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目的論視角下的林紓莎劇翻譯

2015-03-22 07:43王治江
關(guān)鍵詞:蕭乾林紓尼奧

何 冀,王治江

(華北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河北 唐山063009)

一、林紓與莎劇翻譯

林紓(1852-1924),字琴南,號畏廬,福建閩縣(今福州)人。林紓的翻譯生涯始于1898年,經(jīng)朋友介紹與精通法語的王壽昌合作,翻譯了《巴黎茶花女遺事》,獲得成功,從此與文學翻譯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據(jù)王克非(1997:76)統(tǒng)計,林紓自《巴黎茶花女遺事》起共用古文翻譯西洋小說156種,而據(jù)《中國翻譯近代文學概論》(郭延禮,2005)統(tǒng)計,林譯作品達180余種,其中小說163種。

1904年林紓和魏易以文言文譯《莎士比亞故事集》,名為《英國詩人吟邊燕語》,成為我國翻譯史上譯者署名的第一部莎士比亞戲劇作品,流傳甚廣,在當時的文學界引起強烈反響。林紓本人雖擅長古文寫作,但對外語一點不懂。他翻譯莎士比亞作品和翻譯其它小說一樣,都是與他人合作,合作者口述原著內(nèi)容,林紓據(jù)此以古文記錄改寫成流利譯文。關(guān)于林紓這樣特殊的翻譯經(jīng)歷,他在《吟邊燕語》序中有所描述,“夜中余閑,巍君偶舉莎士比筆記一二則,余就燈起草,積二十日書成?!本褪沁@樣的一個不懂外語的翻譯家,一生中翻譯外國文學作品180余種,其中多經(jīng)典之作,稱林紓為中國翻譯史上的翻譯奇才實在是當之無愧。林紓把莎劇歸類為“神怪小說”,將每篇故事題目翻譯成帶有濃厚神秘傳奇色彩的名字,如《鬼詔》(《哈姆雷特》)、《肉券》(《威尼斯商人》)、《仙獪》(《仲夏夜之夢》)、《鑄情》(《羅密歐與朱麗葉》)、《女變》(《李爾王》)、《蠱征》(《麥克白》)、《黑瞀》(《奧賽羅》)、《情惑》(《維洛那二紳士》)、《颶引》(《暴風雨》)等等。民國初年中國早期話劇文明戲在上海繁榮發(fā)展,文明戲演出了莎士比亞作品二十個之多。大多數(shù)莎士比亞作品文明戲都是根據(jù)林紓翻譯的《吟邊燕語》故事改編成戲劇的。

1916至1925年間林紓和陳家麟合作,用文言文翻譯出版了五部莎劇,《雷差德紀》(Richard II)、《亨利四紀》(Henry IV)、《凱徹遺事》(Julius Caesar)、《亨利第六遺事》(Henry VI)和《亨利第五紀》(Henry V)。由于處在特殊時代,正當中國遭受西方列強欺凌,清政府昏庸腐敗,國運日衰,中華民族面臨著滅種亡國的危險,林紓和嚴復(fù)等有識之士充分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選擇了以翻譯為武器,欲喚起國人之覺醒,以求富國強兵,自強保種。林紓翻譯的顯著特點是目的性明確,而且其翻譯目的緊緊的與社會時代的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與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

二、“目的論”的基本思想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德國著名的功能派翻譯理論家 Hans J.Vermeer和Katharina Reiss在他們合著 的 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1984)一書中提出了翻譯的“目的論”思想,能夠幫助我們深刻認識和理解林紓的翻譯實踐。

“目的論”提出了六條翻譯原則,即:1)譯文取決于目的;2)翻譯是將源語文本所承載的文化信息以目標語移譯到目標語文化中的信息傳播活動;3)由譯語文本所產(chǎn)生的信息傳播活動非清晰可逆;4)譯語文本內(nèi)部必須一致;5)譯語文本必須與源語文本一致;6)上述五條原則按照主次排列,以目的原則為主導(dǎo)。

根據(jù)"目的論",譯者在跨文化交際的翻譯活動中發(fā)揮著關(guān)鍵作用,因為他有權(quán)決定譯語文本在目的語文化中所發(fā)揮的功能和作用是否與源語文本在源語文化中的功能和作用相一致?!澳康恼摗钡暮诵乃枷胧菑娬{(diào)翻譯的目的決定翻譯的策略和方法,其最終目的是使譯文在目標語文化中發(fā)揮譯者所預(yù)期的功能,而這一功能可能與源語文本在源語文化中的功能不同。因此,了解某一特定文本之所以被翻譯的原因和譯者希望它發(fā)揮的作用至關(guān)重要。此外,“一致原則”指出“譯文必須與譯文接受者保持一致”(Reiss and Vermeer 1984:113),換言之,譯文必須考慮讀者的情形和知識背景,對讀者來說應(yīng)該是可讀、可接受的。

三、林譯莎劇的特點

具體到翻譯《吟邊燕語》及莎翁幾部歷史劇的原因,除了林紓的愛國思想之外,也有他對莎翁語言藝術(shù)的崇拜,正如他自己在序言中所說“莎氏之詩,直抗吾國之杜甫”,且莎劇雖為舊作,但仍不悖于求新的時代精神,“西人而果文明,則宜焚棄禁絕,不令淆世知識。然證以吾之所聞,彼中名輩,耽莎氏之詩者,家弦戶誦,而又不已;則付之梨園,用為院本;士女聯(lián)襼而聽,欷歔感涕,竟無一斥為思想之舊。"”“故西人惟政教是務(wù),贍國利兵,外侮不乘;始以余閑用文章家娛悅其心目。雖哈氏、莎氏,思想之舊,神怪之托,而文明之士,坦然不以為病也。”“英人固以新為政者也,而不廢莎氏之詩。余今譯《莎詩紀事》,或不為吾國新學家之所屏乎?”可以看出,林紓首先判斷出莎士比亞戲劇與當時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并不沖突,而作品中有些格格不入的地方則一并刪除或者淡化,在翻譯中他完全按照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觀對原文進行了改寫。

一方面,林紓將原文題目皆改譯為具有傳奇色彩的中國小說式題目,如《肉券》、《鬼詔》、《鑄情》等等,而沒有按照原文題目直譯。其次林紓的翻譯中存在大量刪減增補技巧的運用,比如刪除了大量關(guān)于基督教的內(nèi)容,因為林紓翻譯《吟邊燕語》是在1904年,此時距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和“扶清滅洋”的義和團反對西方宗教運動僅隔四年之久,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林紓刪除原文中的宗教內(nèi)容便不足為怪。即便是故事情節(jié),原文比較繁瑣處林紓也皆簡化處理。我們且看《威尼斯商人》故事結(jié)尾一段林紓譯文和蕭乾譯文的對比。

林紓譯文:

鮑梯霞曰:“彼新婚乃反目,是果何事?”格來替曰:“為戔戔一戒指耳?!甭櫪锷唬骸爸鲖D,彼受吾戒指時,堅誓勿更他贈,今云乃付律師一書記,婢子意必不然,乃用吾物贈蕩婦耳?!备駚硖嬖唬骸鞍灿惺钦?!吾出此時,書記態(tài)度乃與爾同,吾主人亦見之,奈何誣我!”鮑梯霞曰:“格來替誤也。夫婦定情之物,乃復(fù)授人。余前此亦授主翁以戒指,主翁文明,誓不他贈,安如汝蠢蠢者?!备駚硖娲笳?,即曰:“吾主人戒指亦贈律師矣?!币馀手魅?,欲以逃責于其妻。鮑梯霞亦佯怒作色,咎巴散奴,以為是主仆者,均有外婦。巴散奴力辯。安東尼嘆曰:“吾為朋友故,幾殺其身,彼亦為我亡其戒指,以天理言之,皆義也。吾決巴散奴信人,必不遽背夫人,夫人請勿怒巴散奴。”鮑梯霞曰:“君能保巴散奴勿負我,我猶有一戒指奉餉?!卑蜕⑴姽式渲复篑敚U梯霞始一一語巴散奴以狀。安東尼、巴散奴大喜欲踣,乃覺性命呼吸中均恃此一美人之力,同謝鮑梯霞不已。俄傳安東尼之海舶擱礁耳,今乘潮復(fù)歸,于是安氏仍享其素封。

蕭乾譯文:

“已經(jīng)伴起嘴來啦?”鮑細婭說,“為了什么呀?”

葛萊西安諾回答說:“夫人,都是為了尼莉莎給過我的一只不值幾個大錢的鍍金戒指。上面刻著詩句,就跟刀匠刻在刀子上的一樣:愛我,不要離開我?!?/p>

“你管它什么詩句,什么值錢不值錢?”尼莉莎說,“我給你的時候,你對我起誓說,你要戴在手上,一直到死的那天。如今,你說你送給律師的秘書了。我知道你準是把它給了旁的一個女人。”

“我舉手向你起誓,”葛萊西安諾回答說,“我給了一個年輕人,一個男孩子,一個矮矮的小男孩子,個子不比你高。他是那位年輕律師的秘書,安東尼奧的命就是靠那位律師的聰明的辯護救出來的。那個啰里啰嗦的孩子向我討它作為酬勞,我無論如何也不能不給呀?!?/p>

鮑西婭說:“葛萊西安諾,這件事是你做錯了,你不應(yīng)該把你妻子送你的第一件禮物給了別人。我也給過我丈夫巴薩尼奧一只戒指,我敢說,不管怎樣他也不會跟它分手的?!睘榱搜陲椬约旱倪^失,葛萊西安諾這時候說:“我的主人巴薩尼奧把他的戒指給了那位律師啦,然后那個費了些力氣抄寫的孩子(律師的秘書)才把我的戒指也要了去?!滨U西婭聽見這話,假裝很生氣,責備巴薩尼奧不該把她的戒指送給旁人。她說,她相信尼莉莎的話,戒指一定是給了什么女人。

巴薩尼奧為了這樣惹惱他親愛的夫人,心里很難過。他十分懇切地說:“我用我的人格向你擔保,戒指并不是給了什么女人的,而是給了一位法學博士。他不肯接受我送的三千塊金幣,一定要那只戒指。我不答應(yīng),他就氣鼓鼓地走了??蓯鄣孽U西婭,你說我怎么辦好呢?看起來我好像對他忘恩負義,我慚愧得只好叫人追上去,把戒指給了他。饒恕我吧,好夫人。要是你在場的話,我想你也會央求我把戒指送給那位可敬的博士的?!?/p>

“啊,”安東尼奧說,“你們兩隊夫妻拌嘴,都是為了我一個人。”

鮑西婭請安東尼奧不要為那一層難過。盡管是這樣,他還是受歡迎的。然后,安東尼奧說:“我曾經(jīng)為了巴薩尼奧的緣故,拿自己的身體向人抵押。要不是虧了那位接受您丈夫的戒指的先生,如今我已經(jīng)送命了?,F(xiàn)在我敢再立一張字據(jù),用我的靈魂擔保,您的丈夫再也不會做出對您背信的事了?!?/p>

“那么您就是他的保人了,”鮑西婭說,“請您把這只戒指給他,叫他保存得比那一只當心些?!?/p>

巴薩尼奧一看,發(fā)覺這只戒指跟他送掉的那只一模一樣,他很奇怪。隨后,鮑西婭告訴他說,她就是那個年輕的律師,尼莉莎是她的秘書。巴薩尼奧知道原來救安東尼奧的命的,正是他妻子的卓越的膽略和智慧,心里真是說不出的又驚又喜。

鮑西婭重新對安東尼奧表示了歡迎。她把那封剛巧落到她手里的信念給他聽,信里說起安東尼奧原來以為全部損失了的船只,已經(jīng)順順當當開到港口了。于是,這個富商的故事的悲慘開端,就在后來出乎意料的好運氣中間被遺忘了。他們有的是悠閑去笑那兩只戒指可笑的經(jīng)歷,和兩個認不出自己妻子的丈夫。葛萊西安諾快快活活地用一種押韻的話來起誓說:

他活著一天,不怕別的事,頂怕丟了尼莉莎的戒指。

對比可以看出,林紓這段譯文僅僅417個字,而蕭乾譯文則用字1187,繁簡一目了然。其原因不僅是林紓使用了有別于嚴復(fù)古典文言的新文言文,半文半白,但是與蕭乾的譯文比較起來語言簡練得多。另一顯著的原因是林紓的譯文中刪除了大量繁瑣的細節(jié)描述,如僅以“巴散奴力辯”五個字就代替了蕭乾譯文中的這么一大段描述:巴薩尼奧為了這樣惹惱他親愛的夫人,心里很難過。他十分懇切地說:“我用我的人格向你擔保,戒指并不是給了什么女人的,而是給了一位法學博士。他不肯接受我送的三千塊金幣,一定要那只戒指。我不答應(yīng),他就氣鼓鼓地走了??蓯鄣孽U西婭,你說我怎么辦好呢?看起來我好像對他忘恩負義,我慚愧得只好叫人追上去,把戒指給了他。饒恕我吧,好夫人。要是你在場的話,我想你也會央求我把戒指送給那位可敬的博士的”;前面葛萊西安諾的辯解也是寥寥數(shù)語一帶而過,譯為“安有是者!吾出此時,書記態(tài)度乃與爾同,吾主人亦見之,奈何誣我!”而蕭乾譯文中則詳細描述了葛萊西安諾的辯解:“我舉手向你起誓,”葛萊西安諾回答說,“我給了一個年輕人,一個男孩子,一個矮矮的小男孩子,個子不比你高。他是那位年輕律師的秘書,安東尼奧的命就是靠那位律師的聰明的辯護救出來的。那個啰里啰嗦的孩子向我討它作為酬勞,我無論如何也不能不給呀?!笨梢娏旨傋g文中不僅省略了辯解者的姿態(tài),索要戒指人的相貌描寫,而且也省略了贈送戒指的細節(jié)。

林紓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觀念根深蒂固,儒家的“仁”、“義”、“禮”、“孝”思想體現(xiàn)在他的譯文中比比皆是,如在《馴悍》中的“素秉禮法”,《鬼詔》中的“孝行”、“越禮”等。在《肉券》中,安東尼為巴薩尼奧辯解的那段話中,林紓便增加了原文中本來所沒有的“以天理言之,皆義也”,可以看出這完全是林紓自己的個人觀點,難怪錢鐘書在《林紓的翻譯》一文中說:“他在翻譯時,碰見他心目中認為是原作的弱筆或敗筆,不免手癢難熬,搶過作者的筆代他去寫?!?/p>

涉及到文化信息的內(nèi)容,林紓采用替換手法和省略法簡約化處理,如《肉券》中鮑西婭奉勸夏洛克應(yīng)“仁慈”對待他人的一大段描述中多次提及“上帝”“仁慈”“禱告”等,林紓僅以簡單的一句話“顧為人須尚慈愛”概括,把“上帝”譯為“天帝”。公堂之上,公爵對夏洛克的審判詞中涉及“基督教徒精神”,林紓譯文則采取了簡約處理的方法,譯為“公爵曰:‘爾命可恕。然爾產(chǎn)半歸安東尼,半入大藏,獄即是決。’”

林紓的注釋形式也比較特殊,不同于蕭乾的尾注形式,采取了文內(nèi)注釋的方法,如“阿伯拉罕乎(此猶太始祖,猶太人動輒呼之者)”,對鮑西婭的描述中蕭乾譯文有“巴薩尼奧想娶的那位小姐將要繼承很大一筆遺產(chǎn),他住在離威尼斯不遠的一個叫貝爾蒙脫的地方,她的名字叫鮑西婭。她在品貌和聰明上,都比得上我們在書上讀過的那個鮑西婭,——就是凱圖的女兒,勃魯托斯的妻子。”并且采取了尾注的形式對“凱圖”和“勃魯托斯”兩個古羅馬歷史人物進行了解釋說明,而林紓則僅譯為“巴散奴所圖聘妻曰鮑梯霞,貝而孟德人也,舉國艷其色,顧莫能聘?!睂⑦@兩個名字完全化解為烏有,這樣就消解了原文中的冗余的文化信息給讀者所帶開的閱讀負擔。通讀林紓譯的《肉券》僅見一處注釋,而蕭乾則在文末共用了六個注解。文中地名皆西化譯法,如微臬司、貝爾孟德,而人名翻譯則多少呈現(xiàn)些本土化傾向,如鮑梯霞、安東尼、夏洛克、聶里莎、孟太格、羅密歐、周立葉、霍雷旭、羅雪倭 、馬伯司,等等。

再以“目的論”的第3)、4)、5)條原則來檢驗林紓的翻譯,可以得出,林紓的譯語文本所產(chǎn)生的信息傳播活動不可逆,因之改寫成份甚高;林譯文本敘事清晰流暢,文體一致;敘事模式也基本按照傳統(tǒng)的章回小說的形式,使用了淺易的文言文,古文中夾雜當時已傳入的一些新詞的文言文(王偉,2011),因此其可讀性和可接受性相對來說有一定的保證;林譯文內(nèi)容基本忠實于原文,即便是很多地方只概括了故事的梗概。

關(guān)于林紓翻譯中使用文言文的問題,有必要作個簡要的討論。林紓生活在清朝末年,正是桐城古文占據(jù)文壇主導(dǎo)地位的時候,而桐城派追求文章“簡明達意,條理清晰,不重羅列材料、堆砌詞藻,不用詩詞與駢句,力求清真雅正”。此時西學東漸已多年,中國知識分子開眼看世界,對西方文學和文化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一些西方文化的詞匯也已經(jīng)在翻譯中被引入漢語,漢語正處于文言文向白話文逐漸轉(zhuǎn)化的時期。因此,林紓的譯文采用的是文白夾雜的淺易文言文。

四、結(jié)語

譯文一經(jīng)問世便脫離了原文而獨立存在于目的語文化之中,我們不能簡單地以“忠實”的標準來粗暴地評判林譯作品為不忠實,一味地指責其“訛”和“誤”,而應(yīng)認識到林譯莎劇作品獨立的藝術(shù)價值。林紓不懂西文,這正是他翻譯的一個獨特的優(yōu)勢,即不像常人那樣處處拘泥于原文的“字比句次”,顧其形貌而忽略了“神韻”的很好傳達。只有將原文融會于心,然后拋開原文,以藝術(shù)家的修養(yǎng)和獨立作者的身份進行創(chuàng)造,才能翻譯出經(jīng)典譯作,正如嚴復(fù)所說:“此在譯者將全文神理,融會于心,則下筆抒詞,自善互備。”

譯者既受制于贊助人、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觀,又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著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林紓的翻譯主要受操控于時代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觀的,而其對原文文本的操控則更是在他的從心所欲的改寫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吧。

[1]Reiss K.& Hans J.Vermeer.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Tubingen:Niemeyer,1984.

[2]郭延禮.中國翻譯近代文學概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3]林紓、魏易(譯).吟邊燕語(1904)[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1.

[4]錢鐘書.林紓的翻譯[A].載中國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翻譯通訊》編輯部編《翻譯研究論文集 (1949-1983)[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4.

[5]王克非.翻譯文化史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6]王偉.改寫理論下林紓的翻譯:以《吟邊燕語》為例[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1(4):112-116.

[7]蕭乾(譯).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56.

猜你喜歡
蕭乾林紓尼奧
自知
自知
幸福的天使
我坦誠相待,你隨意
林紓當眾燒借據(jù)
回望林紓:孝道、愛道與友道
外婆的荔枝,如何影響了林紓的人生觀
擁抱
蕭乾和林徽因 65年的文字之緣
雅克德羅邀請嘉娜·維什尼奧娃成為品牌形象大使