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吉市延河小學校 馬秀芳
陶冶兒童美感,培養(yǎng)審美感受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那么,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美,從而感受美呢?
我們祖國的語言生動優(yōu)美,不僅表現在它表情達意的準確與細膩,還可體現在它的語音、語法修辭、節(jié)奏和韻律等方面,都富于美的特征。在教學中,可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分析、欣賞、品味,來領略語言之美和思想情感之美;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喚起課文中美的形象。同時,小學語文課本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性之美、自然之美,這些美通過不同的文學方式表現出來,能夠使語文教學達到賞心悅目、豐富情感、陶冶情趣,讓學生能真正領略到課文中美的因素。只有教師不斷滲透美,才能奏響學生心中美的音符,叩擊學生敏感的心靈,使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和鮮明的想象創(chuàng)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讓我感覺到對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而且還有對美的體驗。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生命。語文教學要從詞句入手,在品嘗詞句中引導學生尋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領悟意境美。
如教《望廬山瀑布》時,抓住“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導學生質疑:詩人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這樣學生就會從記憶中提調出瀑布從極高處傾泄而下的表象,腦子中出現了“真”有從天而降的圖像。接著,讓學生在想一想,這可能嗎?這樣就會理解詩人用“疑”字的原因是:“銀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疑”而已。體會到詩人把情景說的恍恍忽忽的,這種似假還真的寫法反而給讀者留下無盡的遐想。假如我們再來一個追問:詩人為什么不說“像”而“疑”?讓學生更進一層地想象詩人當時真實的感受——驚嘆這條瀑布的奇特。因為是人感到眼前的瀑布“像”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樣,懷疑它是從九天之上落下來的銀河呢?只有反復品味,才能理解只有用“疑”才最精當,從而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之所在。
一是借助錄音,進行審美教育。
在教學中可恰當地播放一些配樂朗讀錄音,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的情感處于最佳狀態(tài),再通過老師富有感情的語言,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再現自然和生活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欣賞到美的因素,獲得美的享受,激發(fā)學生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
二是借助視頻,進行審美感受。這種將寫景抒情所描寫的畫面通過媒體進行再現,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造成如觀其形、如聞其聲的境地,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和啟迪,撥動學生美的琴弦。 學生感性經驗不足,知識水平又有限,往往難于直接入境。如何引導學生入境,我采取以下三種方法.
第一,圖畫入境法。
把畫圖引入語文課,至少有兩點好處:一是通過作畫,把自然美展現出來,能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把文字美和自然美聯系起來,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想象、聯想、創(chuàng)造能力,起著陶情益智的作用。二是通過評畫,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感受美、評價美的能力。
第二,表演入境法。《荷花》后部分寫荷花的動態(tài)美。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組織學生表演“荷花舞”。讓全體女生都飾荷花,其中一個當作者;選兩個男生,分別扮蜻蜓、小魚。學生朗讀課文數遍后,進入角色,按課文情節(jié)表演。演出完畢再回到課文,學習文中省略號。你們想想,省略了什么?可能還有哪些動物也被荷花吸引過去?它們又可能說些什么話?然后再演一遍,加上想象的哪些情節(jié),讓表演更上一層樓。學生在表演中受到美的熏陶。
第三,對比入境法。比較是認識美的差異的基本手段。教學《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類內容中含有比較因素的課文,可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村莊破壞前和破壞后進行比較分析。這樣做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識別什么是假、丑、惡,什么是真、善、美。
如果說理解比較能夠再現形象美的話,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創(chuàng)造意境,常言道“詩情畫意,詩中有情,畫中有意”。選入課本的詩歌和散文,正是由于充滿了詩情畫意,言雖盡而意無窮,才能留給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學時我們總是讓學生馳騁想象的風帆,去開拓最美的意境。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有這樣兩句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边@是兩個寫景的詩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現了深韻的意境。為了開拓學生的想象,我首先要求學生以“假如我就是詩人,那是怎樣的情景”的假設進入原有的意境,然后具體提出三個問題: 煙花三月的長江是一派怎樣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嗎?你是怎樣目送朋友遠離的?朋友的船是怎樣消失的?當時你的心情怎樣?
經過老師的點撥,不少學生由第一人稱想象出了形象的意境來:晚春小草碧綠碧綠的,百花散發(fā)著芳香,彩蝶輕輕的飛舞,然而這美麗的一切我都無心欣賞,我站在江邊,任憑春風拂面,只是目不轉睛地望著遠方,江中的船越來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消失在遙遠的天邊。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著,一個浪花推著另一個浪花嘩嘩地滾向遠方,朋友啊,此次分別又要等到何時相見?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學生對美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
讓學生自讀自悟,聯系生活切磋文章的譴詞造句,體會思想感情,然后合理添畫景物,為畫配詞,在發(fā)展他們的研讀能力,探究能力的同時,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到較為明顯的提升。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美無處不在,它貫穿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能促進學生身心和個性的和諧發(fā)展。就如畫家羅丹說:“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敝灰覀冊谡Z文教學中注重讓學生感受美、理解美、領悟美,就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達到提高閱讀能力、審美能力、審美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