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明代民間文書探索苗侗地區(qū)的土地制度——明代清水江文書研究之三

2015-03-21 00:59:28
關鍵詞:屯田清水江文書

林 芊

(貴州大學 人文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筆者前著兩文,著意在對已發(fā)現(xiàn)的明代清水江文書的契式及內(nèi)涵多重歷史信息進行解讀①分別為《明代清水江文書契紙樣式簡論》(《貴州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和《明代清水江文書中的歷史信息》(《貴州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這里,筆者再擬就從文書反映的土地占有形式信息出發(fā),探討所涉及到清水江流域苗侗地區(qū)的土地制度及其變化軌跡,尤其關注屯田制度以及相關經(jīng)濟生活。

一、苗田、屯田、民田——苗侗地區(qū)的地權形態(tài)

文書信息為我們“回望”明代苗侗地區(qū)社會土地構成描繪了一幅清晰的結(jié)構圖。梳理文書可以發(fā)現(xiàn),明代清水江流域土地占有由苗田、屯田、民田三重形態(tài)構成。簡約的地說,它實際上組成了一種二元的鄉(xiāng)村社會的地權結(jié)構。

清水江流域主要土地構成是苗田。苗田主要是指本地土司所有土地,或是土著少數(shù)民族村社宗族共有土地。例契1是一份發(fā)現(xiàn)于今錦屏縣九南村的明代文書,它曲折地將苗田及其性質(zhì)展露出來。

例契1

亮寨司為載糧貽害事。據(jù)篙寨龍穩(wěn)廷告前事,又據(jù)礅寨民潘田支訴為卸差累民事等情,據(jù)此合行提究。審得龍穩(wěn)廷吐稱,礅寨人氏貧難移往九南石榴山,用力開坎山?jīng)_成田,多年無異。后被潘田支、潘付忠等人勢豪強假稱他界,孤貧無奈,遞(每)年認納租八秤。伊族潘息朝、潘貴銀,潘付陸、潘文亮、潘息能、潘貴彪等陸續(xù)將租斷賣四秤十五斤,止(只)存(剩)三秤四十五斤。至萬歷四十一年內(nèi),惡告本府伍太爺斷糧一石,當訴潘田支、那支飛糧害蟻。自古伊原糧七石一斗,在他門首大遐田丘,豈今栽貽山?jīng)_,以此不服。

又據(jù)潘田支吐稱,龍穩(wěn)廷占種地界開坎田丘,果認租八秤是實。后族賣租有之,被龍穩(wěn)廷等開墾田丘,心下不忿具告伍太爺已斷糧一石,今又逆斷不納,伏乞斧斷等語到司。

查勘得礅寨原糧七石一斗,內(nèi)除一斗載龍穩(wěn)廷開坎山?jīng)_田丘,坐民不服,今剁照前仍認租禾幫貼,潘田支等各民輸服。為此,出單一樣二紙給付二家存照,各宜遵守,不得再復混爭。如有不遵,悔者許今不悔之人執(zhí)單赴告,重究不恕。須至單者。

計開

一剁龍穩(wěn)廷照前認納租八秤,后潘息朝、潘貴銀,潘付陸、潘文亮、潘息能、潘貴彪等陸續(xù)將租斷賣四秤十五斤,止(只)存(剩)三秤四十五斤,遞年認納,不許短少幫貼潘田支、潘付忠收領。

一剁潘田支、潘付忠等照納原糧七石一斗,不得栽貽龍穩(wěn)廷、龍明田開坎田丘。右給付龍穩(wěn)廷執(zhí)照

萬歷四十一年十月廿七日(蓋亮寨司印)。剁單一(紙)

(文書來源:高聰、譚洪沛主編:《貴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約文書·九南篇》,民族出版社2013年,第451頁。本文所引錦屏縣九南鄉(xiāng)明代文書,皆轉(zhuǎn)引自上書。)

作為一種土地占有形態(tài),該文書是苗田形態(tài)的最好說明。苗田與民田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國家征收賦稅的方式不同。國家對民田賦稅征收有明確的科則:“按畝征收”,即稅畝。而由土司或者苗民占有的苗田,與國家賦稅關系則是“俱于土官名下總行認納”,即“認租”。所謂“認租”,卻是未經(jīng)官府清丈過的田地,由戶主自報數(shù)額認稅。例契1中所言“潘田支、那支……自古伊原糧七石一斗,在他門首大遐田丘”,其中的“原糧七石一斗”,是潘田支、潘那支家族所有土地“大遐田丘”向國家認租的賦稅總量,而該田地面積有多大,則無明確計量,只是籠統(tǒng)地標明是“大遐田丘”,由此判斷本件文書中所涉及土地為苗田。苗田形態(tài)還在本件文書中涉事人雙方身份顯露出來。文書中所述“民人龍穩(wěn)廷”等在潘氏領地內(nèi)開墾,并向潘氏“遞(每)年認納租八秤”,可見其開墾行為也是一種租地行為,潘氏顯然是本地大戶或者土官,龍穩(wěn)廷只是租種潘氏領有土地的佃戶,故此判定該件文涉及田地是苗田。

清水江流域苗田有兩種形式。例契1是由佃民佃種土官或者大戶的田地,此外另有苗人(苗民)自有田地,此類田地往往由村寨宗族內(nèi)部家族耕種。例契2是九南村一宗村寨宗族共有土地的苗田。

例契2

貴州黎平府湖耳司蠻夷長官管轄地崩寨苗人吳王寶、同弟吳艮寶、吳老二、吳老關先等,因家下缺錢使用,無從得處,情愿將到自己祖業(yè)管耕一處土名石榴山?jīng)_曠野荒地一沖,請中問到亮寨司九南寨民人龍穩(wěn)傳名下承買為業(yè)。當日三面言定議價錢,吳王保、吳艮保名下銀壹兩柒錢,吳老二、吳老關名下一股銀壹兩柒錢,一共參兩四錢,整入手回家應用去訖外。其荒地東抵石榴山,南抵大王坡,西北抵溪,四至分明。斷糧(根)浚賣,任從買主子孫開荒修砌管業(yè),再不干買主之事,亦無房族弟男子侄爭論,二家各不許憣悔,如有一人先行憣悔者,甘罰生金三兩,白水牛一只入官公用,仍舊成交。恐今人信難憑,立此父賣子絕文約永遠子孫收照用者。

吳王保名下多銀參錢正。

明嘉靖三十五年十一月廿三日 立約

從文書所書內(nèi)容看,出售的土地是“貴州黎平府湖耳司蠻夷長官管轄地崩寨苗人”的土地,而購置該地產(chǎn)者是“民人”龍穩(wěn)傳,買賣雙方的身份標明出售的該塊土地是一塊苗田,從契約文書上署押的立契人吳姓眾人血緣及輩份看出,該土地屬于吳姓家族共有土地。所以說該土地屬性是宗族或家族共有的苗田。

清水江流域除苗田外,有大量的屯田。例契3就是一件發(fā)現(xiàn)于今天柱縣坌處鎮(zhèn)抱塘村的明代契約,文書內(nèi)容涉及到明代的屯田及其事務:

例契3

永安鄉(xiāng)□□□□□□□細仔□會洪武二十二年□□衛(wèi)當軍隨營住坐,田地拋棄。至□□(天順)六年回籍尋認產(chǎn)業(yè),有□□里□□□□□□□遺丁□甫后至□□□邦禮、覃心亮,備情具告本縣,□□差里長覃天隆、老人梁漢方,□憑本甲人等詣田□□□等,當官退出前后田地與□□□□□白。就憑里老鄰右人等,立寫合同傳批與本管里長粟文海、江耕種。秋糧米壹石陸斗柒升□□□送納。立寫合同二紙,在后再不許□□?!跆镩_寫土名于后:

一處板竹楹腳田,計種兩斗五升,至□□□□一處寶爽田,計種兩斗,下至□□

一處寨腳田,計種兩斗五升,抵□□□□*

一處板溪田,計種一斗,抵□□□□

一處勤文斗,計種三斗五升

一處□林田,計種四斗,抵覃思保田

一處門首田,計種一斗五升,梁受□

一處廟腳水塘參□,抵田

一處大長沖,計種兩斗,上抵□□□

計種一石參斗五升,秋糧米□□□七升

成化二年八月初□□□

(文書來源:天柱縣檔案館藏,文書檔案號:全宗號WS目錄號TZ合號53件號1。)

這是一件事涉土地紛爭的調(diào)解法律文書,內(nèi)容大致是:洪武二十二年(1389)□□衛(wèi)當軍隨營住坐□□□離開本地,其后人在天順六年(1462)回籍后,發(fā)現(xiàn)土地被他人所占,于是告官要回了土地,然后又在成化二年(1466)將土地轉(zhuǎn)租于“本官里長粟文海、江耕種”。通過閱讀文書內(nèi)容可以看出,引起紛爭的土地是一分屯田,而且還是軍戶屯種田地。斷定其為軍屯田地的依據(jù),首先是文書中所寫“□□衛(wèi)當軍隨營的住坐”,原土地所有人覃姓的身份是衛(wèi)所里的隨營工匠(住坐),為軍籍,可見這是衛(wèi)所工匠覃姓領有國家分配給屯軍的屯田一分;其次從文書涉及九塊田地的面積看,據(jù)文書所載九塊土地“計種”共1石3斗5升,折合成田地面積大約34畝,恰好與國家在貴州清水江流域分發(fā)給屯軍一分屯田的數(shù)量相符①據(jù)(光緒)《黎平府志》載:“四鄉(xiāng)村寨,跬步皆山,粗線流縈繞,田頗膏腴。俗以種記畝,約四升種為一畝?!?載《中國地方志集成·貴州府縣志輯》18,巴蜀書社2006年版,第406頁)以每畝面積“計種四升一畝計算”,文書所言“計種一石參斗五升”則約合三十四畝。據(jù)(光緒)《黎平府志》載:“明洪武十八年置五開衛(wèi),凡近寨地方設屯彈壓。每軍屯田二十四畝,再加六畝為冬衣布花之費,共三十畝,【即今三十石之數(shù)】?!?載《中國地方志集成·貴州府縣志輯》18,巴蜀書社2006年版,第463頁)可見明代黎平府屯軍一分屯田面積為三十畝左右。又,本文引文書例契九中有“三十子石”的表述?!笆笔峭吞锩娣e單位,“子”即屯戶應繳納的屯田“籽?!钡暮喎Q,“三十子石”大致是一戶屯軍所領有的一分屯田面積。由此可知,本文書所指是一分屯田的面積。,由此可以確定該文書反映的是一分屯田。

明代國家屯田主要有兩種類型,即除軍屯處還有民屯。發(fā)現(xiàn)于今錦屏縣九南村的一份萬歷十四年“登寨潘貴銀立斷租禾約”文書,涉及田地則屬民屯類型。契約文書如下:

例契4

黎平軍民府亮寨蠻夷長官司管下登寨立斷租禾紋(文)約人潘貴銀。今為家下缺少銀子用,無從得處,情愿將自己先年祖業(yè)田租禾十七斤請中出賣,轉(zhuǎn)賣與本主龍穩(wěn)相名下承買為業(yè)。憑中作價紋銀兩錢六分,憑中交足親手領回應用外,其租稅禾盡行出賣。不許內(nèi)近房族人等在后重賣,爭論。賣主赴司理落,不干買主之事。一賣一永遠,二賣子孫無分。二家愿意意愿,各不許憣懺。如有一人先悔者,將約赴官理落。甘罰生金五錢,赴官工用依舊承交。立此斷賣約紋契,永遠子孫為照。

萬歷十四年十月廿七日

該文書有兩個方面內(nèi)容說明其田地屬于民屯類型。首先,契約文字中有“立斷租禾紋(文)約”“田租禾十七斤”“其租稅禾盡行出賣”等語,表明出售的是一塊租田。民田貢賦在清水江文書中一般書寫為“糧”,也即國家賦稅科則征收“秋糧”之意,依照屯田制度,民屯是租地,故繳納的是田租①王毓全在其所著《明代的軍屯》一書說,(田佃戶、民屯屯戶)所交納的是地租。參見王毓銓:《明代的軍屯》,中華書局2009年,第130頁。,糧與租在文書中的不同書寫,表明兩者不是同一性質(zhì)的田產(chǎn);第二,從身份上看,買主“本主龍穩(wěn)相”即屯民龍穩(wěn)相②龍穩(wěn)相民屯身份,參見林芊《民間文書視野下內(nèi)地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生活——對幾份明代清水江文書的分析》第二節(jié)的分析(載《原生態(tài)文化學刊》,2015年第4期)。,賣主潘貴銀則可能是本地苗民,而且是招土著屯田類型的本地苗民。因為所賣土地是“自己先年祖業(yè)田租禾十七斤”,可見該土地是一分國家招民屯墾的屯田。至于此次之所以將屯田出讓,當是屯田民田化的結(jié)果,此事容后面再討論。此外,已收集到的明代文書中還有3件也與屯田有關。綜上表明屯田是清水江流域田地構成的一個組成部分。

清水江文書中涉及到的田地類型還有民田。明王朝在貴州邊地建立府縣,將征服土司土地收繳國家招民耕種,本土居民成為了國家的“編戶”,“編戶”耕種的土地向國家繳納賦稅,這樣的田地為民田。如官府文件中所說“播州宣慰使司土地既入版圖,即同王民,當收其貢賦?!保?]例契5就是一件明代天柱縣遠口鄉(xiāng)的民田契約:

例契5

立賣田地契人潘合孫,今為時歲荒饑,母子商議,情愿將到自己祖業(yè)土名下糧田□□,并黃蠟沖田三坵,二處計禾四把,載糧六升。憑中賣與老黃田□□□,當日三面議作價銀五兩正,其銀是合孫母子領訖,其田付與□□□為業(yè),日后不得異言,立此賣契為照。天啟元年閏二月初十日立

(文書來源:貴州省天柱縣竹林鄉(xiāng)梅花村吳家塖吳恒榮家藏。)

表面上民田所有權由“民人”自有,故有文書中所書“祖業(yè)”的權屬性詞語,但本質(zhì)上屬于國家所有,國家所有的形式則是通過“民人”向國家繳納賦稅與服徭役體現(xiàn)出來。該件文書中所書“糧田□□,并黃蠟沖田三坵,二處計禾四把,載糧六升”就是一種按田納賦的表示,其中“計禾四把”,是反映田地的面積,“載糧六升”則是該面積應繳納的田賦。據(jù)此表明這是一塊民田。

文書構成了一幅清水江流域土地占有結(jié)構圖式,即由苗田、屯田和民田的鄉(xiāng)村土地占有形態(tài)。這種三重土地占有形態(tài)從地權性質(zhì)看,由府州縣征賦稅的民田、繳納籽粒的屯田,屬于明代國家所有;在土司(長官司等)領地內(nèi)的苗田,則是由土官、苗民傳統(tǒng)占有,雖然其田仍要向國家“總行認納”賦稅,但僅表示一種行政上臣屬關系,而不是土地所有權屬關系。因此,從土地占有形式上看,這種苗田、屯田和民田分別不同性質(zhì)的土地構成,實際上組成了一種苗侗地區(qū)鄉(xiāng)村二元的社會經(jīng)濟結(jié)構。

二、苗田、屯田的民田化與田地買賣——苗侗地區(qū)的地權變化

清水江文書還見證著明代苗侗地區(qū)土地占有形態(tài)的變化。明王朝之前,當?shù)爻械耐了绢I地苗田外,“元末土田多為僧道及豪右隱占?!雹凼螺d《明實錄》洪武十五年三月丁丑:“友德等奏,‘前元世祖至今百有余年,屢經(jīng)兵燹,圖籍不存?!┩撂锒酁樯兰昂烙译[占?!峡善渥??!?引自《太祖洪武實錄》,卷143,第10頁)由上述文書中顯示出的屯田、民田、苗田的3種形態(tài),實際上反映的是元末明初地權變化后的圖式。這一圖式是原土司領地分割成土司領地與國家所有的屯田與民田,僧道及豪右隱占田產(chǎn)瓦解后轉(zhuǎn)化的官田、民田或許還有屯田的過程??梢姡鞔鷦萘Ω脑炝水?shù)卦械耐恋亟Y(jié)構,形成了明代苗侗地區(qū)苗田、屯田與民田共存形態(tài)。這一結(jié)局在一件天啟四年“提請清理田地”的官方文件中總結(jié)說:“其田大約有三,一曰軍衛(wèi)屯田,一曰土司夷田,一曰有司民田。”[2]所謂夷田,則是本文所稱的苗田。

明代早期,清水江流域地權變化主要是土司土地——苗田的民田化①本文研究明代清水江流域土地制度及變化,是建立在該流域明代之前是土司土地制度作為基礎和起點。對土司土地制度特征的判斷,請參閱田玉隆等:《貴州土地研究》(上冊)第三章(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相關論述。,是在國家力量打擊下破壞原有土地制度而重新形成的土地分配,即由土司所有“苗田”轉(zhuǎn)化為明代國家的“民田”。苗田的民田化主要通過兩種形式進行,其一是屯田。洪武時期在對清水江流域用兵過程中,伴隨征服“邊疆”而實行旗軍屯田,如洪武十八年(1385)今黎平一帶“諸蠻洞作亂”,朱元章即命楚王楨帥信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等征討,“師抵其地,恐蠻人驚潰,乃于諸洞分屯立柵,與蠻民雜耕?!保?]7事畢后又“留兵鎮(zhèn)之”,設五開衛(wèi)和置驛十二,“令軍士屯田自食”②洪武二十一年四月丁已(十三),1388.5.19。,“驛夫以刑徒充之,仍令屯田自給?!保?]上述屯田舉措實際上是將土司及土民原有苗田國家化。其二是國家將沒收土司所有土地分給民戶耕種,這一土地占有方式雖然在清水江流域內(nèi)沒有明代文書史載,卻在明代思州府③明代貴州建省前,今黔東南東部的三穗縣、天柱縣、錦屏縣和黎平縣,皆是思州宣慰司屬地。的志乘中有所反映。如永樂年間“宣慰氏以不法去其籍,其十八莊田而起科,則曰秋糧。后小民亦得稍稍開墾以為業(yè)?!保?]文獻中“小民”,即成為領種國家沒收田氏土司土地的“編戶民”,所耕種土地則成為向國家承擔賦役秋糧的“民田”。苗田變化的兩種形式改變了苗侗地區(qū)的土地構成性質(zhì),所形成的苗田、屯田、民田的土地構成成為清水江流域土地所有的基本形態(tài),上引清水江文書所見土地類型即是這一過程的實物見證。

明代中后期的地權變化主要是屯田的民田化。屯田又伴隨著土地買賣而日益消解,因而屯田的民田化與土地買賣改變著清水江流域的地權分配格局。上引例契3即反映了浸蝕屯田轉(zhuǎn)而為民田的過程。這是一份內(nèi)容較為復雜的合同書,內(nèi)容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吐退霸占屯田糾紛的追述;第二部分是本次屯田轉(zhuǎn)租合同,是將九處田地“傳批與本管里長粟文海、江耕種”。文書反映了地權變化軌跡。依照明代制度九處田產(chǎn)原是國有屯田不能買賣,但例契3中兩部分內(nèi)容正是浸蝕屯田轉(zhuǎn)而為民田的真實寫照。第一部分是天順六年吐退霸占屯田糾紛的追述,折射出自洪武后期屯田就遭到蠶食;第二部分是成代二年屯田“轉(zhuǎn)批”事實表明所有權性質(zhì)發(fā)生了變化。首先,合同中所書“轉(zhuǎn)批”行為有兩種理解,一是“出佃”,一是“出售”。但從合同明確有“秋糧米壹石陸斗柒升□□□”一同“轉(zhuǎn)批”的約定看,是以民田的形式繳納國家賦稅“秋糧”④據(jù)史載,到萬歷十年以后,貴州才開始清查田土編制圖冊,按畝征收賦稅,而苗田無賦稅額,只屯田和民田明確規(guī)定。而依照屯田征收制度,屯田征收稱為“籽粒“或屯糧”,民屯征收稱“科糧”或“租”;民田按國家賦稅科則征收為“秋糧”或簡稱糧;苗田是無畝苗糧。該契約文字中有“秋糧米壹石陸斗柒升□□□”,顯然是科則征收“秋糧”之意。,因此出售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是后者即是化屯田為民田行為,田地所有權屬已發(fā)生變化;其次,轉(zhuǎn)租后的新耕種者粟文海、江的身份是民人,是新耕的鄉(xiāng)民。此件合同斑見了軍屯轉(zhuǎn)為民地的過程,又是清水江流域屯田制度在成化時代開始瓦解的見證。

例契3表達的是地方豪族或里甲長聯(lián)手鄉(xiāng)民先后消解屯田的行為,例契5和例契6兩件訴狀文書中,地方豪強侵吞屯田事件則一覽無余。

例契6

告狀人覃大貴、覃在□□(保)安二軍藉狀告□□批照□后事。原有祖塘□□田□□□□□,今遭□戶熱(強)豪梁鰲忠、梁鰲模、梁肇發(fā)、梁鰲重□□戶把持,今見本戶人丁□弱,當丁去記存□回查照通屢心不耳,請新管石朝□、石朝□理論祖塘原有梁肇發(fā)祖公梁賢業(yè)憑鄰粟誥屢□□幫補銀錢一兩,其塘水莭代覃大貴□田到今,梁家不存天理□□絕水,二家告縣 蒙縣老爺斷明塘水不得梁鰲重從后不得以強欺弱絕水,再不得子孫□邀水旱禾取供發(fā)落在后無得爭占水源伏乞天 臺償批一度民□欺害陰□同天懇告批照。 準照萬歷二十四年月廿六

(文書來源:天柱縣檔案館藏,文書檔案號:全宗號WS目錄號TZ合號53件號3。)

例契7

立合同人覃禮江、秦禮枝、易(楊)道蒲、黃萬美、舒禮蒲眾姓,今因豪強向朝堂父子成群強買□付堂土名莫家彎田坵,向朝貴得買李家田共谷三十子石。開示洪武到今,自吃候家洞井水,并本田內(nèi)井泉水兩處救濟莫家田坵。到今□遭到天膽豪強向朝堂、向朝貴等兄弟父子,以財為勢心意吞謀土名大井塘□水。父子橫豪不思來歷不問業(yè)主,□因侵占;道園泉水各有界址,此水系□救濟道園百拾子石田坵。棍惡強占眾姓遭害姓命難延,眾議以后向朝堂、向朝(貴)無故生端時,將別處田地山場墳地等事以仇相報。眾議照禾把谷石,出頭向前理落,不得聯(lián)累一人受害。如有合約內(nèi)一人乖奸內(nèi)應外活(合),眾人言論執(zhí)合同赴上,依律重究??趾鬅o憑,立合同參張一樣各取為照。

眾議參拾余年,眾議合同大吉為照。崇禎拾陸年六月初拾日立

(文書來源:天柱縣檔案館藏,文書檔案號:全宗號WS目錄號TZ合號53件號5。)

例契6中的軍藉覃大貴、例契7中的覃禮江,實際上與例契1“隨軍住坐”覃氏是一個家族不同時期的成員。據(jù)此,覃禮江等的原本身份是屯種軍戶家庭①明代制度軍屯戶世代為繼。。文書將一個屯軍家庭幾百年歷史串聯(lián)起來了,這個歷史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屯田怎樣被一步步地破壞和消解。如例契5中覃大貴告狀豪強梁鰲忠等把持其“原有祖塘□□田□□□□□”,“把持”的具體情形不得而知,但損害到屯戶的田產(chǎn)與水源的意圖是明確的。在例契7中,覃禮江講到豪強向朝堂父子強買位于“屯李家”地方的谷三十子石,“三十子石”表明是屯田面積,“石”是屯田面積單位,“子”即屯戶應繳納的屯田“籽?!钡暮喎Q,“三十子石”大致是一戶屯軍所領有的一分屯田面積。再聯(lián)系例契3的內(nèi)容,便能看到屯田一步步被消解的過程及方式:明成化時期屯田已在官府豪強的聯(lián)手下,轉(zhuǎn)租于民人手中而向民田化方向過渡,到了萬歷年間,豪強竟然不再顧及官府,公然“把持”屯田及水源,最后在崇禎時期,豪強則可恣意“三十子石”。從轉(zhuǎn)租發(fā)展到把持進而強占,屯田就在其過程中被殘破和消解。

促使地權變化最有力行為是土地買賣。在現(xiàn)存的明代13件文書中有5件是賣地契。例契8即是一件嘉靖三十五年九南村苗田賣地契。

例契8

貴州黎平府湖耳司蠻夷長官管轄地崩寨苗人吳王寶、同弟吳艮寶、吳老二、吳老關先等,為因家下缺錢使用,無從得處,情愿將到自己祖業(yè)管耕一處土名石榴山?jīng)_曠野荒地一沖,請中問到亮寨司九南寨民人龍穩(wěn)傳名下承買為業(yè)。當日三面言定議值價錢,吳王保、吳艮保名下銀壹兩柒錢,吳老二、吳老關名下一股銀壹兩柒錢,一共參兩四錢,整入手回家應用去訖外。其荒地東抵石榴山,南抵大王坡,西北抵溪,四至分明。斷糧(根)浚賣,任從買主子孫開荒修砌管業(yè),再不干買主之事,亦無房族弟男子侄爭論,二家各不許憣悔,如有一人先行憣悔者,甘罰生金三兩,白水牛一只入官公用,仍舊成交。恐今人信難憑,立此父賣子絕文約永遠子孫收照用者。

吳王保名下多銀參錢正。

明嘉靖三十五年十一月廿三日 立約

這次土地買賣并非一次普通地權轉(zhuǎn)移,它實際上內(nèi)涵有雙重的地權轉(zhuǎn)移意義。它既是一般的個人占有地權轉(zhuǎn)移,即土地從吳家兄弟轉(zhuǎn)移到龍穩(wěn)傳名下,然而更是一次土地性質(zhì)的轉(zhuǎn)移,即由苗田變化為民田。后者可據(jù)文書所載買賣雙方身份看到,出售土地者是“苗人”,而購置土地者為“民人”。不同身份間的土地買賣,田土性質(zhì)也隨之完成了由苗田向民田的轉(zhuǎn)化。

由苗田向民田轉(zhuǎn)化的過程,同樣在一件九南村庚寅年二月十八日賣地契中顯示出來。

例契9

亮寨長官司□(管)下頹寨立斷賣長坪約人潘元懷、潘安興眾房等,缺少銀兩使用,情愿請中□(將)祖公長坪一沖,地名溪沖,東至百寨坡□□(為界)、南至坡為界、北至涼傘坡為界、西至豆地為界,四至分明。憑中出賣與九南陸萬隆、陸萬忠、龍穩(wěn)卓、龍傳秀四人承斷。憑中議作斷價銀六兩五錢整,眾人眼(銀)同親領家用外,其長坪自斷之□(后)任從買主子孫□□□(耕種管)業(yè),不許賣主□□(上前)爭論。有爭者,賣主一面承擔。二家情愿再不許翻悔,一斷一了,二斷二了,斷根絕賣,永不歸宗,再無異言。今恐人信難憑,立此斷約,永遠執(zhí)照用者。

庚寅年二月十八日

該例所出售土地是“祖公長坪一沖”,契約內(nèi)未寫有該土地賦稅額,顯然不是承擔國家賦役的民田;且出售土地人員是“眾房等”家庭族成員,皆亮寨長官司屬民,由此可以斷定出售土地為苗田。購置土地者中的龍穩(wěn)卓、龍傳秀身份,與例契8“亮寨司九南寨民人龍穩(wěn)傳”聯(lián)系,他們應當是一個共同家族成員,因此龍穩(wěn)卓、龍傳秀身份也是民人。與例契8一樣,此次田地買賣同樣伴隨著雙重轉(zhuǎn)移的意義,是苗田民田化的又一個例證。

明代文獻對苗侗地區(qū)土地買賣記載極少,上述賣地契不僅是苗侗地區(qū)明代土地買賣活動的書證,從基層反映了明代苗侗地區(qū)土權分配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它們內(nèi)含地權雙重轉(zhuǎn)移意義,觸及到明代苗侗地區(qū)土地制度的微妙變化。首先,加速了土司占有制度的分化瓦解。明朝前苗民受領土司的役田是沒有所有權,不能買賣、贈送、轉(zhuǎn)讓,據(jù)宋人范成大記載土官“其田計口給民,不得買賣。”明代興起的“苗田”買賣實際上起到了分化土司的土地所有權。一方面從土官苗田中催生出苗民自耕農(nóng);另一方面自耕苗民擺脫了土司的租稅,卻向國家繳納一定的苗田賦役,實際上成為了國家的編戶民。第二,分解著苗侗地區(qū)傳統(tǒng)的土地宗族所有形態(tài)。苗田買賣往往是家族性質(zhì),如例契8中出售地崩寨“祖業(yè)管耕一處”,顯然是苗人吳氏家族共有土地。例契八出售的是“祖公長坪一沖”,也是家族共有田地,它們無不標明苗田往往是家族共有的特征,土地買賣形成的土地個體私有化從而消解著家族共有性質(zhì)①現(xiàn)存的清初如順治朝、康熙朝、乾隆朝間賣地契上,已很少有共同出售田地的現(xiàn)象。參見高聰、譚洪泳沛主編:《貴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約文書 九南篇》(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和《貴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約文書亮寨篇》(民族出版社2014年版)中的賣地契部份。。第三,出現(xiàn)了土地向部分地方官員、豪強與鄉(xiāng)紳集中的傾向。例契3占有屯種軍戶田地者是“本官里長粟文海、江耕種”,里長即是明代國家最基層的行政管理人員。例契8和例契9完全是地方豪強霸占屯田的事實寫照,例契10見到的土地購置者身份是“生員”,生員構成鄉(xiāng)紳階層的一個主要來源。

例契10

立賣山契人楊后昊、楊后富、欽□□□□時歲兇荒缺食度日。兄弟叔侄商議,意愿將祖禁山場牛(?)嶺斗高山洞□□□山地頭欲行出賣。無人承受,請中在內(nèi)啟到黃田八甲生員吳學林近□□買為業(yè),三面議作山價銀九呈(成)銀玖兩正。其銀是叔侄親領處訖。其山?jīng)_□□林禁當任后開墾為田,不得生端童(爭)論異言。袒如有此□執(zhí)約□罪□□立此賣契為照。計開四抵,上抵本主塘沖凹,右抵十□大芒沖吳學皋山,左自荇菜塘抵謝家山界。橫抵高山斗大芒山界,下抵水凹沖吳學忠田坎上。

崇禎十年六月十九日立

(文書來源:天柱縣遠口鎮(zhèn)黃田村。)

三、屯民來源、賦稅征收——影響苗侗社會土地制度的經(jīng)濟生活

清水江文書內(nèi)部顯示出一種復雜的經(jīng)濟關系,不光反映在苗侗地區(qū)的土地形態(tài)以及土買賣上,還涉及到諸如明代黔東南地區(qū)屯田時間、屯民成份來源、賦稅征收等事關經(jīng)濟制度大事,它們也與土地制度一樣是苗侗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反映。

明代黔東南地區(qū)屯田初始于何時?王毓銓在考證今貴州東南部明代屯田時間時,引《太祖實錄》“十九年十二月乙已”條“湖廣都指揮司奏請運……五開、黃平、平越等衛(wèi)軍食物。上覽奏,顧謂戶部臣曰:‘……五開等衛(wèi)亦令軍士屯田自食’”等記載[6],斷定黔東屯田時間不早于洪武十九年②洪武十八年設立的五開衛(wèi),其大致范圍在今貴州省黎平縣、錦屏縣境內(nèi)。永樂時貴州建省,今黎平縣與錦屏縣為黎平府,五開衛(wèi)隸湖廣。。從今天行政地理上看,僅以該條內(nèi)容為論據(jù)似乎欠妥。首先,黔東南屯田并非只在五開衛(wèi)展開,其東北部的靖州衛(wèi)也是推行屯田的主要地區(qū)之一,靖州衛(wèi)洪武三年(1370)設置,分上下衛(wèi),今天柱縣遠□鄉(xiāng)屬上衛(wèi)。顯然遠□鄉(xiāng)屯田時間早于五開衛(wèi),這才會有例契三中屯田拋荒之事。其次,即使在五開衛(wèi),屯田時間也早于洪武十九年。在《祖明實錄》中還有涉及五開衛(wèi)屯田事務記載,如洪武十八年四月“思州諸蠻洞作亂,命信國公湯和為征虜將軍、江夏侯周德興為之副,帥師從楨王討之?!偷葞煹制涞?,恐蠻人驚潰,乃于諸洞分屯立柵,與蠻民雜耕?!保?]7文書中留兵守之并伴隨著“洞分屯立柵,與蠻民雜耕”,即是屯田行為,說明五開衛(wèi)屯田在洪武十八年已開始;而今新化、隆里、平茶三所皆于“十八年置”。可見黔東南地區(qū)“十九年十二月乙已”之后才開始屯田之說有欠準確。

再如黔東南屯田的屯民來源問題,從整個屯田過程來說招引土著參與屯田是內(nèi)地邊疆的一個貫例,但這主要是民屯,而明代這里的屯田首先是軍屯,今天柱縣坌處鎮(zhèn)抱塘村發(fā)現(xiàn)的明代文書表明,其覃姓家族身分是屯種軍戶而非民屯,如例契3所說“洪武二十二年□□衛(wèi)當軍隨營住坐”,錦屏縣九南鄉(xiāng)發(fā)現(xiàn)的明代文書同樣也有涉及五開衛(wèi)屯種軍戶事務。那么,明代屯種軍戶來自于何處?

文書內(nèi)容可判明事主有屯軍身份,若將文書置于歷史事件之中,則可推斷其來源地。黔東南大規(guī)模屯田始于洪武年間,洪武年間在上述文書產(chǎn)生地是一個太敏感的年代,因為其前后發(fā)生了幾件影響本地區(qū)的軍政大事。首先在五年有九溪十八“洞民反”事件,緊接著是十一年和十八年兩次吳面兒率領苗侗民族起義,再接著三十年又有林寬領導的洞民起義。每一次起義明王朝都發(fā)動大軍鎮(zhèn)壓,隨軍征討的軍士許多即成為屯守的旗軍,也自然成了來到這里的屯戶。因而,征討大軍的出發(fā)地也就是屯軍的來源地。如洪武十一年五征討時,是“率辰、沅等處官軍及土著隘丁、兵夫以討之?!保?]洪武十八年是“辰、沅、寶慶等處士卒……號三十萬”征討,“乃于諸洞分屯立柵,與蠻民雜耕?!保?]上述史事表明,洪武時期到天柱、黎平明軍大多來自“辰、沅、寶慶等處官軍及土著隘丁、兵夫”,他們中的部分人成為了屯種軍戶來源。

除文書外,參考其它的民間文獻也能看到屯民的來源。在九南寨文書產(chǎn)生地不遠的新化,一塊明代正德十一年(1516)碑刻銘文回述了其家庭由“謫戍”到“屯戍”的歷史,碑刻如下①“潘爾和墓碑文”,載《錦屏縣志》第十八編“文物名勝”,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85頁。:

□府君墓在湖之五開郡,隸貴之黎平,去家四千里……府君諱爾和……改戍民之五開?!s腴田1畝。歲科供戌,至今稱便。帥臣議抽壯丁守新化,新化去五開六十里,有亮寨焉?!酢酢跞擞须y色,府君府憤然曰:“此地有田可屯,食足而守固矣?!蹦藨戎琳?亮寨)。又請屯荒漠之地,或笑之。嗣后且墾且耕,世籍其利。笑者愧服?!趺鐣r出沒擾我耕獲,□人患之,……諸苗感悅,往往有投似受傭者,由是亮寨百年無事矣?!劣谒肋叿忠病嵊趨钦笊揭蚁颍嗔琳?。

該碑刻可謂是一篇從江西到貴州的家族移民史,其中講到了移民五開后成為屯民的過程,因而也是屯田史的記載。從碑刻看其家族先始遷婺源,然后又遷姚溪,再至府君爾和時“謫戍□州”,又“改戍民之五開”領分田40畝,獲得軍屯身份,后又移屯六十里外新化所內(nèi)亮寨。除領受一分屯田外,還又請屯荒漠之地,且墾且耕,“往往有投似受傭者”儼然成為一方大土地者。顯然,無論是“謫戍□州”還是“改戍民之五開”,雖然地點有變化,不改的是其軍屯身份。

成書于清同治間,由亮寨士紳龍紹納所著《迪光錄》,在回顧其家族歷史中也提供了窺視屯戶來源的線索,如說“祖諱政公自湖廣入黔,洪武四年。屬于湖廣辰州衛(wèi),后屬于靖州衛(wèi)?!庇盅浴笆甲嬲夜谰訒瑤r壁?!寺时娙肭?,……與新化、歐陽諸司先人分城而治。分守亮寨,……由是外攘寇隘,內(nèi)勤耕耨。會洪武改元,公率眾內(nèi)屬,三年。”[9]雖然兩處記載在時間上稍有出入,但兩則記載表明其從會同到五開的“移民”過程很是清楚。綜合上述幾方面的例證,不難看出明代的屯軍及屯民,大都來自于湖廣辰、沅、靖等邊郡,身份有“僉發(fā)屯種的罪犯”,也有隨軍出征的軍士。

在清水江流域內(nèi)地邊疆經(jīng)濟生活中,賦役是一個不能避免的重要事件。文書中不僅有直接由賦稅問題導致的糾紛記事,還內(nèi)含許多賦稅方面的信息,并且與明代國家賦役制度息息相關。國家賦役制度涉及的問題有賦稅征收時間、科則、賦稅額等環(huán)節(jié)。就科則而言,由于貴州土地是由苗田(土司土官田及苗民自有田)、民田與屯田三重構成,其科則也與內(nèi)地不一樣,“巡撫劉庠巡按傅順孫疏略”中有說明,疏略云:“查得大明會典內(nèi)開貴州布政使司田地原無丈量,頃畝每歲該納糧差,俱于土官名下總行認納。隨查本省所屬民糧田地,黃冊開有頃畝不及一半,軍屯田地,魚鱗冊籍開載頗明。后來又有科田夾雜……”,明確官民田該夏秋稅糧,在軍衛(wèi)該夏稅屯糧與合科田糧[10]403。苗田征收科則沒有“履畝而稅”的通例,如上引疏略“頃畝每歲該納糧差,俱于土官名下總行認納”[10]402-403,那么“土官名下總行認納”的稅額是多少?僅舉黎平府亮寨長官司為例,史載“亮寨司一百六十石四斗”[11],這是亮寨土司苗田國家賦稅的一個總額度。但苗田由于所有權不同派生出來的賦稅征收也不一樣,如上文所分析,這里苗田有土官田與土民自有田,因而苗田賦役有兩個特征,一是在土司領地內(nèi)苗田不屬于國家所有,但也要向國家承擔賦稅,至于稅額也與土官一樣屬于自報,這一特征在例契7上可見,該賣田契中書有“斷糧浚賣”,本意是遵循田產(chǎn)轉(zhuǎn)移時“糧隨田走”貫例,將該田應納賦稅一同轉(zhuǎn)移到新所者,但它表明苗田仍然承載國家賦稅;二是土官和大戶苗田,在例契一中各有所示,如田主潘田支、那支所擁有“門首大遐田丘”,“總行認納田賦”“原糧七石一斗”;但一般而言,土司或者苗田大戶往往將土地佃租苗民耕種,收取租稅。至于地租額租多少各朝不盡一至。在宋代“每丁歲僅輸租3斗,無他徭役”。而在明代,如例契1中所言,礅寨人開墾潘氏土司田土,每年認納租8秤。

至于屯田與民田,則各有科則。按明代屯田稅則的屯糧、屯科糧米征收。如嘉靖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王杏清理屯田事議》:“貴州屯種類例,總旗一名種田二十四畝,小族一名種田二十二畝,軍一名種田十八畝?!瓋?nèi)各以八畝納糧四石,余外皆為會計糧田以給助口食等用?!燔娚霞Z屯田俱各八畝,而會計口食則總旗十六畝小旗十四畝軍人一十畝,皆得計其子粒之輸……”[10]407由于屯田有明確的數(shù)額,文書中不用書寫,只是文書中有會計糧田(科田)繳納的信息,在例契四中寫有所涉及田承載賦稅是“租禾十七斤”。至于民田科則,據(jù)文獻記載,自國初至嘉靖末丈量出,雖然以萬歷十年奉旨清丈”,并未如一般所說的十年告竣,在三十年又大造黃冊,田土從此有額[10]406,但民田的征收全省也不一至。在清水江流域民田清查造冊后,仍然處于登記無畝狀態(tài),只是在每一塊自然形狀的田內(nèi)確定賦額。如例契5內(nèi)的“田□□,并黃蠟沖田三坵”,稅畝是“計禾四把”,賦稅額中“載糧六升”。

[1]太祖洪武實錄:卷88[M]//貴州民族研究所.明實錄·貴州資料輯錄.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3:70.

[2](明)巡按貴州御史侯恂言拯黔事宜[C]//熹宗天啟實錄:卷39.貴州民族研究所.明實錄·貴州資料輯錄.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3:12-14.

[3]太祖洪武實錄:卷172[M]//貴州民族研究所.明實錄·貴州資料輯錄.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3.

[4]太祖洪武實錄:卷190[M]//貴州民族研究所.明實錄·貴州資料輯錄.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3:3.

[5](嘉靖)思南府志:卷三、七(田賦、拾遺)[M]//中國方志集成·貴州府縣志輯43.成都:巴蜀書社.2006.

[6]太祖洪武實錄:卷179[M]//貴州民族研究所.明實錄·貴州資料輯錄.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3:9.

[7]太祖洪武實錄:卷119[M]//貴州民族研究所.明實錄·貴州資料輯錄.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3:2.

[8]太祖洪武實錄:卷175[M]//貴州民族研究所.明實錄·貴州資料輯錄.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3:4.

[9]高聰,譚洪沛.貴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約文書九南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350;353-354.

[10](明)郭子章:黔記:卷 19(貢賦志·上)[M]//中國方志集成·貴州府縣志輯1.成都:巴蜀書社,2006.

[11](嘉靖)貴州通志[M]//中國方志集成·貴州府縣志輯.成都:巴蜀書社,2006:287.

猜你喜歡
屯田清水江文書
晏福生:“堅持執(zhí)行屯田政策”
太行山文書精品選(17)
監(jiān)獄執(zhí)法文書規(guī)范探討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邊境軍政文書》中“砲”類文書再討論
西夏學(2019年1期)2019-02-10 06:22:40
念戰(zhàn)友
大江南北(2018年2期)2018-11-21 03:23:28
清水江流域杉木育苗、種植技術及其生態(tài)學意義
清水江水體和沉積物中氮、磷的分布及變化趨勢
明至民國清水江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探微
關于回鶻文書中幾個詞的探討
把黑,歸還給夜
城口县| 潞西市| 特克斯县| 泰宁县| 巍山| 城口县| 新巴尔虎左旗| 涿鹿县| 大姚县| 汉川市| 安西县| 林西县| 滕州市| 屏山县| 白水县| 蒲城县| 柯坪县| 措美县| 仁布县| 仲巴县| 西林县| 莱阳市| 双辽市| 白沙| 大渡口区| 济源市| 安阳县| 时尚| 中方县| 芮城县| 巴塘县| 新绛县| 荃湾区| 孟津县| 洛扎县| 高阳县| 鄢陵县| 新丰县| 丰顺县| 蕉岭县| 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