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浪費的人生——《長日留痕》中史蒂文斯先生的情感真空
主要研究英美文學。
苗萌
(太原工業(yè)學院 外語系,太原 030008)
摘要:日裔作家石黑一雄在他的第三部小說《長日留痕》中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傳統(tǒng)英國文化熏陶下成長并老去的英國管家,這個角色的成功為他贏得了英國文學最高獎“布克獎”。本文將從小說主人公史蒂文斯的情感世界入手,探討在刻板的職業(yè)操守和尊嚴的束縛下,他如何一步步丟失作為人基本的情感交流與互動,度過了看似豐富實則被浪費的人生。
關鍵詞:《長日留痕》;職業(yè)操守;情感真空;無能
日裔作家石黑一雄六歲便隨父母移民英國,除了一個日文名字和一張日本人的臉外,他已經(jīng)深深熟悉并融入到英國的文化與生活氛圍中。這也是為何在《長日留痕》這部為他贏得“布克獎”的小說中,他能夠生動并深入地描寫一位極為傳統(tǒng)的英國管家史蒂文斯。在“職業(yè)操守”和“尊嚴”的枷鎖下,史蒂文斯將自己變成了一個工作機器,逐漸失去感知情感的能力,最終迎來一個空虛和無價值的晚年生活。
對于史蒂文斯來說,管家是“紳士們的紳士”,不能作為單獨的個體而存在。在提到別的管家時,史蒂文斯總是說哪個府的管家如何如何,似乎他們沒有名字,只是那一幢幢大房子和主人的附屬品而已。管家的價值僅僅體現(xiàn)在主人的價值上,我們可以看到史蒂文拋棄了一切個人需求和感情,不自覺地模仿達靈頓勛爵的一言一行,那些所謂高貴的腔調(diào)和姿態(tài),殊不知在這過程中,他作為一個人的價值和品質(zhì)已蕩然無存。
閱讀這本小說的體驗是復雜的,平淡沉穩(wěn)的語言下,史蒂文斯對自然感情固執(zhí)地拒絕與忽視讓他變成一個愛無能者,無法體會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幸福與生命的真正意義。
一、友情無能
為了更好地做一個“偉大的”管家,史蒂文斯堅決地拒絕任何會將他的注意力吸引到其它地方的誘惑。生活中除了工作,其他任何會占據(jù)精力的事情都全部拒絕。肯頓小姐剛進達靈頓府時,為了和史蒂文斯建立一些和諧之意,同時也給史蒂文斯的房間加點暖色,曾帶著花到他的小陽臺。但是史蒂文斯卻說他在這個光禿無色的房間中十分安逸,花會轉移他的注意力,拒絕了肯頓小姐的好意。他甚至沒有眼色地批評肯頓小姐直呼其父的教名,在本來就已經(jīng)破碎的友誼上又潑了一盆涼水。我們可以看到肯頓小姐進來時“面帶微笑”[1]52,出去時卻“面色陰沉”[1]55。
對于人類最基本的交際需求,史蒂文斯無法感知,更無法表達。文中,肯頓小姐至少三次試圖將花帶到他的小陽臺上,三次給了史蒂文斯與她除工作關系外,增加些許朋友意味的機會。有一次,肯頓小姐甚至大膽地從史蒂文斯的胸前搶走一本書。在如此近的身體接觸中,史蒂文斯有一瞬間也覺得像到了“另一個星球”[1]167。但是他很快清醒過來,冷漠地批評肯頓小姐侵占了他的私人空間,堅決地把她請了出去。史蒂文斯看似自足地將自己困在那個黑暗、寒冷的格子間中,拒絕一切溫暖和光明的可能。
史蒂文斯也曾努力想表現(xiàn)一些友好,但是他是如此不擅長此道,以致于每次努力都是徒然??项D小姐接到姑姑去世的信件時,史蒂文斯恰好在場,他卻沒說一句安慰的話就出了她的小陽臺。認識到不妥試圖彌補時,他又返了回去,卻沒有找出一句能減輕肯頓小姐痛苦的話來說,一出口便回到了他所熟悉的工作“領域”。面對傷心的女士,他不停地問新員工招募的事宜,也許他想說些安慰的話語,卻只能說出他最熟悉也唯一熟悉的話題——工作。這些只讓肯頓小姐更加煩擾和難受。表露私人情感對于史蒂文斯來說是太大太難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擦拭瓷器,清掃壁龕才是他能力范圍內(nèi)的事。
于史蒂文斯來說,生活中所有與人交流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為主人服務,個體自由與發(fā)展是不存在也是他所認識不到的概念。包括他對達靈頓勛爵的服從和尊敬,也于個人情感無關,只因這兩者是作為一個優(yōu)秀管家的基本素質(zhì)和要求。在主人要求他開除兩個猶太女傭時,史蒂文斯沒有任何猶豫,也許有一剎那他體會到了這個決定的無理和對兩位女傭的負面影響,但是這不是他所應涉及的領域,不談感情,在史蒂文斯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此,在肯頓小姐為此事批評他時,史蒂文斯非常困惑,時刻與主人保持高度一致不正是一個管家應該做的嗎,拋棄自我,站在主人的陰影中。史蒂文不知感情為何物,只知服從與命令。當然,這次解雇事件中的反猶態(tài)度實際暴露了他的主人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的事實就更加與他無關。
二、親情無能
作為朋友,史蒂文斯不合格,作為兒子他也不知如何與父親相處。他的職業(yè)道德“吞噬”了他的個體身份[2]。是父親將他領上了這條職業(yè)道路,他也完美地繼承了父親傳給他的職業(yè)道德。父子相處不似父子。除去工作上的少量交流外,他們極少對話。即使這樣少的可憐的交流也是在雙方都極為尷尬的氣氛中進行的。
史蒂文斯從父輩那里繼承來的“情感真空”阻斷了父子之間的血緣親情,留下來的只有冷淡的工作討論和安排。當年老的父親在工作中不小心犯了錯誤時,他毫不留情地將父親調(diào)離原來的工作崗位,認為他已經(jīng)不適合再為主人服務了,父親的身體和意愿卻不在他的考慮范圍內(nèi)。“他極力為達林頓勛爵效忠,卻沒有盡到一絲一毫做兒子的責任”[3]。
史蒂文斯父親去世前的那一場景使這一情感真空達到頂峰,讓人唏噓。當他的父親在那間狹小、光禿的監(jiān)房般的房間荒涼地等待死神的降臨時,史蒂文斯正在忙著為客廳里“高貴的客人們”服務。在肯頓小姐的催促下,他終于抽出了一點兒時間,但就在這寶貴的最后時光中,父子倆仍是無話可說。父親不斷重復著“我希望自己是個好父親”,兒子機械地說了五遍“您覺得好點了吧”[1]97。史蒂文斯在“絕望地尋找一個更好,更親切的回應卻失敗了”[4]182。史蒂文斯在父親靈前的表現(xiàn)更像是遇到了一個多年未見的熟人一樣,因為時間的疏離再也找不到當初的親密,尋找不到合適的話語讓彼此更舒服一些。然而從書中我們知道,在老史蒂文斯去世前的幾年里,父子倆其實是同處一個屋檐下的。
說完那五句重復的安慰之語,史蒂文斯馬上回到了他的工作崗位上,留下老父親孤獨地等死。聽到父親的死訊后,他平靜地將杜邦醫(yī)生領到床前,沒有任何悲傷的表示。然而這種極致的冷漠在他自己看來卻是職業(yè)道德的最高體現(xiàn),“在那種本應極度悲傷的場合下,我想起自己那天的表現(xiàn)還是有點自豪感的”[1]110?!八麚牡氖亲屓丝吹阶约簺]有全心全意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所涉及的一重大的原則問題——事關個人的尊嚴”[5]。他與父親相處的一生就是情感壓抑的一生,工作慢慢奪走了他所有的情感,最終也奪走了他的心。
三、愛情無能
史蒂文斯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自尊不僅讓他與父親疏離,也讓他失去了戀愛的能力。隨著兩人的相處,肯頓小姐在不同的場合多次暗示她對史蒂文斯有好感。史蒂文斯卻次次以無視和麻木回應。他自小的訓練讓他只會對達靈頓勛爵的命令和需求做出迅速回應,對女人的微妙從無感覺,或者是他無意中逼迫自己忘記女人這種生物。這種信念讓他在決定自己和肯頓小姐關系的關鍵時刻走錯一步,毀了兩個人一生的可能幸福。
無數(shù)次的嘗試在史蒂文斯那里碰壁后,肯頓小姐最終無奈地接受了別人的求婚。然而即使在最后時刻,她還是沒有放棄。她告訴史蒂文斯自己要出去見一個人,那個人已經(jīng)和她求婚。在屋里徘徊了很久等待史蒂文斯的阻攔。然而,史蒂文斯的表現(xiàn)卻把肯頓小姐更快更遠地推走了。他不斷地重復“這樣啊”“挺不錯的”“祝你們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1]215??梢韵胍娍项D小姐是在怎樣的失落和絕望中答應了別人的求婚。
終生幸福被自己隨意地葬送后,史蒂文斯讓自己快速沉浸到“更重要的事業(yè)”中去。在聽到肯頓小姐的婚訊后,史蒂文斯內(nèi)心可說是極度痛苦的,然而多年的職業(yè)習慣讓他只能簡短地說一句“你說什么,肯頓小姐?”他“需要通過這一緩沖來調(diào)整自己的選擇”[6],來讓他有時間和力氣回到了他所習慣的嚴肅和冷靜,祝賀她新婚快樂??项D小姐那天晚上莫名激動,說了很多,在絕望中盼望史蒂文斯的醒悟。然而她的努力只是徒勞,她也不可能窮盡一生來等待一個只關注“重要事件”[1]226,看起來毫不在意她的男人。認識到自己永遠地失去了肯頓小姐后,史蒂文斯經(jīng)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迷,但他很快又拾起了自己的職業(yè)尊嚴,投入到偉大的工作中去。
20年后,重逢的兩人都意識到了兩人的生活已是赤裸裸的悲劇,兩人在昏黃燈光下的交談仿佛又回到了肯頓小姐最后離開的那個晚上,史蒂文斯在肯頓小姐的臉上看到了悲傷和生活的疲憊,也許后悔是自己的被動和頑固造成了這一切。盡管憂傷和悔恨的暗流在兩人之間暗涌,但史蒂文斯仍然不能停止裝扮成一副職業(yè)態(tài)度,兩個平靜地回憶了過去。當肯頓小姐問他現(xiàn)在怎樣時,他說“工作,工作,還是工作”[1]237,掩藏的真相其實是他越來越明顯的空虛和寂寞。他最終鼓起勇氣問肯頓小姐的婚姻生活,眼睛卻望著窗外的濃霧,不敢直視她的眼睛。二十年的時光都不足以讓史蒂文斯多用一點情感,少用一點職業(yè)化的眼光來面對生活。當然,一切已經(jīng)太遲,對過去錯誤的回味只能讓現(xiàn)在的孤獨更加突兀。他們再次跟彼此告別回到各自的不幸福中去。
通讀整本小說,我們都沒有看到史蒂文斯的全名,只有史蒂文斯這個姓氏來代表他,或者說是代表他“管家”這個職位,沒有任何個人意義。史蒂文斯的人生是失敗的,沒有自我,沒有作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存在過,他的一生都只是主人的附屬品,是一個會行走說話的機器。像其他的英國管家們一樣,史蒂文斯“丟棄了身份意識,為自己建造了一個空白的舞臺,欺騙了自己和別人”[4]180。
小說結尾,史蒂文斯坐在海邊的長椅上等待夜晚的燈光亮起。他的生活也像這一天一樣迅速到了遲暮,而他卻已經(jīng)將上午和下午也在昏暗和模糊中度過了。燈光可以亮起,他生活的亮光又該如何打開?因為他固執(zhí)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尊嚴,他“犧牲了作為一個人可能擁有的一切,把毀滅當作豐碑”[7]。已經(jīng)度過了浪費的一生,所等待他的也只有荒蕪。
參考文獻
[1]Ishiguro,Kazuo.The Remains of the Day[M].London:Faber and Faber,1989.
[2]Lee,Susanne Wah.Of Dignity and Servility[J].Nation,1989(249):761-763.
[3]高麗平.榮光與虛無:從二元對立視角解讀《長日留痕》[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6):85-87.
[4]Slay Jr.,Jack.Ishiguro’s The Remains of the Day[J].Explicator,1997(55):180-182.
[5]施梅英.論《長日留痕》中史蒂文斯形象[J].語文學刊,2014(12):85-87.
[6]步朝霞.石黑一雄《長日留痕》中生命的悖謬性[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219-221.
[7]Wood,Michel.The Contemporary Novel[C]//The Columbia History of the British Novel.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973.
DOI:10.3969/j.issn.1009-8976.2015.02.028
收稿日期:2015-03-25
作者簡介:苗萌(1986—),女(漢),山西晉城,碩士,助教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976(2015)02-0101-03
A wasted life
——emotional vacuum of Mr Stevens inTheRemainsoftheDay
MIAO Meng
(TaiyuanInstituteofTechnology,Taiyuan030008,China)
Abstract:Japanese-English novelist Kazuo Ishiguro portrays successfully a traditional butler of England in his third novel,The Remains of the Day,the Man Booker Prize winner,with so much vividness and insigh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motional world of the protagonist Mr.Stevens who under the shackles of “professionalism” and “dignity”,loses sense of emotional sensitivity and at the senior years of his life,finds himself empty and worthless.
Key words:The Remains of the Day;professionalism;dignity;in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