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添翼,張楓,顧冰沁
(常熟理工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江蘇 常熟 215500)
在中外文學(xué)史的人物畫廊中,有這樣一組形象,他們不懼苦難,敢于直面人生,令人敬服,席方平、老瞎子和桑提亞哥就是如此。他們分別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史鐵生的《命若琴弦》和海明威的《老人與?!啡啃≌f,這些人物都有抗?fàn)幟\的堅強性格,蔑視困難的可貴勇氣,但又同中有異,各具性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他們分別出自不同時代與國家的文學(xué)作品,從其抗?fàn)幟\的共同思想特質(zhì)出發(fā),我們進行這樣的比較探究,并由此還原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類的生存困境與不屈精神,折射人性的普遍規(guī)律,就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中國古代與現(xiàn)代文學(xué),還是外國文學(xué),都有生命韌性的精神特質(zhì)存在,并在當(dāng)下啟發(fā)著我們的人生。下面,我們就按照從中國文學(xué)(先古后今)到外國文學(xué)的分析順序,將這組形象從三個方面做一比較。
三個人物形象,一個出自清代作家的筆下,一個是現(xiàn)代短篇小說中的人物,一個為美國小說中的形象。雖然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生活地域不同,然而卻共同擁有不向苦難命運低頭的優(yōu)秀品質(zhì)與獨立人格。通過人物形象的比較,反映出這三者之間的共性,由此闡發(fā)中外小說中硬漢形象存在的普遍規(guī)律。
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席方平》寫孝子席方平魂到陰間、為父伸冤的故事,情節(jié)離奇,小說歌頌了誓死捍衛(wèi)個人尊嚴(yán)、抗?fàn)幒诎捣饨ㄕ蔚木?,反映了進步的主題思想。其中,席方平勇敢反抗、不畏強暴的行為令人贊嘆,當(dāng)冥王問:“敢再訟乎?”席曰:“大冤未伸,寸心不死,若言不訟,是欺王也。必訟!”[1]正如馬瑞芳教授所言:“此時,一個鐵骨錚錚、大義凜然的志士形象已經(jīng)棱角分明地矗立起來?!保?]
席方平與桑提亞哥是當(dāng)之無愧的硬漢子,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緊張激烈,相比之下,史鐵生《命若琴弦》的敘事節(jié)奏則舒緩了許多,老瞎子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抗?fàn)幹还拿\。他雖是個盲人,但依舊堅守人生的信念。他記住了師傅的話:只要彈斷一千根琴弦,就可以復(fù)明。他實現(xiàn)了目標(biāo),卻被告知琴槽里的藥方只是一張白紙。長久的堅守瞬間化為虛無,他的精神崩潰了,但最終又做出了堅強的選擇,鼓勵著徒弟小瞎子,師徒繼續(xù)賣藝為生,在無邊的黑暗中努力前行。
在小說《老人與海》中,海明威寫年邁的漁夫桑提亞哥連續(xù)出海84天都沒有捕到魚,第85天他遇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經(jīng)過兩天的斗智斗勇,最終戰(zhàn)勝并殺死了這條魚,但不久他又遭到了鯊魚的襲擊,老人雖奮力搏斗,但最終還是只帶回了一副巨大的魚骨架。小說寫道:“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頸后凝聚了很深的皺紋?!薄八砩系拿恳徊糠侄硷@得年邁,除了那雙眼睛,那雙眼睛像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決不肯認輸?shù)摹!保?]面對不可逆轉(zhuǎn)的惡劣命運,老人仍能毫不逃避,直面厄運,即便在現(xiàn)實中他失敗了,在精神上也依舊是個強者,是令人崇敬的“硬漢子”??梢?,這三個形象擁有的可貴品質(zhì)是相同的。
無論是席方平、老瞎子,還是桑提亞哥,他們對生活都有明確的目標(biāo)、獨立的思考,對人生有著清醒的認識,不愿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梢哉f,獨立人格的追求,自我意識的凸顯,是這三個形象的另一個共同之處。
席方平身上表現(xiàn)出的獨立人格,是他不因威逼利誘而改變初衷,為父伸冤,并敢于仗義執(zhí)言。席方平具有自我意識,對生活有著自己的獨立判斷,也敢于為心中的正義公道抗?fàn)?,這在壓抑人性、抑制自我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是難能可貴的。老瞎子的獨立人格突出表現(xiàn)在他對光明的渴望,對人生目標(biāo)的始終不渝的追求,正如他所想的:“永遠扯緊歡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保?]他選擇有尊嚴(yán)地活下去,靠自己的技能自食其力,這正是其獨立人格和自我意志的表現(xiàn),也為他鍍上了一層崇高的人性光輝。桑提亞哥的獨立人格,體現(xiàn)在他不論何時都不逃避自己的過錯,不希望把錯誤推脫到外界環(huán)境上去,他無比堅定樂觀地相信自己。
蒲松齡、史鐵生和海明威筆下的這三個人物,都以硬漢形象存在于小說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他們又具有獨特性與不可復(fù)制性。
席方平抗?fàn)幍氖歉嗪诎档姆饨ńy(tǒng)治。他將伸張正義、洗脫冤屈看作自己的使命,同黑暗現(xiàn)實勢不兩立,體現(xiàn)了蒲松齡對封建社會黑暗統(tǒng)治的否定與唾棄,從城隍、郡司到冥王,因為受了羊某的賄賂而都對席方平的狀告不理不睬,“在‘避席畏聞文字獄’的清代,蒲松齡用曲筆托名鬼怪之事,影射的卻是現(xiàn)實社會,席方平的個案基本描述了古代中國訴訟制度的運行狀況”[5]。然而,這種否定卻不是絕對的,最終無論是席方平還是蒲松齡,都把希望寄托于“清官政治”,這使他的抗?fàn)幱志哂辛藙訐u性。
老瞎子抗?fàn)幍氖腔恼Q無意義的宿命。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給了一張能使自己重見光明的藥方,誰知卻是白紙一張,然而他并不認為這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不管怎樣,這張藥方給了他生存的希望。“這篇小說無疑表達出一些存在主義理念: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荒誕的。也就是說,世界本無什么規(guī)律可言,命運也本無什么道理可講,人生本無什么目的或目標(biāo)?!保?]但是,老瞎子在失望之余把希望寄托在小瞎子身上,在抗?fàn)幩廾耐瑫r卻不知不覺墜入宿命之中,抗?fàn)幪摕o的命運似乎陷入了悖論之中,這也正是史鐵生小說主題深刻的地方,也是小說充滿哲理性的表現(xiàn)。
桑提亞哥抗?fàn)幍氖侨松目嚯y與孤獨。風(fēng)燭殘年的老漁夫連續(xù)多天沒捕到魚,然而他并不服輸,終于在第85天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在歸途中,老人為保住大馬林魚而同鯊魚和暴風(fēng)雨搏斗,同自己日漸衰老的軀體抗?fàn)?。他同大馬林魚之間的對話也體現(xiàn)了不甘于孤獨的內(nèi)心世界:“魚啊,”他溫和地大聲說道,“我至死也要纏住你不放。”這種抗?fàn)幑陋毜木褚彩呛C魍?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是典型的美國精神的體現(xiàn)。
正是由于各自抗?fàn)幍膶ο蟛煌?,?dǎo)致了所經(jīng)歷苦難的差異,這種差異表現(xiàn)在肉體上,同時也深深植根于他們的精神世界。
席方平表現(xiàn)為肉體的極致折磨。席方平誓死為父洗脫冤屈,孝心感人,卻受盡非人的對待。冥王讓小鬼懲罰他,“痛極,骨肉焦黑,苦不得死”。“命以鋸解其體”,“鋸方下,覺頂腦漸辟,痛不可忍,顧亦忍而不號”。種種酷刑施加在席方平身上,其痛苦慘烈不言而喻。老瞎子的苦難表現(xiàn)為失去光明的痛苦以及精神上希望的破滅。他飽經(jīng)風(fēng)霜,失去光明的痛苦看似遠去,實則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他,希望破滅后,老瞎子的堅強更令人感動。桑提亞哥所受的苦難是厄運的打擊和年老的孤獨。他的遭遇同老瞎子類似,捕魚沒有收獲,對他的生存信念打擊很大,這也讓他的生活越發(fā)艱難。另一方面,這位主人公無法逃避衰老和疾病的侵襲,他同樣受到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然而我們從他身上卻感覺不到絕望,感受到的卻是他對生存意義強烈而本能的渴望,以及永不服輸?shù)娜松鷳B(tài)度。
將上述幾點因素綜合起來,我們也就不難看到他們各自抗?fàn)幍慕Y(jié)局。性格決定命運,遭遇定格人生,此言非虛。
席方平是個人的勝利和不徹底的批判。他同封建統(tǒng)治的斗爭無疑是勝利的,這反映了廣大勞苦大眾的真實愿望,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席方平對于黑暗現(xiàn)實的抗?fàn)師o疑是最激烈的。肉體的極致痛苦并不能摧毀他的意志,最終靠著必勝的信念獲得了勝利。然而,席方平在危難之時,仍然將希望寄托于“清官政治”,希望廉潔的官員能為自己主持公道,并未否定封建制度,所以說蒲松齡對封建統(tǒng)治的批判是不徹底的。
老瞎子是命運的妥協(xié)與希望的傳承。他抗?fàn)幟\的過程也可以說是對命運的妥協(xié),明知是一個虛無的目標(biāo),卻不停奔跑;明知追求沒有結(jié)果,卻依然親手揭開殘酷的真相。謊言成就了希望,希望產(chǎn)生于謊言,生活便在謊言與希望之間流轉(zhuǎn)、傳承。小說中結(jié)尾處的描寫同開始基本一致,這暗示了結(jié)局已經(jīng)回到原點,生命又進入了新的輪回。
桑提亞哥是戰(zhàn)斗的失利與意志的勝利。雖然在世俗眼中,他只是一個失敗者,然而在精神上卻是永遠的硬漢?!斑@個寓言式故事說明,人在同外界勢力的斗爭中逃避不了失敗的命運,這外界勢力可以是戰(zhàn)爭,是黑社會,也可以是自然界不可阻擋的異己力量;在這些強大的對手面前,孤立無援的人免不了失敗,但是海明威強調(diào)的是人要勇敢地面對失敗這一主題?!保?]無論是同大自然的斗爭還是同衰老的軀體的斗爭,老人無疑都失敗了,然而其不向苦難屈服的精神卻超越了肉體與時間的局限,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在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達的當(dāng)代中國,既有品德高尚、熱心慈善的謙謙君子,也有精神萎靡、看重物欲的勢利小人。精神家園淪陷、社會道德滑坡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我們常在新聞里看到這樣反面教材的人物。讀罷這3部小說,這三個硬漢的形象給予讀者的不僅是心靈上的震撼,更是為我們掃去了精神上的荒穢。
席方平的故事反映的是腐朽黑暗的封建統(tǒng)治,也寫出了蒲松齡痛恨官場腐敗、渴望政治清明的情感。席方平的伸冤并不單純是一般意義的報仇,而是正義與邪惡的斗爭,是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一種反抗。他的這種反抗精神,激勵著當(dāng)下的人們鼓起勇氣,與不公平的命運斗爭。面對紛繁復(fù)雜的現(xiàn)實生活,面對突如其來的邪惡勢力,我們不能逆來順受,屈服于環(huán)境,而是要挺身而出,伸張正義。
《命若琴弦》中老瞎子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需有目標(biāo),意義在于過程。因為有了要看到這個世界的目標(biāo),老瞎子的賣藝生涯充滿了希望。那彈斷的一千根琴弦,至少證明他充實地生活過。作者的語言充滿了哲理性:“目的雖是虛設(shè)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拉不緊就彈不響。”史鐵生在小說中寫出了自己坐在輪椅上的人生體驗,因為身體的殘疾,他對生活有了不同于我們健全人的深刻理解。這個短篇小說反映了當(dāng)代知識分子自我意識的覺醒,老瞎子透露的是史鐵生對命運救贖之路孜孜不倦的探求。其實,是否真正的殘疾與身體無關(guān),那些悲觀絕望、貪婪自私、耽于享樂的靈魂才是殘疾的體現(xiàn)。
《老人與?!分械纳L醽喐缭谶B續(xù)84天捕不到魚,人人都說他時運已過、厄運當(dāng)頭時,他卻滿懷希望地對自己說:“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說不定今天就轉(zhuǎn)運”。他從未想過放棄,而是默默地激勵自己:“我漸漸學(xué)會該怎么做了?!敝魅斯硖幤鄳K的環(huán)境但卻絕不認輸。相信明天,無懼失敗,用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去面對一切苦難,這正是一種永不放棄的樂觀精神,也是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的精神?!独先伺c海》是作為戰(zhàn)地記者出身的海明威,其英雄情結(jié)在戰(zhàn)爭時期的鮮明折射,而桑提亞哥印證的是海明威歷經(jīng)坎坷的硬漢形象。我們從海倫·凱勒、張海迪等人的身上已經(jīng)讀到過這種精神,從《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的身上也看到了這種可貴品質(zhì),如何守住精神家園是我們當(dāng)代人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綜上所述,席方平、老瞎子和桑提亞哥,作為處于不同時代與國度、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三個人物,他們用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靈魂,以及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tài)度,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動人心魄的生命之歌,這是抗?fàn)幟\主題曲的三重奏,促使我們思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同時給予人們生活的希望與動力。閱讀這些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常常使我們深思不已。讀好書,會使我們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與“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敢,無形中增添精神力量,尤其是對我們駐守的精神家園、反擊物語對人類心靈的侵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是我們寫作此文的真正目的。
[1] 蒲松齡.聊齋志異[M].孫通海,譯.北京:中華書局,2010:1612.
[2] 馬瑞芳.神鬼狐妖的世界:聊齋人物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2:144.
[3] 海明威.老人與海[M].孫致禮,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2:1.
[4] 史鐵生.命若琴弦[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3.
[5] 徐昱春.英雄的成功與制度的失敗:《席方平》中訴訟制度的社會學(xué)分析[J].蒲松齡研究,2008(2):73-80.
[6] 李滿.史鐵生《命若琴弦》的雙重解讀[J].江西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7(5):82-84.
[7] 聶珍釗.《老人與?!放c叢林法則[J].外國文學(xué)評論,2009(3):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