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習芬
摘要:目的 觀察組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導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臨床特征,為后期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醫(yī)院收治的80例非甾體抗炎藥導致的UGIB患者為觀察組,同期選取80例其他因素導致的UGIB患者為對照組?;仡櫺苑治龌颊吲R床資料、病情、疾病史、住院時間等。結果 兩組間在出血史、住院天數(shù)、年齡、消化道癥狀、心血管病史、病變數(shù)目、病變部位等比較,P<0.05差異顯著。結論 UGIB常發(fā)于胃部,大多數(shù)為高齡患者、有出血史、消化道癥狀、糜爛和潰瘍癥狀者。
關鍵詞:抗炎藥物;非甾體類;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特征
非甾體類抗炎藥物中無甾體結構,其通過抑制環(huán)氧化酶來將花生四烯酸與前列腺素的轉化過程阻斷,以達到抗炎、鎮(zhèn)痛、抗血凝、解熱及抗風濕的效果,尤其在臨床治療高熱、關節(jié)炎、心腦血管病、疼痛等方面具有顯著療效,臨床應用廣泛。該類藥物的臨床療效雖理想,但副作用仍不容忽視,較為危險的就是消化道內不良反應,例如腹部不適、惡心、嘔吐等,嚴重時出現(xiàn)消化道潰瘍、出血、穿孔等[1]。筆者特于2010年8月~2013年8月對醫(yī)院收入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門診收入治療的非甾體抗炎藥導致的UGIB患者80例為觀察組,同期選取80例其他因素導致的UGIB患者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服用的非甾體類藥物主要有克感敏、阿司匹林、雙氯芬酸、對乙酰氨基酚等,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齡23~79歲,平均(62.3±8.8)歲。對照組患者中男55例,女25例;年齡19~80歲,平均(43.4±7.4)歲。
1.2病例選取標準 本組160例患者均由我院門診收入后確診,所有患者均由嘔血、便血癥狀,且大便隱血檢驗為陽性,與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診斷標準相符;經(jīng)胃鏡檢查顯示十二指腸、胃黏膜潰瘍或病變、損傷;排除標準:①排除食管病變;②排除肝硬化門脈高壓而出現(xiàn)的胃底食管靜脈曲張破裂;③排除腹部創(chuàng)傷或近期有腹部手術者;④排除消化系統(tǒng)內腫瘤、血液及神經(jīng)等系統(tǒng)性疾病者[2]。
1.3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對患者一般資料進行比較,一般資料包括患者年齡、組間性別、既往病史、臨床癥狀等;同時通過胃鏡對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的情況進行觀察,檢查以明確是否存在潰瘍或者黏膜的損傷病變等。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初步數(shù)據(jù)錄入EXCEL(2003版)進行邏輯校對與分析,得出數(shù)據(jù)采用SPSS14.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選擇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選擇t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UGIB的單因素分析,見表1、2 。
2.2觀察組患者UGIB的因素回歸分析,見表3。
3 結論
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的臨床藥理學作用包括解熱、抗炎、止痛、抗風濕等,常見的藥劑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不同種類的非甾體類抗炎藥均對環(huán)氧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還對花生四烯酸轉換成前列腺素、血栓素、前列環(huán)素的過程有阻斷作用,從而發(fā)揮出其藥物作用。但前列腺素在促炎性反應、擴張血管的同時,還能抑制胃酸分泌并保護胃黏膜。因此,非甾體類抗炎藥應用較多可能導致胃腸道功能損傷,最終導致UGIB,其中非甾體類抗炎藥導致的UGIB的發(fā)生率約1.5%[3、4]。
目前,多數(shù)學者認為非甾體抗炎藥導致的UGIB發(fā)生機制主要是:①非甾體類抗炎藥對前列腺素合成有抑制作用,容易影響胃黏膜屏障;②酸性條件下,阿司匹林去離子化后擴散入黏膜細胞中,直接損傷胃黏膜;③非甾體類抗炎藥對血栓素A2合成有抑制作用,且會降低血小板的凝集功能,進一步增加了消化道中原有疾病的出血風險。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兩組間在出血史、消化道癥狀、心血管病史、病變數(shù)目、年齡、住院天數(shù)、病變部位等比較,P<0.05差異顯著。這說明非甾體抗炎藥導致的UGIB患者在病史、臨床癥狀、治療時間、心血管病、患者年齡與其他因素所致的UGIB患者間有明顯差異性。且其他因素所致的UGIB患者更易發(fā)生潰瘍、糜爛癥狀。組間在患者年齡比較,P=0.000,提示高齡患者在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后更易發(fā)生上消化道出血。非甾體抗炎藥所致的UGIB常發(fā)于患者胃部,其次是十二指腸部。
綜上所述,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所致的UGIB多發(fā)病隱匿,對患者生命有嚴重影響;高齡、女性、心血管病史、糜爛、潰瘍數(shù)目都是誘發(fā)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陳旭鵬,謝建亮.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近期及遠期發(fā)生率的比較[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5):712-713.
[2]王紅蓮.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導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回顧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22):158-159.
[3]呂紅,李月.老年人非甾體類消炎藥致上消化道出血35例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4,24(4):1936-1937.
[4]陸文權.老年人非甾體類消炎藥致上消化道出血72例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17):46-47.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