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嚴重破壞了黨群、干群關系,滋生助長了社會中的貪污腐敗,背離了黨的宗旨和性質,是當下人民群眾反應最強烈,最痛心疾首的問題。2014年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暫告結束,但反腐倡廉,遏制“四風”卻是一場遠沒有休止符的攻堅戰(zhàn)。如何從制度、機制上反腐倡廉,遏制“四風”,改進黨的工作作風是一個黨與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找到“四風”病灶,深刻揭示其內涵及其相互關系,方能提出解決方案,標本兼治。
形式主義“背離唯物辯證法,是片面強調‘形式’作用的形而上學?!盵1]從唯物辯證法看,任何現實事物都具有內在要素和結構方式這兩個不同方面,即具有內容與形式。兩者是相互依存的。形式主義實質是違背了形式與內容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把二者對立起來,突出形式的作用。形式主義主要表現為貪圖虛名、不務實效、花拳繡腿、文山會海、弄虛作假、知行不一;其要害是徒有其表,勞民傷財;其出發(fā)點是以個人利益為軸心,以表面風光為標準,輕視黨和國家的事業(yè),輕視社會發(fā)展大局;其價值準則不是珍惜人力物力、追求質量效益,而是不管國家、集體利益得失,不計成本代價、不惜無益耗費,只在乎個人或小團體的好處。在觀察分析問題時,形式主義者重印象輕實質、重過程輕結果、重形式輕內容,往往根據事物表象去判斷性質,而不是深刻剖析揭示事物的實質內容。在處理解決問題時,往往追求華麗光鮮的外在形式,而不管形式呈現的實質內容。有的領導干部熱衷于文山會海,造聲勢、出風頭,最后以毫無實質性內容的總結一結了之。表面上形式主義很重視形式,但實際上它關切的是形式下暗藏的私利。對此,毛澤東同志曾嚴厲地指出,形式主義是一種“最低級,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
官僚主義是指在“設‘官’而治的社會特別是國家機關中,以官本位意識為基礎、官僚制組織為載體、官僚作風為突出表征的管理異化病?!盵2]它是一種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因素于一體的綜合性官場病。它蘊藏于管理者的思想意識中,呈現于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活動等各個方面,是困擾不同社會制度的頑疾和存在于社會管理職能中的通病。官僚主義的實質是人為夸大“主觀”意志的決定作用,是違背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唯心主義;無視人民群眾的集體作用,是違背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個人英雄主義。官僚主義背離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背離了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
官僚主義主要表現為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主觀主義,或脫離現實、違背實踐的個人經驗主義,或漠視現實、崇書崇上的教條主義,甚至表現為唯我獨尊、專權臆斷的命令主義。在觀察和剖析問題時,官僚主義者不顧客觀條件,憑借主觀意愿來研判事物,只憑主觀意志來決定行為。在解決問題時,不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瞎指揮、蠻干,盛氣凌人、愚弄群眾。官僚主義顛倒了公仆關系,把自己凌駕于群眾之上,其深層的本質就是極端的利己主義。
享樂主義是一種源于西方的觀念,早期享樂主義者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弟子亞里斯提卜認為,“生活的目的就是最佳地去享受身體上的快樂,幸福就是快樂享受的總和。”[3]享樂主義把感觀上的快樂視為人生的目的,認為光憑感官上的快樂就能使人滿足和幸福,放棄高尚品格、崇高理想信念追求,是落后消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其實質是狂熱追求“個人”需求滿足、摒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極端個人主義。首先,享樂主義是一種物質主義,簡單地將人生快樂與物質快樂劃等號,其價值導向是不斷追求個人物質欲望的滿足。享樂主義者以無限的狂熱去追求有限的物質,以期在競爭攀比中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與價值。他們異化成了物欲的奴隸,生命漸逝于物欲狀態(tài)中。其次,享樂主義就是利己主義。為了滿足自己感官的快樂,享樂主義者往往只關心自己,很少在乎別人。說到底,它根源于私有制經濟關系,是一種剝削階級人生觀。
享樂主義奉行及時行樂的人生哲學,其主要表現為不思進取、腐化墮落、貪圖享樂、肆意揮霍、玩風盛行。這種人超越現實可能和實際需要,以追求物質和精神上的享受作為人生的唯一目標,肆意揮霍金錢、物質與時間。其實質是基于人的自然本性,把人的基本的生理需求當成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簡單地認為人生即物質生活享受。享樂主義源于思想上的蛻化變質,進而導致生活上的腐化墮落。當前,一些掌握一定權力和資源的黨員干部,由于缺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修煉和提升,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極易成為賄賂腐敗的對象,享樂主義便是攻破其德道良知的武器。享樂主義在黨內重要表現為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娛樂、挪用公款賭博、講排場、擺闊氣等。
奢靡,即奢侈,指生活鋪張浪費。奢靡之風,指不合理地超越大眾生活水平,狂熱追求個人感官享受和物質欲望滿足,肆意揮霍大量錢財和社會資源的不良風氣。縱觀歷史上的奢靡之風,一般興于盛世的上層社會階層。奢靡之風是社會的毒瘤,其表象的社會繁華難掩病態(tài)社會的頑疾,一面是“酒池肉林,歌舞升平”,一面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奢靡之風與享樂主義相生相伴、相互依存。自始至終,奢靡之風都蘊藏于享樂主義之中,其實就是極端的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只顧自我感官滿足,無視群眾疾苦,鋪張浪費、揮霍無度,把本應用于擴大再生產的有限公共資源,用于自我門面粉飾和安樂享受之上。歸根結底,奢靡之風源于理想信念的缺失,是一種自我精神麻痹。
如今奢靡之風涉及范圍廣、呈現形式多樣。其主要表現形式有幾個方面:一是大興土木,揮霍無度。一些地方機關單位以改善辦公條件為名,大肆違規(guī)興建樓堂館所;二是節(jié)慶泛濫,勞民傷財。有的地方在舉辦節(jié)日慶典時,只求場面華麗壯觀,不計節(jié)儉高效;有的地方熱衷于耗巨資設節(jié)造節(jié),期望以此提高媒體曝光率,進而帶動當地人氣。但節(jié)慶泛濫成災,勢必勞民傷財,群眾怨聲載道;三是超規(guī)格接待,奢侈浪費嚴重。在公務活動中比氣派、講排場,超規(guī)格接待,超標準宴請,公款吃喝數額大得令人咋舌;四是生活奢華,驕奢淫逸。一些黨員干部脫離實際需求,熱衷于追求個人安樂享受,穿名牌,戴名表,吃佳肴,品名酒,是奢侈品消費的重要客戶群;住豪宅,坐豪車,經?;钴S高檔娛樂會所,樂此不疲;作風不檢點,生活放蕩,突破道德底線,有悖做人德性者也不乏其人。
解讀“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間的關系時,如果把“官僚主義”之中的“官僚”一詞理解為社會中一部分有權有勢的階層,那“官僚主義”便是一部分“官僚”階層所“特有”的思想意識和工作作風,在其眾多思想意識和工作作風中,它處于核心支配地位。“官僚”作為社會公共服務活動、社會管理活動的提供者與執(zhí)行者,其“官僚”思想意識必然支配著其它“三風”的“思想意識”與存在樣態(tài)?!肮倭胖髁x”是“三風”的核心與大腦,是“三風”呈現的內容,而“形式主義、享樂主義與奢靡之風”是“官僚主義”的形式與外延?!肮倭胖髁x”決定著這“三風”的社會呈現形式與發(fā)展趨勢,而“三風”對“官僚主義”也起著一定的反作用。
如果“官僚主義”是內容,那它的外在表現形式就是形式主義。內容決定形式,但形式亦作用于內容,對內容發(fā)展起著反作用。官僚主義即“官僚”階層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工作作風,是通過形式主義得以呈現,而形式主義的最終價值取向服務滿足于“官僚”階層的利益訴求。官僚主義與形式主義有著共同的認識基礎和思想根源。同作為作風頑疾、政治疑難病癥,它們相生相伴,相互依存。一方面,官僚主義滋生助長形式主義并以此作為自己呈現的過程形式。另一方面,形式主義迎合官僚主義,對此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二者如影隨形,只要形式主義盛行的地方,官僚主義習氣就非常嚴重。在工作目標上,形式主義體現于急功近利,貪圖虛名。在工作方法上,它看風向,趕時髦,表現為文山會海,照搬照抄。形式主義極易從官僚主義獲得回饋而得以滋長。反之亦然。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相伴相生,自其誕生就處于這種相互引發(fā)、相互助長的惡性循環(huán)中。形式與內容是辯證統(tǒng)一的,而形式主義極端地推崇形式,試圖以形式取代內容。官僚主義體現的實質內容就是極端的利己主義,個人的功名利祿追逐,其思想活動呈現的外在形式必然是形式主義。形式主義所特有的核心內容是官僚主義的極端利己主義,嚴重背離黨和人民利益價值訴求。簡而言之,形式主義是官僚主義的外在呈現形式和手段,而官僚主義的極端利己主義是其本質和目的。
追根溯源,官僚主義是人的思想意識出了問題,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定位錯誤,扭曲蛻化造成的。面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多元文化思潮的激烈碰撞,西方價值觀念的強烈沖擊,一些黨員干部經不住利益的誘惑,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感缺失,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淡??;他們“官本位”的思想嚴重,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不思進取,工作因循守舊,服務水平不高;他們貪圖享樂,損公肥私,只想索取。從“經濟人”理論看,人具有趨利避害的本性,總是不斷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表現出對名、利、權的不斷追求。而官僚主義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時,是以犧牲別人正當利益為代價,采取的是非法、非道德手段,其結果呈現形式必然表現為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違背了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價值觀,否定了個人服從社會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其實質都是過分追求“個人”滿足的極端個人主義,只重個人價值而否定社會價值,只講索取不講奉獻。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相輔相成,相互交織,兩者有著共同的表現、共同的危害。享樂主義蘊含著奢靡之風,而奢靡之風便是享樂主義的極端形態(tài)。若把二者當做現象與手段,那其本源就應該是“官僚主義”的群眾意識淡化,公仆意識缺失,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扭曲。也就是說,“官僚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歪曲定位、蛻化變質,其錯誤的終極價值訴求必然呈現為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1]徐海榮.“四風”的哲學剖析[N].光明日報,2013-09-09.
[2]周發(fā)源.官僚主義的內涵、源流、形態(tài)與防治研究——以社會分工為視角[J].船山學刊,2014,(03).
[3]弗洛姆:占有還是生存[M].上海:三聯書店,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