學仍然存在以應試教育為主的現(xiàn)象,著重進行語法、語句等知識的講授,對英語口語教學重視的程度不夠,其結果是學生雖然經(jīng)過幾年刻苦學習但不能使用英語進行必要的交流,不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大多高職新生的英語基礎較差。高職院校的新生,大部分是考試成績較低、進入本科院校無望,升高職院校是其無奈的選擇;另一部分新生則是來自于中職、技校。由于其在“高中階段”受師資、設備、教學方法及主觀努力程度的影響,一般來說他們的英語成績普遍較差,有些新生幾乎是“零”基礎。
(3)個別授課教師的敬業(yè)精神欠佳。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常規(guī)教學”外,還應注意與學生所學專業(yè)適當融合,滿足其專業(yè)學習的需求。由于一些英語教師不愿意主動“充電”,沒有進行相關專業(yè)英語知識的深入研究和教學方法的探討,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英語教學質量。
(4)評價體系的導向機制偏頗。我國高職院校教學評價體系還不夠科學,尤其是對高職教師在職稱評定方面的導向不切合實際,致使大多數(shù)教師只對與晉升職稱有關的事項興趣較大,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編寫好教材、如何投機取巧發(fā)表研究論文,但對如何切實做好教學工作興趣較低,出現(xiàn)“本末倒置”的局面。另外,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工作也不夠科學,仍主要以學生的成績高低和證書等級來評價學生的能力,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程度重視得不夠,從而出現(xiàn)“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不良循環(huán)。高職院校現(xiàn)有的教學評價體系難以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育人要做到:“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在中國現(xiàn)代各類版本的《教育學》論著中,“因材施教”也是一條基本的教學原則?!冬F(xiàn)代教育學》對“因材施教”的解釋是:“在共同的培養(yǎng)目標下,根據(jù)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長、性格、原有基礎等具體情況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的教育”。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強調了學生有能力學習和理解任何教學內容,達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能力,速度和動機方面的個別差異將會消失,大多數(shù)學生將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這些經(jīng)典理論是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實施分層次教學的重要依據(jù)。此外,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將學生水平分為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個層次,還提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應注重學生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強調因材施教。
山西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在新生入學第一周進行英語水平考試,之后英語教研室進行成績評定工作,教務處根據(jù)各系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專業(yè)為單位,把學生分為A、B、C三個不同層次。A層的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扎實,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較濃。語言表達和接受能力都較強,高考成績在80分以上;B層的學生英語基礎知識一般,對英語學習有一定的興趣.高考成績在50~80分;C層的學生大部分是通過自主招生和對口升學上的大專,英語學習成績一般在50分以下,屬基礎知識較薄弱者。
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和要求是不同的,英語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調整教學的內容。對于A層次的學生,他們學習興趣較濃,自主性強,教學方法應以啟發(fā)式為主,側重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在授課內容上,教師要適當?shù)卦黾诱n外的內容,以開拓學生視野,提高自學能力以及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并適當增加專業(yè)的一些內容,為以后專業(yè)英語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除了要求學生通過A級考試外,鼓勵他們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或是公共英語三、四級考試,這兩種考試對于學生綜合素質有更高的要求;對于B層次的學生,要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鞏固已有知識,發(fā)展聽說讀寫譯等能力,達到B級考試,并爭取通過A級考試,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C層次的學生,因基礎較為薄弱,接受能力相對不強,且缺乏學習動力等,主要以鼓勵為主,以消除學習恐懼感,培養(yǎng)興趣為目標,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日常用語,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口語會話。學期結束后根據(jù)所學內容進行不同級別的考試。
打破傳統(tǒng)的“一本教材”通用的教學課程觀念,立足于實際整合、改編教學內容,由企業(yè)專業(yè)人才、專業(yè)教師和英語教師共同撰寫教材。充分利用企業(yè)的資源,結合網(wǎng)絡資源提供的多元化渠道不斷更新教學資料,力爭做到難度適度、循序漸進,既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職業(yè)技能的鍛煉,又兼顧語言的掌握。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選用能在聽、說、讀、寫、譯等技能方面體現(xiàn)層次性差異的教材。A類教材針對A層學生,加強聽說技能的培養(yǎng),以及考慮部分學生將來專升本的需求,或者此類學生參加四級考試的需要。B類教材針對B層學生,夯實基礎,同時能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C類教材針對C層學生,加強基礎詞匯、語法和基本閱讀能力。B、C兩類學生主要目標是通過全國英語應用能力測試B級考試。
對于C層學生,應增加語言的輸入部分,在教學方法上多采用語法翻譯法或傳統(tǒng)教學法,以詞匯教學和語法翻譯為主,完成學生的語言知識的原始積累,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對于B層學生,他們已經(jīng)具有相當?shù)恼Z言知識,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這類學生應將重心由語言知識轉移到語言運用和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方法上以交際教學法為主;對于A層學生可以弱化教師的作用,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讓學習者在教師提供的優(yōu)質語言輸入或組織的語言活動中自主構建知識和提高技能。
以Unit 2 Thank You,Volunteers為例,C層學生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文章大意、基本的單詞和短語的用法;對于B層學生以任務型教學法為主,在教師的輔導下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即了解感恩節(jié)的來歷以及網(wǎng)上曬出的感謝志愿者的不同方式,并在掌握基本的單詞和短語的用法的基礎上完成課后習題;A層學生以探究式教學為主,即學生課前通過網(wǎng)絡或者其他方式了解感恩節(jié)的來歷,并在課堂上用英語簡單介紹感恩節(jié)的來歷。課文的學習也是以學生為主,教師只針對學生不理解或者有難度的部分進行相應的講解,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
為了獲得教學反饋,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考核。試題可分A卷、B卷和C卷三類。在教學評價時,要堅持發(fā)展性原則,著眼于學生的學習進步、動態(tài)發(fā)展,結合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綜合學習中的表現(xiàn),形成總結性評價。對C層學生而言,主要突出他們各自在原來基礎上獲得的進步。對B層學生,主要看他們是否保持以前水平并獲得新的進步。對A層學生主要看他們是否在逐步地全面發(fā)展。
近幾年,筆者所在的山西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進行了英語專業(yè)分層次教學的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踐行了高職英語“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此外,分層教學基于同一專業(yè),這樣也方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添加專業(yè)方向的實用英語,為以后的專業(yè)英語學習打下相應的基礎。以Unit 8 Appling for a Job為例。在Applied Writing部分要求學生學會寫Resume,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就會以自己所學專業(yè)以及個人的實際情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個人英文簡歷的制作。通過這一過程學生不僅掌握了簡歷的要素,也學會了制作個人的英文簡歷。
由于受客觀因素及英語教學壓縮學時的影響,大多高職院校只在新生入學時對學生進行一次分層,之后不再進行相應的調動,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及時地激發(fā)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實施分層教學后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針對性地備課,除了滿足教學大綱要求的一些基本內容外,還要不斷地學習一些專業(yè)知識,讓學生感覺到英語教學的實用性,能夠編寫適用于實際情況的校本教材,這對教學任務繁重的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實施分層次教學,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增強學習英語的互動性,提升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也可以促進英語教師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優(yōu)化知識結構。
(2)實施分層次教學宜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與挖掘教師的“指導性、參與性、管理性”及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能動性”,不斷探索高職英語教學模式、豐富英語分層次教學的內涵。
(3)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宜牢固樹立精品課堂意識,熟練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和專業(yè)知識,讓學生在適宜的真實情景中進行學習活動,不斷提高學習興趣,在幫助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4)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只有加強業(yè)務學習、做足備課準備,集思廣益,注重英語分層次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趣味性、實用性,揚長避短,教學相長,才能實現(xiàn)“分層次教學”和“突出能力目標為主的教學”有機結合,才能實現(xiàn)不斷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
[1]張 華.高職院校英語分層次教學學生分層原則探討[J].中國市場,2011(22).
[2]徐軍委.高職高專英語分層次教學探討[J].考試周刊,2010(22).
[3]周天虹,李 剛.高職院校英語分層教學的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